刘新岗
古汉中及所属各州县,历任知府知县者多矣!然如北宋汉中知府、洋州知州文同之风流倜傥,诗文书画俱佳,且又能体恤百姓、为民请命者,则可谓凤毛麟角。文同(1018~1079),字与可,自号笑笑先生、笑笑居士,人称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人。北宋著名的书画家、诗人,更是一位敢于为民请命、颇有政声的好官,以学名世,操韵高洁。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以进士赴仕,历任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和邛州、大邑、陵州、洋州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1078),文同受命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元丰二年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故又有称“文湖州”之称。北宋熙宁五年(1072)文同调任兴元府(今汉中)知府,任内先兴办学校,挑选品行学问兼优之人主事,并多方劝勉百姓送子弟上学;亲拟《奏为乞置兴元府学教授状》并上奏朝廷,建议设立汉中府学教授一职专抓教育,公事之余又常亲往学校训导,使汉中教育事业兴盛;时有盗贼横行街市,百姓深受其害,文同派吏卒侦捕,严加整治,遂使州泰民安;文同上奏朝廷废“榷茶法”,使茶农获益;还向朝廷上《论官场榷盐宜预为计度状》,以解决州民缺盐之难;于任内常革除民间杂徭等积弊,以解民之疾苦;文同知洋州时还特别重视公益之事,兴修多处园林亭榭诸景观,自然与置景相得益彰,美不胜收。遂写下《洋州三十咏》佳作,并寄送表弟苏轼、苏辙及诗友鲜于侁,引来三位均赋诗相赠。遂成北宋四大诗人之《洋州三十咏》共120首,不仅为洋州一时之胜,直到今日,仍不失为洋州乃至华夏人文之一大瑰宝。
图一 文同《墨竹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水墨绢本立轴 131.3cm×105.4cm
南海钟葆珩收藏金石书画印
卧菴所藏
汪恭平生真赏
吴下夏琴谿平生真赏
江阴夏氏珍玩(夏一驹)
葆珩过眼
休宁朱之赤珍藏图书
叶氏东卿
(叶志诜收藏印)
平安馆叶氏藏(叶志诜收藏印)
天历之宝
双龙印(伪印)
政和(伪印)
文同《墨竹图》鉴藏印(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藏)
文同可谓多才多艺,除诗词、文赋、书法之外,还擅画山水、树石、人物、花卉、翎毛,尤以墨竹享有盛名。竹入画虽早在唐代就已出现,然至文同之前,绘竹多以勾勒敷色居多。及至文同,方开文人墨竹之先河,其画竹法度谨严,又因“文臣”而有别于职业画家之新意。其表弟苏轼、金代王庭筠父子、元代李衍等诸多画家受其影响,遂使墨竹逐渐成为中国文人画的一个重要题材,故堪称“文人竹之始祖”。
关于文同画竹始于何时,无从可考,所见最早记载当属宋皇佑四年(1052年),三十四岁的文同于夏秋之际改任大邑县令之时,从其自撰《重序九皋集》可知:因其在大邑任内“乐其少讼而多暇”,常游邑中名山胜迹,或访县之古寺高僧,每有所得,即吟咏成章,或作墨竹于壁。相传文同画竹,初不自贵重,四方之人持缣素来请者,足相蹑于门。文同厌之,投缣于地,骂曰:“吾将以为袜”,好事者传之以为口实。而文同画竹再获突破并问鼎于世,于其表弟苏轼《文与可画篔筜谷偃竹记》一文可知,当为知洋州(1075~1078)之时,时洋州城北篔筜谷有茂林修竹,文同暇日常携妻来此悠游,观竹尝笋,“自谓偷闲太守,人呼窃绿先生”。多年的观竹、赏竹、唔竹与画竹,使文同终于悟出了画竹之真谛——欲画好竹当先“成竹在胸”,遂成千年画竹第一人。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墨竹图》(图一),为公认的文同佳作,图绘—枝倒垂的竹子,自左上角依势斜向而下成倒S型翻转欲上,秀峭而劲挺。画家截取最动人的姿态来构图,竹竿劲健挺峭,竹枝横斜,竹叶飘洒飞舞又不乏质感。作者发挥毛笔的特性,用笔撇出竹叶,以浓淡墨区分出竹叶的正反,正如米芾所言“以墨深为面淡为背,自与可始”。且竹页之大小、转侧都表现得很生动,对竹竿和页稍出现的飞白笔触亦无任何修饰,一任自然。还以墨的浓淡来突出竹叶的先后次序的不同。此图重在写实,给人以清新潇洒、富有生机的感受。此图未署名款,仅钤“静闲书屋”“文同与可”二印。广东博物馆现藏有此《墨竹图》临本。
然而文同墨竹不止此一种风貌,现藏于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的《墨竹图》虽鲜为人知,然再现着文同亦注重写意的另类风采。此《墨竹图》为水墨纸本立轴,纵103cm、宽46.5cm,图绘两竿翠竹自右下挺拔而立并穿透幅面,一支新竹自根部依傍而出,进而充满全幅,还辅有两杆杂竹若隐若现,大小高低掩映交错,并靠墨之浓淡来区分前后之别。所绘墨竹当取山野雨后之姿,干挺枝劲叶垂而翘并呈多姿,浓墨为叶面,淡墨既现时况又显生机,笔法老辣,彰显着野逸之美,正可谓“富潇洒之姿,逼檀栾之秀,疑风可动,不笋而成者也”。款属“与可”二字,下钤“文同”(白文)和“湖州太守”(朱文)两枚印鉴。此图虽未落创作年款,然从其笔墨纵肆老辣,尤其是所钤“湖州太守”印鉴来分析判断,此作应作于元丰初年(1078)受封湖州太守之后并赴任的途中这段时间,亦即最晚年之作。此作自日本回流而来,日式仿宣和装裱及一对牛角轴头,彰显着原主人对其之珍重。另笔者曾见清代“扬州八怪”之一李鱓摹文同之《竹石图》一幅,系摹文与可双竿比玉之意(参考图),二者相互参照,亦可从中揣摩文同画竹技法之一斑。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此幅《墨竹图》上共钤有12枚鉴藏印,分别为:天历之宝(朱文)、双龙印(朱文)、政和(朱文)、休宁朱之赤珍藏图书(朱文)、卧菴所藏(朱文)、叶氏东卿(朱文)、平安馆叶氏藏(朱文)、汪恭平生真赏(朱文)、南海钟葆珩收藏金石书画印(朱文)、葆珩过眼(朱文)、江阴夏氏珍玩(朱文)、吴下夏琴溪平生真赏(朱文)。这些鉴藏印向世人述说着她近千年的流传:
“天历之宝”(朱文)印乃元文宗图帖睦尔(1304~1332)的鉴藏印(参见《中国鉴藏家印鉴大全》P569第四印),说明此作曾经元内府旧藏;
“休宁朱之赤珍藏图书”(朱文)、“卧菴所藏”(朱文)两枚印鉴为明末清初著名书画鉴赏家朱之赤的鉴藏印(参见《中国鉴藏家印鉴大全》P206相应二印)。朱之赤,字守吾,号卧庵,别署烟云逸叟。祖籍安徽休宁,后迁居江苏吴县。朱之赤学问渊博,通天文术数,喜收藏书画,并精于鉴别;
“江阴夏氏珍玩”(朱文)印为清代乾隆早期收藏鉴赏家夏一驹的鉴藏印,此印曾见于沈周《随兴册》上钤有12次,亦曾现于曾经王季迁旧藏的恽寿平《花卉竹石》扇面之上。夏一驹,字昂千,号一斋,又号凤凰山樵,江苏江阴人。精鉴赏,富收藏,能刻印。辑所藏之印为《拾古印遗》,并撰《古印考略》一卷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问世;
“汪恭平生真赏”(朱文)印为乾嘉年间著名书画家汪恭的鉴藏印,汪恭,字恭寿,号竹坪、寿源、竹坪居士、寿源逸人、紫石山人、锦沙外史,安徽休宁人,侨毗陵(今江苏常州),尝居吴门(苏州)。汪恭妙音律,尤工行、楷,得梁同书、王文治两家法。山水虽涉猎诸家,而于文氏一派尤为心契;
“叶氏东卿”(朱文)和“平安馆叶氏藏”(朱文)两枚印鉴为晚清收藏鉴赏家叶志诜的鉴藏印,叶志诜(1779~1863),字东卿,晚号遂翁、淡翁,湖北汉阳人,清代著名学者、书法家、藏书家、收藏鉴赏家;
“南海钟葆珩收藏金石书画印”(朱文)和“葆珩过眼”(朱文)两枚印鉴为清代光绪年间著名收藏鉴赏家钟葆珩的鉴藏印(参见《中国鉴藏家印鉴大全》P710相应二印),钟葆珩,字仁阶、瑞符,号吉庵,斋号海涛琴室,广东广州人;
“吴下夏琴溪平生真赏”(朱文)印,暂未知印主夏琴溪生平资料,然从印文和钤盖位置及印泥新旧分析,此人为江苏长江以南之人,在世年代应与钟葆珩相近或稍晚,当为光绪年间人;
尤应说明的是,此作左上方和右侧分别钤有“双龙”肖形印和“政和”两枚朱文印,从印文篆法及印泥分析便知系伪造宋徽宗内府的印鉴,当为晚清民国时期好事者为牟利而弄巧成拙之举,当令人唾之!然瑕难掩瑜。文同此幅《墨竹图》,如此上进元内府,下经明清六位书画鉴赏家品赏递藏,可谓流传有序!
参考图:李鱓《竹石图》
水纸本立轴 163cm×78cm
题识:摹文与可双竿比玉之意。復堂李鱓
钤印:鱓印、宗杨
值此纪念文同知洋州940周年之际,草就此拙文,旨在抛砖引玉,以弘扬与可先生之德、之政、之艺。
陈皋(宋) 蕃骑弄箫图
款识
设色绢本立轴 110cm×82cm
款 识:陈皋制
鉴藏印:皇姊图书、晋国奎章、晋府书画之印、彝尊读过、岳雪楼记、少唐审定、岳雪楼
溥佐题签:宋陈皋人马山水图神品。庸斋题
钤 印:溥佐印信
出 版:1.《中国书画》P9~P11,2009年第10期,中国书画杂志社
2.《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馆藏精品选集》(宋元明绘画卷)P25~P27,西泠印社出版社,2013年
3.《2014中国美术总评榜作品集》(民营博物馆卷)P42~P45,中国书店,2015年
4.《丹青钜迹——中国宋元绘画(衡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P35,河北美术出版社,2016年4月
展 览:“2014中国美术总评榜展览”北京国粹苑国粹美术馆
备 注:此图为陈皋传世孤本。杨新题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