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吴国的王舟艅艎

吴国的王舟艅艎

时间:2023-05-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吴国的王舟艅艎蔡 薇[1] 戴修建[2]吴轶钢 席龙飞摘 要:中国历史记载的重大水战发生在公元前549年。但王舟艅艎的尺度却无考。考虑到与大翼尺度相配合,结合无锡阖闾城遗址管理处的实际需要,取王舟艅艎总长为40米。王舟艅艎设两层甲板,主甲

吴国的王舟艅艎

蔡 薇[1] 戴修建[2]吴轶钢 席龙飞

(武汉 武汉理工大学造船史研究中心 430063)

摘 要:中国历史记载的重大水战发生在公元前549年。公元前525年王舟艅艎出现。吴国战船大翼的尺度,在文献中记载颇详。战国时期青铜器上的船纹中也已经复原出了大翼的舰船模型。但王舟艅艎的尺度却无考。参考大翼的尺度,本文推断了艅艎的尺度。艅艎的形制,较大翼增加一层甲板,并设置有阁楼。根据它的功能,可以确定划桨的定位和舱室布置。最后本文绘制了王舟艅艎的总布置图以及渲染的效果图。通过对艅艎王舟的复原研究,我们再次体会到了中华船文化的博大与精深。

关键词:艅艎 形制 春秋战国

一、中国最早的水战及王舟艅艎

春秋时代各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激烈而频繁,从田亩辽阔的中原到江河交错的江南,征战四起。中原征战用车,江南水战则以舰船为主。吴国屹立东南,地处水乡,通江达海。充分利用水域形势是振兴吴国的国策之一,吴军水师更是吴国的一支雄师。楚国位于长江中游,其水运和造船技术也有很高的水平。吴王余祭(前548~前545年)时吴国就已经组建水军,拥有当时列国中最强大的水师和舰队。

中国历史记载的重大水战发生在公元前549年夏,如《文献通考·兵》载“用舟师自康王始”,说的是楚康王十一年“楚子为舟师以伐吴,不为军政,无功而还”。[3]公元前525年,又发生一次激烈的水战,吴国派公子光率舟师逆长江而上攻打楚国,结果反而被楚国俘去王舟艅艎。这就是《史记·吴太伯世家》所载:“王僚二年,公子光伐楚,败而亡王舟。光惧,袭楚,复得王舟而还。”[4]《中国历史大事年表(古代)》载:“吴王僚二年,攻楚,战于长岸(今长江裕溪口一带),大败,失王舟‘余皇’。公子光(诸樊子)夜袭楚军,夺还‘余皇’。”[5]

这里所说的王舟,即艅艎,亦称余皇,是春秋时期专供国君乘坐的一种座船,故又称“王舟”。王舟也是水师的指挥舰。船头装饰“鹢首”,异常雄伟。余皇(艅艎)始见于《左传》:昭公十七年(公元前525年)“楚师继之,大败吴师,获其乘舟余皇(艅艎)。”晋葛洪《抱朴子》称:“艅艎,鹢首,涉川之良器也。”

二、吴国战船的尺度及形制

1.战船大翼以及艅艎的尺度

吴国的战船有大翼、中翼、小翼、突冒、楼船等多种。《越绝书》关于吴王阖闾与伍子胥讨论水师训练方法的对话记有:“阖闾见子胥,敢问船运之备何如?对曰:船名大翼、小翼、突冒、楼船、桥船。令船军之教比陵军(陆军)之法,乃可用之。大翼者当陵军(陆军)之车,小翼者当陵军(陆军)之轻车,突冒者当陵军(陆军)之冲车,楼船者当陵军(陆军)之行楼车也,桥船者当陵军(陆军)之轻足骠定骑也。”[6]吴国战船大翼长十二丈,船宽一丈六尺,“容战士二十六人,棹(卒)五十人,舳舻三人,操长钩、矛、斧者四,吏仆射长各一人,凡九十一人”。[7]据考证,晚周到战国时的尺度,每尺约相当于0.23米,[8]折合成今日的米制,大翼长27.6米,宽3.68米。其长宽比为7.5。船体修长,若顺水而下,再用50名桨手奋力操桨,则船行如飞。

艅艎的尺度无考。由于艅艎是王舟,是指挥舰,其尺度应为当时舟船之最。考虑到与大翼尺度相配合,结合无锡阖闾城遗址管理处的实际需要,取王舟艅艎总长为40米。经试绘船图的水线长为38.4米,型宽8米,型深3米,设计吃水取1.5米。

2.战船大翼的形制

春秋时期的舟船形制无法考证。但是,战国时期青铜器上的船纹想必与春秋时期的舟船形制有继承性。

战国水陆攻战纹铜鉴,于1935年在河南省汲县(今卫辉市)山彪镇一号墓出土,[9]铜鉴上的水战画面及战船纹如图一。图中描绘了左右相对行驶的两艘战船,形制大致相同,都是船身修长,首尾起翘。战船设有甲板,战士在甲板上面作战,划桨手在甲板下面的船舱内划桨。划桨时采用立姿,划桨手身佩短剑。每船虽只绘出4名桨手,但左右舷当为8人。图中所见这种战船没有风帆,完全以人力划桨作为动力,也没有尾舵。

img1

图一 战国水陆攻战纹铜鉴战船纹

img2

图二 传世的宴乐渔猎耕战纹铜壶拓本

另一件重要的青铜器是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传世文物宴乐渔猎耕战纹铜壶,其拓本如图二。[10]无独有偶,1965年又在成都市百花潭中学战国时期十号墓中出土一件与之相类似的嵌错宴乐渔猎耕战纹铜壶。[11]从铜壶的纹饰看,两者的构图和技法几近相同。图案共分3组,上层为采桑和射猎;中层为渔、猎和乐舞;下层为水战和攻城战。就水战和战船的形制而论,两铜壶又更相似些。与铜鉴上的战船有4名桨手不同,这里每船只有3名桨手。当然,这4名和3名也只有象征意义,真实的数字当几倍于此数。在《越绝书》中大翼战船有棹卒50人,首尾操驾3人,还有4人持长钩、矛、斧,专门负责在两船接舷时任钩推之职。在这两件铜壶的船纹中,操船战卒在全船凡91人中约占2/3。与铜鉴的船底不同,铜壶的船底画有两条线。两铜壶战船纹的划桨手皆采用立姿划桨,为了划桨的方便和有效,在船底设一层活动的木板是必要的,因为船底部的龙骨和肋骨等木构件,给划桨手的操作带来不便。必须指出,这两条线不能理解为双层底。从技术上说,当时的船舶尺度较小,不可能使船的内底和外底都获得水密捻缝。再有,古代没有水泵,双层底也将难以排除渗漏所造成的积水。

如战国水陆攻战纹铜鉴上的战船纹和宴乐渔猎耕战纹铜壶上的纹饰所示,战船均设有甲板。战士在甲板上面作战,棹卒在甲板下面操桨。在我们的复原研究中,大翼只设一层主甲板即作战甲板。我们于2002年复原的战船大翼模型已经在嘉兴船文化博物馆展出(图三)。

img3

图三 战船大翼的模型(嘉兴船文化博物馆)

3.王舟艅艎的形制

王舟艅艎,为战时王侯乘坐的指挥船。《越绝书》吴王阖闾与伍子胥讨论水师训练的对话中,伍称:“楼船者当陵军之行楼车也。”楼车,古代战车的一种。上设望楼,用以窥探敌人的虚实。《左传·宣公十五年》:“(解扬)登诸楼车,使呼宋人而告之。”亦称“轈车”、“巢车”。《说文·车部》:“轈,兵高车,加巢以望敌也。”《左传·成公十六年》:“楚子登巢车以望晋军。”故艅艎王舟所设阁楼有观察敌情并有作战指挥的功用。王舟艅艎设两层甲板,主甲板和上层甲板的前后部分都可以供作战用;所设阁楼为瞭望和作战指挥用。

《礼记·明堂位》:“复庙重檐。”郑玄注:“重檐,重承壁材也。”孔颖达疏引皇侃曰:“谓就外檐下壁复安板檐,以辟风雨之洒壁。”故楼阁设重檐。据此,我们复原的王舟艅艎的阁楼设重檐,取其外观雄伟而又和于礼制。

《宋书·武帝纪》曾记有:“(卢)循即日发巴陵(今岳阳一带),与(徐)道覆连旗而下,别有八艚舰九枚,起四层,高十二丈。”据此认为这八槽舰即带有水密舱壁的船,时为晋义熙六年(410年)五月。春秋时还没有出现舱壁,所以在复原时当不设舱壁。

三、王舟艅艎的复原

既然是在甲板之下大舱内划桨,则必须在甲板之下、水线之上的适当部位开棹孔,此棹孔即为划桨时的支点。立姿较能发挥桨手的体力,特别是发挥腰部的力量。由于棹孔开在水线之上,采用立姿在高度上也较为适宜。棹孔在水线以上的高度约为0.3米,桨长3.25米,则划桨的力点到支点的距离为1.5米,支点距桨叶尖端为1.75米。这样的安排对划桨尚称方便。一把桨可由二名桨手划动。全船设48把桨,同时有96名桨手划动。棹孔离水线只有0.3米,这难免会被舷外水浸入,但只要在棹孔周围钉以牛皮套并将此套绑缚在桨柄上,既可防舷外水浸入,又不妨碍桨的划动。如此复原,则能与三件青铜器的船纹相一致,较便于划桨,船的重心较低,也增加了稳性。前后桨间距为1.25~1.5米,符合双桨手划船。

艅艎造型的要点在于首尾的装饰。图四为商代青铜器上鸟兽的形象。借用此一元素,艅艎的总布置图略如图五。

img4

图四 商代青铜器上的鸟兽形象

如图所示,在大舱内设木铺板,高度约为1米,大舱的高度为2米,用于划桨尚称方便。大舱内除设长10余米的舱室供王宫人员居住外,其余空间以及两舷均用于作战。上层甲板设一阁楼用于瞭望和指挥。中前部设旗杆用于挂旗帜与灯号。金鼓与铜锣也是必备之物。

img5

图五 艅艎总布置图

img6

图六 王舟艅艎的效果图

上层甲板,有前后各两具斜梯,可方便上下。效果图上的梯子则是T形斜梯,这是用船单位的要求,两者稍有差别。王舟艅艎的效果图略如图六。阁楼的式样采用春秋时代的风格。

Yu Huang:The Ancient War Ship of Wu Kingdom

Abstract:In 549 B.C Great water battle happened which was recorded in Chinese history,and in 525 B.C Yu Huang,a war ship of Wu Kingdom,appeared.The dimensions of another warship.i.e.Da YI in Wu Kingdom,were detailed recorded in literature,and its model had been reformed by referring to the pattern of the bronze vessel in the period of Warring States.However,the dimension of Yu Huang is still remained unknown.This paper deduces the dimension of Yu Huang with reference to the dimension of Da Yi.The layout pattern of Yu Huang,compared with Da Yi,is of one more deck with loft.And then the determination of cabin arrangement and oars position can be achieved according to its function.In the end of this paper,the general arrangement drawings as well as rendered sketch of reformed Yu Huang are drawn.By reform study of the King warship Yu Huang,we can once again experience the broadness and profoundness of Chinese ship culture.

Keywords:Yu Huang War Ship,Layout Pattern,Spring and Autumn and Warring States Period

【注释】

[1]  蔡薇,女,(1969— ),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教授,研究方向:造船史、船舶现代设计方法。

[2]戴修建,男,(1985— ),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硕士,研究方向:船舶现代设计法。

[3][清]高士奇:《左传纪事本末》卷四十九,中华书局,1979年,第721页。

[4]司马迁:《史记·吴太伯世家》,《二十五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182页。

[5]沈起炜编著:《中国历史大事年表(古代)》,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第42页。

[6][宋]李昉等撰:《太平御览》卷七七○,中华书局1960年影印本,第3413页。

[7][宋]李昉等撰:《太平御览》卷三一五,中华书局1960年影印本,第1450页。

[8]丘光明编:《中国历代度量衡考》,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6-8页。

[9]郭宝钧:《山彪镇与琉璃阁》,科学出版社,1959年,第18页,第20页图11。

[10]采用《文物》1976年第3期第51页图一,参见刘敦原:《青铜器舟战图像小释》,《文物天地》1988年第2期,第15-17页。

[11]四川省博物馆:《成都百花潭中学十号墓发掘记》,《文物》1976年第3期,第40-46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