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地区差距和加工贸易

地区差距和加工贸易

时间:2023-05-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地区差距和加工贸易(一)地区差距扩大的原因自从中国于1978年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经济已经持续了20多年的高速增长。全国的加工贸易不仅绝对集中在东部地区,而且本来所占份额就极其微小的中西部地区的加工贸易在全国的相对地位却依然日渐衰微。

二、地区差距和加工贸易

(一)地区差距扩大的原因

自从中国于1978年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经济已经持续了20多年的高速增长。期间中国经济成功实现了软着陆,但是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仍然居于世界前列。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及2001年的“9·11”事件对于世界经济造成了沉重的打击,中国经济面临的外部环境开始恶化,对外贸易也受到了相当的影响。但即使在如此恶劣的外部环境下,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依然保持在7%~8%,高速增长的步伐并未减缓。然而随着中国总体经济的迅速增长,中国东西部之间的收入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逐步扩大。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权威数据表明,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带经济发展的差距呈现出扩大趋势。1979~2001年,东部对全国GDP的贡献率为57.8%,中部为27.9%,而西部地区为14.3%。西部地区GDP占全国GDP的份额总体上呈不断下降的趋势,而东部地区GDP占全国GDP的份额则呈不断上升的趋势。[1]这种异常现象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关注,并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和分析。造成东西部地区差距拉大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既有历史原因,也有政策原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我们从经济方面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首先,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有利于东部地区。中国的改革开放采取的是试点—推广战略,一项改革政策的推广实施首先要选择一个或几个地区作为试点,新的政策和措施在试点地区进行试验,在试验过程中发现问题、积累经验,并对试行的政策措施进行修正和完善,之后再将其在全国其他地区推广实行。而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所选择的试点地区几乎无一例外都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所以东南沿海地区在经济转轨和起步阶段比中西部地区具有先行优势。根据这一原则,20世纪80年代在沿海设立了4个经济特区和14个沿海开放城市,并对这些试点地区给予了极大的政策优惠,从而使得这些地区在吸引投资、开展贸易、企业改革等方面较其他地区更具区位优势,在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上走在了其他地区的前列。Démurger和Woo等人(2001)研究了1996~1999年间中国的优惠政策和地理优势对各省经济增长的影响,他们发现政策优惠对于沿海各省和直辖市的经济增长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

img106

图5-3 东西部GDP总额

其次,投资水平的差距,特别是外国直接投资水平的巨大差距扩大了东西部地区的收入差距。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一直将吸收利用外资作为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此期间吸收了巨额的外国直接投资,近年来外资进入的速度也明显加快,规模进一步扩大。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的《世界投资报告》,中国已连续9年位居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吸收外资的首位,并曾连续5年居全球第二位。2002年预计全年实际利用外资额将超过500亿美元,中国将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然而与中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总量增加相伴的另一个特征却是地区分布的极端不平衡。中国吸收的FDI绝大部分都投资于东南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的FDI仅仅是东部地区的16%。FDI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如双缺口理论所指出的,外国直接投资增加了本国的资本存量,减缓了发展中国家资本短缺的压力,经济中的生产要素总量增加,从而导致生产可能性曲线外移,促进经济增长;而且外国直接投资为发展中国家解决了外汇短缺的问题,使得发展中国家可以进口先进的工业设备。

img107

图5-4 东西部地区的GDP及比重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6~2002)。

注:海南划归中西部地区。

另一方面,FDI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来源于外溢效应。这种外溢效应主要通过三个途径来加以实现:①FDI与本国企业存在前向和(或)后向的关联效应(Lall,1980; Rodriguez-Clare,1996)。②FDI对本国企业的示范效应,本国企业可以模仿FIE生产的产品及其采用的技术(Mansfield and Romeo,1980; Blomstrom,1986,1998),从而能够对本国生产的产品进行改良,改进企业使用的技术,提高生产率和竞争力。③人员流动带来的外溢效应。FIE为了能够使本地员工能够适应企业的经营管理,一般都要进行一定的培训,而且对技术和管理人员的培训远高于当地企业(Chen,1983; Gerschenberg,1987)。当这些人员离开外资企业加入当地企业时,会带去外资企业的技术、管理经验、市场营销等相应的知识。Fleisher和Chen(1997)的一项研究发现在中国的改革过程中FDI显著地促进了生产率的提高。由于中国的FDI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因此,中国的生产率进步也是偏向于东部省份的。

第三,地理位置的差异。在进行理论分析时,为了突出我们所要研究的问题通常都会抽象掉运输成本和其他交易费用。然而在现实的经济世界中,运输成本却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尤其是对国际贸易而言,有时甚至能够影响贸易的发生与否以及改变贸易模式。中国地大物博,各个省份的地理位置差异很大。东部沿海省份拥有许多港口,而且和主要的贸易伙伴在地理上相对接近,从而运输成本低,便于国际贸易的开展。而中西部地区则地处内陆,与国际市场相距较远,地理上不具备区位优势,和东部地区相比开展国际贸易时需要增加一部分运输成本,因此不利于开展国际贸易,进行国际分工。

第四,加工贸易的影响。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20多年里,加工贸易也经历了快速增长的轨迹,从无到有,由弱到强,迅速发展成为中国对外贸易中的主要贸易方式,加工贸易额占到了对外贸易额的一半以上。中国的经济发展呈现出东西部差距逐渐扩大的趋势,而同时加工贸易也表现出了同样的变化轨迹。全国的加工贸易不仅绝对集中在东部地区,而且本来所占份额就极其微小的中西部地区的加工贸易在全国的相对地位却依然日渐衰微。人们自然会将两者的变动联系在一起。很多专家学者都认为加工贸易是地区差距扩大的一个原因。林松华(Lin Song Hua,2002)在其论文中分析了加工贸易和地区差距之间的关系,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加工贸易确实扩大了东西部的收入差距。在前文的实证分析中,我们也发现加工贸易对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而在中西部地区则几乎没有影响。而加工贸易几乎完全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因此可以确定加工贸易的发展的确扩大了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

(二)怎样看待地区差距和加工贸易

既然加工贸易是造成东西部差距扩大的一个原因,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地区差距和加工贸易呢?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目标就是缩小地区差距,西部大开发战略也是我国为了发展中西部经济,缩小东西部地区的差距而制定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政策。在缩小地区差距的前提下,如何正确对待加工贸易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对此,专家学者的意见并不一致。一种观点认为加工贸易扩大了东西部的地区差距,而且由于加工贸易对经济有着各种不同的负面影响。例如,严重的走私冲击了国内的企业,冲击了中西部地区与进口料件相竞争的国内企业,从而阻碍了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因此我国应该限制加工贸易(潘永源,1999)。另一种观点认为,既然加工贸易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东部地区的经验也证实了这一论点。而中西部地区的加工贸易发展缓慢,因此对于当地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较小。所以我国应该制定政策鼓励中西部地区发展加工贸易,并引导东部省份的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企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依靠加工贸易促进中西部经济发展。事实上,这两种观点都有偏颇之处。

要正确对待加工贸易和地区差距之间的关系,我们需要清楚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加工贸易为什么集中在东部地区,而中西部地区的比重却缓慢下降?毫无疑问,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给予东部地区的政策优惠是东部地区加工贸易走在中西部地区前面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在随后东西部地区都面临相同的政策环境,甚至是给予中西部地区更多的优惠政策时,加工贸易集中在东部地区的状况仍然没有改变,这其中就不再仅仅是政策因素的作用了。在第三章的理论模型分析中,我们证明了加工贸易的发生是各国经济要素禀赋差异的结果。开展加工贸易的东道国劳动力相对丰富,在劳动密集型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中国的加工贸易之所以几乎全部聚集在东部地区,而中西部的广阔土地上却寥寥无几,正是要素禀赋差异的结果。我国东部地区面积狭小,但却是人口最为密集的区域,劳动力非常丰富,适于开展加工贸易;而中西部地区则是地域广袤,自然资源丰富,但人烟稀少,可以说并不具备开展加工贸易所需的劳动力条件。因此,中国加工贸易的地区分布格局本质上是各地区的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另外,如前所述,地理位置上的差异和运输成本也是导致中国加工贸易地区分布不均的一个因素。总的来说,中西部地区的要素禀赋状况决定了它并不适于在目前的经济发展阶段大力发展加工贸易。

第二,加工贸易虽然扩大了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加工贸易对于国民经济的影响是不利的。在计量分析中我们已经看到加工贸易对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而在中西部地区的作用却并不显著。可见,加工贸易扩大地区差距的原因主要是在于它推动了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从而使东部的经济增长速度高于中西部地区。如果为了达到缩小地区差距的目的而限制加工贸易的发展,固然能够缩小地区差距,但是这种地区间的平衡却是以牺牲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为代价的。显然,这种做法是不公平的,而且从中国经济总体来看,也是得不偿失的。

缩小东西部差距不应该通过抑制东部的经济增长来达到,而是要依靠加快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来获得。东部地区的加工贸易发展是当地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符合东部的比较优势,不应当人为地加以限制。中西部地区也不应当盲目照搬东部的经验,不顾当地要素禀赋的实际状况而将鼓励加工贸易作为发展的途径。中西部地区应当根据自身的要素禀赋结构,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这样才能发挥比较优势,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