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增长极理论的几个主要概念

增长极理论的几个主要概念

时间:2023-06-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3.2 增长极理论的几个主要概念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这种人口以特大城市为中心不断转移的性质,区域经济学就称作城市的向心力函数,也叫做城市的第一经济效率,这实际也就是区域经济的聚集原理。增长极的扩散效应也叫做城市化过程中的离心力函数或城市第二经济效率。极化效应与扩散效应,是增长极相辅相成的两个基本功能。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均随距离的递增而衰减。

2.3.2 增长极理论的几个主要概念

(1)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主导产业,一般指具有地区比较优势的先进产业或新兴产业,它既是在全国生产地域分工体系中占有相当重要地位的重点产业,又是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中起核心作用的关键产业或支柱产业。主导产业一般面向全国乃至世界市场,产品需求弹性较大,与其相关的部门和企业多,生产单位内部和相互之间联系性强。在主导产业中占统治地位、起领头作用的经济实体,就是龙头企业。它可以是一个独立企业,也可以是由若干核心企业共同组成的联合体。在区域中心地体系中的重要地点配套龙头企业,将会形成相应的增长极的核心机构。

(2)极化效应。主导产业部门的龙头企业迅速增长,形成聚集优势,促使主导产业不断壮大,从而引起其他经济活动向增长极核靠拢,这一过程称作极化现象。极化现象,将带来企业聚集、区位聚集和城市化聚集等聚集经济。

极化现象的直接结果称作极化效应,或回流效应、倒流效应,它是增长极的基本功能之一。极化效应主要表现为生产要素由外围向极点聚集。也就是说,在增长极的吸引下,腹地区域的财富包括资金、技术、人力和资源,会不断流向增长极的核心区域,从而使增长极所在地享有并保持聚集经济的优势。在极化效应的作用下,一定区域的经济活动集中于少数地点上,这些地点只要聚集经济优势尚在,即使早期的吸引力消失了,它们仍然可以保持繁荣的局面。当然,极化效应不是无限的,如果工资、地租和公共服务费用以及过度拥挤导致的开支等成本上升,就会发生集聚的外部成本,如果这种外部成本超过聚集经济带来的利益,就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严重时将导致增长极和繁荣现象消失。

极化效应也称作城市化过程中的向心力作用(函数)或城市第一经济效率。这是

因为,从城市化发展的过程来看,按照居住人口每人平均的总产值为准,一般情况下,这一指标大城市比中等城市高,中等城市比小城市高,小城市比乡村高。这种差异就决定了城市对人口的极大吸引力,它吸引着人口从农村到中小城市、从中小城市到大城市、从大城市再到特大城市的不断转移,从而促进了城市经济的不断繁荣。这种人口以特大城市为中心不断转移的性质,区域经济学就称作城市的向心力函数,也叫做城市的第一经济效率,这实际也就是区域经济的聚集原理。因为,按照城市第一经济效率,就聚集的要素来看,极化现象首先是人口的聚集。人口的聚集必然相应地带来其他要素的聚集,所以极化效应最终的直接后果就是中心城市的形成。在我国,充分利用城市的向心力函数,发挥好城市第一经济效率的作用,是实现大力发展中小城市战略的重要途径。

此外,根据区域经济理论的研究,城市的规模大小与自身的聚集效应和外部成本密切相关。一方面,规模较大的城市可以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提供较完善的生产、金融、信息和技术服务,可以形成集中和大规模的市场以带动经济发展,还会由于企业和人口的集中而在技术、知识、信息的传递和人力资本贡献等方面产生溢出效应,因而会产生较高的社会经济效益。另一方面,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其外部成本也会上升,这种外部成本包括:由于人口的聚集导致的居住、交通、生产成本和管理成本的增加,以及生态和生存环境的恶化等。一般而言,在城市发展的初期阶段,聚集效应通常总是大于外部成本。这正是一个个城市逐渐地由小到大不断发展的秘密所在。

(3)扩散效应。增长极的另一个基本功能是扩散效应。它表现为增长极不断向周围地区产生辐射作用,释放自身的能量,把生产要素由增长极所在地转移到外围地区。扩散效应的大小和强弱,取决于增长极的能量积累状况,也就是取决于主导产业与龙头企业的创新能力、规模和素质,取决于经济体制、区域政策和增长极所在地的自然、人文环境。

增长极的扩散效应也叫做城市化过程中的离心力函数或城市第二经济效率。城市第二经济效率即:以土地单位面积的平均产值为标准,用于农业的土地与用于工业的土地相比,用于工业的土地和用于商业的土地相比,其单位面积产值都有很大的差别,它们依次按照“农业——工业——商业”的顺序递增。这种差别在土地商品化条件下,则表现为土地价格上的巨大差异。不仅城市土地和农村土地价格差异很大,就是城市本身,大城市和小城市,城市中心区和城市边缘区,地价差别也很大。因此就推动着一些急于寻找投资机会的企业,不断地由土地价格高的地方向土地价格低的地方,由城市中心区向城市边缘区,由大城市向中小城市,由城市向农村扩散。也就是说,从生产要素的扩散来看,扩散首先是资金要素的扩散,而资金的扩散则必然带来人口和其他要素的相应扩散,这也就是区域经济的扩散原理。这一规律与城市第一经济效率恰好相反,这一性质就称作城市的离心力函数,也叫做城市的第二经济效率。小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善于利用城市第二经济效率,搞好招商引资和筑巢引凤。在城市发展的初期阶段,如何充分利用城市的“离心力函数”,更好地发挥城市第二经济效率,是促进和加快城市发展的重要途径。

极化效应与扩散效应,是增长极相辅相成的两个基本功能。说得通俗一点,极化效

应和扩散效应也就是“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里的“高处”即人均产值高的地方,“水”即资金流,“低处”即地价便宜的地方。一般来说,增长极发展初期,以吸引外部投入为主,极化效应占主导地位。等到增长极发展壮大,转向对外释放能量时,扩散效应就会相应得到加强,并逐步占据主导地位。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均随距离的递增而衰减。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可用下面公式来度量:img20

公式中,Sr为增长极的极化或扩散强度;S0为强度初值或常数,e为自然对数的底,a为距离衰减系数,r为距离半径。该公式说明,距离经济中心越远,极化或扩散效应强度就越小。

经济学家查得逊认为,极化效应是时间t的二次函数,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的叠加产生溢出效应。极化效应、扩散效应与溢出效应曲线如图2-2所示。

由图2-2(a)和2-2(b)可以看出,在增长极心发展的初期阶段,极化效应(聚集功能)比扩散效应更强。扩散效应与极化效应的差值称作溢出效应。由图2-2(c)可以看出,ti时刻是聚集阶段和外溢阶段的分界点。在聚集阶段,极化作用大于扩散作用,溢出机制表现为区域内经济活动和经济要素向增长极的聚集,增长极的溢出效应为负值;当增长极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以后,极化效应逐步减弱,而扩散效应增强,扩散效应占主导地位,表现为经济要素和经济活动向周边区域扩散的过程,溢出效应为正值。

img21

img22

img23

图2-2 区域经济的三种效应
(a)极化效应;(b)扩散效应;(c)溢出效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