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计划工作的方法

计划工作的方法

时间:2023-06-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节 计划工作的方法计划工作效率的高低和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计划编制的方法。依据企业现有的管理基础,掌握各方面的信息和情况,利用网络计划技术为实现工程项目,寻求最合适的方案。

第三节 计划工作的方法

计划工作效率的高低和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计划编制的方法。传统的计划方法有定额换算法、系数推导法、经验平衡法,现在看来这些传统的方法已很难适应组织所面对的复杂而多变的外部环境。现代计划方法大量采用数学、计算机科学的成果,不仅提高了计划工作的质量,也加快了计划工作的进度。

一、滚动计划法

1.滚动计划法的概念

滚动计划法是一种定期修订未来计划的方法。将短期计划、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有机结合起来,根据计划的执行情况和环境变化情况定期修订未来的计划,并逐期向前滚动的一种方法。该方法主要应用于长期计划的制定和调整。

滚动计划法的特点:一是近细远粗。将计划分为若干个执行期,其中近期行动计划编制得详细具体,而远期计划则相对粗略。二是保持各期计划的灵活性。计划执行一定时期,就根据执行情况和环境变化对以后各期计划内容进行修改、调整,并根据同样的原则逐期滚动。三是保持各期计划之间的连续性。

2.滚动计划的基本模型及编制程序

滚动计划的基本模型如图6-1、6-2所示。

img21

图6-1 滚动计划法图示一

编制滚动计划的关键在于科学地确定计划修正因素,即要搞清未来时期企业内外部条件变化的情况。因为只有如此,才能使新编制的计划符合实际情况,适应变化了的内外部环境。计划修正因素主要有以下几项内容:

img22

图6-2 滚动计划法图示二

(1)差异分析。差异是指第一个执行期(2006年)的计划和实际之间的差距。第一个执行期结束时,无论是超额完成了计划或是没有完成计划,都应对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因为分析结果对新计划的编制有着直接的影响。

(2)环境变化。环境是指企业周围的境况,它由多种因素构成。对企业直接发生影响的因素主要有:国家的方针与政策;社会道德与风尚;科学与技术;社会给企业提供的条件;社会对产品的需求;本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等。

由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以外部环境为条件的,而且外部环境又是不断发生变化的,因此,企业必须重视调查收集和研究分析来自外部环境的各种信息,并据此编制计划,使计划更具有适应性。

(3)经营方针调整。经营方针是指为实现经营目标,根据企业的经营思想,所确定的企业总体或某项重要经营活动所应遵循的原则。它是针对某一时期生产经营活动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来的。由于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在不断发生变化,因而不同企业或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其经营方针是不相同的。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根据变化了的情况,调整其经营方针,以使外部环境、内部条件和经营目标三者实现动态平衡。

3.滚动计划法的优缺点

(1)优点:使计划更加切合实际,由于滚动计划相对缩短了计划时期,增加了计划的准确性,提高了计划工作的质量;使长、中、短期计划能够相互衔接,短期计划内部各阶段相互衔接,保证了长期计划的指导作用;大大增强了计划的弹性,特别是在环境剧烈变化的今天,提高了组织的应变能力。

(2)缺点:加大了计划的工作量;滚动间隔期的选择,要适应企业的具体情况,如果滚动间隔期偏短,则计划调整较频繁,降低了计划的严肃性。一般情况是,生产比较稳定的大量大批企业宜采用较长的滚动间隔期,生产不太稳定的单件小批生产企业则可考虑采用较短的间隔期。

二、网络计划技术

1.基本原理

利用网络图表示任务的安排进度,并反映出组成计划任务的各项作业(或工序)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进行网络分析,计算网络时间,确定关键工序和关键线路,利用时差,不断改善网络计划,求得工期、资源与成本的综合优化方案。网络计划技术适用于单件小批量生产类型,特别适用于一次性的生产或工程项目,如新产品研制、设备维修、建筑工程等。优点是缩短工期,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网络计划技术的精华是掌握和控制关键路径。

2.网络计划技术的特征

(1)以网络图来表示各项工作的次序及相互关系;

(2)核心是控制时间;

(3)控制的重点是关键线路。

3.网络计划技术步骤

(1)确定目标。

确定目标,是指决定将网络计划技术应用于哪一个工程项目,并提出对工程项目和有关技术经济指标的具体要求。如在工期方面、成本费用方面要达到什么要求。依据企业现有的管理基础,掌握各方面的信息和情况,利用网络计划技术为实现工程项目,寻求最合适的方案。

(2)分析作业,确定各项作业的先后逻辑次序。

一个工程项目是由许多作业组成的,在绘制网络图前就要将工程项目分解成各项作业。作业项目划分的粗细程度视工程内容以及不同单位要求而定,通常情况下,作业所包含的内容多,范围大多可分粗些,反之则细些。作业项目分得越细,网络图的结点和箭线就越多。对于上层领导机关,网络图可绘制得粗些,主要是通观全局、分析矛盾、掌握关键、协调工作、进行决策;对于基层单位,网络图就可绘制得细些,以便具体组织和指导工作。

在工程项目分解成作业的基础上,还要进行作业分析,确定各项作业的先后逻辑次序,以便明确先行作业(紧前作业)、平行作业和后续作业(紧后作业)。即在该作业开始前,哪些作业必须先期完成,哪些作业可以同时平行地进行,哪些作业必须后期完成,或者在该作业进行的过程中,哪些作业可以与之平行交叉地进行。

(3)确定各项作业所需要的时间。

在划分作业项目后便可计算和确定作业时间,一般采用单点估计法或三点估计法,然后一并填入明细表中,如表6-1所示的作业时间明细表。时间单位可根据需要分别定为年、月、旬、周、天、班、小时、分等。

所谓单点估计法,就是直接估计出各作业时间,这种方法对估计人员要求较高,需要经验比较丰富,对作业比较熟悉。

所谓三点估计法,就是把施工时间划分为乐观时间,即工作顺利情况下的时间为a;最可能时间,就是完成某道工序的最大可能时间m;悲观的时间,就是工作进行不利的时间b。

时间估计值=(乐观估计+4×最可能估计+悲观估计)/6,即T=(a+4m+b)/6。

例如:已知某项工程的作业程序及作业时间如表6-1所示,绘制网络图,计算总工期,确定关键路线。

表6-1 作业时间明细表

img23

(4)绘制网络图,进行结点编号。

①网络图的组成元素:

·网络图是由箭线、节点、作业代号和作业时间等标志形成的示意图。

·实线表示的箭线img24表示一项具体的作业、活动或工序,该项作业需要消耗资源和时间。箭线上方的字母表示该项作业的名称或代号,箭线下方的数字表示该项作业所需要的时间。

·虚箭线img25只是一个符号,不占用时间,也不消耗资源。作用是把两个结点之间多项平行作业分开,表明作业之间先后衔接的逻辑关系。

·○表示两个工序之间的结点。不消耗资源,也不占用时间。在结点中,用数字区分不同的结点。除起始结点(始点)和结束结点(终点)以外,其他结点只表示前一项活动的结束和后一项活动开始的瞬间。

·路线,是指网络图中由始点出发,沿着箭线方向前进,连续不断地到达终点的若干条通道。一个网络图存在多条路线。在多条路线中耗时最长的路线为关键路线,一个网络图中有时关键路线不止一条,关键路线往往用粗线或红线标志。

②绘制网络图的规则:

·各项活动之间的衔接必须按次序进行;

·网络图中不允许出现封闭的循环路;

·两个结点之间只能有一条箭线,若多条箭线可以增加结点,用虚箭线进行表示;

·一个网络图只允许有一个始点和一个终点;

·网络图中的所有结点均需按从小到大的原则进行统一编号。

(5)计算网络时间,确定关键路线。

符号与计算公式

①工序时间符号:

tij表示本工序的持续时间;

thi表示紧前工序的持续时间;

tjk表示紧后工序的持续时间。

②最早可能开工时间(简称早开)ES,指紧前工序全部完成、本工序可能开始的时间。

  ESij=max(EShi+thi

计算早开是由网络图的第一道工序开始,由箭尾顺着箭头方向依次顺序进行的,直至最后一道工序为止。紧前工序的最早完工时间就是本工序最早可能开工时间,即EFhi=ESij。当有两个以上紧前工序时,取其最大值。

③最早可能完工时间(简称早完)EF,是指本工序最早可能完工的时间,也就是最早开始时间与持续时间之和。

  EFij=ESij+tij

④总工期Lcp或PT,是指完成整个工作所需要的时间。在网络计划中,各条线路中所需时间最长的线路时间之和即为总工期。

  Lcp=maxEFhi

⑤最迟必须完工时间(简称迟完)L F,是指在不影响全工程如期完成的条件下,本工序最迟必须完工的时间。

  LFij=minLSjk或LFij=LSij+tij

计算迟完是由网络图的终点开始,由箭头往箭尾逆向依次顺序进行的,直至头一道工序为止。紧后工序的最迟必须开工时间就是本工序最迟必须完工时间。当有两个以上紧后工序时,取其最小值。

⑥最迟必须开工时间(简称迟开)LS,是指在不影响全工程如期完成的条件下,本工序最迟必须开工的时间。

  LSij=LFij—tij

因为本工序的迟完等于紧后工序的迟开,所以LSij=LSjk—tij。如果有多个紧后工序,则取多个紧后工序的最小值LSij=min(LSjk—tij)。

计算最早、最迟时间的方法可概述如下:

计算最早时间由左往右顺着计算,用加法,取大值。

计算最迟时间由右往左逆着计算,用减法,取小值。

⑦工序的总时差TF,是指一道工序所拥有的机动时间的极限值。一道工序的活动范围要受其紧前、紧后工序的约束,它的极限范围是从其最早开始时间到最迟完成时间这段时间中,扣除本身作业必须占有的时间之外,所余下的时间,这段时间可以机动使用。它可以推迟开工或提前完工,如有可能,它也能继续施工或延长其作业时间,以节约人员或设备。

  TFij=LSij—ESij或TFij=LFij—EFij

所以,只要计算出工序的ES、LS或EF、LF,就可以方便地运用上述公式计算总时差了。

根据网络图和各项活动的作业时间,就可以计算出全部网络时间和时差,并确定关键线路。具体计算网络时间并不太难,但比较烦琐。在实际工作中影响计划的因素很多,要耗费很多的人力和时间。因此,只有采用电子计算机才能对计划进行局部或全部调整,这也是为推广应用网络计划技术提出了新内容和新要求。

(6)进行网络计划方案的优化。

找出关键路径,也就初步确定了完成整个计划任务所需要的工期。这个总工期,是否符合合同或计划规定的时间要求,是否与计划期的劳动力、物资供应、成本费用等计划指标相适应,需要进一步综合平衡,通过优化,择取最优方案。然后正式绘制网络图,编制各种进度表以及工程预算等各种计划文件。

根据资源限制条件不同,网络计划的优化方法有三种类型:时间优化、时间—费用优化和时间—资源优化。

时间优化。在人力、物理、财力等条件基本上有保证的前提下,寻求缩短工程周期的措施,使工程周期符合目标工期的要求。主要包括压缩活动时间、进行活动分解和利用时间差三个途径。

时间—费用优化。是指找出一个缩短项目工期的方案,使得项目完成所需总费用最低。并遵循关键线路上的活动优先;直接费用变化率小的活动优先;逐次压缩活动的作业时间以不超过赶工时间为限三个基本原则。

时间—资源优化。分为两种情况:第一,资源一定的条件下,寻求最短工期;第二,工期一定的条件下,寻求工期与资源的最佳结合。

(7)网络计划的贯彻执行。

编制网络计划仅仅是计划工作的开始。计划工作不仅要正确地编制计划,更重要的是组织计划的实施。网络计划的贯彻执行,要发动群众讨论计划,加强生产管理工作,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证计划任务的完成。在应用电子计算机的情况下,可以利用计算机对网络计划的执行进行监督、控制和调整,只要将网络计划及执行情况输入计算机,就能自动运算、调整,并输出结果,以指导生产。

对表6-1作业时间明细表所做出的网络图如图6-3所示。该工程项目的总工期为24天。

img26

图6-3 网络计划

4.网络计划技术的优点与缺点

网络计划技术有如下优点:

(1)促使管理人员重视计划工作。因为如果不进行计划,不了解各个局部之间的相互逻辑关系,就谈不上网络分析,所以管理人员必须重视计划工作。

(2)增进组织内部的意见交流。因为它可将各单位、部门或作业机构的工作关系清楚地显示在网络图上,所以管理者可明确工作对于实现目标的重要程度以及与其他单位的依赖关系,在工作进度和控制上与员工进行及时而有效的意见交流。

(3)优化工程的时间进度与资源利用。调动非关键路线上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关键作业,进行综合平衡,这样既能节省资源又能加快工程进度。

(4)有利于管理人员将注意力集中于关键问题上。由于对关键路线上的关键工作实施重点控制,可发挥例外管理的功效。

(5)便于组织与控制。对于复杂的大项目,通过采用网络计划法可以将一个大型的项目分成许多部分来分别控制,这样在保证各局部最优的情况下,保证整个项目最优。

当然,网络计划法也有缺点:由于作业时间的长短直接关系到关键路线的确定及控制效果,所以,如果无法确定作业时间或对进度“瞎估计”,那么网络计划法可能就没有意义了;网络计划法强调时间因素而忽略费用因素。

三、投入产出法

所谓投入产出法,就是把一系列内部部门在一定时期内的投入来源与产出去向排成一张纵横交叉的投入产出表格,根据此表建立数学模型,计算消耗系数,并据以进行经济分析和预测的方法。这是由美国的瓦西里·列昂惕夫(W.Leontief)教授创立的。

投入产出法的基本原理是:任何系统的经济活动都包括投入和产出两大部分,投入是指在生产活动中的消耗,产出是生产活动的结果。在生产活动中投入和产出之间具有一定的数量关系,投入产出法就是利用这种数量关系求出各部门之间的一定比例,编制投入产出表,然后计算各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和间接消耗系数(合计就是完全消耗系数);进一步根据某些部门最终产品的要求,算出各部门应该达到的状况,用来进行综合计划。

投入产出法的步骤为:

(1)编制投入产出表。

(2)计算消耗系数。

为了建立投入产出表的基本关系式,我们定义直接消耗系数aij,其含义为生产单位j部门需直接消耗i部门产品的数量(或价值)。其计算公式为:aij=Xij/X j(i、j=1,…,n)。于是可将Xij表示成X ij=aijXj,表示成矩阵的列式(Xij)=A Xj,从而可以建立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关系式:

  A X+Y=X或X=(I—A)—Y

其中:Xij表示部门进行生产时消耗i部门产品的数量(或价值);

(Xij)表示为消耗矩阵,反映各部门间的生产技术联系;

N表示新创造价值向量;

Y表示最终产品向量;

X表示总产品向量。总产出与总投入的恒等是投入产出表的基本前提。

(3)进行预测。

基本关系式表明,在已知直接消耗系数aij的情况下,只要规划出计划期末的最终产品数量、构成和分配比例,也就是确定出最终产品Y,就可以将计划期内各部门的总产品数量预测出来。

投入产出法可以优化企业产品结构,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对于计划制订者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科学工具,它能使制订出来的工作计划更加完善、更加科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