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演化
距今46亿年~40亿年,地球形成原始的还不稳定的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最初的地球是一个温度极低、轻重元素浑然一体、相对均匀、尚无分层结构的行星。此后,因重力分异和放射性元素蜕变而开始增温。当其内部物质升温到熔融状态时,比重大的亲铁元素向地心下沉,成为铁镍地核;比重小的亲氧元素上浮组成地幔和地壳;更轻的液态和气态成分,通过火山喷发溢出地表,形成原始的水圈和大气圈。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图
地球外部圈层结构图
距今40亿年~25亿年的太古宙,初期陆壳与洋壳逐渐分异,原始陆核逐渐形成。地壳开始很不稳定,火山活动频繁,岩浆横溢,构造运动、变质作用普遍而强烈;大气圈及水体缺氧,海洋广阔,陆地小而不稳。终于在38亿年前的海洋中诞生了第一批原始生命。约25亿年时,岩石圈广泛固结,部分熔融的地壳快速冷凝,陆核开始大面积固结成型,最终形成始联合古陆。
火山活动
始联合古陆海陆分布图
原始生命——标志着生命开始走向地球
距今25亿年~5.4亿年的元古宙,构造运动频繁,陆核扩大,先后形成以原地台为特征的原联合古陆、古联合古陆和中联合古陆,同时沉积了分异较好的地台盖层,但地球上大部分仍然被海洋掩盖着,然而水气圈中的含氧量增加了。到了晚期,出现了海生藻类和海洋无脊椎动物,主要以埃迪卡拉动物群[1]的出现为特征。
中联合古陆海陆分布图
海生藻类——它的出现是植物史上的第一次巨大飞跃
海洋无脊椎动物
距今5.4亿年~2.5亿年的古生代,发生了自太古代以来,岩石圈块体的一次最大规模的聚集事件,形成了新联合古陆,其中北半球为劳亚大陆,南半球为冈瓦纳大陆,它们之间形成南、北古特提斯多岛洋。此时陆地面积大量增加,浅海面积急剧减少,气候变冷,海平面下降,盐类沉积发育。
新联合古陆海陆分布图
早期海洋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演化出了鱼形动物,至此鱼类开始大批繁盛起来,植物界开始出现了陆生半陆生裸蕨类植物。晚期由于气候干燥炎热,湖泊、水塘周期性干涸,为了适应新的环境,一种用鳍爬行的鱼出现并登上了陆地,成为陆地上脊椎动物的祖先,两栖类动物也相继出现,同时植物界也迅速发展起来。
鱼形动物
两栖类
蕨类植物
距今2.5亿年~0.66亿年的中生代,构造运动剧烈而频繁,新联合古陆在此期间发生裂解,在距今2亿年左右的三叠纪晚期—侏罗纪,是裂解的初裂期,北美南部和非洲西北部首先分裂,至侏罗纪晚期,中大西洋形成。
新联合古陆初裂期海陆分布图
到距今0.66亿年左右的白垩纪—第四纪是裂解的速裂期,非洲板块与南美板块、北美板块与欧亚板块快速分裂,先后形成南大西洋、北大西洋和北冰洋,在这一时期,印度板块、非洲板块、澳大利亚板块和马达加斯加板块离开南极洲板块,快速向北漂移,形成印度洋。
新联合古陆速裂期海陆分布图
中生代初期气候较干热,以后逐渐向温暖潮湿转化,同时中生代也是爬行动物的时代,恐龙曾称霸一时,这时还出现了原始的哺乳动物和鸟类。蕨类植物日趋衰落,被裸子植物所取代。中生代繁茂的植物和众多包括恐龙在内的动物,后来经埋藏变成了许多巨大的煤田和油田。中生代还形成了许多金属矿藏。
恐龙世界复原图
油田
煤田
新生代是地球历史上最新的一个阶段,时间最短,距今只有0.66亿年左右。新构造运动仍很强烈,古近纪初期,太平洋板块已占据太平洋水域的大部,晚期太平洋板块在运动方向上发生了重大调整,由北北西转为北西西;新近纪,现代海陆分布格局及地貌形势已经形成。然而直至今天,新联合古陆的分裂、漂移过程仍在继续。
现代海陆分布图
新生代气候变化和气候波动仍很频繁,周期性地出现过冰川活动。新生代被子植物大发展,各种食草、食肉的哺乳动物空前繁盛。自然界生物的大发展,最终导致人类的出现,古猿逐渐演化成现代人。
人类居住的地球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地一直演化到现在,逐渐形成了今天的面貌。
黄土地貌
猿人
宁夏经历了自太古宙以来漫长的地质演化历史,根据其特点,我们将演化过程划分为六个阶段,对每一阶段对应的较重要的地层、岩石、古生物、矿产、地质遗迹等进行了阐述,并辅以大量精美的图片。同时,选取每个阶段比较有代表性的某一时段的岩相古地理图对古地理地貌进行了恢复,作为“时光切片”,让读者直观地了解宁夏从古至今的演化过程,带领读者走进神秘的宁夏史前世界。
【注释】
[1]埃迪卡拉动物群:距今6亿年~5.43亿年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一个独特生物群,通常保存在砂岩中,其中包括真正的动物化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