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特兰·罗素是英国哲学家、数学家和逻辑学家,同时也是一位相当活跃的政治活动家。他出身英国贵族,却极少在公开场合使用自己的贵族头衔。尽管人们对他生前的评论有褒有贬,但他依然不改自己独特张扬的个性。
伯特兰·罗素出生于英国威尔士的一个贵族家庭。与当时其他上流社会的子女一样,罗素的学业由家庭教师专门教授。1890年,罗素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哲学、逻辑学和数学,1908年获选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
罗素最早对数学产生兴趣,然后才逐渐转向哲学方面,因此他在数学方面也有很多重要的建树。在数理逻辑方面,罗素提出了“罗素悖论”,这一思想对20世纪的数学和逻辑学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罗素在1900年便认识到,数学是逻辑学的一部分,他试图建立逻辑主义数学体系,把整个数学归纳为逻辑学。1910年,他和怀特海一起发表了三卷的《数学原理》,在其中对这一概念做了初步的系统整理,这对后来他创立分析哲学有着巨大影响。
罗素
在哲学上,罗素最大的贡献是和G·E·摩尔、弗雷格、维特根斯坦和怀海德一起创立了分析哲学,此外他还在认识论、形而上学、伦理学、政治哲学和哲学史等方面作出过贡献。在剑桥大学时罗素信奉唯心主义和新黑格尔主义,但是1898年在摩尔的影响下他放弃了唯心主义,转而研究现实主义,并很快成为“新现实主义”的倡导者。罗素此后始终强调现代逻辑学和科学的重要性,并批判唯心论。
罗素分析哲学的思想主旨在于“通过将哲学问题转化为逻辑符号,哲学家们就能够更容易地推导出结果,而不会被不够严谨的语言所误导。”罗素认为,哲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的不同只是在于其研究的方向,因为哲学研究有着更广泛的内容,但他们的研究方法应该是相同的。在他看来,哲学和数学一样,通过应用逻辑学的方法就可以获得确定的答案,而哲学家的工作就是发现一种能够解释世界本质的一种理想的逻辑语言。
进入20世纪初,罗素开始转向逻辑实证主义,并提出了逻辑原子论。这个理论试图从相当于逻辑上原始命题的原始事实出发,以这种事实作基本元素,由此构造出整个世界。罗素认为这种原始事实是主观的感觉经验,而且这些元素之间彼此毫无联系。正因如此,他的这一学说被认为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产物。罗素又认为,人所感觉到的是“事实”或“事实”的集合体,它既不能被认为是物理的,也不能被认为是心理的,而是中立的,他把这种说法叫做“中立一元论”。罗素的这一理论企图超出唯物、唯心之外,实际上却仍被认为是唯心主义。
在伦理学和道德方面,罗素有着鲜明的开放态度。他认为过多的道德束缚是人类不幸的根源,道德不应限制人类本能的快乐,因此提倡试婚、离婚从简和节育等。这种观点曾使他在美国遭到激烈地抗议,最终还导致他失去了纽约城市大学的教授职务。
作为一名和平主义者,罗素曾因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宣扬反战口号而被免除了其在三一学院的教职。罗素曾说:“我绝不会为了我的信仰而献身,因为我可能是错的。”这种被认为是怀疑主义的性格特征曾影响他做出和发表了很多惊人之举或言论,但这同时也成为他人格魅力的一部分。
罗素的《哲学问题》
学海拾贝
1954年4月,罗素发表了著名的《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号召世界各政府体会并公开宣布它们的目的不能发展成世界大战……”。1961年,89岁高龄的罗素在参与了一个核裁军的游行后被拘禁了7天。他和让·保罗·萨特曾成立了一个民间法庭,揭露美国在越战中的战争罪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