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免疫球蛋白
【知识体系】
【课前思考】
机体注射疫苗后,体内的哪些成分增加?老弱病人要补充什么药物来增强其抵抗力?这是一种什么成分?是怎么产生的?有什么结构?有多少种类?在机体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人工如何制备?医学上有何应用?
【本章重点】
1.免疫球蛋白的概念、结构、功能、种类;
2.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
3.单克隆抗体的概念、特点和医学意义。
【教学目标】
1.掌握免疫球蛋白的概念、结构、功能、种类;
2.掌握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
3.熟悉单克隆抗体的特点和医学意义。
抗体(antibody,Ab)是介导体液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是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糖蛋白。早在19世纪后期,从Behring和Kitasato对白喉和破伤风抗毒素(antitoxin)的研究开始,人们陆续发现一大类可与病原体结合并引起凝集、沉淀或中和反应的体液因子,将它们命名为抗体。1939年,Tiselius和Kabat在对血清蛋白自由电泳时,根据它们不同的迁移率,将其分为白蛋白及α、β、γ球蛋白4个主要部分,并发现抗体活性存在于从α到γ的这一广泛区域,但主要存在于γ区,故曾片面地认为抗体即是γ球蛋白。1968年和1972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免疫学会联合会的专门委员会先后决定,将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统称为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近年研究证实,免疫球蛋白和抗体在结构及功能上完全一致,因此可认为二者的概念等同。免疫球蛋白可分为分泌型(secreted Ig,SIg)和膜型(membrane Ig,m Ig),前者主要存在于血液及组织液中,发挥各种免疫功能;后者构成B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图4-1为正常人血清电泳分离图。
图4-1 正常人血清电泳分离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