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批评性话语分析的方法
批评性话语分析虽然遵循着一些基本原则,但采用的方法却各不相同。批评性话语分析最重要的四种分析方法是:罗杰·福勒的批评语言学、诺曼·费尔克拉夫的社会文化分析法、范·迪克的社会认知分析法和鲁思·沃达克的语篇—历史法。四种方法异同并存,相互交错,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语言与社会文化之间的辩证关系。相比较而言,作为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研究重镇和成就最大者,费尔克拉夫所提出的社会文化分析法是一个多维度且相互关联的分析框架,被学界公认为是批评性话语分析中最系统和最完备的分析方法。
社会文化分析法是一个三维结构的批评性话语分析框架,是一种微观解释(micro explanatory)和宏观解释(macro explanatory)相结合的整体解释(global explanatory)框架。它遵循的理念是语言的使用是一种社会实践;而所有的社会实践都与具体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语境相关联;社会实践又影响了现存社会关系的生产或抗争,并服务于不同阶级的利益。顺此理念,话语或任何一个话语实践行为都可以看作一个三维一体、相互关联、不可分割的整体结构:(1)(口头或书面的)语言文本;(2)话语实践(文本的生产和阐释);(3)社会文化实践。(见下图)
(该图选译自Fairclough,Norman.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London and New York: Longman,1995,p.98)
这个三维框架也指明了批评性话语分析的三个步骤:
(1)描述(description):这个层面的分析是文本分析(text analysis),即对文本的各种语言形式特征进行语言学描述。
(2)阐释(interpretation):阐释是对话语实践的过程进行分析(process analysis),即分析文本的生产过程和阐释过程与文本之间的辩证关系。
(3)解释(explanation):分析话语实践与社会文化实践的辩证关系。
这个三维的分析框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对任何一个层次的分析都不能脱离其他的层次。分析也不是从里到外或从外到里的线性次序,而是在每一个层次上都展开双向和循环的分析。在这三个维度中,话语实践在文本和社会文化实践之间起着一个中介作用。一个文本是如何生产的取决于话语实践和规约采用什么样的话语次序,文本是如何组织起来的又取决于社会文化实践的性质,但是社会文化实践对文本的影响并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话语实践来实施的。话语实践中的文本生产的性质塑造了文本,并在文本表面上留下了语言形式特征的痕迹;文本阐释的性质则决定了文本的表面特征将如何被阐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