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以平和的心态育人律己_教学课堂氛围营造

以平和的心态育人律己_教学课堂氛围营造

时间:2023-06-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平和的心态育人律己_教学课堂氛围营造第四节 以平和的心态育人律己一、要有一颗平常心心态是指对事物发展的反应和理解表现出不同的思想状态和观点。这无疑得益于于老师仍然保持了一种平和的心态。此外,教师保持平和的心态,有利于学生展开积极有效的思维活动,有利于教师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做到换位思考,有利于帮助学生有效地改正所犯的错误,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使课堂始终处于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中。

以平和的心态育人律己_教学课堂氛围营造

第四节 以平和的心态育人律己

一、要有一颗平常心

心态是指对事物发展的反应和理解表现出不同的思想状态和观点。世间万事万物,可用两种观念去看它,一个是正面的,积极的;另一个是负面的,消极的。这就像钱币,一正一反,该怎么看这一正一反,就是心态,它完全决定于一个人自己的想法。

毫无疑问,积极的心态可使人快乐、进取、有朝气、有精神,消极的心态则使人沮丧、难过,没有主动性。

人的最高境界是保持平常心。如果您是教师,在教学中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在这时,最重要的就是要冷静,也就是说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以平和的心态来面对学生的错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因为个体的差异,所犯的错误也是各种各样的,教师面对这些错误时,如果心态过急,难免会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可避免地要伤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教师能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冷静地分析学生出错的原因,帮助学生找到出错的根源,就不难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法。所以,保持平和的心态是教师正确对待学生犯错误,帮助学生有效改正所犯错误的关键所在。(www.guayunfan.com)

古人说:“每临大事必有静气,此乃大丈夫。”教育无小事,教育中的所有看似很小的事情,对于学生来说,恐怕就不是小事了,此所谓换位思考。往往出现一些教育事故的时候,老师总是首先按照自己的想法或者是经验来处理,但是,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生的变化以及社会的发展的影响,教师的这些处理往往不是最完美的。

如果教师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坚持保持平和的心态,把问题的处理和解决留到其他合适的时间,这样问题就会解决得很顺利、很和谐。

经典案例

于永正老师说:“爱学生就要爱在他们碰到困难、遇到挫折的时候,爱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一句话,爱在他们需要爱的时候。”

1996年12月底,应邀到丹阳师范附小上观摩课的于老师,请一位女同学读课文,或许是由于紧张,或许是句子太长,女同学在读“一个划破玻璃企图盗窃展品的罪犯被抓住了”这句话时,把句子读破了,一连读了七遍,都没读正确。

女同学急了,失去了信心,想坐下,于老师抚摸着她的肩说:“你放松放松,然后一字一字地默念一遍,第八次准行。”

女同学第八次终于成功了,于老师和全班同学一起为她鼓掌,掌声差一点让她眼泪落下来。

课即将结束时,女同学当着几百名听课老师的面,眼含泪水对于老师说:“我觉得您像我的爸爸,欢迎您再来我们班上课。”

案例分析

观摩课上,那位女同学七遍都把句子读破了,她自己失去了信心,这时候,于老师心平气和地鼓励她,使她最终获得了成功。这无疑得益于于老师仍然保持了一种平和的心态。

于老师这样做,首先是一种关爱,安抚了女学生急躁的心情;其次是一种肯定,鼓励了她即将失去的信心;最后是一种动力,推动了她第八次的成功。这正如他自己所说的:“爱学生就要爱在他们碰到困难、遇到挫折的时候。爱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一句话,爱在他们需要爱的时候。”

由此可知,教师保持平和的心态是正确对待学生犯错误,帮助学生有效改正所犯错误的关键所在。

此外,教师保持平和的心态,有利于学生展开积极有效的思维活动,有利于教师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做到换位思考,有利于帮助学生有效地改正所犯的错误,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使课堂始终处于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中。

二、妥善“经营”学生的嫉妒心理

嫉妒是指人们为竞争一定的权益,对相应的幸运者或潜在的幸运者怀有的一种冷漠、贬低、排斥甚至是敌视的心理状态。嫉妒俗称为“红眼病、吃醋、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等。嫉妒是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的情绪状态。

嫉妒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心理,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会存在这种情绪。学生时期正是争强好胜的性格特点比较突出的时期。学生因为希望比他人强而出现的竞争行为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适当的嫉妒、竞争,还能成为他们进步、成长的动力。但对于不正当的嫉妒心理,老师应该及时处理,尽量减少学生之间的矛盾,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经典案例

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一高中的优秀教师王旭飞就曾经碰上过一个嫉妒情绪比较严重的学生。

小涵是高二的学生,成绩优秀,在班里担任班长。有一次王老师主持班会,重新改选班委。在投票选举班长的时候,小涵本以为自己还会连任班长。谁知道竟没有几个同学投她的票,最后班长由一位票数最多的同学孔然担任了。

小涵当时很不高兴,把脸拉得长长的。王老师看见了以后知道小涵很不服气,准备课下再开解她。可过了一会儿,小涵举手称病,说自己不舒服,要请假回寝室。王老师知道小涵不舒服是假的,心情不好才是真的,可王老师也没有说什么,就让小涵回寝室了。

谁也没有想到,小涵回到寝室后越想越生气,越想越嫉妒孔然,她翻出孔然的一条白裙子扔到地上,在上面又踩又踏,觉得还不解气,又用剪刀把裙子剪成一条一条的。

这件事发生以后,许多同学和老师都感到震惊和不解,他们不理解一个成绩优秀、工作能力突出的学生怎么会做出这种事来。

王老师却知道,这完全是小涵的嫉妒情绪在作祟,如果不及时疏导,恐怕会有更严重的后果。王老师决定找小涵进行一次恳谈,但是如果直奔主题揭其伤疤,恐怕会引起她的过激反应导致谈话失败。于是王老师找到小涵后先对这个问题避而不谈,而是和她共同观看了一则“高中某学生用硫酸泼同学致残被判死刑”的访谈节目,然后王老师和小涵交流了看法。

小涵问王老师:“王老师,您该不会认为我和那个高中生一样吧?”

王老师坚定地摇摇头,“不,你们俩不一样!你是个聪明孩子,聪明人绝对不会办糊涂事。”

话音未落,小涵低头说了一句:“我已经办了一件糊涂事了。我,我嫉妒孔然。”

说完这句话,小涵像松了一口气。王老师引导小涵分析了自己的心态,并让她认识到这件事都是嫉妒情绪在捣鬼,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出现像那个高中生一样的悲剧;而如果能正确认识,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

最重要的是,王老师告诉小涵,她生活在一个集体中,任何人都不能脱离集体而存在,别人的进步并不是跟自己没有关系的,而是和自己息息相关的。

如果别人的成绩都不好,别人的能力都很差,她生活在这样的集体里又怎么能进步呢?只有所有同学都进步了,都是优秀的,才更能体现出她的价值。王老师还引导小涵认识到,要想更多地体现自己的价值,就要帮助其他同学进步,这样可以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自己也能在这种氛围中获得更多的能力,变得更加优秀。

通过王老师的疏导,小涵深刻地认识到了嫉妒情绪的危害,也在头脑中建立了和同学友好交往的观念。从那以后,小涵经常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主动找同学谈心,跟同学们一起讨论问题,还主动帮学习差的同学补习功课。更难能可贵的是,小涵还经常虚心地向别的同学请教问题,向别人学习,因为小涵深深地记住了王老师的话——只有整个集体都优秀了,自己才能更优秀!

案例分析

从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小涵是一个嫉妒心很强的学生,在自己的愿望没有实现后,趁机“报复”孔然。面对这种情况,王老师没有批评小涵,没有严厉地指责她,而是采用了另外一种方法——观看类似的访谈节目,使小涵在节目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诚恳地、积极地改正错误。

每个人都会有嫉妒心理,对于学生,老师要懂得并善于经营学生的这种心理,妥善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平复学生的不平衡心理,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打造和谐、愉悦的班级和课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