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砂岩微观结构及成分组成研究

砂岩微观结构及成分组成研究

时间:2023-01-22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第2层砂岩为云冈石窟砂岩崖壁底部的砂岩。该层岩石主要为钙质胶结长石石英砂岩,但性质差异较大。从第11窟顶板风化砂岩样的SEM结果可以看出,其结构非常疏松,长石蚀变非常严重,基本已全部转化为黏土矿物,且粒间胶结物基本已经被破坏殆尽。
砂岩微观结构及成分组成研究_石窟岩体结构稳定

4.1.1 砂岩微观结构及成分组成研究

本次研究按全风化、中等风化、新鲜岩样分别在以下典型部位采样进行电镜扫描。

第2层砂岩为云冈石窟砂岩崖壁底部的砂岩。该层岩石主要为钙质胶结长石石英砂岩,但性质差异较大。图4.1~图4.3分别为该层微风化、强风化、全风化砂岩的电镜扫描(SEM)结果。新鲜样品结构比较致密,但颗粒间胶结不是很好,发育一定量的溶蚀空洞和片状黏土矿物。石英颗粒棱角发育,磨圆差(图4.1)。风化样品中有大量溶蚀,结构非常疏松,沉积有粒状矿物,主要为钙镁质(图4.2)。长石蚀变非常明显(图4.3)。

img15

图4.1 第14窟东裸露微风化岩石(第2层YG12)

第3层砂岩是云冈石窟主要佛像开凿的地层。在西段采取的微风化砂岩(编号R16),从电镜扫描可以看出其颗粒主要成分为石英,含量占50%以上,其次为长石,含量为20%~30%。颗粒直径为0.2~1.0mm,为中—粗粒。胶结物以片状的黏土矿物和粒状或泥晶的钙镁质为主。石英颗粒棱角分明,磨圆差,石英颗粒表面有轻微溶蚀现象。长石蚀变比较明显,有的完全转变为高岭土。从磨圆度与分选状态看,第3层砂岩搬运距离较短,属于近源沉积物质。

img16

图4.2 第9窟东侧第2象腿底部强风化样(第2层YG9)

img17

图4.3 第10窟西壁起壳全风化样(第2层YG7)

从微观结构(放大10 000倍)看,胶结物之间存在一定的微孔隙,并有次生的针状、放射状的钙镁质矿物发育。

图4.4、图4.5为第3层微—中风化砂岩,从SEM结构可以看出,长石蚀变比较严重,顺颗粒晶体解理表面发育定向的溶蚀微孔隙。

图4.6为第3窟东壁表面的风化掉块样,风化程度为强风化。与图4.4、图4.5对比,可以明显看出其结构更为疏松,主要体现在:颗粒自身风化非常严重,长石颗粒表面出现大量溶蚀孔洞,并出现大量粒状、片状次生矿物;另外,粒间胶结物溶蚀、流失的现象非常明显,出现大量溶蚀空洞。

第5层、第7层同样为石窟开凿的主要地层,如第7层构成了第11窟顶板。

图4.7为第1窟东第5层中风化砂岩测试结果。图4.8~图4.12为第7层风化样品。

从第11窟顶板风化砂岩样的SEM结果可以看出,其结构非常疏松,长石蚀变非常严重,基本已全部转化为黏土矿物,且粒间胶结物基本已经被破坏殆尽。

img18

图4.4 西端第3层微风化砂岩(R16)

img19

图4.5 西端第3层中风化砂岩(R12)

img20

图4.6 第3窟东壁片状强风化掉块,厚度约1.5cm(第3层YG14)

img21

图4.7 第1窟东第5层中风化砂岩(R2)

img22

图4.8 龙王沟西第7层表层风化样(YG27)

img23

图4.9 第11窟顶板全风化样(第7层YG11-1)

img24

图4.10 第11窟顶板全风化样(第7层YG11-4)

img25

图4.11 龙王沟西第7层全风化砂岩(LW-3)

img26

图4.12 龙王沟西第7层强风化砂岩(LW-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