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民间文化产业建设谈

民间文化产业建设谈

时间:2023-03-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现代意义上的民间文化产业建设在整个文化产业里占基础性地位,但还没有形成大的气候。如果没有丝绸文化产业、酒文化产业、陶瓷文化产业、茶文化产业,中国文化自身的存在发展与对国外的传播将非常困难。就国际市场而言,我们要立足于中国,满足本国人民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需要,但不放弃使之全球共享。
民间文化产业建设谈_文化遗产保护诠说

15. 民间文化产业建设谈

img16

首先谈谈文化产业这个概念。现在,好多先生依据有关大辞典、著作不断阐述产业的概念。结果,把很简单的东西搞得很复杂。其实,产业在汉语中是很简单明了的。产业就是生产的行业,有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之别,有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的不同。产业中有文化产业,它以文化资源为资源、以文化工作者为生产者,是一个以文化产品为产品、以文化产品流通为流通、以文化消费为消费的一个产业,有影视、广告、出版、报纸、娱乐、杂志等领域。

我们的民间文化产业只是文化产业中的一块。民间文化产业具备文化产业的一切要素,只不过是将其范围锁定在了民间文化,即民间文学、民间艺术、民俗文化等领域而已。在包括国际保护、国家保护、生产保护、生活保护、生命保护、法律保护、教育保护、学术保护、产业保护在内的民间文化保护工作中,它是不可或缺的手段。现代意义上的民间文化产业建设在整个文化产业里占基础性地位,但还没有形成大的气候。

民间文化是活态的东西,不是死的东西。在民间文化的保护、传承、转型、创新、开发中,保护分静态保护、动态保护。静态保护,就是把它保护在影视、照片、卡片盒、图书馆、博物馆之中。但是,仅仅这样还不够,我们还要继续使用我们的语言、书写我们的文字、穿戴我们的衣物、居住我们的房舍、过我们的节日、祭我们的祖先、拜我们的神灵、讲我们的故事。这叫动态保护。民间文化产业建设属动态保护,让我们的民间文化变成能吃的、能穿的、能住的、能享用的、能审美、能增强自信心与自豪感的产业与产品传播开来、传承下去。

我们的民间文化大多在4000年的生产生活中产生。这4000年里中国发生了什么?发生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许多有形的与无形的民间文化正是适应于不同时代的生产、生活、审美才产生并存在下来的。不能适应的东西则被淘汰掉。大浪淘沙,就是由社会、人们根据需要来进行文化生产、文化选择。文化选择既会表现为使之优化,也会表现为使之劣化。往昔农业社会的很多东西因其不能适应今天的都市化、工业化、后工业化而不断消失或不断更换其形式。文化的逆动是短暂的,非本质、非必然的。如,现在旅游对我们的民间文化保护和传承产生了冲击。在民俗旅游中,许多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裸露在外部文化的强烈冲击之下。在此过程中,很多地方政府开发民族风情旅游,但有一些很不道德。旅游部门赚足了钱,但这个民族风情的尊严在哪里?我们不应将他们单纯作为观赏的旅游对象,而应该从生活上、精神上重建他们的尊严,作民族文化艺术的有序传承。这才应该是我们的最佳选择。我们这个时代很简单化,要么就移民,要么就旅游,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地对待复杂得不能再复杂的文化。我们很少去研究这些文化能够活到现在的最本质的原因,只是靠简单的恩赐和简单的搬迁来解决他们的生存发展问题。这是不对的。我们还是要在更复杂的背景里面来考虑这些问题,而不是将它们视为简单的被参观者。有一位少数民族诗人说过,自己正在变成一道亮丽的旅游风景,正在变成笼中的动物。很多少数民族的诗人,在它们的诗歌中都发出了这样的声音。我们完全可以走一条帮助他们自救、自强的道路。其中,文化产业建设、尤其是尊重他们文化存在与文化尊严的文化产业建设就是一种必要的文化适应手段。适者生存永远是颠扑不破的真理。现在,有不少人对进化论提出挑战、否定,但进化的本质规律是不可否定的。当然,在对待我们社会和人的精神时,我们还要强调价值、伦理的一面。大自然的进化没有感情、没有价值观,而我们人类社会的转型和文化选择,是有价值和伦理问题的。但是,总的规律必然制约局部的规律,想离开这个总规律是不行的。

我们现在谈的产业和传统的产业不大一样。民间文化过去有没有产业?它是有的。如果没有丝绸文化产业、酒文化产业、陶瓷文化产业、茶文化产业,中国文化自身的存在发展与对国外的传播将非常困难。但是,它不是现代意义上的产业。这表现为这么几点:第一,它是一种作坊式的产业,不是工场式产业。第二,它不是大机器生产的产业,而是小规模手工生产的产业。第三,它是单一的、粗放性的产业,而不是集约性的精致化的产业。过去,我们的瓷器为什么那么贵?就是因为它靠经验、靠手工、靠肉眼观察火色与温度,所以产品成功率低,一炉瓷器只有一两个成功。于是,一窑瓷器的价值体现在一两件瓷器上,它当然就贵。今天的情况就不一样了,我们用电子计算机来控制它的温度和氧气、并用电或煤气作热源,整炉瓷器都能完美出炉,其价钱也就低,实现了成批量、高质量的生产。第四,过去的产业具有技艺保密性、并传男不传女。今天的现代产业已突破了这种秘传性与家族血亲内的传承。第五,现代的民间文化产业有资本运作、高科技武装、策划、经纪人、代理人、市场、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而传统的文化产业则要简单得多。第六,过去的产业是单一的、局部性的产业,而今天我们要建设的是整体的民间文化产业链,民间文化艺术产业的内涵与外延都有极大的拓展与伸延。所以,我们要立足于传统产业的优势,并把其他产业的成功经验、理念、技术引用到我们的民间文化产业中,以打造现代民间文化艺术产业的航空母舰,使之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我以为,我们的民间文化艺术要开发、利用好两个市场,一个是国内市场,一个是国际市场。就国际市场而言,我们要立足于中国,满足本国人民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需要,但不放弃使之全球共享。由于从形式上、符号上、精神上、本质上都最具中国特点、中国气派、中国精神,所以在我国的文化产品对外出口当中,出口量最大的一直是中国民俗、历史、民族和人文科学类的东西,如我们的军事、经济、法律等图书很少出口。不仅在图书方面,电影也是这样。张艺谋在《菊豆》、《红高梁》、《大红灯笼高高挂》等中的民俗表现取得很大成功,引起国际影视界的重视,并在电影出口中独持牛耳,一部《英雄》就净嫌几个亿的外汇。我们实在没有理由咒骂张艺谋先生,说他丑化中华民族,反而应当感谢他的探索及贡献。事实上,我们的生活并没有那么完美,我们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要说我们的甘肃和云南,你到北京的小胡同看看,有不少是破破烂烂的。我不认为我们很完美,我们有很多东西需要改善、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在往中级过渡,今后还会往更高级方面过渡。反映民俗特点与反映生活真实都是艺术家的天命,无可厚非。我不相信中华文明及中国的形象会因张艺谋电影的民俗表现而受损害。相反,它只会增强张艺谋电影的中国味。而且,我们也要允许张艺谋有一个探索、发展、深化的过程。张艺谋是通过电影介绍了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过去,中国文联的出国交流项目,在国际上最受欢迎的是杂技。因为中国从汉代就有杂技,它是我们的传统艺术,而且杂技交流不需要语言。目前,中国民协正在一些国家建点以开拓国际交流平台,致力于境外决战,零距离传播我们的优秀民间文艺,其方式有学术、演艺展览等多种多样。当然,国际交流是交互式的,你过来我过去,有来有往才叫交流,只去不回叫单流,只来不去也叫单流。有来无往非礼也。这种交流有时可能不在一个平面上,曲线、直线、斜线都可能有,但我们不能放弃,一定要做大做强。中国民协决心在中国文联党组领导下做好文化产业交流这篇大文章,拓展广阔的国际交流空间。

第二个市场就是国内市场。我说过,在文化主权的五种具体权力中,除了创造、发明、所有权外,很大的一个权力就是享受权,即优先享受的权利。我们创造自己的文化首先是为了我们的民族,别的民族对它的享受则需要通过交流、翻译、转化来实现。对一种文化成果来说,直接使用者、优先享受者就是自己的民族。所以,我们不能放弃国内抓国外,也不能只抓国外弃国内。要两个市场一块儿抓,搞全球化战略。要有主次,有先后。我们是出发点,我们也是归宿。为了我们的民族更幸福、更伟大、更富裕,我们的民间文艺产业一定要利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

我认为,开辟这两个市场应做好以下七大领域的工作:

第一个就是旅游领域。在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旅游是自然旅游。也有人文旅游,但所占比重不大。行万里路主要是作自然山水审美。现在,旅游正往深度旅游、文化旅游进军,民间文化资源正在成为文化旅游的重要资源。也可以说,民间文化旅游产业正在形成之中。如,中国酒文化之旅、中国民居文化之旅、中国色彩文化之旅、中国茶文化之旅、中国民间节日文化之旅、中国服饰文化之旅、中国民间音乐舞蹈之旅等都在开发之列。它们可以引导游客走进中华民族的精神深处,而不仅仅就胡同里的破油毛毡来断定中国落后。

第二个领域就是节会。节会包括艺术节、博览会、学术会议等。大家知道,我们现在主办的各种论坛、艺术节、博览会等等也有很大的利益空间。比如,我们与沈阳合办一个中国灯节,仅2004年春节从初一到十五就有870万人次参加。如果按每张票10元钱算,那也可以赚8740多万人民币。而且,关键不是赚钱,是通过节会扩散了文化、凝聚了人心、活跃了城乡人民的物质与精神生活。博览会、深度的艺术节、学术会议,做好了就会有很大的经济效益,它能拉动一个城市的知名度,拉动出租车行业、宾馆、餐馆、购物等,解决很多人的就业。我们很多同志哀叹自己那里没有自然资源,就是忘了考虑怎样把文化资源变成产业资源,怎样无中生有。我们这几年搞各种各样的艺术节和学术讨论会,基本上都有社会效应,也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第三个领域就是馆所。馆所指展示民间文化的场所、场馆。现在,中国民协正致力于建立100个民间文化类专题博物馆,已建成的有17个。比如,我们在山西榆次建了一座活态性的中国民间文化博物馆。它有100万平方米,相当于4个首都机场的面积。另外,海南兴隆农场的热带根雕艺术馆、浙江宁波鞋文化博物馆、江西汪山土库府邸博物馆、长春师大萨满文化博物馆、江苏南通民间艺术博物馆等,也是我们指导建立的馆所。其目的是使之成为民间文化展示基地,作用于一般人的社会教育、终生教育,使民间文化遗产藏之民间、造福民间。其中,有的博物馆已经开始有较丰厚的门票收入。可以相信,它们在今后还会有大的发展。

第四个领域就是影视图书。目前,通过改革,我国的电影、电视制作与播送已经分离,图书、电影、电视的事业与产业、公益性与盈利性也实现了分离。很多电影、电视、图书的资源就在民间文化之中。如,浙江现有286家动画公司,中国作家协会在杭州搞了一个创作基地,但仍嫌创作源不够。广电总局和浙江省广电厅都提出要求,希望中国民协在杭州建立一个民间文艺动画创作基地,把我们的神话、传说、故事改编成动漫画脚本提供他们使用。是的,中国民协最大的优势是民间文学作品的收集、整理、研究、改编。因此,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过去就叫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我们的会员中大多是学者、作家等,会改编文学作品的人很多。作为科学资料的民间文学作品是不允许改编的,但以它为素材进行电影、电视、漫画脚本的再创作是可以的。在美国,一部《花木兰》动画片就赚4亿美金。我们的确需要作大转移。这些年,我们就是采取了民间文艺交流空间大转移的战略,一头向国际伸延,一头向基层扎根,把中国民协的工作从单一的民间文学收集、整理向学术与产业并重、活动与交流共举的方向转移。目前,中国民协正在主持实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拟用10年的时间出版17个系列的1万多种图书。如果每种书得到1万元的回报,那么它的利益将达到1亿多元。如果能做好版权买卖,或做好系列性开发,其利益将更大。为了出版这些成果,目前我们与有关出版社达成了总投入4亿多元的协议。这是一笔多么巨大的数字!前几天,一位中宣部领导还因此说中国民协成功地走出了一条民间自救的新路子。即,不是两眼向上等、靠、要,而是有效地动员社会力量从事文化建设。同志们,我们国家的大发展带来了社会空间的大拓展,我们要学会认识空间,要学会享受空间,学会在空间中发展自己。民间文化艺术工作者不要抱怨社会,而应多在社会中寻找到自己的发展天地,找到我们的原创力、想象力。中国民协及各团体会员单位只要学会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我们就能生存发展,就能做到会小不敢忘国忧,不辜负文联党组与中宣部的期望,为构建和谐社会尽我们的力量。

第五是教育领域。民间文化也有一种产业开发的可能,因为它是非体制内的教育。其内容可以包括职业培训、专业培养等。中国民协至今已开办的若干期研究生班效益良好,目前又在筹建中国民间艺术大学。在这个大学里,我们将开办设计专业、体育专业、烹调专业、医药专业、工艺专业、演艺专业、旅游专业。现在,中国的教育让小孩变成机器,变成洋奴,成为书奴,而民族文化、尤其是民间文化教育却十分薄弱。因此,建立民间文化教育专业既可以培养人才、创造理念,还可以获得经济回报,最重要的是可以把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审美观播种在人们的心灵深处,真正做到民间文艺的生命保护。

第六个是表演艺术、即演出领域。民间文艺活动主要体现在表演这一块。民间文艺的表演最受人欢迎,无论国内国外都这样。

至今,中国民协每两年举办一次全国性的、综合性的民间艺术节,所举办的专题性的、地方性的民间艺术节不胜枚举。它们有音乐类、也有舞蹈类,还有舞龙、舞狮、舞麒麟、鼓舞鼓乐、风筝、绝技绝艺等类别,双效益都很好。

第七个是信息领域。民间文化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完全有望把它作为一个产亚领域开发出来。目前,我们正开始建立信息库与网站,既重传播,又重保存,以期在不远的将来做到合理收费提供民间文化信息服务,并将它与数字技术结合起来。如,我们正在与中国网通与中国联通协商,打算转载手机与互联网的歌谣、段子、小故事等民间文学作品,用股份制的方式联合各单位,并编成一本平面媒体式的杂志。我想,它一定会有巨大的市场空间。我们民间文学文艺也要考虑利用最直接、最现代、传播最广泛、最为大众所接受的方式来做好我们民间文学文艺的传播、保护、传承、转型、创新、开发等方面的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