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人登得龙虎榜
唐立科举制度,设进士、九经、五经、三史、三礼、三传、学究、明经、明法等科。宋承唐制,贡举虽广,而莫重于进士,其次则三学选铺。神宗罢诸科,分经义、诗赋。常选之外,又有制科,有童子举。仁宗命郡、县建学,州置教授1员,大县生员50人,中县40人,小县30人,德顺军40人。“学校之设遍天下,而海内文治彬彬矣”。每临考试,知举官先“引问联保”,每10人相联保,不得有不孝、不悌、大逆不道者,不得有经营工商者,不得有僧道归俗者。考试时,考取诗赋者允许带《切韵》《玉篇》,其他一律不许夹带。元科举取士,延至至正15年中,开成路5人,不知为谁。明朝内设太学国子监,县办儒学,设教谕训导各1人,掌管教化事宜。县廪膳生员20人。康熙《隆德县志》载“当是师筑尊严,规则整齐,诸生皆读书斋舍中”“朝朝以廪粟饲之,此廪膳之所由名地”。以后,生员增多,供养困难,增设附生,即在家就食,在廪就读,其他待遇和廪生相同。在县就学颁发《五经大全》《四书大全》《中庸疏义》《大学衍义》《资治通鉴纲目》《性理大全》等书。明后期《程文公房稿》盛行,天下之士,弃书不读。即于经书,不过寻章摘句,揆度题目而已。家沿户习,悉以此为正业,古今之载籍,胥度外置之矣。丰衣距步称为儒者,实不知义理为何物,圣贤为何人,古今为何事,此学术所由大坏。
明儒学在县城北,洪武二年(1369年)建,永乐六年(1408年),知县王信重修。正德九年(1514年),知县张序重修。隆庆间(1567~1572年)知县陶光宠重修。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知县毕如松重修。
明考取进士李翱、李翔、齐廷、王铨4人,举人14人,贡生133人(出仕数)。
清平凉府核定,进学额文武各8人,岁试只取文士,科试文武兼取,每年另有拨贡(即拨归平凉府)1名。清科举进士张文源1人,拔贡、岁贡等62人,武举道光至光绪赵迁壁、陈三魁、彭法租、王贯三、王凤鸣5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