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彰显魅力的行动——彭阳县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工作侧记
□记者 刘东 锁金林 杨霏
一个重大的决策往往影响着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一项重要的行动可以改变一座县城的形象。彭阳县举全县之力开展的创建国家卫生县城行动,让县城发生了和正在发生着生动而深刻的变化。
连日来,记者行走在彭阳县城的大街小巷,街道干净整洁,行道树郁郁葱葱,商铺匾牌整齐划一,大小车辆通行有序,处处彰显着文明、和谐、宜居的现代大县城魅力。
在县城郑河街一个封闭式垃圾箱前,一辆造型特别的垃圾运输车吸引了我们的目光。
“请问这是什么车?”
“封闭式垃圾箱专用车,是县上‘创卫’工作开始后购置的。”司机韩淑兰说。
“用起来方便吗?你们工作辛苦吗?”
“县城一共有35个这样的垃圾箱。”韩淑兰指着面前绿色的封闭式垃圾箱说,“车和封闭式垃圾箱配套,装卸垃圾十分方便,而且不怕垃圾遗漏到地上。我每天装卸两趟,早上5点出发,7点半就能结束。下午2点开始装卸,4点结束。遇到垃圾多的时候必须多装卸几趟。”说着,她熟练地将垃圾箱移上车。
气度决定高度,格局决定结局。为了进一步优化县城环境,提升县城品位,打造“生态、旅游、休闲”主题县城,彭阳县委、政府决定争创国家卫生县城。去年向自治区爱卫会提出创建申请,今年全面启动了这项工作。成立了由县长任总指挥,县四大机关分管领导任副总指挥,各乡镇和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卫”工作指挥部,为工作开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通过电视、网络、手机短信等形式,向全县干部群众宣传“创卫”工作的意义和工作进展情况。设置大型宣传牌15块、宣传展板86块,制作灯杆广告牌500块,印发宣传资料10万份,制作环保手提袋1.5万个,印发宣传手册1.5万册、宣传折页3万张,举行了万人签名仪式、专题文艺晚会,使“创卫”工作人人皆知,家喻户晓。
以城市道路、居民区、农贸市场、汽车站、县城出入口为重点,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加强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县城亮化、美化工程,使县城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综合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政府管理、经营县城的能力得到提升,居民卫生习惯和人文环境不断优化。一时间,“创卫”成为彭阳干部群众口中的热词,成为全县人民的集体行动,成为县委、政府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的破题之笔。
“创卫”以来,交通更加便捷,环境更加优美,树更多了,草更绿了,水更清了,广大居民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沿街一座座旱厕被漂亮的水冲式厕所取而代之,便是其中一例。
记者走进栖凤街东段一家餐厅,老板马炳治正忙着招呼客人。谈到县城的变化,他感慨不已。“我在这儿开餐厅已经二十几年了。以前这里是旱厕,离餐厅不到100米,旁边还有个露天的垃圾箱,污水一直往外流,气味很难闻。有的顾客嫌这里环境差,来过一次就不来了。”“改成水厕了,垃圾箱也是封闭的,再也没有怪味了,餐厅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好了。”马炳治的妻子丁存梅说。
据了解,“创卫”工作启动后,彭阳县投入1190万元,将县城5座旱厕全部改为水冲式厕所,建设生活垃圾填埋处理场,配备了垃圾收容车和果皮箱,实现了城区生活垃圾日产日清,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创卫”,让“天蓝、山绿、水清、城净”的画卷在彭阳大地上徐徐展开,县城品位大幅提升。更重要的是,“创卫”让彭阳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悄然发生变化,卫生意识、环境意识、公德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增强。一路走来,记者强烈感受到了这种变化。
余宁霞是彭阳县建环局一名普通的环卫工人,干了12年保洁工作。她说,“创卫”开展以后,自己的工作反而轻松了许多。配上了封闭式垃圾箱,垃圾不会随风乱跑。关键是居民的环保意识强了,能够自觉地将生活垃圾倒入垃圾箱。据她观察,路上的行人无论老少,很少有人乱扔垃圾;有的人看到路上的饮料瓶、食品袋,还会随手捡起来放入垃圾箱。
走进县城茹河花园小区,绿树环绕,各色花朵争妍斗奇,小区内没有一点垃圾。居民马江驰说:“道路补修了,墙体粉刷了,路灯亮了,路旁都补栽上树木和花草,休闲锻炼的去处多了,‘创卫’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在彭阳县城采访,记者处处能感受到“人人都想‘创卫’之法,人人都干‘创卫’之事”的热潮,处处都能触摸到“创卫”行动给这座县城带来的变化。“创卫”,在县城的每一个细节散发着芬芳的气息;“创卫”,让这里的人们生活更美好。
(原载2012年9月26日《固原日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