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墨人生_春华秋实
粉墨人生
邢丽君
邢湘麟,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天津市表演艺术咨询委员会委员,还是原天津市越剧团一级演员,工老生。
1917年10月13日,邢湘麟出生于浙江省嵊县长乐镇太平乡沃基村,自小家中贫困,生活非常艰苦,无奈只好在13岁时到上海纱厂做包身工,但因工作环境恶劣,生了一场大病,因而被父母接回家后去黄泽越新舞台与邢竹琴同科学戏。转年夏天,沃基村人邢绍樟在村中祠堂组班“霓裳仙咏”科班,邢湘麟和妹妹邢湘珠(邢湘珠,武汉市越剧团副团长,工老生)一起入科班,开始了为期三年的学艺生涯,终于成为一代有名的老生。邢湘麟曾受多位名家指导,其中有邢鸿培(绍剧“三打白骨精”电影导演邢胜奎之父)、张绍田、何根、见发师父等等,诸位前辈的指导使得邢湘麟的技艺飞速提升。
其时越剧还未形成一个剧种,当时就叫作“小歌班”,请的师父都是木偶戏、徽班、小京班的艺人,所学的戏都是京徽班的戏。在学戏的日子里,邢湘麟和妹妹是最勤奋的,天不亮就起床,打武把子翻小翻,练唱功。其中如《斩经堂》、《三门界》、《打銮驾》、《桂花亭》等京徽班的戏那都是必学、必练的好戏。邢湘麟在剧中扮演吴汉、高云州、包公等角色,在科班学了这几出戏后,就开始登台演出,第一次登台是在开元镇,因为开元的名字吉利,结果果然获得了成功。此后邢湘麟一路演出一路学戏,在演出过程中学习了丰富的知识、积累了大量的表演经验。演到绍兴时有一件事对邢湘麟影响很大,因为师父和她都不认识字,唱功也是老师口口相授。有一天演戏,邢湘麟在台上表演三国戏,她在其中饰演诸葛亮,有这么一句念白,她说成了这样:我姓诸名葛亮。散戏后一位老观众来到后台,找到她,讲给她听:诸葛亮是复姓诸葛单名一个亮字。这位老先生的话和这次事件使得邢湘麟意识到在学戏的同时还要学习文化,提高文化修养,这对演戏很重要。从那开始,演戏时她总是一点一点的学,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来历都不放过,一招一式一字一腔都要问得明明白白。(www.guayunfan.com)1934年夏,艺满后,邢湘麟在杭州加入越新舞台,与越剧皇后姚水娟、金香凤、邢竹琴搭班,在皇后戏院演出。两年后在宁波与赵瑞花、魏素山在中南戏院演出。1938年起,她到上海在夏新舞台参加联合义演,先后与赵瑞花、竺素娥、李艳芳、邢竹琴等著名演员搭班演出于通商、老闸、天香、南洋等戏院,唱头肩老生。以后又和姚素贞、毛佩卿、焦月娥、戚雅仙、袁金仙、徐兰英、冯九经等搭班演出,主要是在上海、南京、宁波等地演出,擅演的剧目有《打銮驾》、《秦香莲》、《狸猫换太子》等。尤其是她所饰演的包公,铁面无私、刚正不阿,有“活包公”的美誉。在《文昭关》、《西施》中她饰演伍子胥,也将其大义凛然,性如烈火的个性刻画得入木三分。其他的诸多角色如《梅龙镇》中的正德帝,《三奏本》中的李光,《坐宫》中的杨延辉,《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斩经堂》中的吴汉,《高平关》中的高云州,《大堂会》中的王文龙,《红鬃烈马》中的薛平贵等等,都各具特色,让人过目难忘。
邢湘麟不但人物塑造得成功,她的嗓音也极富特点:宽厚洪亮,稳健浑厚,行腔流畅圆润,吐字清晰传神,字正腔圆,韵味浓郁淳厚,行腔似泉水流畅,声韵间蕴含着筋骨。在宁波,戏院门口摆小摊的都说:“邢湘麟上场,不买票也能听得见。”
解放后,邢湘麟在上海与裘爱花、筱少卿、张小巧在海光、万国搭班演出。1950年和裘爱花、筱少卿等组成“上海联合女子越剧团”与天津劝业场天华景剧院签约演出三年,演出效果一直很好,当时报上登出“三年不下楼”一文,并对当时剧团的演出情况作了介绍。评剧团也闻讯来学习化妆、服装和布景。值得一提的是越剧在解放前就有机关布景,像《西游记》、《大劈棺》等。前期的基础为后来的发展确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53年越剧应中央戏剧学院邀请首次进京,首场演出是和裘爱花合作的大轴戏《秋江》。该剧是根据川剧移植的,经北昆名家田瑞庭先生的指点,发挥了越剧自身的特点并有所创新。邢湘麟融老生、小丑、武丑的技艺于一炉,身手矫健,将一个长年奔波于水乡靠弄舟营生的老船家活脱脱地展现在观众眼前。她和陈妙常的对白戏谑,火候分寸恰到好处,“追舟”一段,她俩组合成各种舞蹈身段,忽前倾忽后仰,忽高忽低,忽左忽右,有唱有做,亦歌亦舞,充分展现了越剧唯美抒情的艺术特色,表现出了老艄翁风趣、善良、开朗、热情的人物性格。获得了沈雁冰、田汉、马彦祥、欧阳予倩、洪深、阿英、伊兵等首都文艺界领导和专家的一致肯定与好评。由于这场演出极为成功,三日后就接到文化部委派越剧团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38军的演出任务。从此上海联合女子越剧团改名为天津市越剧团,邢湘麟任副团长。
此后邢湘麟又在多部戏剧中出演了众多角色,并深获大家的好评:1954年天津市第一届戏曲会演邢湘麟在《梁山伯与祝英台》中饰祝英台,获得表演二等奖。1954年纪念曹雪芹演出《红楼梦》中饰贾政。1955年在新编历史剧《屈原》中饰屈原。1955年在新编历史剧《文天祥》中饰文天祥。更值得一提的是,1956年剧团赴北京演出,在吉祥戏院演出《十五贯》,该剧在首都连演一个多月,场场客满。1957年在北京演出《追鱼》中饰假包公,北京人艺导演焦菊隐观后对假包公给予了评价:演得活、演得像。同年还被评为天津市先进工作者。1959年邢湘麟在《孟丽君》剧中饰太师魏瑾,戏不多,但邢湘麟以娴熟的表演,生动地勾勒了一个忧国忧民、持重厚道的老太师形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周恩来总理在北京长安剧场观看了《孟丽君》,并合影留念。1959—1960年在《文成公主》中饰唐太宗,在京、津、沪演出时,郭沫若、田汉、翦伯赞、包尔汉、班禅、萨空了、谢冰心、齐白石、马寅初、欧阳予倩、马彦祥等都来观看,并题字赋诗。1960年由中国唱片社出版了《文成公主》唱片。1961年在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电影《云中落绣鞋》中饰王爷高斌。在现代戏《黛诺》中饰文帅爷爷、《芦荡火种》中饰沙奶奶、《江姐》中饰双枪老太婆、《杨立贝》中饰杨立贝。在“文革”期间,天津越剧团解散。1979年天津市越剧团重新组团,演出了《孟丽君》、《文成公主》、《打金枝》等戏,导演了新编戏《双血衣》。这其中都有邢湘麟老师的努力和汗水。
邢湘麟一生都在为越剧的发展和传承作贡献,一直为越剧的辉煌默默耕耘,努力奉献,直到2009年2月10日不幸在天津逝世,享年92岁。伊人已逝,但其严谨的艺术作风、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朴实自然的表演、稳健洒脱的功力,洪亮宽厚的嗓音,别具一格的念白,早已深入人心。正是南方花一朵,北国绽芬芳。
(发稿编辑 蓝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