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城市公共安全感发展研判
1.六成以上公众对上海未来的城市公共安全有信心
调查显示,对于未来的公共安全感判断,表示“肯定会提高”和“可能会提高”的比例分别为9.88%和52.43%,表示“可能会下降”和“肯定会下降”的比例只有4.63%和1.88%,另有31.38%表示“说不清楚”(见图2.4)。从中可以看出,超过六成公众对上海未来的公共安全感持有信心。这一结果从公众对城市公共安全感的具体维度评估指标中得到了体现。
图2.4 公众对5年后上海的城市公共安全趋势的判断(百分比)
2.公众最担心上海今后的食品药品安全与私人信息安全
本次调查发现,公众对上海城市公共安全感比较有信心(M=3.44,SD=0.71),信心指数从高到低分别为“公共交通安全”(M=3.60,SD=0.79)、“社会治安安全”(M=3.56,SD=0.81)、“公共卫生安全”(M=3.50,SD=0.81)、“群体事件安全”(M=3.48,SD=0.82)、“生态环境安全”(M=3.45,SD=0.86)、“金融安全”(M=3.35,SD=0.86)、“食品药品安全”(M=3.28,SD=0.93)、“私人信息安全”(M=3.28,SD=0.92)(见表2.10)。从中可以看出,公众最有信心的是“公共交通安全”,而最没有信心的是“食品药品安全”和“私人信息安全”。
表2.28 上海公众的公共安全感现状
注:平均分,5级评定,最高分为5分,最低为1分。
与10年前相比,42%的上海公众认为目前我国各种突发性灾难爆发的整体趋势“明显好转”或“有所好转”,有19%的公众认为“更为恶化”,表示“没有明显变化”的公众有25%,另有14%的公众表示“说不清楚”。(见图2.5)
图2.5 公众对前10年来我国公共安全趋势的判断(百分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