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老年人疾病护理
一、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的日常照护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是由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肺气肿等所致终末支气管远端的气道壁破坏,气道弹性减退,致使呼吸道阻塞性的病理改变而引起气流受阻的通气功能障碍,临床以气急、呼吸困难、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严重时因缺氧而并发呼吸衰竭、肺心病、肺性脑病等。
1.保持良好的居室环境,减少诱发因素
室内空气新鲜,定期通风,保持温度22~24℃,湿度为60%左右。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冬春季节防受凉,避免呼吸道感染。规劝老人戒烟,避免烟中的尼古丁、焦油对呼吸道的损害。
2.指导呼吸功能锻炼
(1)腹式呼吸锻炼。腹式呼吸功能锻炼可增加膈肌的运动幅度,增加肺通气量,改善肺功能。开始锻炼时可将手放在腹部,吸气时腹部抬高,呼气时手向下轻压,腹部收缩下凹,以便较好地感知腹式呼吸时腹部的起伏,建立正确的腹式呼吸。
(2)噘嘴呼气。噘嘴呼气可增加呼气末气道压力,避免小气道在呼气时过早关闭,以利于肺内残气更多的呼出,增加肺通气量。方法是:用鼻吸气,用嘴呼气,呼气时口形成吹口哨状慢慢呼出,吸与呼的比例一般是1:2或1:3。
3.保持呼吸道通.
(1)多喝水,日饮水量大于2000ml,保持空气湿度在60%左右,以稀释痰液,利于痰的咳出。
(2)进行有效咳嗽,先深吸气,然后关闭声门屏气;当腹内压及胸内压达到一定高度时,打开声门,腹部收缩,用力咳出。
(3)胸部物理疗法(叩背)。用虚掌叩击背部,从下往上,从外往内,每次叩击3~5min;每天数次,促进痰液松动,利于咳出。
(4)根据医嘱使用化痰药和抗生素,协助雾化吸入。
4.注意适当运动,改善呼吸
慢阻肺老人活动后容易气急,活动要根据老人耐受程度,以不引起老人气急为宜。做适当活动后应停下来休息,不宜大口吸气或呼气,当要做弯腰动作时,可先吸气,一边弯腰完成要做的动作,一边呼气,以不影响老人的吸气和呼气为宜。
5.有Ⅱ型呼吸衰竭时,遵医嘱持续低流量吸氧,氧流量1~2L/min,每天持续12~15h,以改善缺氧状况。
6.补充营养,保证睡眠。由于慢阻肺老人呼吸困难,消耗大,需适当补充营养,少食多餐,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保证休息和睡眠时间。
7.出现呼吸困难加重,不能平卧,甚至出现紫绀、说话不清、意识模糊、下肢浮肿、心率加快,心律不齐等表现时,应尽早送医院诊治。
二、心血管疾病
(一)高血压患者的日常照护
高血压老人不仅仅需要控制血压,而且还需要保护靶器官,降低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
1.定期监测血压。指导或帮助老人坚持每日或每周定期监测并记录,以便医生更为准确地指导用药。血压监测方法分为三个阶段:
初始阶段:连续测量7天,每天早上6~9点,下午18~21点各测量一次,取其平均值。
治疗阶段:根据以上的平均血压,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每日定时测量血压一次,持续两周,以评估疗效。
控制阶段:每周测量血压一次。血压平稳后,1~2周至少测量一次。如血压未控制或血压波动大,应增加测量次数,并做好记录。有条件者测24h动态血压,以观察血压水平及昼夜变化的规律,以便及时调整用药,并督促高血压病老人定期到医院复查。
2.督促老人按时服用降压药,控制血压于正常范围。督促高血压老人按医嘱服用降压药,不可随意增量、减量或停药。
3.督促采取合理饮食,戒烟限酒。高血压老人宜低盐、低脂饮食,特别要控制动物性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量,适量蛋白质,保证每天一定量的牛奶、蔬菜、水果的摄入。
4.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坚持有规律的有氧运动,避免剧烈活动;保持心情舒.,作息有规律。
5.如血压急剧增高,伴头痛、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二)冠心病患者的日常照护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甚至阻塞和(或)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病,心绞痛、心肌梗死是常见类型。
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心肌梗死是指心肌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造成心肌缺血性坏死,临床上表现为胸骨后剧烈疼痛、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等。
1.避免精神紧张、情绪激动,保持情绪稳定。
2.合理安排饮食,不过饱。老人饮食宜少食多餐,不宜过饱,避免高胆固醇、高脂肪、高盐饮食,多吃水果、蔬菜,饮食宜清淡,切忌暴饮暴食,保持大便通.,并养成不吸烟不酗酒的习惯。
3.适当运动。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运动,运动量根据身体情况循序渐进,以不过多增加心脏负担和不引起不适为原则,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
4.心绞痛发作时要立刻就地休息,停止活动,取半卧位,放松身心。立即舌下含化硝酸甘油1片。
5.心绞痛发作次数增加,程度加重,且发作时间延长,每次超过10min甚至半小时,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疗效不明显,以及老人有面色苍白、恶心不适、冷汗淋漓,甚至感到窒息与濒死感,则极有可能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应急送医院诊治。
6.老年人患病时症状体征不典型,重视老年人胸闷不适等主诉。老年人发生心肌缺血,甚至坏死,有时疼痛并不明显,可仅表现为胸闷不适等。如老人主诉胸闷、乏力、上腹不适等,应警惕心肌梗死的可能,及时与医护人员联系。
三、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日常照护
急性脑血管病按病损的性质不同可分为出血性脑血管病和缺血性脑血管病两大类,前者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者又称脑梗死,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
脑出血 多在白天活动或情绪激动时骤然起病。急性期主要症状有头痛、呕吐,迅即出现意识障碍、颜面潮红、呼吸深沉带有鼾音、脉搏缓慢有力、血压升高、全身大汗、大小便失禁。
脑梗死 脑血栓形成可有头痛、头晕、肢体麻木等先兆,病情进展缓慢,一般无意识障碍,常在夜间睡眠时发生,于次晨起床时发现肢体瘫痪;脑栓塞是指各种栓子随血流进入颅内动脉系统,使血管腔急性闭塞,引起供血区脑组织缺血坏死及脑功能障碍,多在活动中急骤发病,无前驱症状,多表现为完全性卒中。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局限性抽搐、偏盲、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等;严重者可突然昏迷、全身抽搐,可因脑水肿或颅内出血发生脑疝而死亡。
1.避免诱因。避免过度疲劳、情绪激动、用力过猛(如搬运重物、用力大小便等)、体位突然改变、饮食过饱、饮酒过量、受寒、看情节惊险的电视节目等。
2.控制高血压、防治心脏病、糖尿病、高脂血症,戒烟、酒。
3.当老人突然发病跌倒时,设法将老人抬到床上,由2~3人轻轻地托住老人的头肩、背臀和腿部,同时将老人抬起,然后轻放于床上。
4.保持呼吸道通.。老人平卧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和口鼻腔分泌物被吸入气管。同时,解开老人的衣领纽扣、皮带,取出假牙。
5.避免病情加重,减轻脑水肿。转送老人时,避免过多地翻动老人身体,特别是头部要保持稳定。运送途中应头朝上坡、脚朝下坡,即头部高于下肢,如汽车运送,则头朝前进方向,以减少脑部充血,减轻脑水肿。
6.经一般的紧急处理后,应拨打120急救电话求救。
四、糖尿病患者的日常照护
糖尿病是因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
1.根据病情监测血糖。
2.使老人明确血糖控制的目标。积极开展运动、饮食治疗,按医嘱进行药物治疗,控制血糖于理想状态,预防各类并发症。
3.指导饮食治疗。根据老人活动强度及体重状况,确定每日摄入的总热量;碳水化合物供给量占总能量的50%~60%;经常吃一些粗粮,也可用土豆、山药等代替部分主食;蛋白质每天每千克体重1g,其中优质蛋白质占1/3;脂肪所供给的能量占总能量的30%~35%,限制饱和脂肪酸的摄入;膳食纤维每日摄入量在25~35g;多食含能量低的各种新鲜蔬菜,补充各种维生素;盐每天小于6g,尽量不饮酒。忌食糖果、含糖甜食,可食用西红柿、黄瓜等低糖水果。
4.指导运动治疗。运动可增加心肺功能和改善体内新陈代谢,预防和减少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致残率。运动可根据个体情况,循序渐进,逐渐增强,避免剧烈运动。可选择快步走、慢跑、骑车、游泳、爬山、健身操、跳舞、打球、太极拳等,运动时间每次30~40min,运动强度以运动后即时心率达到(170-年龄)次/分左右为宜;运动不宜在空腹时进行,开始阶段应随带一些糖果、饼干,以防低血糖。
5.指导药物治疗。根据医嘱正确服药,了解常用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
6.预防并发症,定期体检。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需长期坚持药物治疗、饮食治疗及运动治疗,控制好血糖,预防并发症。应定期体检,查体重、血压、视力、听力、视网膜及血糖,注意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保持环境的清洁,注意个人卫生,防止皮肤受伤,特别要防止呼吸道、泌尿道的感染。
五、老年性痴呆患者的日常照护
老年性痴呆是以后天获得的神经功能多方面障碍为特点,记忆损害,伴有抽象思维、判断力及其他高级皮质功能障碍或人格改变的临床综合征。较常见的有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和混合性痴呆。
1.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减少不良刺激。帮助其建立相对稳定的生活规律及安全的生活环境,在室内装置醒目的挂钟和日历以提示时间。
2.确保老人安全。去除一切有可能导致痴呆老人不安全的物品和因素,痴呆老人室内装置呼叫铃及夜灯,床边、坐厕及浴盆边装置扶手。给予痴呆老人随身配戴有地址、电话以及其他联系方式的联系卡。
3.提供情感支持。给予痴呆老人情感支持,鼓励痴呆老人参加一些简单、安全的活动,减轻痴呆老人焦虑和惊恐。当痴呆老人对外界刺激出现过度反应时,应尽可能保持平静,寻找原因,去除刺激源。
4.促进沟通。使用简单、明了的词句与痴呆老人沟通,交谈时应尽可能选择安静、不受干扰的环境,必要时可借助物体或运用非语言沟通方法以促进与痴呆老人的沟通。
5.促进自理生活。鼓励及帮助痴呆老人自理,让痴呆老人自己做一些简单的日常活动,帮助痴呆老人制订自理目标,但目标的制订应基于现实,不过高,以防痴呆老人在达不到目标时增加焦虑情绪。
6.加强家庭支持。鼓励痴呆老人家庭成员及朋友定期探望痴呆老人,可减少其孤独和给予安慰。在痴呆老人身体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扩大其社交范围,尽可能参与社交活动。
7.增进营养。给予富有营养的食物,饮食应易于消化吸收,食物的温度适宜;对不能自行进餐的痴呆老人,应协助喂饭;喂饭时应掌握适当的速度,以免噎食和呛咳。
8.促进睡眠。许多痴呆老人睡眠不佳,由此而致焦虑、夜游等,应尽可能保证痴呆老人的休息。如果痴呆老人夜间睡眠不良,给予按摩、轻音乐以帮助其入睡。白天可参加一些活动,避免白天睡眠过久而影响夜间睡眠。
9.支持照护者。照顾痴呆老人是一个比较艰巨和繁重的工作,不仅仅是体力上,同时也承受着精神及心理的负担。因此,应给予家属以心理及体力支持,指导家属如何正确地护理痴呆老人,如何寻求帮助等。
六、老年骨关节疾病患者的日常照护
骨关节疾病是一种以慢性渐进性关节疼痛、僵直和运动受限为特征的退行性非炎症性关节疾病,好发于膝关节、髋关节和脊柱,是导致老年人活动受限及影响老年人独立生活的主要原因之一。
1.评估老年人骨关节功能及疼痛情况,遵医嘱给予适当的止痛药物,并观察药物效果及用药时间。
2.指导老年人对关节的保护,正确合理地选用拐杖及助步器协助步行,减轻病变关节负重。
3.指导老年人做放松肌肉的按摩方法,如病情严重需卧床休息者,应卧较硬的床垫或硬板床,下肢膝关节屈曲,垫软枕,减轻腰部张力,同时可采用洗温水浴、局部热疗、按摩等方法以促进肌肉放松,减轻疼痛。
4.指导老年人正确的翻身姿势,脊柱病变较重时,应保持身体一直线,翻身时避免身体扭曲。对腰背痛急性发作的老年人,帮助其缓慢地或以俯卧方式移到床上,使腰背部压力减轻,脊柱应保持直线,睡硬垫床。
5.指导服用止痛剂指导,临床上常使用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物以缓解关节疼痛,此类药物常存在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尤其是对胃肠道的刺激,宜饭后服用。
6.指导有颈腰椎退行性疾患的老年人,适当使用支架、颈托、护腰及其他辅助设施,尤其是在炎症发作及长距离行走时。
7.指导肥胖老年人减轻体重,以达到减轻病变关节负重的目的。帮助老年人制订合理的饮食计划和锻炼计划,持之以恒。
8.鼓励老年人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和医疗保健操,运动强度应以小为宜,如慢跑、散步、游泳、打太极拳等,以保持关节的活动度及功能,减轻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
9.指导老年人从日常饮食中补充钙,多食富含钙质的食品,如奶制品、海产品、坚果类及豆制品,食用富含纤维食品,鼓励多饮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