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州情要吃透
州情(包括市情和县情)是一个历史沿革、地理环境、自然资源、文化传统、科技教育、人口状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内的综合因素的体现。对省情、市情和县情的认识,是我们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贯彻落实省党代会精神,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深化对省情、市情、县情的认识,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我们应当坚持用全面的、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历史和现状,不能割断历史,又要注意把握今后的走势;既要看到影响州情的各个要素,又要注意把握在各要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方面;既要看到优势和劣势,又要看到优势和劣势的相互转化,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只有这样,我们想问题、作决策、确定发展模式、制定发展战略,才会更加切合实际,才会避免走弯路。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把问题看得深一点,把眼光放得远一点,面对成绩不盲目乐观,面对差距不丧失信心。
一、立足实际,吃透州情,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主义者无论是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总是把自己的理论植根于特定的历史阶段、历史条件、历史方位和特定的地域之中,总是能坚持全面的历史的客观地看问题,总是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总是遵循认识的辩证法,总是把握时代的脉搏。因而,总是站立潮头,把握未来。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首先应该坚持他们这种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的精神。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有新的突破,从根本上说,就是要立足实际,吃透州情。如果脱离州情,把理论联系实际,理解为拿理论套实际或拿实际填理论,就会产生脱节的现象。理论联系实际很容易被简化成贴标签画脸谱,对号入座,那也就违背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初衷。
二、立足实际,吃透州情,是与时俱进的需要
胡锦涛同志指出:“理论研究只有同社会发展的要求,丰富多彩的生活和人民群众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才能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这就是要求我们的一切实践活动,包括理论研究、学术活动和理论宣传活动都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重点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立场、观点、方法,深入研究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及其相互关系,重点研究新时期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课题的时候,也要重点研究具有临夏特点的民族问题,传统文化和改革发展中的难点问题。要紧贴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紧贴州委的发展思路,有针对性地回答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实事求是、民主求实的学风,创造性地开展理论探索,努力对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课题作出科学回答,为推动临夏社会经济的会面发展,做出积极不懈的努力。
三、立足实际,吃透州情,要有深入实际、吃苦耐劳的精神
州情在哪里?州情不是空中楼阁,州情就在我们身边。老百姓的眼里,作家的笔下、报纸、电视和网络中心有州情;上级领导的视察中,专家学者的调研中、设计中有州情;州情也许在报表里,也许在对外形象中,也许就在寻常百姓的饭桌上,也许在田间地头,集贸市场中;也许在工厂车间。这些都是州情的反射或真实写照。有让人为之动容、为之鼓舞的,也有让人为之感叹的。关键在于我们要放下架子、深入基层、深入田间地头、深入集市、深入车间,像网络搜寻那样去捕捉各方面的信息,并加以正确的剖析和理解,并用这些成果充实和丰富学习实践活动。
首先,要从省情、国情、世情中来看州情,既要看到世界发展的总趋势,也要看到中国在21世纪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既要看到全省的发展,更要注意临夏的发展,从而学会用特殊性去诠释普遍性,用普遍性来指导特殊性。今后一个时期是临夏州全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落实科学发展观,走“三民”之路,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推动社会经济大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时期。这些事关全局的一系列重大的战略性问题,亟待我们深入研究和解决。
其次,吃透州情,不仅要从理论上下工夫,还要从实践上下工夫。只有深入基层,才能吃透下情。调研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既要吃透上情,确定学习实践活动的方向性,增强发展的针对性,使“上情”和“下情”有机地结合起来,不可偏废。只有脚勤、手勤、嘴勤并勤于思考的人,才会不断有新信息、新发现,脑袋才有加工的原料,科学发展有新的动力。如果懒得走出去,懒得做实事,懒得思考,是不可能吃透州情、取得成效的。
第三,吃透州情,关键是要在“透”字上下工夫。“吃”的状态决定着“透”的程度,“吃”的态度不一样,出发点不一样,方法、手段不一样,直接影响着“透”的程度的结果。如果流于一般形式、走过场、搞形式、走马观花,就可能对州情一知半解,停留在表层,就难以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如果观察粗心马虎,过于计较得失,喜人云亦云,因循守旧,不敢担风险,不仅“透”不了,而且很容易走向事物的反面。只有抱着古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志向,只有确确实实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用新的理论联系新的实际。从省情、国情、世情看州情,从历史的临夏看今天的临夏,从今天的临夏看未来的临夏,才能把历史和现实,理想和实际,主观和客观有机地统一起来,也才能明州情、懂行情、说实情、化真情,不断创造出和谐的新生活、发展的新局面。
四、立足实际,吃透州情,就要不断增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自觉性和使命感
对实际情况了解得越深入、越透彻,对问题把握的越准越有利于实现上情与下情的结合,作出的决策更科学、更有效。
认识州情的目的就是为了准确定位,不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改革开放31年来,我们虽有骄人的成就,但横向比较,自然资源、环境条件、经济基础、人力人才、科技水平等都是很弱的,经济总量、人均接受教育程度等诸多指标在全国30个自治州位于最末,发展基础弱。
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全州总人口中,农村人口达173.86万人,占88.2%,农村人口中低收入人口占41.75%,绝对贫困人口占9.55%。按照现在的脱贫速度和实际情况,再有20年还解决不了问题,从而使发展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局面。
由于人均水平低,农民收入低,积累能力低,控风险能力低,临夏的经济总量只是全省的5%,所以发展的动力严重不足,力争全省民族地区发展实现“两个高于”(生产总值增长幅度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难度较大。这就要求我们正视临夏州的艰苦州情,不能盲目,不能超越,不能把发展的目标和速度定得太高太快。要充分认识和研究跨越式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着力在“强基础、抓教育、兴商贸、育产业、保民生、促和谐”上下工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