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举措要落实
临夏州委十届五次全委会提出的六项举措是临夏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对今后各项工作必将产生有推动力。
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全新的、科学的发展理念,为推动新形势下临夏州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明了方向、规划了未来。科学发展观是一项基本的原则和要求,而不是解决发展中具体矛盾的具体方法。为此,根据各地实际,在科学发展观这个最高层面上,探索一条正确的、具体的发展道路将是一个艰巨、复杂的任务。思路决定出路。但不是任何思路都能找到出路,只有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一党的思路,只有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路,才是正确的思路,才能找到出路。
由于各个地区发展基础、条件等不尽相同,所以,在选择发展道路时,既不能墨守成规,一味沿袭前人的旧路,也不能照搬外地的经验,更不能对上级的方针政策大而化之,而要运用科学发展观全面审视和分析州情,找准本地优势,因地制宜,确立一条既符合本地实际又能长期促进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发展之路。临夏州要正确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既不能简单模仿温州等东部地区的发展模式,也不能盲目追求“高、精、尖”,而应当以区位优势的开发利用为基础,将区位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发挥比较优势,将民族团结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这种“势”说明了大势所趋。六项举措,就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顺应这种“势”而产生的结晶。
对此我们不能只作字面上的表层的理解,而要从本质上和全面性上理解和把握。六项举措发展思路涵盖了临夏州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经济发展与政治文化的发展、临夏各少数民族与省内国内各兄弟民族的发展,乃至与中东和世界各民族的和谐发展等多重关系,构成了一个新的综合发展理念。无论从六项举措发展思路的内容和本质上来看,还是出发点和落脚点来看,都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对发展内涵和州情的深刻理解和把握,体现了我州对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具有理论思维的独创性、战略上的可行性和发展上的适应性。
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好六项举措发展思路,最重要的是全力打造好“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本世纪前20年,是我国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促进我国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的关键时期。必须围绕全面建设小康这认的宏伟目标,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努力把民族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要抓住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牢固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不断改善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要全面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用法律法规来保障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用发展的成就不断充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物质基础。
六项举措发展思路,不是封闭式的自我设计,而是一个用开阔的眼界观察世界、善于把外部世界的变化与临夏州发展前景联系起来,在普遍联系中把握大局的新思路。
从国际上看,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是时代的潮流。这个潮流是在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代表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意志和愿望,代表了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成果和标志。在经历了种种艰难曲折,热战冷战、困苦动乱之后,世界各国绝大多数人们都渴望世界持久和平,渴望过上稳定安定的生活,渴望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渴望实现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渴望促进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共创美好未来。这种渴望和要求是世界的主流,虽然受到种种逆流的阻碍、反对和破坏,但基本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剧,追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将成为21世纪各国关注的焦点问题。同时,当今世界是充满着矛盾的世界,也是充满着民族问题的世界。所以,我们只有在这种国际大环境中来观察和研究中国的民族问题,来观察和研究六项举措发展思路问题,克服狭隘性和片面性,才能看得更清楚、看得更全面、看得更深刻。
从国内来看,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思想为指导,全面把握新形势下的民族问题,使社会主义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正在与时俱进,健康发展。我们党长期以来形成的,行之有效的以民族关系、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等为基本内容的一整套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方针政策得到进一步的贯彻落实。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观念深入人心,民族地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尤其是“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已成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时代最强音和主旋律。六项举措,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两个“共同”是民族团结、科学发展观在民族地区生根、开花、结果的根本所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所在,也是贯彻落实六项举措思路的根本所在。
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六项举措发展思路,必须长期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作风
分析临夏州经济发展的实践,所取得的成效最主要是靠国家的投入和支持,这是该州加快发展的重要原因。一些重大项目成功合作开发的实践证明,要加快临夏的发展,就必须得到国家的支持。临夏州做为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物力、财力和技术力量十分缺乏,现代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基础薄弱,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事业也相当落后,如果没有国家的帮助,要消除各民族经济文化的差距,一时难以办到。然而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只有充分发挥民族经济自身的活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积极合理地开发利用本地的资源优势,培植自己的“造血”功能,形成良性循环的经济机制,从根本上迅速有效地改变本地区的落后面貌,这正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六项举措的真谛。
这就要求全州上下特别是领导干部、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不断提高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自觉性。
三、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好六项举措发展思路,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以人为本这个核心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既是手段又是目的,是手段和目的的统一,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历史的发展是由许多个人意志和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社会历史的发展离不开人的活动,而人所有的活动又是在一定的思想动机支配下进行的,所以,不能否认人的意志、动机、愿望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历史是人们的各种愿望和力量交互作用的结果。每个人的意志在历史发展中都起一定的作用,都对合力有所影响,因而是包括在这个合力之中的。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本质上是自由人的“联合体”,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所谓“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指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才能和力量,并且不会因此而危及这个社会的基本条件;是指“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这是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要义。
胡锦涛同志在《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深刻指出了以人为本的内涵和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这个“人”,是人民群众,这个“本”,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这个意义上,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制定一切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相信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了解群众痛苦,反映群众呼声,把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各项工作抓紧抓好。以人为本是发展的目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达到这个目的的手段。在发展观上坚持以人为本,是克服发展瓶颈、破解发展难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经之路。实践已经证明,那种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换取一时物质生产的做法,以及那种专注于资金、设备引进而疏于人文环境营造和人的素养提高的做法,都是有害的,需要引以为戒。
以人为本是目的性和方法论的辩证统一。从目的性来看,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社会进步的最终目标,关注和提高人的生存条件和生活质量,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第一要义。从方法论来讲,人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受众,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条件。在发展实践中,必须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由此可见,目的性与方法论是以人为本的内在规定性,偏废二者中的任何一方,都不算完整意义上的坚持以人为本。只有同时做好主、客体两方面的文章,统筹兼顾好目的性和方法论,才能把坚持以人为本落到实处。
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好六项举措发展思路,关键在于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基本观点。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和发展结果。从哲学的角度看,科学的发展观总是确立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总是与客观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相一致的;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自然规律,思维规律相符合的;总是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融为一体的。而错误的发展观总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基础上;总是以思想脱离实际,主观与客观相分裂为特征;总是孤立的、静止的、片面地理解发展,所以,没有在实践中不失败的。诸如:只注重人类当前的利益,不注意人类未来的利益;只管建设,不管保护,滥开发、不治理;只顾眼前的增长,缺乏长远的打算;只重局部利益,轻整体利益;只注重生活富裕,而忽视生产发展、生态良好,或者相反;不顾实际情况,盲目上项目甚至拼资源、拼环境,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等不一而足。
我们的思想解放程度还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计划经济的烙印较深,表现在“等、靠、要”的思想严重。在对发展差距的认识上,往往多从客观上找理由,很少从主观上找原因。缺乏全局观念,短期行为严重,一些地方或部门制定政策时,不研究历史,也不分析现实,程度不同地存在人换令改的情况,一届班子换一套思路、一任领导出台一项政策,缺乏政策的连续性。
以上种种错误的发展观,不仅存在于普通群众当中,各级领导干部中也都程度不同的存在着。为此,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六项举措思路,不仅要克服和纠正错误的发展观,更重要的在于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2004年10月21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组织集体学习“我国民族关系史的几个问题”时,胡锦涛强调,要贯彻人才强国战略,把民族地区人才资源开发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抓紧抓好,不断提高干部群众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把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作为一件管根本、管长远的大事,加大工作力度,注重提高素质,改善结构,努力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少数民族干部队伍。
干部是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实践者,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者,是六项举措发展思路的实践者。由于各种情况千差万别,且事物不断发展变化,科学发展观本身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六项举措发展思路也将会不断注入新的活力。要实现跨越式发展,不仅要求各级干部能够透彻地理解党的大政方针、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内在要求,并且能够找到大政方针、科学发展观与六项举措发展思路和当地实际情况的结合点,从而创造性地、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凡是一切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贯彻六项举措发展思路的主张、建议、办法、措施、提案都要加以采用,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贯彻六项举措发展思路的资金、技术、项目、人才、资源,都要积极引进和充分利用,在六项举措发展思路中,不能囿于一地、一个产品、一种行业、一种优势,而要呈现出“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局面,更好地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谱写科学发展观在临夏的新篇章。
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六项举措发展思路,必须把“促和谐”与其他措施紧密结合起来
构建和谐社会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六项举措发展思路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和谐的临夏只能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中得到实现;另一方面,和谐社会又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六项举措发展思路创造条件,它们统一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进程中。
我们既要看到改革开放以来,临夏政治安定、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宗教和顺,民间领导层构建和谐社会的自觉性越来越高的有利条件,同时也要看到临夏州各项事业发展不快,社会诚信度不高、社会治安情况不容乐观等不和谐因素。要用发展的眼光构建和谐社会,用和谐社会保障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强基础、抓教育、兴商贸、育产业、军民生、促和谐这六项举措作为今后临夏州社会经济发展的大思路,是相互关联、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渗透的。只有把六项举措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高度地统一起来,才能使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收到实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