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问题的成因分析
4.1经济原因
随着中国改革成就的突显,社会经济发展的突飞猛进,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地矛盾的日益尖锐化,农村耕地的现状已不能完全满足现有农村人口的各方面需求,于是为了维持生计,农村大部分剩余劳动力纷纷涌进城市。而对于大部分农村打工者来说,他们依靠每天超负荷的工作和维持最低标准的生活来获取有限的打工收入剩余。但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务工农民不可能将子女带在身边,因此,他们的学龄子女只能留在原籍,成了留守儿童。有许多农村打工者在谈及对子女教育的时候总是用负担不起、挣钱太少、挣不到钱、供养不起、城市消费太高等等跟收入和经济相关的词语来解释其子女留守的原因,充分说明农村打工者在城市较低的收入和经济地位是其子女留守的最根本原因之一。
4.2观念原因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通渭县这个国家级的贫困县,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占了全县总人口的30%,以单亲男性外出打工者最为普遍,由于没有什么技术,从事的职业一般都是最苦、最累、最重的体力活,而打工的地域一般都集中在省内一些用工量大的城市,以便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高的生存资料。同时这里还有个奇怪的现象就是不外出打工的就会被当地人看不起,认为没有出息。伴随着城市化现象的迅猛发展,进城打工成了农民获取生存资料的捷径。由于打工经济的蓬勃发展,使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一部分暂时没有外出想法的农民看到别人外出打工所带来的实惠的同时,痛下决心,纷纷加入了打工者的队伍,在不同程度上促使留守儿童的数量在短期内急剧增多;此外,受农村经济条件的影响,外出打工者对孩子的生活起居方面关注程度较重,这为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种下了“恶果”。
4.3家庭学校双重原因
从广大农村家庭的现状来看,教育方式不当和沟通不足是影响孩子成长的两大顽症。家庭教育作为留守儿童受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留守儿童的成长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他们的教育问题,与家庭的正确教育和指导有着莫大的关系。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到城市里务工谋生。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能给下一代的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但就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抉择时,他们往往选择了外出务工。而外出务工的家长们整日东奔西跑,忙于打工挣钱,没有多余的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更不用说对孩子的心理问题、兴趣的关注了,由于留守家里的监护人(一般是女性)或是代理监护人的年龄、文化、身体和精力等各方面的差异,对孩子的教育关注也仅限于让孩子完成作业,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缺失状态。而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留守孩子,对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充分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他们往往陷入困境而变得孤僻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也是导致学习下降的一个主要原因。
家长们外出务工,把孩子交给学校应该是比较放心的,但这对于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的学校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因为他们面对的不仅仅是众多的留守儿童那些无助的求知的眼神,更多的则是家长们交给学校的那一份责任。对于农村寄宿制的学校来说,明显力不从心。学生人数与宿舍、教室、教师数量不成正比,给学校的教学管理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因此,留守儿童的问题屡屡出现。
4.4社会原因
正值青春期的留守儿童,对于环境适应能力较差,自制力较弱,容易对任何事物都不加选择地全盘接受。又由于学校、家庭之间存在安全衔接上的问题,学校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而监护人或是代理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导致留守儿童安全隐患无处不在。而社会对这些暂时没有完全选择能力的农村留守儿童来说,其影响又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帮他们健康成长也可以对他们造成负面影响,误导他们走入歧途。如果学校周围或者是自己家周围有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还可以帮助孩子健康地成长,因为良好的社会氛围可以帮助他们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分清是非黑白,清楚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这样就可以自己管好自己,不再受社会其他不良风气地影响了,如果他们周围的社会氛围很不好,那么这些影响就会给孩子们一些错觉,让他们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这样会给他们在心灵上留下一个烙印,影响他们日后身心的健康成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