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城镇就业与失业

城镇就业与失业

时间:2023-03-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城镇就业与失业据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宣布:从2003年底到2004年,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有800万,登记失业率为413%。国有企业改革也带来下岗失业者的增多。在提高效益的同时,不少国有企业由于长期亏损,效益严重下滑,亏损企业和停工停产企业的工人就业不足和下岗现象日益突出。所谓“二元经济”,即指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沿海和大城市的现代工业部门与广大农村传统农业部门生产和组织的各种不对称,以此解释劳动力大量过剩现象。
城镇就业与失业_聚焦:当代青年热门话题100 例

城镇就业与失业

据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宣布:从2003年底到2004年,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有800万,登记失业率为413%。这个数字还不包括几百万国有和集体企业的下岗职工,如果包括这些人,城镇失业率将达到7%。城镇失业问题的严峻,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一般意义上的失业问题,包括因各种原因失去工作的城镇劳动力和无法获得就业机会的城镇新成长劳动力。二是在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企业改革过程中发生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失业——即国有企业、城市集体企业及其他国有经济部门的职工“下岗”问题。

城镇失业率居高不下的原因是什么呢?

第一,主渠道吸纳能力减弱,农村劳动力剩余状况形势严峻。在过去的20年改革开放中,乡镇企业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渠道,共吸纳了1亿多农村剩余劳动力。但是,由于农村劳动生产率有所提高,农业机械化进一步普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由此大增,使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明显减弱。目前,全国112107亿流动人口中,从城镇流出的3267万,占2710%,从乡村流出的8840万,占7310%。流入城镇的9012万,占7414%,流入乡村的3095万,占2516%。即全国庞大的流动人口中,从乡村流出的有73%,流入城镇的有7414%。这是一个多么大的就业压力!

第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长期实行“低工资、高就业”的政策,一个人的活,两个人甚至几个人干,人浮于事,缺乏效率。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企业要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减员增效”是一个重要途径,由此必然出现下岗失业现象。国有企业改革也带来下岗失业者的增多。在提高效益的同时,不少国有企业由于长期亏损,效益严重下滑,亏损企业和停工停产企业的工人就业不足和下岗现象日益突出。

第三,中国有13亿人口,处于劳动年龄、具有劳动能力的有7亿多,每年新增加的劳动力达千万。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也增加了中国就业问题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我国经济在保持持续增长的同时,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就业压力相当突出。目前从劳动力供给方面看,就业压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已积存的大量失业、下岗人员;二是大量新增的劳动力;三是仍将有相当数量的体制内人员被精简出并需要再就业。

面对巨大的就业和失业的压力,我国将如何降低高失业率、扩大就业呢?

第一,提高就业弹性,促进就业增长。就业弹性,是指就业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的比率。就业弹性一定,提高经济增长率,就可以增加就业量;经济增长率一定,提高就业弹性,也可增加就业量。根据我国的实际,相对来说,在保持一定增长速度的同时,提高就业弹性则更为现实,难度也小些。比如,不断创造条件推出旨在提高就业弹性的配套政策和促进措施;大力发展中小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努力在各个层面消除创业障碍,拓展非正规就业渠道;等等。

第二,发展第三产业,改善就业结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状况为:第一产业将减少,第二、三产业将增加。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越高的国家,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所占的比重相对越小,而第二、三产业中劳动力所占的比重相对越大;反之,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越低的国家,农业劳动力所占的比重相对越大,而第二、三产业中劳动力所占比重相对越小。在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应把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作为扩大就业的战略性选择和近期的“主攻方向”,协调好发展传统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的关系,使之成为增加就业的主要渠道。

第三,缩小二元经济,城乡联动就业。所谓“二元经济”,即指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沿海和大城市的现代工业部门与广大农村传统农业部门生产和组织的各种不对称,以此解释劳动力大量过剩现象。我国是典型的二元经济。在我国现阶段,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客观存在,随着农业对外竞争程度的提高和效益农业压力的增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大势所趋。必须缩小二元结构:一要加速城市化进程,在适度发展“都市圈”的同时,将“小城镇”建设作为大战略对待。二要建立全国统一、城乡联动的劳动力市场体系,统筹协调城乡就业。要注意进城农民工与城市劳动力在职业选择上梯度代替的特点,防止“关闭城门”,为农民工进城设置障碍。三要将社保体系覆盖到农村,消除农民移动和转移的后顾之忧。四要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巩固和提升乡镇企业,在减少农民中转移农民、稳定农民和农村社会。

第四,坚持市场导向,实行政府适度调控。中国的失业是市场取向改革的副产品,要解决中国的失业问题是一个长期过程,必须坚持市场导向的就业政策和公平竞争的劳动力市场政策。但是,市场容易“失灵”,市场经济天然地倾向“效率”,忽视“公平”,尤其是在我国总量过剩型失业的大背景下,政府必须承担起应有的作用:一是确立好战略,把促进就业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二是给所有国民以公平的就业机会,实行就业的“国民待遇”。三是注重宏观调控,运用财政、税收、货币等政策杠杆引导和促进就业。四是健全和完善覆盖全社会的保障体系,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如制定人工成本指导线,避免就业机会的过多丧失。五是对中西部不发达地区、老工业基地、资源枯竭城市,采取特殊措施帮助就业。六是保护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和权益,同时以以工代赈、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等途径妥善解决就业问题。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自1999年开始,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数量逐年扩大,使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阶段进入到大众化阶段。2004年,全国共有高校毕业生280万人,比2003年增加68万人。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到338万,比2004年增加58万。大学毕业生就业面临巨大压力。有的大学生为什么一毕业就失业呢?有许多社会、经济因素,但有些大学生眼高手低,对自身的职业定位过高,所以导致找不到自己觉得合适的工作,或者找到了工作自己又不满意而辞职,也是现在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转变就业观念已成为大学生解决就业难的一个明智的抉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