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七、穷且益坚,富而思进
(一)“穷且益坚,富而思进”的含义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出自初唐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意指一个人的环境越是艰难,就越是要坚忍不拔,越是艰难的时候就越要坚强,不丢失高远的志向,不放弃心中的理想和目标。“富而思进”就是指不能停滞于现状和当前,应继续思考前进的方向和目标,不断开拓新的目标。这两句其实概括了人生应有的精神和品质,贫困时不能丢失坚强的意志,奋发后不能满足现状,只有这样才能推动自己的人生不断进步。
自强、坚毅是一种进取精神,也是一种斗争精神。中国古人提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思想,说明我们的先贤自古就重视自强自立。自强,包含民族的自强和个人的自强。不畏艰难困苦,不屈服于任何压迫,是中华民族的本色精神。一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地与生存环境抗争,与内外邪恶势力抗争的历史。自强不息,不仅是指在常境和顺境中的奋斗,更是指在困境和逆境中的奋斗。自古以来,身处困境而意志坚强、奋发有为的范例不胜枚举。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司马迁受宫刑之辱,仍留《史记》,开纪传体史书之先河;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终成大业。
(二)贫穷和富裕的关系
贫困是一笔财富,因为越是贫困的环境越是能激励人奋发努力,改变生存环境,产生奋发向上的进取心,我国就有“寒门生贵子,白屋出公卿”的说法。
世界球王贝利喜得贵子,有记者贺道:“看他长得这么健壮,今后也会成为像你一样的体育明星。”贝利不假思索地回答道:“他有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体育运动员,但绝不会有我这样的成就,因为他现在就很富有,缺乏先天竞争意识,而我小的时候却是非常贫穷。”这说明了任何事都不是绝对的,贫穷困苦的艰难状况下只要我们不丧失斗志,有一颗坚强的心,贫穷就会变成我们的财富。历经磨难的人,适应性更强,能知难而进,不畏艰险,应付各种突如其来的变故,百折不挠,直至获得成功。从这个意义上看,贫困何尝不是一种财富和生活的馈赠呢?
当然,说贫穷对人有益,并不是要否认富裕,当前的条件下,优越的物质条件是成就事业的基础与重要因素。中国正是因为有了生产力的大发展,有了经济的大进步才取得了现代化建设的大发展。现阶段,在建设小康社会,大力发展新农村建设,减免农业税等一列政策下,我们广大农村地区涌现出许多致富能手、劳动模范,他们率先走向了富裕之路,进而带动了农村的富裕和发展。
可见,贫穷和富裕并不是绝对对立的,贫穷亦能激励人奋发图强,意志坚定,富裕亦能使人沉溺于现状,裹足不前,关键是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贫穷和富裕,穷益坚,富思进,转不利为有利。
(三)如何做到“穷且益坚,富而思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和农村的面貌以及人们的生活都有了很大改观。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贫富差距的拉大不可避免,一部分弱势群体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和农民更易于被边缘化,处于相对贫困状态。在农村不断富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一部分人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存在“小富则安,小进则满”的错误认识;更有甚者,赚了一些钱便忘乎所以,忘本忘源,“拿起筷子吃肉,放下饭碗骂娘”;一些人热衷于花天酒地,沉迷于灯红酒绿,这些错误的认识和思想极大制约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在社会环境日益复杂,竞争压力日益增大的情况下,我们不能被眼前的困难和压力所压倒,古人尚且可以达到的精神,为何我们不能呢?现在我们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广大农村,生产力落后,经济水平不高,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过程中,我们更应有“穷且益坚”的意志和“富而思进”的情怀,只要心中没有丧失斗志和信心,坚定目标、诚实守信,踏踏实实勤奋劳动,贫困烟云早晚会拂去,我们始终要有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不因一时的困难而丧失斗志和毅力。
我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封建小农经济传统的国家,“小富即安”的思想根深蒂固。“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曾经是无数代农民的理想。如今,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农民的生活早已超过了这一水平。但是,与日益进步的生活水平相矛盾的是,在一些地区,“小富即安”的思想沉渣泛起。有的地方安于现状守摊子,不思进取图安稳,这样下去,将错过许多发展的机遇;有的地方家底稍微殷实了一点就铺张浪费,大兴红白喜事,大修庙堂佛阁,奢侈浪费。这些现象和思想与“富而思进”的精神状态是格格不入的,必须坚决予以克服。
作为新时代的农民,应该戒除这些落后的小农思想,眼光放长远,才能得以更好更持久的发展。首先,广大农民要有不怕吃苦、不怕奋斗的决心,不因农村环境的贫穷和落后而退缩。其次,要巩固自己创立的实业,争取积累更多的财富。在事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累财富。再次,农民要立足实际,寻找新的发展路径。在现有基础上,努力发展相关行业,不要只停留在当前的基础上裹足不前,要不断开拓新的局面。最后,致富了不能忘记乡亲父老,要力所能及地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这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精神,每个人若能如此,我们就会形成团结和睦、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便指日可待。
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确实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广大农村地区也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每家每户都能吃上白米白面,住上砖房用上电话,这些比20世纪六七十年代有了很大进步,但我们不应安于现状,依然需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过去搞革命需要艰苦奋斗,现在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领人民走上小康道路也离不开艰苦奋斗。我们国家人口多、底子薄,综合国力还不强,仍然是贫穷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在前进的道路上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而且还面临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科技占优势的巨大压力。我们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艰苦奋斗,发扬勤俭节约的精神。邓小平同志曾特别强调:“我们的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所以,我们要牢固树立长期艰苦创业的思想,坚决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富而不骄、富而思进,为实现我国长远发展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一个国家的繁荣、一个民族的富强需要全社会各个成员的共同努力,当我们身处困境时,我们要心存斗志,勤劳肯干,能“穷且益坚”、“穷则思变”,而在条件优越时做到“致富思源、富而思进”,那么未来发展中,在党和国家的带领下我们一定会迎来一个更为灿烂的明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