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安居乐业年夏天带上菩萨和全猪全羊在日记中

安居乐业年夏天带上菩萨和全猪全羊在日记中

时间:2023-03-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安居乐业2006年夏天,带学生住在新叶村。安居乐业每年二月二是送新叶村三圣上山[5]的日子,传说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新叶村的二月二送圣仪式鲜为人知。当我了解了新叶村的每一习俗的同时也阐释了安居乐业的大概意思。陶渊明先生的一首诗也许能够为新叶村的安居乐业作最好的注解。新叶村普通民居的门头安居———居者有其屋,是塑造新叶村聚落形态的原因,同时受到宗族关系的影响。这些只是让人敬业而不能乐业的依据。
安居乐业_宗族政治的理想标本:新叶村

安居乐业

2006年夏天,带学生住在新叶村。我在日记中写道:

清晨烟雾袅袅,雾从田间地头来,紧贴着地面,拨弄着各式花草,烟从各家的灶孔,炊烟夹带着一股木灰香味,在村落的房顶屋檐不紧不慢地升起,不愿离去,缓缓地紧紧贴伏在一面坡的屋顶上,整个村落也被烟雾笼罩着。时而响起几声钟声,下田了,上学了,淡淡细碎的脚步声和学童的稀啦的笑声,偶尔从远处隐隐约约传来,隐隐的铃声伴随牲口叮铃叮铃慢步走出庭院,偶尔传出几声老牛沉闷的声鸣,打破朦胧晨幕的寂寞,人们开始了一天的劳作……傍晚夜幕降临,家家户户点燃油灯,灯下妇女围着蓝色碎花围裙做着针线活,早就瞌睡的小儿畏缩在母亲的怀里,进入甜蜜的梦乡。学生们也在油灯下加快完成作业(灯油可是金贵的,只是拿来学习用,农人干活不是趁着月光,便是摸着黑做)。农家庭院里偶尔传来铡刀的嚓嚓切草声,哐哐织布机杆杠撞击声,家犬偶尔低吠。巷道上一片暗淡,远处不时晃动着萤火虫的光,只有这点光吸引儿童的醒意。……

新叶村每年的正月初一,都要为前一年里新出生的男孩举行庆贺宗族子嗣兴旺、家族兴盛的庆生仪式,称之为“果子茶”,这一年在新叶村的祠厅———有序堂里,热热闹闹地开始。祖先们的圣像被放置在最显眼的位置。供桌上摆满了祭品:面粉捏制的历史人物,瓜子拼接的瑞兽、万年青等众盆景摆满祭台。大盘子里放满花生、红枣、核桃及各色点心,当然,也少不了平安果[4]。整个厅堂被挤得水泄不通,社戏是不可少的重要娱乐项目。

img11

安居乐业

每年二月二是送新叶村三圣上山[5]的日子,传说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因此,这天称为“春龙节”。新叶村的二月二送圣仪式鲜为人知。

新叶村三月三庙会历史悠久,从元代叶氏七世祖开始,逐渐形成,公元1357年正式开始以至形成惯例。三月初三本来是中国传统的上巳节,这一天青年男女都要去郊外春游、玩乐、谈情说爱。叶氏祖先将祭祀活动与传统的上巳节结合、转化而来,形成了一个很有特色的庙会。

新叶的三月三和三月三的新叶已经名声在外,2006年的三月三,我们到了新叶村。这里简直成了游客的海洋。偶尔从一个村民得来,其实仪式从早晨三四点钟就开始了。我一大早就驱车从金华出发,八点钟左右到达新叶村,自以为已经够早,可是仍然赶了个晚集。新叶村规定每十年的第一年的三月三为“大年”,由全村人合办,其余的依次由各分支房承办。这一天,要在叶姓宗祠内举行隆重的祭祖活动。在祖宗牌位和遗像前,摆开十几张八仙桌,桌上供奉着各房供献的祭品,有象征丰收的五谷、瓜果,有象征吉祥的玉器,有烘托祥和气氛的花木等。供桌两旁的木桌上供奉着全猪全羊。猪羊的头上插花[6],嘴里含着大红桔子,尾巴上的毛还被细心地编成了好看的辫子。铜、铁、锡铸的銮驾一字排开。拜祭时,子孙们在笙箫细乐中向祖先行礼致意,其间不允许咳嗽讲话,气氛肃穆壮观。村民们抬上菩萨和全猪全羊在村中游行,称为“还菩萨”。所到之处,家家户户都要鸣放鞭炮斗响,争取响吉和以示敬诚。承办支派在自己的叶氏祠厅戏台上开戏,远近村民和亲朋都要请来赶热闹。中午的时分,招待亲朋好友的饭局都在各家大门口的正堂展开,一时间推杯换盏,不醉不归。

……

当我了解了新叶村的每一习俗的同时也阐释了安居乐业的大概意思。不禁使我想起《老子》第八十章有这样的话,似乎和新叶村的这个传统习俗有异曲同工之妙:“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汉书·货殖列传》上也说过相似意思的:“各安其居而乐其业,甘其食而美其服。”陶渊明先生的一首诗也许能够为新叶村的安居乐业作最好的注解。“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新叶村就是有这样的风俗,在常人的眼里他们常常反对革新,他们怀念着远古的社会,认为有些发展给人们带来了痛苦。这也能够解释为什么新叶村能够保存如此之多的古建筑和古村落形态。在村里,复杂的情感,会在以后的章节中详谈。即使有许多的器具,人们也不去用它,不让人民去冒险,也不向远处迁移,即使有车辆和船只,也无人去乘坐;即使有兵器装备,也无处去使用。要使人民重新使用古代结绳记事的方法,吃得很香甜,穿得很舒服,住得很安适,满足于原有的风俗习惯。邻近互相望得见,鸡鸣狗叫互相听得见,但是人们直到老死,也不互相往来。老子的这段文字似乎就是在描述新叶村的,在深入了解她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新叶村的保守,“老死不相往来”就正是印证了老子所举的这一个特例。在天灾接连、战乱不断、流离失所的封建岁月里,能够老死不相往来不能不说是一种福气。新叶村一直拒绝修造公路,直到近10年以前道路才以通达,便是例证。新叶村以前就是这样一个社会:没有纷争,人们按志趣和信仰聚居在一起,“甘其食,美其服”,可以哪也不去,终老于斯。虽汽车而不用,虽有飞机而不乘……这不是安居乐业么?老子的主张是无为而无不为。新叶村天生就具有这种气质,同时这也正是研究新叶村史话的一个理由。

img12

新叶村普通民居的门头

安居———居者有其屋,是塑造新叶村聚落形态的原因,同时受到宗族关系的影响。这个问题在以后的章节里会详细阐述。乐业———农人的业,农人的业当然是劳作。有首诗这样说:“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新叶村因为地处紫砂壤[7],农人的辛苦已经不自言说了。《正法念处经卷·第二》里面有这样的话:“天中则有放逸之苦……人中则有农作等苦。地狱之中……如是五处,一一散说,则无量种。如是观已。”可见,人世间的苦楚,没有比农事的苦楚更厉害的了。顺便说一句,我读过梁启超先生的《敬业与乐业》,倘若用来形容农人的“业”,他那文章中的高调的言论,并不是新叶村农人乐业的依据。但是新叶村农人并没有因为紫砂壤和农事的苦而抛弃农事,当然我们可以卑鄙地认为,肚子饿的苦比劳作的苦更厉害一些,不是有一个对联是这样说:“打不痛,骂不痛,穷人肚饿最痛;哭好看,笑好看,富人脸色难看。”这些只是让人敬业而不能乐业的依据。但是,农事的苦痛,能比常有征战拂扰,无居家可安,好战斗勇等等大生大死的苦痛更甚?要知道《资治通鉴》中可以看到,“军只是不扰民,即受众捧迎”的例子太少,更多的是农人命如草芥,不如猪狗。新叶村正是处在这样的一个很少被打扰的贫穷的大山脚下,犹如世外桃源,任由外面680多场战争的暴雨喧嚣,试问,还有比这个更加幸福的吗?

新叶村的农人和中国所有的农人一样,世世代代安居乐业在他们的那片土地上,从开始便安心经营农业,只有少数几个时期有些商业经营,虽然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毕竟只是点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