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一支正在成长的新生力量

一支正在成长的新生力量

时间:2023-03-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政府的扶植与支持对志愿者行动是至关紧要的。还有一个制约因素,就是志愿者组织的管理规范问题。不尊重志愿者的才能,也是问题之一。国内一项针对青年志愿者的调查,在“对当前志愿服务的社会支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回答中,有一半以上的志愿者认为社会各界支持不足,有四成的人认为群众对志愿者缺乏认识,还有三成的人认为政府重视不够。
一支正在成长的新生力量_志愿者的力量

中国志愿者队伍伴随改革开放而发展壮大,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一些大城市诞生的志愿服务热线、志愿服务小组,到汶川大地震后的百万志愿者大军,再到如今全国各地的大量志愿者组织及其开展的各类服务活动,中国志愿者的社会影响力与日俱增。在一派兴旺发达景象的背后,毋庸讳言,这支正在成长的新生力量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若不引起关注和重视,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将会制约志愿服务这项崇高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制度:如何让爱心之火越烧越旺

目前,我国志愿者组织面临的最大瓶颈就是“谁来管”和“如何管”两大问题。政府的扶植与支持对志愿者行动是至关紧要的。在志愿者组织发育尚未成熟的情况下,政府的推动、支持与扶植,对志愿活动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截至2010年,我国在民政部门注册的社会组织约44万个,但更多的组织却不在此列。据北京大学中国政府创新研究中心主任、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教授估计,在中国至少有300万个未登记的社会组织,也就是说,近九成民间组织处于“非法”状态。尽管无法统计其中有多少是公益组织,但公益组织的身份问题仍是很多组织发展过程中的最大“拦路虎”。

谁来管,如何管,钱从哪里来,人才如何留得住,这些都是志愿者组织面临的瓶颈问题。

另一个问题就是缺钱。资金来源渠道狭窄是困扰众多志愿者组织发展的瓶颈。沈阳青春志愿者协会会长张志勇在公益捐款上就有累计近10万元的投入。葫芦岛爱心团队曹宝石告诉记者,在爱心书社上,他也投入了近10万元。铁岭调兵山市爱心公益协会成立至今,开展希望工程“爱心助学”活动帮助贫困学生20人,经费主要是自掏腰包以及爱心人士和商家的赞助,其中志愿者捐款近23万元。大连青年义工组织负责人腾云说,志愿者组织只有注册了才能申请到公益基金会的项目,否则很难申请到资金支持。很多时候,志愿者只能自掏腰包,大家凑钱做公益,有的所谓“志愿者”仅仅只是捐献者。不少志愿者组织也因缺乏资金陷入困境甚至最终消失。经费筹措的灵活有效和资金管理机制的规范,是志愿者行动能否健康、持久发展的重要保障。

还有一个制约因素,就是志愿者组织的管理规范问题。志愿者希望能够尽己之力回报社会,就必须具备为社会提供服务的技能和知识。大连“心连心365工作站”站长韩伟认为,志愿者流失是因为缺乏品牌活动,如果组织者的策划能力不足,一直让志愿者去海边捡垃圾,那么自己累,也不快乐。在韩伟看来,志愿者如同火种,加入公益组织只有两种结局:一是熄灭,一是越燃越旺。

尽管很多组织在尝试着建立一些制度,比如志愿者评级等,但“我国还没有一个实践性强的志愿者培训手册,既培训志愿者,也培训志愿组织的管理者”。

●文化:尊重志愿者 温暖全社会

我们可以给予志愿者们更多的理解、关心和支持,让他们的志愿者之路走得不那么孤单。

志愿者是温暖社会的阳光,而在“志愿者”三个字背后,既有光荣和梦想,又有辛酸和无奈。做一名志愿者不仅意味着奉献和责任,有时还不得不面对质疑和冷漠,面对生存和发展的艰难抉择。

由于传统社会文化的影响,部分公众对志愿者不够尊重,表现出种种缺乏平等的态度,或不尊重志愿者投身志愿工作的动机,狭隘地认为人不可能单纯地热心做好事,一定“另有企图”,表现出来,诸如对志愿者的冷嘲热讽,服务交往过程中胡乱猜测志愿者的动机并互相传播,对受到表彰者在背后议论是非等,俱是其特征。

对志愿者身份的现代认知,对志愿者个性和才能的尊重,都是让这些温暖社会的“小太阳”发光发热的动力来源。

不尊重志愿者的才能,也是问题之一。具体表现是将志愿者当作“免费劳力”,不考虑志愿者的个性、特长,随意安排他们进行简单、重复、机械、耗费时间与精力的项目等。

还有一种,就是不尊重志愿者的人格。志愿者在为一些单位和个人提供服务的过程中遭受误解、责骂的事情时有发生,有些女志愿者甚至流下委屈的泪水。

社会对志愿者的不够尊重,造成的不良后果是志愿者感觉自己的热心、爱心受到侮辱,因而离开志愿服务事业。特别是一些素质较高、才能突出的志愿者,因感觉无法发挥特长而逐渐远离志愿者队伍。

国内一项针对青年志愿者的调查,在“对当前志愿服务的社会支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回答中,有一半以上的志愿者认为社会各界支持不足,有四成的人认为群众对志愿者缺乏认识,还有三成的人认为政府重视不够。

由于种种原因,很多人不能成为像丛飞、徐本禹那样的志愿者,但我们可以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关心和支持,让他们的志愿者之路走得不那么孤单。

●发展:走出“小我”需要顶层设计

志愿服务活动蕴含着爱心,让人看到了细微之处绽放的人性之美;志愿服务活动孕育着希望,人们在相互感动中传递着真情与善意。培育良性公共生活,同样是社会健康发展的基石。一个左邻右舍老死不相往来的社会是难以想象的,一个老人靠在街头打麻将、小孩靠网络游戏打发时间的社会同样是不正常的。公共生活是社会共同体的黏合剂,在它的黏合下,人与人互动交流,群体的陌生和隔膜才能打破。

志愿服务活动蕴含着爱心,让人看到了细微之处绽放的人性之美;志愿服务活动孕育着希望,人们在相互感动中传递着真情与善意。

我们应在切实了解社会需求的基础上,创造出更多的志愿服务渠道与平台,科学整合社会资源,将志愿者的时间与精力分配到真正有所需求的人与事上去,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有效的帮助。

很多时候,不是人们远离志愿服务、拒斥公共生活,而是因为它们的门槛有些高。一些发达国家的志愿者组织,“从下水道到臭氧层到太空垃圾”无所不包,形式也亲切而有吸引力。在国内,志愿服务很多还打有行政烙印,志愿者的注册、组织、培训仍面临诸多问题。在一个网络调查中,80%的网友表示愿意参加志愿服务,“可不知如何加入”。

志愿服务需要改进,公共生活有待填补,社会管理者理应更为重视。倡导之外,需要更多的首创精神、更精心的制度安排、更有效的组织运作。比如广东率先降低社会组织登记门槛,这可谓有益的探索。各类社会组织理应成为社会管理的重要资源。只有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志愿者的行列中来,才能让志愿者凝聚起越来越大的向善的力量,才能汇聚爱的海洋,茁壮道德的根基,夯实和谐社会的基础。

如何让志愿服务褪去困扰和浮躁,少些困惑和应景,多些常态和实效,我们需要思量,更需要行动。我们应在切实了解社会需求的基础上,创造出更多的志愿服务渠道与平台,科学整合社会资源,将志愿者的时间与精力分配到真正有所需求的人与事上去,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有效的帮助,只有这样中国的志愿服务事业才能够根深叶茂、长久发展。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顶层设计,需要智慧,更需要创新的思维和突破瓶颈的决心与勇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