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上课铃还没响,宁夏固原市原州区西郊小学的班主任们就抱着一盆熟鸡蛋走进了一间间教室。然后,生活委员又把鸡蛋一人一个分到每个学生手中。不一会,这个热乎乎的鸡蛋就被送入口中,而剥下来的蛋皮则被放入统一配发的小碟、一起倒掉。许多学生不吃早餐的习惯就此改变了。有了这个鸡蛋,一天的营养就有了基本保证。这一天的精力,也因此更充沛了。
这个景象,如今在宁夏中南部贫困地区9个县区的全部小学、初中和另3个县区贫困带上的部分小学、初中都能看到。从今年秋季开学起,宁夏12个县区、1500多所中小学的37.5万名学生在学校每天都可以吃到一个熟鸡蛋。
这个鸡蛋是由自治区免费提供的,所需经费也全部由自治区财政拨付。
然而,许多学生未必知道:为了让他们吃到这个鸡蛋,有多少人在幕后花了多少心血!
宁夏为什么要向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生免费发放一个鸡蛋呢?
宁夏西海固地区素有“全国贫困之冠”之称。近年来,那里虽有很大的发展变化,但仍有相当数量的群众没有摆脱贫困。至今仍有为数不少的学生不吃早餐、饿着肚子上学,中午也只是带着冰冷的干粮充饥。一项专门调研表明:有些学生营养不良,甚至出现贫血症状。这种状况,引起宁夏各级领导的关注。
2009年9月,自治区主席王正伟在调研银川市向学生配送营养早餐时,联想到南部山区尚有不少人吃不起早餐,甚至长期不吃早餐的状况,便提出为那里的农村寄宿制学生每天发一个鸡蛋的设想。
人们看到:城乡差别,在早餐上就有明显反映:对于城市经济条件好的孩子来说,是吃得好不好的问题,而对山区的贫困孩子来说,则是能不能吃得上的问题,他们更需要关爱,解决这个问题尤为迫切!
今年1月,自治区政府常务会议审议2010年民生计划时,再次提出了这个问题并将它列入2010年度的民生计划。也就是在这次会议上,王正伟主席提出:取消“寄宿”的限制,将这项惠民政策扩大到贫困地区的所有农村学生!但是,这一“扩大”,不仅增加了不少的财政开支,而且增加很大的工作量,操作起来也有不小的难度,但自治区政府还是决定这样做。会议决定:为了不给各县增加负担,所需费用都由自治区财政负担。自治区财政厅教科文处处长李文明告诉记者:尽管这笔开支没有列入当年的预算,但由于财政厅领导高度重视,还是想方设法进行调剂,并及时将所需的4688万元资金划拨到位。
今年5月,自治区政府办公厅正式下发文件,决定春季试点、秋季全面推开。文件中,将这项工作称为“营养早餐工程”。
一个鸡蛋的事,也能称“工程”?有人可能认为这有点小题大做。但记者在采访中渐渐明白:这确实是一项工程,哪个环节都不能疏忽,都不能出问题!资金会不会截留、挪用?鸡蛋是否新鲜、食用是否安全?养殖户和饲料是否达到了标准?是否会造成食源性疾病?供应商是否可靠?会不会出现拖延隔日、以生代熟、以现金代实物、储存时间过长的现象?自治区教育厅计财处的姬元龙告诉记者:除了自治区政府常务会议专门讨论之外,教育厅、财政厅等有关部门还多次召开协调会,仅实施方案就修改了5次。此外,自治区教育厅、财政厅、卫生厅、农牧厅、工商行政管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7个部门还为此联合制定了管理办法。姬元龙向记者透露:他们曾为此到一些学校调研,也想过选用牛奶,最后还是认为鸡蛋合适。原来,他们认为方案越细越好,对招标、配送、加工、分发、储存、留样等环节都有严格规定。后来,考虑到各地情况不同,又给各地留出了一些自主权,但所有县区都必须坚持政府主管、集中采购、强化监管等原则。
在教育厅,记者看到了厚厚一沓材料,那都是各县区关于“营养早餐工程”的文件。记者注意到:各县区都为此成立了领导小组,有的是县长挂帅,有的是分管副县长领衔,各县区都安排得周到细致,有的甚至规定每个鸡蛋不能小于60克。
8月31日,自治区又为此在固原召开工作会议,交流试点经验。随后,自治区教育厅、财政厅又在厅领导的带领下分赴各学校督查。
“吃到鸡蛋了吗?”“爱吃鸡蛋吗?”督查发现,所有应该吃到鸡蛋的学生都按时吃到了鸡蛋。一提到此事,学生、家长都是满脸欢喜、满口感激。虽然只是一个鸡蛋,但许多人却从中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爱。
自治区教育厅有关人员对记者说,不要小看一个鸡蛋,我们是把它作为大工程来做的。我们想通过这个鸡蛋引导贫困地区的学生养成吃早餐的习惯,进而普遍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我们相信,我们所做的这些,会在那里学生今后的体检中反映出来。
(原载2010年11月12日《光明日报》六版头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