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这里不是宁夏贫困的最南端,但它却是吴忠市利通区的最南端,在当地也长期不被关注;虽然这里离市区只有50多公里,但在20多年前还是一片荒芜,到现在,还有大量等待开垦的处女地,许多人仍然望而却步。今年30岁的何继文老师,至今还记得他当初是踩着石子路、坐着毛驴车、翻越大沟来报到的。
44岁的回族女教师金玉霞,就在这块刚刚开垦的土地上播撒知识、播撒大爱,20多年从没有离开过:从代课教师变成了公办教师,从普通教师干到了校长。她所在的学校,则从两位教师发展成为一支默默奉献的团队,全校学生也从二三十人增加到400多人。
爱校:她奉献了全部热情
记者近日走进金玉霞任校长的孙家滩闽宁小学,看到的是整洁的校园和崭新的教学楼。金玉霞向记者讲起自己的教学经历时,脸上写满了“沧桑感”:“由于有上级支持和各界关爱,我们最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
记者注意到,在校园外几十米有3间极为普通的平房,那3间房竟是这所学校原来的全部家当,而且直到2007年他们还在那里上课,真正搬到教学楼里上课只有四五年时间。
金玉霞是高中毕业后担任代课教师的。1991年,她在扁担沟小学任教时,班里有个名叫马琴的女生,虽然好学上进,但却经常迟到旷课。原来,马琴的家远在孙家滩,为了上学才寄住在姑妈家,而姑妈家离学校也有五六公里。金玉霞决定到孙家滩做一次家访。在马琴家,金玉霞的心灵受到极大震撼,一句“我们这里这么穷、又这么偏僻,连个公办老师都难留住”的话,让她萌生了到孙家滩来任教的念头。
尽管这个想法曾遭到家人的反对,但金玉霞在第二年,也就是1992年还是来到种畜场,当了一名代课教师。此时,种畜场大部分人都已撤离,留下的只有40多户、200多口人。原来的孙家滩中小学也撤销三四年了,只剩下七个学生和一个留守的教师。金玉霞的到来,让场领导喜出望外。金玉霞临危受命,与留守的潘月霞老师重打旗鼓另开张。很快,一个只有两名教师的学校,又复课了。原来投亲靠友到外面上学的孩子,又回来了,学生也增加到25人。2007年以后,随着生态移民的大批迁入,学生便增加到了200多人,随后又进一步增加到400多人,全校老师也超过了10人,这才真正像个学校了。
然而,就是这样不像学校的学校,在金玉霞的心中却重千钧。
“爱校如家!”这是与金玉霞共事时间最长的潘月霞老师对金玉霞的评价。而孙家滩中心学校校长、党支部书记宋刚则在“爱校如家”之外,又加了个“以校为家”。
每天,第一个到学校的,总是金玉霞;最后一个离开校园的,还是金玉霞。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了20多年,几乎没有改变过。
为了便于照顾学校,她把家安在了学校的旁边。冬天太冷,学校的玻璃坏了,她就将自家的3间房腾出一间,让学生到家里来上课。有时,在学校上多媒体课不方便,她就把课堂搬到自己家里。她的家也因此被称为“家庭学校”。学校没煤了,她就让学生到家里来搬。近几年教师多了,学校也办了灶房,她就把自家的米、面、油、菜拿来,让老师们吃。
金玉霞不但自己以校为家,而且让丈夫也以校为家。学校有什么脏活、重活、难事,她总是让丈夫代劳。何继文老师向记者讲了一件事:前年冬天,学校的水管冻裂了,就在大家愁眉不展时,金玉霞的丈夫来了,毫无怨言地在冰天雪地里抢修。
2007年年底,学校的教学楼建好了,但学校却没有绿化、硬化,金玉霞就亲自带领全校师生干。植树种花、铺砌操场、粉刷墙壁,她都亲历亲为。没钱买砖和树苗,金玉霞就自己掏钱垫付,很快就垫进去2万多元。经过几年不懈努力,校园面貌焕然一新。
2008年、2009年,由于学生猛增,学校不得不临时聘用了六七位教师,但学校一时却拿不出代课费,为了稳住这几位教师,金玉霞自掏腰包垫付,但她却不声不响。直到2011年5月,金玉霞患病多年的婆婆病危急需治疗费,有关部门闻讯后才想办法把这笔钱还给了她。
2012年年初,由于修公路,金玉霞的住房被拆掉了,她不得不贷款14万元在吴忠市市区买了一套二手房,但她却很少在那里住,她仍然住在学校旁废弃的老教室里,以便随时照看学校。而她在吴忠市市区的家,几乎变成学校老师们的“集体宿舍”和中转站了。本校老师到吴忠市学习、开会、进修或由吴忠去往外地,金玉霞就把住房的钥匙交给他们,让他们免费吃住,省去一笔开支。
见妻子这样只顾学校不顾家,有一次,丈夫半生气、半开玩笑地说:“你干脆搬到学校去住得了,再也不要回来了!”金玉霞笑了笑,依然我行我素。在她的眼里,学校和家早已融为一体,分不出哪里是学校哪里是家了,但她对学校只有付出,却从没有沾过学校的便宜。
爱岗:她奉献了极大精力
在金玉霞2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有15年是复式教学。她刚到孙家滩的学校时,除了种畜场的几十户职工外,方圆几十公里都荒无人烟。金玉霞来了,转到外地的学生们纷纷返回,但也只有二十多名学生。就是这么点学生,还要分成五个年级。当时的老师只有金玉霞和原来留守的潘月霞两个人,教室也只有两间。一间教室了安排了两个年级,另一间教室就得安排三个年级。有的年级最多时有14人,有的年级最少时只有1人。虽然学生不多,但备课、授课的工作量、教学内容却一点也没有减少。一般小学应该开设的课程,他们也一门不少都开齐了。最初,金玉霞每个月只有几十元的“工资”,但她却承担了中高年级的语文、低年级和高年级的数学、思想品德课、英语、体育、音乐的教学,每天要上8节课,一点空余时间都没有,备课和批作业只好放在放学回家后了。
1989年高中毕业的金玉霞,当年高考因几分之差与大学失之交臂。因为父亲去世早、家境不好,她就此放弃复读再考。为了减轻家里负担,她先后在古城小学、扁担沟小学当过代课教师。为了更好地适应工作,她一直坚持业余学习。1997年,她参加转正考试,在吴忠市利通区180名代课教师中,她考进了前五名。随后,他参加了吴忠市教师进修学校的学习,又参加了宁夏大学数学专业的学习并获得了大专文凭。
按说,对于只有两个老师的学校,是很难开齐所有课程的,社会和家长也不会过分苛求她们。但金玉霞不想让这些居住在偏远乡村的孩子留下人生的遗憾、更不愿他们输在起跑线上,所以便与城里的学校同步开设了英语课。
几乎没有人知道,金玉霞为了上好英语课付出了多少努力!尽管她的英语基础不错,但为了不误人子弟,她又开始重新学习。听录音、看光盘、读教程、跟着收音机学习,曾伴随她很长时间。就是这样学习,她还觉得不够。女儿放学回来了,她不忘请教女儿。她常常是让女儿先读一遍,自己紧跟着再读一遍,然后再让女儿纠正自己的发音。由于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学生们都愿意跟着她学英语。升入初中后,这些孩子都能跟得上,有的还成为拔尖的优等生。
自金玉霞来了以后,学生再没有辍学的,入学率、巩固率一直保持在百分之百。
爱人:她奉献了最大爱心
爱学生,让金玉霞赢得了“妈妈老师”的美誉。
金玉霞自豪地对记者说,我对我教过的每一个学生都了如指掌。他们的学习状况、性格特点、家庭环境,都装在了我的心里。
潘月霞与金玉霞朝夕相处了20年,对金玉霞的情况最了解。她告诉记者,金老师把学生看得比自己的孩子还重。对穷孩子、富孩子、听话的孩子、调皮的孩子,都一视同仁。潘老师亲眼看到,金玉霞不止一次给学生擦鼻涕、缝纽扣、剪指甲、洗头发、梳辫子,还把自己孩子的衣服拿给学生穿。为贫困学生买学习用品、垫交学杂费的事,也不知做过多少次。下大雨、下大雪、来了沙尘暴,她要亲自把每一个学生都送回家。
有一个孤儿,就长期吃住在金玉霞的家里,金玉霞也把这个学生当成了自己的家庭成员。
有一个叫张磊的孤儿,常常调皮捣蛋,有一次期末考试两门课才考了50多分。金玉霞就给了他特别的关爱,使他的学习成绩逐渐提升上来,最终,语文数学都超过了80分。
近年来,因为生态移民,来自宁夏南部贫困山区的学生增多了,金玉霞对这些初次走出大山的学生更是格外关爱,注意开阔他们的视野,要求师生不能有一点歧视和偏见。
爱同事,让金玉霞与老师们亲如一家。
金玉霞的家,常常变成“公共食堂”,几乎每一个单身教师都在她家吃过饭。学校的灶房没有油了、没有菜了,金玉霞都让从她家拿。由于买菜要到几十公里外,金玉霞就带领年轻教师在校园的空地上亲手种菜,老师们也很快就品尝到了自己的劳动成果。
听说记者要采访金玉霞,已经退休两年的潘月霞老师,特意“打的”赶来见记者。虽然自称“不善表达”,但却一口气说出金玉霞的许多优点。她说,我跟金老师在一起这么多年,从没有红过一次脸。金玉霞也对记者说,我跟潘老师是互补型的。那么多年,学校只有我们两个人,我们俩抢着干工作,都想多干点。那一段时间,我俩可以说是相依为命。
现在的孙家滩闽宁小学,虽然有十几名教师了,但除了金玉霞,都是“特岗教师”。毕业于宁夏师范学院的柳云碧虽然转正了,也只有4年教龄。特别是前两年聘用的临时教师,普遍没有上讲台的经验,更缺乏管理学生的能力,提高教学水平十分迫切。为此,这所学校常常要上两种课:白天,是这些老师给学生上课;晚上,又是金玉霞给这些老师上课,一个一个地过关。有一个“特岗教师”的教案,竟在金玉霞的指导下修改了3次。有很长一段时间,金玉霞都是在深夜12点以后才入睡。
毕业于咸阳师范学院的朱素荣,是2011年9月才到校的“特岗教师”。她告诉记者,没想到学校这么偏远、交通这么不便,刚开始还真有点失望。但我看到金校长这么亲切、随和,学校工作环境这么舒心,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这么快,心情也很舒畅,我愿意在这里继续干下去!
金玉霞不仅关心这些年轻老师的工作、学习,而且关心他们的生活和思想进步。冬天用煤炭取暖,她几乎每天都提醒老师们注意预防煤气中毒。
与朱素荣同时来校的刘晓淑,毕业于宁夏师范学院,原籍为河南许昌。她毫不隐讳地对记者说,我原来不知这里有多远,来这里的第一天就想着要走。是金校长的关爱,让她改变了想法。金校长家香甜可口的饭菜,让她久久回味;金校长的一句话,让她一想起来就感觉温暖:“离家远,吃饱肚子,就不想家了。”她形容金玉霞是“半姐姐半妈妈型的校长”。
爱家人,让金玉霞拥有感人的亲情。
他的爱人,一直是他事业上的坚强后盾。不论学校有什么事,他总是随叫随到。后来,为学校出力成了习惯了,他常常不请自到。学校的水、电、煤有了问题,常常是他来排解。由于早早就下岗了,收入一直低而不稳,但他却毫无怨言地为学校出力而不求回报。
患脑血栓的老公公常年卧床,也是金玉霞一把屎一把尿地照料的。公公感到难为情,她用一句话就化解了老人的疑虑:“您就把我当亲生女儿吧,我侍候您是应该的。”公公去世后,婆婆又病倒了,她又转而照顾婆婆。那段时间,金玉霞每天都是很早就起床,先安排好老人再到学校。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她也没有迟到过一次、耽误过一节课。
金玉霞对家人的爱,为她赢得了“五好家庭”“十星级文明户”“好媳妇”、自治区级“孝徳之星”等荣誉称号。
金玉霞对学校的爱、对学生的爱、对同事的爱,则让她成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全国中小学优秀德育教师”。
对荣誉,金玉霞看得很淡。最近,有关部门推荐她为优秀共产党员。她就向宋刚校长表示,希望推荐他人。她说,我现在不希望宣传我个人。如果能宣传一下学校、给学校再盖栋楼,就是让我赴汤蹈火我也愿意!
当了这么多年教师,金玉霞一直很清贫,基本没有存款,但她并没有觉得吃亏。各级领导的关心和爱心人士的支持,让她感到温暖,也让她感到充实。
当然,金玉霞也有一些遗憾。亲生母亲去世,她竟没有守在身边。当她闻讯坐着丈夫开的三轮车沿着崎岖的山路连夜赶路时,一时竟后悔自己不该到离家这么远的孙家滩来工作。但等到送走了母亲,她又不顾姐姐哥哥的强烈反对,坚持第二天连夜返回学校:她实在离不开她的学校、放不下她的学生啊!
这是一个拥有大爱,而且毫不怜惜地在人间播撒大爱的人!
(原载2012年7月25日《光明日报》,《吴忠日报》整版转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