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10年前我不辞职,仍留在原单位上班,我这10年也就能挣到三四十万元工资,专业上也不会有多大提高;辞职当了10年科技特派员,我找到了用武之地,也成为农民的贴心人,不仅收入比工资高出十多倍,而且实现了人生价值。现在,我干的是农民最需要的事,很有成就感!”1973年出生的黄大红,最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顾了自己这段人生经历,言语中颇有几分沧桑感。
黄大红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1994年,他走进安徽黄山科技培训中心的大门,一干就干了8年。2002年11月,他毅然辞职,受聘于宁夏中宁县科特办,成为一名科技特派员。
黄大红为什么要主动放下“铁饭碗”,端起“泥饭碗”呢?
中宁县是闻名全国的“枸杞之乡”。枸杞,在当地经济中和老百姓心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枸杞不仅对土壤化肥要求高,而且病虫害也较多,因此,不是哪里的枸杞都增产,不是怎样栽植都增收。枸杞等级不高、农药残留却较高,曾是个令人头疼的老问题,而传统的施肥、用药方法却根深蒂固,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枸杞产业的发展。针对这种状况,黄大红成立了中宁县无公害枸杞科技服务部,2004年,又正式注册成立了中宁县大红枸杞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对枸杞病虫害进行统防统治,对枸杞栽植进行测土配方施肥。
“龙头企业+中介服务+基地”,是黄大红的创业模式。“讲给农民听,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是他十年来的主要工作。从示范、推广、服务到创新、再示范、再推广,他就是在这循环往复的工作中,逐步改变茨农的传统观念和种植模式,进而实现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在枸杞病虫害测报、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农药配方、喷药操作技术等方面,他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成功地将枸杞病害防治从过去每年喷药12~15次降到了8~10次,每亩因此节约成本113元。而他大力推行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减少20%的化肥用量,每亩节约成本120元,农民从中得到了实惠,产业也得到了提升。
黄大红的努力,不仅打消了茨农病虫害难防难治困惑,而且改变了化肥用量越来越大、增产效果却越来越差的局面。现在,茨农再也不用自己打农药了,也不会盲目施肥了。
枸杞产品质量过关了,购销订单也增多了,销售价格也上去了。
任何创新都不会一帆风顺,而要改变原有格局则更难。黄大红发挥自己土壤专业的特长,自主开发了“车载式枸杞专用高压静电超量肥药一体机”,但是,在直接为茨农服务时却遇到了阻力。开始,许多人不愿意接受它,有的茨农甚至在交了费之后又反悔了。关键时刻,科技管理部门出来“保驾护航”了:“科特办”在协议上盖了公章,打消了许多茨农的思想顾虑。
说到宁夏各级科技管理部门对他的扶持,黄大红内心充满着感激。他对记者说,我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在创业的。宁夏的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不仅为我们施展才能提供了一个平台,而且为科技特派员提供了“保姆式”的服务,不仅帮我们创造了很多有利条件,而且帮我们解决了很多实际困难。黄大红向记者提到了宁夏科技厅厅长马清贵、副厅长马希荣和前任厅长刘桓等人的名字,说他们不仅常常前来考察,而且常常在关键时刻给予帮助,对此,他一直念念不忘。
在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中,黄大红的才能得到了施展,他也从中看到了科技的力量和自己的价值。有一位叫杨正跃的农民,一时交不起费用,却拦住黄大红他们要求提供技术服务,否则就不放行。声称:“我现在没钱,等我秋后卖了枸杞一定付钱!”枸杞丰收后,他内心充满感激,不仅及时付了钱,而且硬拉着黄大红到他家去吃饭,不去不让走。
现在,黄大红创办的公司,已开设了3个中心、38服务站,拥有有机枸杞基地380亩,技术辐射枸杞、红枣、苹果、蔬菜等产业,面积达50余万亩。他们先后实施了“中药材(枸杞)GAP规范化种植、万亩枸杞科技示范园区、新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有机枸杞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等许多项目,他们还推出了“套餐型枸杞专用肥、富硒枸杞天然保健饮品”等新品种,有3项技术还获得了国家专利。
“你为枸杞产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中宁县县长的这句话,让黄大红记了很多年,也感动了很多年。
“不谈苦,不谈累,只谈农民得实惠”,这是黄大红常挂在嘴边的话。他先后9次被国家科技部、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和中宁县授予“优秀科技特派员”称号。他创办的公司,还被国家科技部授予“农村区域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称号,两任科技部部长都对他的工作都给予了充分肯定。
黄大红让宁夏的枸杞越来越“红”,他自己也因此越来越“红”。他成为科技特派员中的明星,在最近3年里多次应邀到全国各地演讲。但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却很谦虚,他说,我感到很惭愧,因为我的企业规模还不够大、科技含量还不够高,有很多人比我干得出色。
说到自己的业绩,他谈的较多的是对科技特派员创业机制的赞扬。他说,政策保证、机制创新、政府扶持,为科技人员搭建了施展才华、发挥特长、体现人生价值的舞台,也实现了农民增收、政府满意、个人受益,多方共赢的效果。
黄大红向记者透露:他在演讲之后常常听到人们对宁夏的赞扬。有不少人称赞宁夏这方面的工作做得好,值得借鉴。在河北某县,一些技术人员听完他的演讲就纷纷表示:也要择机创业,当一个像他那样的科技特派员!
(原载2012年1月10日《光明日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