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六盘山下“花儿王”

六盘山下“花儿王”

时间:2023-03-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几支“花儿”唱罢,让记者感到这位“自治区级山花儿传承人”真的名不虚传。“一把把胡麻撒上天,心里的花儿有万千。”他的行为也得到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原州区不仅为他挂上“乡村文化大院”的牌匾,而且为他们配备了电视、音响等设备,从多方面给予支持。他的文化大院还被自治区文化厅、财政厅命名为文化示范户,他本人则成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每年还获得2000元补贴。
六盘山下“花儿王”_满眼风光:全2 册

他是乡村文化的“播火者”,是个拥有50多个徒弟的“花儿王”,也是谁见了都要“点赞”的人,因为他可以即兴填词、见啥唱啥。

这个令记者也忍不住要“点赞”的人,就是宁夏固原市原州区三营镇鸦儿沟村文化大院的“院长”马志学。

走进这个普通的农家院落,记者最突出的印象是他家的院内的树木和花草比一般人家都要多,两排足以形成浓密树荫的树木从大门一直延伸到正房,好像在夹道欢迎每一位前来的客人。

记者到他家采访那天没看见演出活动,但演出的服装、道具还是摆满了桌案,可以看得出来,这里随时都可以演出。马志学似乎看出了记者心中的遗憾,主动穿上演出服,要为记者一个人演唱。唱完一曲,他还嫌不够,还要唱第二曲、第三曲。几支“花儿”唱罢,让记者感到这位“自治区级山花儿传承人”真的名不虚传。

说到“花儿”的魅力和自己对花儿的喜爱,年过五旬的马志学对记者说,他唱的花儿“从固原漫到山海关,转回来还能漫它三天”。“一把把胡麻撒上天,心里的花儿有万千。”

令记者感到意外的是,个头不高,但浑身上下都有戏的马志学,竟然是个残疾人。马志学告诉记者,他原来是林场职工,1999年在工作中被电击,两只手只剩下三四根残缺的手指,被认定为工伤和三等残疾。

失去了工作能力的马志学不愿就此变成一个废人。他没有丧失生活信心,还想为国家、为人民做一点有益的事。因为自小就喜爱“花儿”,而且有过登台演出的经历,他便联络几个同样喜爱“花儿”的朋友到家里自编自唱,使不少原生态的“山花儿”被挖掘、展示出来。渐渐地,慕名来听、来学、来唱的人越来越多,马志学索性腾出自家的房屋办起了“文化大院”。到如今,已有10年历史了。

马志学所在的村庄是个回民村。受传统观念影响,村里有些人一开始就对马志学的所作所为不以为然,说闲话的、公开反对的、往回拽人的都大有人在,有人甚至上门就骂,说他们男男女女在一起,又唱又跳,把村里的风气搞坏了。马志学不为所动,不仅教唱“花儿”,而且教唱其他歌曲、教跳舞、教背诗、讲故事,还旗帜鲜明地批评各种不文明行为,结果不但没有败坏风气,反而推动村风的好转,一些原来不听话,也很难管的年轻人就此走上了正道。赌博、酗酒、吵架等不文明行为也越来越少了。有人说,马志学的文化大院还不错,办了件好事!就连原来最起劲反对的人也转变了态度。

马志学自豪地对记者说,他现在带的徒弟有50多人,北到同心县、南到泾源县、东到原州区的寨科、西到西吉县,都有他的学生。其中许多人平时忙生产,一到农闲和节假日就来学习。

马志学不仅会演唱经典“山花儿”,而且能紧跟时代创作新歌,仅由他独立创作的新歌就有30多首,他自己比较得意的有《固原是个好地方》《生态移民好处多》《党的政策暖人心》《改革开放三十年》等多首。

为了让文化大院有个理想的活动场所,马志学动员新婚的儿子腾出了新房。他的行为也得到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原州区不仅为他挂上“乡村文化大院”的牌匾,而且为他们配备了电视、音响等设备,从多方面给予支持。他的文化大院还被自治区文化厅、财政厅命名为文化示范户,他本人则成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每年还获得2000元补贴。

马志学组织的艺术团,仅登记在册的就有112人,近几年不仅演遍了宁夏大部分市县,而且演到了西峰、平凉、西安、兰州等周边地区。不少重要活动总少不了他们的参与:“西北农资城”开业了,固原机场通航了,他们都会去“凑热闹”,而这样的演出也为他们赢得了一些收入。哪里有活动,他们就把“拉杆音响”一拉,随时随地就唱起来。

记者问他:你们这个民间艺术团总共演出多少场了?

马志学回答,因为演出太多,已经记不清了。

创办文化大院,让马志学又找到用武之地,也让他乐在其中。

(原载2015年4月7日《光明日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