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家之同志退休前是于洪区陵东乡农业技术推广站农艺师,从事农业推广工作40余年。2001年退休后,本想在家安享晚年,但是,当他面临于洪区农业结构调整和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急需一批科技人员为现代农业发展作贡献时,他想农业之所想,帮农民之所需,充分发挥了他的蔬菜栽培、植物保护等专业特长,投入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他,不畏艰辛,不辞辛苦,把自己的农业技术无私地传授给农民,为农业的发展和农民富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也赢得了广大农民的认可和好评。他感慨地说:“退休后的生活,只有融入到服务四化,奉献社会之中,才是最充实的,也是最快乐的。”
当顾问出点子,实干出成果
作为农艺师的何家之,有着高超的农业实用技术。他为人和蔼可亲,退休后,有很多单位聘请他当技术顾问。在北陵农场高新技术开发区当顾问期间,提出了温室生产番茄的新方法。意见被采纳后,他又帮助具体落实,实际操作。他每天早来晚走,与农民一起搞安装,搞实验,帮助农民改变烧炉子取暖的方法。在原来的基础上,采用了自动卷帘装置,温室内二层覆盖的方法保温,又用电热线和热风升温,还引进了防病品种,实行补肥、严格防病等措施,获得了很好的效果。在他的帮助下,仅有0.9亩的温室面积产值就达到了1.5万元。
在陵东乡西窑村林木园担任顾问时,他指导农民在180亩园林土地上种幼树40万株。对这些幼苗,他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呵护,致使成活率达到99%,现在已经开始出售,村里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这些成绩的取得,使他非常高兴。
当好技术讲师,做好培训工作
做好科技推广工作,不仅要对推广的科技项目进行广范的宣传,还要对技术骨干进行系统的培训,使之带领广大农民科学种田。北京牧禾集团辽宁省分公司研制的生物菌肥、生物饲料、生物农药急需推向市场,经过层层推荐,公司聘请何家之为技术讲师,开展技术推广工作。接受这项工作后,为了把课讲好,他认真学习新知识,查资料,写讲义,认真备课,有时忙到深夜。他先后共举办省内各市、县、区技术人员培训班十余次,受训2500多人。这些人成为这项新技术成果试验、示范、宣传、推广和指导应用的骨干,这项新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农民也从中得到了实惠。在定点调查中,大田生产上,玉米增产20%,水稻增产18%。在蔬菜生产上,大棚黄瓜增产30%,豇豆植株节间变短,早熟7天,西瓜和甜瓜表现糖度增加,早熟个大均匀,花生早熟7天至10天,增产30%以上。两年内试验、示范的作物品种已达20余种,根据定点跟踪调查,效果令人鼓舞。据不完全统计,全省使用菌肥达20吨,面积达万亩,农民增收约200万元。
进村入户传技艺,做农民的贴心人
在推广新产品过程中,何家之不仅登台讲课,培训技术骨干,而且经常深入到农村,走家串户,到田间地头,现场指导。他不仅立足于洪区,还把新产品、新技术推广到康平县。因为康平县是农业大县,大田、蔬菜、花生是农业的主打品牌,所以他就把康平县作为重点推广地区。在推广中,无论农民遇到什么困难,出现什么问题,只要打个电话,他就会立即前往,帮助查找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如康平县一农户种植温室豇豆,试用微生物菌肥后,来电话反映用菌肥的植株矮。他及时赶到现场查看,得出结论这是一种好的表现,然后向农户说明,植株矮是控制陡长的体现(用菌肥的植株节间长度一般在15cm—20cm之间,而对照节间长度在30cm—35cm),豇豆的结果枝发生在节间的叶腋里,节短而结果枝着生处多,才能为丰产打下基础。农户听后打消了疑虑。在康平县,另一菜农反映,在其种植的绿菜花上发现了腐烂病,疑是施用菌肥所致,怨气冲天,抵触情绪很大。何家之接到电话后及时赶到现场,将试验与对照各取两个样品,和农民面对面讲解,指出这是细菌性病害,由虫害的伤口引起。农户半信半疑,把黑腐部分掰开,果然有一条细小白虫在活动(小菜蛾的幼虫),这样打消了农户的疑虑,也取得了他们的信任。农户又咨询了蔬菜栽培技术、菌肥的使用知识、生物农药的使用原理等。何家之雄厚的理论功底和耐心细致的指导使农民由原来怀疑、冷淡变成了信任和欢迎。从此,这项新产品、新技术被广泛应用,取得了丰硕成果。
县科协肯定了这项新产品和新技术,马上成立了科普工作站,下发了文件,要求在全县范围内大规模进行推广使用,并聘请何老为科协会员。他作为县科协成员经常深入到胜利乡、海州乡讲课或现场指导,很受农民欢迎。
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服务本领
何家之的专业是蔬菜栽培和植物保护,多年来在本专业上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也为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出了贡献。但是,农业生产需要多方面的知识和技术。所以,他又克服年龄大、眼力差的困难,努力学习各种新知识、新技术,以提高服务本领。他先后学习了种树、种草的技术,学习了生物菌肥、生物农药等知识,在实际工作中都派上了用场。2007年春天,沈阳浑南沈水湾高尔夫球场聘请他为场地绿化技术员,主持指导绿地绿化工作。按要求,1000多平方米场地需要规划6条绿化带、栽树2000多株。他经过3个多月的精心规划,严密组织,细心指导,高效完成了绿化带的绿化任务,达到了预期效果,得到领导的高度评价。
几年来,何家之同志用科技知识培养了一批批农村实用人才,用汗水传播和推广了一项项新产品、新技术。面对累累果实,他心中涌动着收获的喜悦。除了这些物质的收获,他还收获了友谊,收获了健康,收获了快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