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仰视刘家峡水电站

仰视刘家峡水电站

时间:2023-03-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大事记》记道:“1974年12月18日,刘家峡水电站最后一台水轮发电机组4号机组并网发电……至此,刘家峡水电站5台机组全部投入运行,枢纽基本竣工。”这是如今能读到的关于刘家峡水电站的第一篇见报文章,已经有些历史资料的价值了,值得宝贵之。这时距水电站基本建成已经过去了二十年,刘家峡水电站及相依相傍的黄河三峡,已是名满国内的旅游胜地了。
仰视刘家峡水电站_黄河三峡水电文化

再来翻阅《水电四局志》。《大事记》记道:“1974年12月18日,刘家峡水电站最后一台水轮发电机组4号机组并网发电……至此,刘家峡水电站5台机组全部投入运行,枢纽基本竣工。”

刘家峡水利枢纽“基本竣工”了,这标志着我国人民在征服黄河灾害、开发和利用黄河水力资源的事业中前进了巨大的一步,同时也为共和国建设大型水电站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当有记载,果然,刘家峡水电站第二次登上共和国《大事记》,说是:“1975年2月4日,我国当时发电能力最大的水力发电站——刘家峡水电站建成发电。”

面对这两个不同的日期,笔者忽然想起,近四十年前的1975年2月5日,《人民日报》曾经刊登新华社先一天发出的报道:《我国最大的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胜利建成》。看来共和国《大事记》的编者是以此为这座水电站建成日期的依据了。

我们就读报道,其实记者也曾写道:“1974年底,刘家峡水电站的最后一台机组安装完毕。至此,水电站全部胜利建成。”报道还说,按照原来的计划,这座水电站在1970年底筑好大坝,开始蓄水,1972年开始发电。由于“广大建设工人学习先进技术,改进施工方法,使大坝浇筑、厂房建设、机组安装,步步提前,步步主动,整个工程建设获得高速度、高质量、低成本的良好效果”。记者接着写了“结果”,“结果,大坝在1968年基本建成蓄水。1969年4月1日第一台机组开始发电,赢得了两三年时间,电站的各项质量指标达到了设计要求。”这是新闻媒体第一次向全国人民介绍我们的国家已经建成百万千瓦级水电站的消息。这是如今能读到的关于刘家峡水电站的第一篇见报文章,已经有些历史资料的价值了,值得宝贵之。我们已经读过这篇报道的一些句子,现在我们完整地读上两段,以认识近半个世纪前新华社记者是如何认识这座水电站的。先读开篇:“我国目前发电能力最大的水力发电站——刘家峡水电站建设起来了!它巍然屹立在西北高原黄河上游,以汹涌澎湃的黄河水为动力,发出强大的电流,供应西北陕、甘、青三省的工农业生产建设,并调节黄河水量,发挥防洪、灌溉的作用。它的建成,标志着我国人民在征服黄河的事业上又迈出了雄伟的一步。”

开篇起笔颇有气势。面对刘家峡水电站,即使在那个没有诗意的年代,记者也不禁写下一段充满诗意的句子。刘家峡水电站建成了,看看这在当年的记者眼中该是如何模样,看看记者当年是如何向全国人民报告的。

记者写道:

“一座巍峨挺拔的混凝土大坝,有如铜墙铁壁,矗立在两峰之间。这座大坝是我国目前最高的拦河坝,从坝底到坝顶,等于爬上一座四十多层的高楼。站在坝顶,鸟瞰蓝天白云下的这一巨大工程,气势十分雄伟。浩浩荡荡奔流千里而来的黄河,进入峡谷后,到这里突然被大坝拦腰截住,锁在峡谷之中,被迫向上游汇成一个大湖。湖上碧波荡漾,鱼跃鸢飞。湖水驯服地按照人的意愿,从大坝的进水口流入水轮发电机组,再从厂房底部涌出,向下游急速地奔去。峡谷两岸山头,一座座铁塔高耸,一条条输电线伸向远方。”

还有写人工瀑布的句子:

“洪水季节,大坝北端的溢洪道和南端的泄水道一旦开闸,河水如万马脱缰,倾流奔泻,好似瀑布飞泉悬挂山腰,溅起一团团水雾弥漫翻腾,发出雷鸣般的咆哮声震长空,景象非常壮观。”

当然还写了厂房和发电机组,我们已经比较熟悉了,这里就从略了。

刘家峡水电站建成了,读过记者如此这般的描写,赞叹之余,笔者倒觉得有意犹未尽之感。这里再记录下一组数字,以作补充吧。刘家峡水利枢纽建设完成的主要工程量:

开挖土石方1895万立方米,其中暗挖石方68万立方米;浇筑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182万立方米;安装机电设备21687吨,安装金属结构9606吨。

还有,消耗钢材5.5164万吨,水泥48.2376万吨,木材12.4131万立方米。

面对这如山巍峨如山沉重的数字,笔者还愿意引录一句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评说,“广大水电建设者付出了巨大的劳动,他们以让高山低头、河水让路的英雄气概”创造出这如山的数字,完成这如山的工程。

“让高山低头,河水让路”,似乎有些“大跃进”年代口号的意味。但这“口号”不仅可以看做是水电建设者所具有的“英雄气概”的象征,而且大体可以理会成水电建设者艰苦奋斗精神和坚忍不拔意志的概括,以及水电工程建设进程的写照。所以,面对这座枢纽工程,后来者也有“力拔山兮挽巨澜”的惊叹。

水电建设者也收获了花环。

水电建设者以意志和汗水建造的刘家峡水电站1978年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3年荣获全国科技大会工程奖。

花环应该挂在水电建设者胸前,这花环也是由意志的汗水浇灌而成。

上世纪九十年代某一年的一天,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作家走进了刘家峡。这时距水电站基本建成已经过去了二十年,刘家峡水电站及相依相傍的黄河三峡,已是名满国内的旅游胜地了。作家们荡舟高峡平湖,看碧水如镜、山川如画,禁不住感叹:此地何地?今夕何夕?但是这里不读作家们流连于锦绣之地妙笔生花的锦绣文章,而是去旁听他们理性的思考和讨论。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精神;自己设计、自己制造、自己施工、自己安装,之后还需加上自己管理。对此,在如今的时代,能不能完全理解,甚至有没有疑问呢?假设,实行对外开放,引进技术、引进资金、引进人才,或者实行中外合资,难道不是可以建得更快更好些吗?

可是,历史能不能假设呢?

在本世纪六十年代,在这个国家真正“一穷二白”的情况下,这个民族的选择其实是十分有限的。在黄河上建一座这个国家未曾有过的百万千瓦级大型水电站,她的子孙只能是依靠“自己”干,而且必须干好。

作家孙荪说,刘家峡水电工程从任何一个角度,或者从综合的角度看,所包含的极为丰富的内容如科学、技术、管理、人才、社会等等都有参照意义启示意义以至示范意义。“更值得珍贵的,是显示了比一个具体工程更伟大更深远的东西:一种志气,一种魄力,一种精神,一种毅力,一种能力,一种希望。”

作家林希说,当年绘制的豪迈的建设蓝图上,一条红色箭头指向刘家峡时,一支年轻的队伍于是走进了这条峡谷。第一天,他们就筑起了一条大坝,“这是一条向艰难困苦宣战的精神大坝,是一条不知屈服、不知退却的意志大坝”。

作家杨闻宇说:“刘家峡大坝的强劲脊梁是从贫穷干旱的黄土地上站起身的,也是从多灾多难的社会风云里耸立起来的,它身上打着发人深思的时代印记。”

作家们的讨论,正是对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的诗意评说。作家在刘家峡逗留短短数天,被深深感动的仍然是这种精神。如今,新一代的水电建设者,将父兄辈水电建设者始终坚持的这种精神以“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八个字诠释之,并概括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企业精神企业文化传承之。以回顾的方式,笔者一路走过刘家峡水电站建设的历程。对水电建设者始终坚持的艰苦奋斗的精神,时时都是感动非常,一路上禁不住的都是仰视目光。可是间或也有疑问,这种精神的终极价值,对于今天的时代,该是如何辨证,如何理解。终于,还是这种精神的终极价值,引导笔者踏在坚实的阶级上,并继续以仰视的目光,去盐锅峡和八盘峡巡礼。

刘家峡水电站建成后,将军诗人肖华前来视察,写下《刘家峡水电站》诗一首。刘家峡水电站建成后,形成著名的现代工业旅游景观,引得无数诗人竞相折腰。这里我们只读肖华的诗篇。肖华将军的作品,是早期歌咏刘家峡水电站的名篇。诗句令笔者觉得可用平易近人的词语来评价,却又有着丰富的内涵,容易记住又难以忘怀。诗曰:

黄河明珠多,壮观刘家峡。

碧绿平湖水,高大拦河坝。

电力争上游,工农跨骏马。

降龙又伏虎,群星耀中华。

黄河上建成一座座光耀神州的水电明珠,最璀璨的是刘家峡水电站。水电事业为国家经济建设争做贡献,提供源源不尽的动力。于是工人农民跨上奔向新征程的骏马,于是工业农业跨上实现现代化的骏马。

这首诗作于1977年,距十年动乱结束不久。国家在百废待兴的情况下,提出了实现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等四个现代化的蓝图。将军其时身当兰州军区和甘肃省领导人之职,站在雄伟的刘家峡大坝之上,看高峡平湖碧波无际,角度和目光自然不同。由是我们可以理会,刘家峡水电站建成后,对于陇原大地的经济建设,对于大西北工农业发展的特别意义。

现在应该关注刘家峡水利枢纽的效益了。

我们曾经注意过,效益,是这座水利枢纽工程设计者始终的着眼点。刘家峡水利枢纽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防凌、灌溉、航运、工业及城市供水等综合效益。随着岁月的增加和社会文明的进步,这座水利枢纽非常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经超越了设计者的预期,比如内容丰富的旅游业的兴起,和由此产生的巨大的社会经济、文化效益。

一座水电站,其效益当然是以发电为主,刘家峡水电站曾经在较长的时间内是我国最大的发电站。在大西北的电网中,它担负着调峰、调压、调频的重任,通过自己强大的开关站和超高压输电线路,将源源不尽的强大电力分四路输送给兰州、天水、西宁、关中等地区,把甘肃、陕西、青海的电网联结在一起,形成一个东达关中平原,西至青海高原,南到陇南山区,北临腾格里沙漠的方圆几千公里的大电网。

提起刘家峡水电站的发电量,人们就会得到一个数字:年发电量57亿千瓦时。

但是对于我们业外人来说,大家虽然知道这真是一个天文数字,但这个数字所包含的意义或者说容量还真是难以把握。

便有业内朋友辅导笔者,这个数字有这样一些概念:

刘家峡水电站一天的发电量相当于新中国成立前夕甘肃省整整三年发电量的总和;刘家峡水电站一年的发电量相当于新中国成立前夕全中国一年发电量的总和。

提起发电量,人们还会得到一个数字。但是这个数字是动态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递增的。这里引用新近出版的《刘家峡水电厂志》(1997—2009)(下称《刘家峡水电厂续志》)发布:1968年至2008年,累计发电量超过1796亿千瓦时。

这个天文数字的意义可以转换为一句通俗的话,即这座水电站发电创工业总产值超过128亿元,比电站建设投资的20倍还要多,或者可以说,刘家峡水电站大约两年发电的产值,就能“挣”回一座新的刘家峡水电站。

碧野先生是较早采访刘家峡水电站的著名作家,写作于1978年的《水电之歌》是一曲对“水电工人”的颂歌。作家对刘家峡水电站发电效益有着诗意描写:

电力转动青海风雪高原的机器,

电炬照明河西走廊的处处绿洲,

电炮开发祁连山的无尽宝藏,

电力灌溉八百里秦川的辽阔田野。

关于刘家峡水电站的发电效益,还曾听过更加通俗的评说。军旅作家杨闻宇先生曾为刘家峡水电站写下多篇美文,我们且读一段这位著名作家的“通俗”歌唱:“奔走在陕西、甘肃、青海,无论城市村乡,还是僻乡幽谷,面对电灯、日光灯、银幕、荧光屏、轰鸣的机器、提灌的水泵,常听到人们自豪地说,‘俺这儿用的是刘家峡的电’。”

我们这儿用的是刘家峡的电,一句极平常的话,却有力、鲜活地表达出刘家峡水电站将光明、动力撒遍大西北的景象,是对刘家峡水电站巨大的发电效益最直接和最生动的赞美。

对于刘家峡这样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除发电外,最重要的功能是防洪,最重要的效益也是防洪。水利枢纽的防洪,其本身就算得上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人们看到的是“拦”的作用。上游黄河流量骤增形成的滚滚而下的洪峰要被刘家峡大坝拦蓄。而且,这座水利枢纽控制着黄河流域面积的四分之一。这条大河的重要支流洮河、大夏河以及银川河等多条河流汇流于刘家峡水库。这就是说,这些河流流域可能发生的洪水,都要由刘家峡水库巨大的库容所汇纳。枢纽工程对刘家峡下游地域的防洪同样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那就是“导”了,通过流量控制,实现下游的防洪目标。《刘家峡水电厂续志》说通过龙羊峡和刘家峡两座水库的联合调度,区间洪水均未对下游水库和防洪造成重大影响,“配合沿黄其他水电工程和许多桥梁的施工,都确保了电站和施工工程的安全”。

关于刘家峡水利枢纽无可比拟的防洪效益,有1981年典型事例的充分诠释。

1981年秋季,上游黄河发生特大洪水。在黄河水电史上,这是一件值得记述的大事。刘家峡水利枢纽在事件中无比巨大的防洪作用,是一次极具震撼力和说服力的生动事例。

这一年的8月中旬至9月中旬期间,黄河上游极为罕见地出现连续的大面积强降雨天气。其时刘家峡上游的龙羊峡水利枢纽工程刚建起了围堰,这座围堰只有拦蓄十二三亿立方水的能力。电力部因此提出,当龙羊峡入库流量达到3580立方米每秒即十年一遇洪水时,即进入非常防汛时期。9月7日晨,龙羊峡上游130多公里处水文站的实测流量已达3830立方米每秒。至9月12日,围堰内已拦蓄有6亿立方米的入水,而且每天以1亿3千万立方米来水的速度增加着。按这个速度,预计五天之内洪水会漫过堰顶,甚至会出现围堰溃决的危险。

这是刘家峡水利枢纽当时面临的上游黄河的情势。也说9月12日这一天,刘家峡的库容已经增加到43亿多立方米了,而且来水量大于出水量。9月13日,龙羊峡上游水文站实测洪峰流量达5570立方米每秒,倘若说“百年一遇”洪水的措词并不精准的话,这确是黄河上游有水文记载以来的最大洪水。形势十分危急。倘若龙羊峡围堰出现漫顶溃决,十多亿立方米的洪水将在半天时间内倾泻入刘家峡水库。那时洪水将超过刘家峡大坝的坝顶,那时刘家峡60亿立方米左右的洪水,有可能以倾倒之势奔涌而下。

国务院在这一天向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四省(区)人民政府发出紧急通知,紧急通知还发给水电四局。笔者只是读到了有关报道转述的部分内容,现在把这些内容转述在这里。紧急通知强调指出:鉴于龙羊峡围堰上游洪水持续上涨,严重威胁下游安全,要争取最好结果,同时要做最坏准备。要求水电四局在15日零时前将围堰子埝加高4米,尽量加大断面,加强现场抢护,为战胜洪水做出贡献。要求青海省龙羊峡下游贵德等五县危险区的群众立刻撤到安全地带。为确保刘家峡大坝安全,并考虑下游地区及包兰铁路的安全,刘家峡水库下泄流量可逐步加大。宁夏、内蒙古要紧急动员,力保黄河堤防不决口,尽力保证包兰铁路不中断。当日,余秋里副总理又代表国务院作了五条指示,内容是根据国务院紧急通知而提出的更具体的要求。副总理五条指示中的三条是分别对水电四局、青海省以及刘家峡水库下游的宁夏和内蒙古自治区防洪工作的要求,而另外两条是对甘肃省或者可以说是对刘家峡水电站防洪工作的具体指示。这里我们也要具体转述:

第三,刘家峡水电站大坝要考虑到龙羊峡围堰在一旦溃决的情况下,也要保证安全。

第四,刘家峡水库的放流问题:考虑到包兰铁路有83公里地段处于沿河,同意逐步加大放流,兰州暂时按5500立方米每秒控制。

我们现在明白了,1981年的9月,刘家峡水利枢纽面对有可能“灭顶”的洪水,首先要保证大坝的安全,要拦住上游黄河的洪水,包括龙羊峡围堰可能溃决而下泻的洪水。同时,刘家峡水库的下泄量又不能太大,不能让太大的下泄洪水给兰州造成太大的灾害,不能叫太大的下泄洪水冲毁包兰铁路,不能让太大的下泄洪水造成宁夏、内蒙古黄河堤防决口。

1981年的9月,一场有可能使兰州这座城市“漂船”的黄河洪水,通过刘家峡水利枢纽的调节,最终仅仅对这座城市的市民添了几日黄河浪涛拍打中山桥面的景观而已。而且,包兰铁路不曾因刘家峡下泄洪水太大而中断,宁夏、内蒙古黄河堤防不曾因刘家峡下泄洪水太大而决口。当然,龙羊峡围堰不曾溃决,龙羊峡下游贵德等五县也无恙。

关于龙羊峡和前面提到的那些水文数字,现在有闲情用非专业者的眼光再回顾一下。

1981年9月的一段时日,龙羊峡库区的水位猛升了整整27米,围堰前的最高水位超出警戒线整整10米。这些洪水都由导游洞加大下泄量下泄了,由开启的非常溢洪道分流了。当然,龙羊峡下泄和分流的洪水,都由刘家峡水利枢纽承接了。

1981年的秋天,在黄河上游,在黄河三峡,在刘家峡曾经波澜壮阔、气壮山河的抗洪斗争,还有无数可歌可泣的人和事,我们在这里并不曾细说,这是应该载于黄河水电史及黄河史的大事,当然,还因为这里只是以刘家峡水利枢纽的防洪效益为题旨。可是回顾1981年刘家峡的抗洪情形,打量这座水利枢纽的防洪作用,总会想起大禹治水的故事。《尚书·禹贡》记载道:大禹“导河自积石,止于龙门。”这是说大禹治理黄河,由积石山起始一直疏浚到中原龙门,使之流归大海。这“积石”,学界以为指小积石山,即黄河三峡境内炳灵寺石窟所处史籍上或称为唐述山的大山。“积石山上的禹王庙,黄河是大禹治来。”大禹治理过的黄河两岸深山僻野传唱的“花儿”,是世世代代黎民百姓铭刻于心头的颂歌。在大禹治理黄河的起始之地,为驯服这条大河而巍巍然矗立起座座水利枢纽,以及发挥的无可替代的防洪威力,这就有了一份历史厚度意义的联系。大禹治水,他所体现的宏图壮志、顽强坚毅、无私无我和大智慧,是华夏民族的精神特质。我们不把当代水电建设者和大禹相比拟,而只是说,他们确实称得上是英雄大禹的英雄后人。

说起刘家峡水利枢纽的综合效益,自然就要说灌溉效益了。刘家峡水库建成前,当然,黄河两岸也有一些能浇灌的土地。就在这座水库下面,曾经有一条引黄浇灌的永丰渠;在白塔寺川,在刘家峡半个川,还曾经听得有水车的吟唱,一架架的水车,曾经滋润出一片片的果园菜圃。但是,刘家峡水利枢纽建成前,黄河三峡的群众,祖祖辈辈守着一条滔滔滚滚日夜奔流不息的大河,主要耕作的还是靠铺一层卵石保墒的砂田或者是靠天吃饭的旱地。永靖黄河两岸几百年来覆盖如云的枣林,正好证明了这片土地的气候还有土壤的干旱。因为只有枣树才耐得气候干旱土壤干旱啊。刘家峡水库蓄水了,这座水库是一座有130多平方公里水域面积和57亿立方米蓄水量的人工高原湖泊。于是从水库引出的清水,日夜不息地流经自流渠滋润曾经干渴的土地。经过几十年的浇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曾经干旱的这方土地变成了陇上著名的特色农业品质优良的产品基地。奇珍瓜果,优质蔬菜,如五色缤纷的宝石和珊瑚,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更加丰富的色彩,又把大地装扮得锦绣一片。

大概十年前,省报就有报道,刘家峡的农田变成了“万千田”,说一亩地种粮食作物,收一千斤;再种经济作物,又收一万元。面对生机蓬勃,色彩缤纷的大地,笔者不再去搜罗统计数字,理性地讲述灌溉效益究竟如何,而只想说,正是这座大型水利枢纽源源不尽的电力的金线,和源源不尽的银线,把这方土地编织成一片锦绣。

看过了刘家峡水库清水浇开的两岸红花,就该顺着黄河的浪涛,再去了解这座水利枢纽发挥的灌溉效益究竟是如何情形。这就得用构图山水的“深远”、“高远”目光了。正是由于刘家峡水利枢纽的建成,保证了下游甘肃、宁夏、内蒙古黄河灌区的用水,并且使得灌溉面积不断增加。人们看到,每年3月至11月农业灌溉期内,刘家峡水库下泄补水,使下游灌区1600万亩的农田得到灌溉,而且灌溉的保证率由65%提高到85%以上。于是有资料统计,因此而平均每年增产粮食30亿斤。笔者还读到了最新的数字,说刘家峡和上游龙羊峡两座水库实行联合调度,使这些灌区“农业灌溉用水的保证率几乎达到百分之一百”。笔者相信,“天下黄河富宁夏”的歌谣因此而唱得更加响亮,“天下黄河富河套”的新调也将充满激情。

说起刘家峡水利枢纽的功能,人们总会提到“防凌”一条,说是通过控制下泄流量,减轻、免除了宁夏、内蒙古几百公里河段的冰凌危害,结束了用飞机轰炸冰坝的历史。

凌汛是大量冰凌阻塞河道而引起的河流水位明显上涨的水文现象。黄河凌汛多发生在银川以北、河套之内的河道。这个地区纬度偏高,气温偏低,初冬时节,先于纬度相对偏南气温相对较高的上游河道形成冰凌。冰凌随水漂浮,在河道弯曲或狭窄处形成冰坝。上游来水水位壅高,以致翻超,冲垮堤防,造成洪涝灾害。到了初春,上游因气温较高而先自开河形成冰凌,漂浮到这段河冰尚未融化的河道后,就会堆积、冻结在此处河冰之上,从而形成更高的冰坝,造成更大的洪水。这就是凌汛,民间俗称冰排。每年初冬至初春时节,这里河水刺骨、滴水成冰。黄河两岸的群众日夜在堤防上辛苦,固堤堵漏,防凌抗汛,年年如此,又年年受灾。有时候冰坝如山,洪水连天,以至惊动中央,于是就有部队派飞机来轰炸冰坝,疏通洪水。回顾几十年黄河的破冰防凌历程,有过高空飞机轰炸,也曾进行地面火炮轰击。位于凌汛多发地的工业城市包头,还组建过一支女子火炮防凌队伍,装备多门迫击炮,为的也是消除或减轻凌汛对城市的威胁。每年防凌时节,女子火炮防凌队员英姿飒爽,整装列阵,令旗举时,炮火齐发,成为城市和黄河的一道靓丽风景。这都是在较高较远的距离对冰坝进行轰击,效果并不十分尽人意。于是,又专门为防凌设计制造了气垫船。这船可搭乘工作人员,装载炸药,直接驶到目标冰面处进行爆炸作业。其实这些办法代价既高,仅能解决或者应对眼前或者突发问题,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为经常发生凌汛的河段有700公里之长,这里随处都有可能发生冰凌灾害。可以想象,靠架次不多的飞机轰炸,不能成阵的炮火轰击,以及定点清除式的冰面爆破,是难以挫败凌汛气势,难以奈何凌汛灾害的。

刘家峡水利枢纽矗立在上游黄河之上时,被称为宁蒙河段的黄河防御凌汛便有了有效方法,宁蒙河段的两岸人民对防御凌汛有了希望。这就是水利枢纽的防凌调度。关于防凌调度,笔者得到的是这样的印象:在凌汛期间,通过控制河道流量,从而使河道形成尽可能符合期望的冰盖高度,使封冻河段洪水能够顺畅下泄。关于刘家峡水利枢纽的防凌作用,笔者曾读到权威机构黄委防办专业人士的权威论述:

封河前期控制刘家峡水库泄量,使宁蒙河段封河后水量能从冰盖下安全下泄,防止产生冰塞造成灾害;封河期控制刘家峡水库出库流量均匀变化,减少河道槽蓄水量,稳定封河冰盖,为宁蒙河段顺利开河提供有利条件;开河期控制刘家峡水库下泄量,防止“武开河”,保证凌汛安全。

还有刘家峡水电站专业人员相关文章中的简明论述可引为本节文字的小结。“刘家峡水库蓄水后,在每年的凌汛期间,提高封河期流量,调均封冻期流量,减少解冻期流量,从而免除电站下游700公里河段的凌汛灾害。”这是笔者又一次读到说刘家峡水利枢纽与宁蒙河段凌汛的一个重要的关键词,那就是“免除”。

如果说这仅是定性之论,则还有定量之说。笔者曾看到两个数字,由于刘家峡水利枢纽在黄河上游矗立而起,宁蒙河段的“凌汛破坏率从86%以上降低到18%以下”。

人们看到,水利枢纽的防洪、防凌以及下游灌溉的效益,主要是通过对流量调控的巨大能力实现的。但是刘家峡水利枢纽调控流量的效益作用,还不止这些。总是以无边洪水威胁两岸人民生命、财产和家园的黄河,尤其这条大河的中、下游,到了20世纪的后期,竟然还会出现另一面极端现象,那就是断流。黄河断流,原本不可想象的事也居然发生了。两岸的人民群众,将一下子面临怎样一个局面!农业耕作断水,禾苗就枯了;工业生产断水,机器也就停了。两岸大大小小的城市、村镇突然断水,芸芸众生的生活又该是如何景象。上游来水偏枯,中、下游过度引水;人类活动因素,自然变迁原因,不管你怎么总结,下游黄河还是一下子断流了,一下子干了。黄河水干,曾经是发誓赌咒的誓言咒语,一下子变成常见口语了。人们还记得,1972年黄河突然断流,人们虽然惊恐,但还没有真正意识到究竟发生了什么又是如何发生的。接着,断流就成了下游黄河的常见现象甚至必然现象。据统计,其后直至新世纪来临,27年间竟有21年不同程度地发生了断流。我们这里来回顾断流最严重的1997年。以山东利津水文站的记录为据,这一年间断流共13次,累计断流226天。黄河在山东境内全部断流,竟一直延伸到河南开封。我们生活在黄河上游的人可以试着想,与日常生活或者一生都密切相关的黄河一下子干了,两岸的农业该是如何样子?工业该如何进行生产?还有大大小小城市、村镇芸芸众生的生活该成如何景象呢?

于是,拯救黄河、拯救母亲河的喊声就响起来了。于是,上游的刘家峡水利枢纽就更加雄伟地矗立在人们面前。统一调度,计划调配,根据中、下游黄河的流量和引水量,刘家峡枢纽进行流量调控,增减泄水。于是,从新世纪起始,黄河中、下游两岸人民再不曾遭受断流之灾断流之苦。说起刘家峡水利枢纽发挥的效益,人们一般不曾提到为防止中、下游黄河断流而发挥的无可替代的作用。这效益,应不应该计算,该如何计算呢!当人们了解这一切后,相信雄伟的刘家峡水利枢纽就会从小学课本上更加清晰的矗立而起,矗立在这条大河流经的中原大地、齐鲁大地人民的心头。

十一

刘家峡水库有140平方公里的面积,回水有50公里之长。沿岸相连永靖以及东乡、临夏、积石山数县的众多乡镇,水上航运得到发展应该是自然的。要说航运,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轮渡了。刘家峡水库蓄水后,首先开通了祁家渡口。这是国道213线跨越黄河的重要渡口,是刘家峡经东乡通往临夏的必经之路。对开的渡轮,满载着汽车和旅客在两岸间往来。在刘临北道莲花渡口开通前,祁家渡口四季都是一片繁忙景象,轮渡几乎几十年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莲花渡口是永靖黄河另一处古老而重要的渡口。194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西渡黄河挺进青海,就是依靠皮筏木船过这个渡口的。这个渡口早已沉于刘家峡水库,新的莲花渡口在2000年建成贯通。永靖渡莲花渡口走刘临北道到临夏,比经祁家渡口过东乡走临夏的里程短了近40公里,山路的垂直高差低了近800米。莲花渡口有两艘百吨中型渡轮,相向对开于向阳和莲花两座码头之间,这里水库湖面阔达十二三里,载满数十辆汽车的渡轮,行驶在水天一色的湖面上,像是水上楼台,也为水库增添了一道迷人的风景。途经这里跨上渡轮的旅客,平添了一份体验湖光旖旎、烟波浩渺的意外惊喜。

其实更加让人看重的是航线航运。刘家峡水库开通有大坝码头至炳灵寺、张家坪、塔张等多条航线。湖面之上,一派千船竟发、百舸争流景象。除乘满游客的画船游艇,还有一种装饰简朴的机动船只。这是多为农民操持的客货两用船,伴有柴油马达的声响和悠长的汽笛。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笔者无数次地坐在这种航行于刘家峡大坝码头至塔张的船上。船行悠悠,看蓝天碧水白云,听耳边稍有差异却一样生动着的乡音土语;船到塔张,再搭公共汽车,车走一马平川的公路,不多时间就到了临夏。而在这之前只能乘坐经东乡到临夏的汽车,这路山高而坡陡,弯道急且多,而一侧又临百丈深谷,每回晕得都是昏天黑地。坐船走塔张,笔者真是觉得旅游一般惬意了。你看这船走走停停,便有乘客上上下下,还有活羊活鸡,鲜菜鲜果,粮袋油桶,山货杂什,林林总总,或装船或卸船。搭船者众,也多为四岸八乡的农民,他们土色而土语,闲话生产生活之种种,满船便荡漾着真实而亲切又安详的生活气象。所以,笔者想说:刘家峡水库水上航道和船只,是公路和汽车不可比拟的。刘家峡水库水上航运,对于水库四岸八乡的群众,也是无可替代的。

十二

好水!好鱼!好景致!

刘家峡水库碧波荡漾,浩瀚无边。有人曾经用细细的竿子钓上过一条重19斤多的黄河银鲤;还有人钓上过一条更大的鱼,拽不上岸,居然连人带竿被鱼扯进湖里。这里水深水清,多的是百斤大鱼!一位作家在湖边听人们讲钓鱼的故事,便禁不住发出连声赞叹。

“临夏花儿浪里飞,平湖高峡鲤鱼肥。”

诗人咏叹“刘家峡即景”,首先就有高峡平湖的鲤鱼跃上笔端。另一位作家的文章可以为诗句作疏证:说看到刘家峡水库的鲤鱼大的足有二十来斤,站在船头观看机帆布阵、下网捕鱼的情景,“山风徐来,碧波荡漾,渔歌袅袅,不绝于耳”。文中还记有“渔歌”之词:“风送渔舟过洮口,银网切开浪千重。鲤鱼跳出碧波外,处处欢笑声。”

诗人、作家游刘家峡,流连于山因水秀、水因山清、烟波无际、水天一色的风光之中,体味并品味“水清而有鱼”的意味和滋味,总有对刘家峡水库鱼大鱼肥鱼鲜的赞词。

人们知道,刘家峡水库有130多平方公里的水域,回水有50多公里之远。还有,湖面最阔处有六、七公里之广,湖水最深处有近百米之深。湖岸曲折,湾叉既多。大河日夜流注其中,有57亿立方米蓄水的大湖是动水活水。笔者也不禁赞叹一声:好渔场!

便有垂钓爱好者作文,细数在刘家峡水库可以钓到的鱼种。原生类鱼种有:黄河鲤鱼、黄河鲫鱼、黄河鲍鱼、鸽子鱼、兰州鲶、黄河裸裂尻鱼、铜鱼、黄河雅罗鱼、大白条、胡子、鳅类,还有许多不知名的黄河上游高寒原生鱼种。作文者还说人工放养和从网箱跑出的鱼种有:鲤鱼、鲫鱼、白鲢、鳙鱼、虹鳟鱼、金鳟鱼、斑点叉尾鱼、三文鱼、河鲳、银鲳、土鮻、花鲢、大银鱼、欧洲鲶鱼,等等。

刘家峡人工放养鱼苗应在水库蓄水后不久的年月,主要投放草鱼、鲢鱼、鲤鱼、鲫鱼和鳙鱼。至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投放鱼苗近二千三百万尾,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中期,平均每年捕捞鲜鱼10万斤,最多年达16万斤。九十年代开展网箱养鱼,先养殖鲢鱼、鲤鱼,再养殖鲑鳟鱼、鲟鱼,有资料说,年生产能力有50万斤之多。九十年代中期,引进池沼公鱼,放流增殖,又投放大银鱼卵有7亿之数。新世纪伊始,就得到回报,年捕捞池沼公鱼可达40万斤。几年前,虹鳟鱼、金鳟鱼用网箱养殖成功;接着,三文鱼又大规模养殖成功了。还有龟类、牛蛙之类都引进成功。水库网箱养殖前景就像眼前的水面一样广阔而光明。于是,有管理者身份的诗家就有了新句:“欲作网箱千万顷,化为江南鱼米乡。”人们可以期许。

如今,刘家峡水库养殖水面已达16万亩。这座水库的水面占到甘肃全省可养殖水面的二分之一,是甘肃省主要的商品鱼生产基地,也是西北地区主要的商品鱼生产基地之一。

但是笔者不曾留心这座面积广阔的水库大规模养殖所创造的经济效益。而仅在意正是这座内陆深处的刘家峡人工湖泊,给黄土高原普通人家的餐桌上增添了鲜活的色彩。还有,生活在这座水库两岸的农民,不再单单要放羊上山,而且已是能娴熟地捕鱼下水。

十三

最早人们到刘家峡旅游,目的就是为了参观刘家峡水电站。在这片广阔的国土上,有几代人因为读过小学语文《参观刘家峡水电站》的课文而知道这座水电站的。即使岁月流逝了许多,在遥远的记忆深处,也自然留有一份刘家峡的情结。当然还因为刘家峡水利枢纽确实具有独特的魅力。拦住狂傲的黄河的大坝高接云天,巨大的水轮机飞转在百丈碧波之中,五台发电机组在灯火辉煌的厂房列队成阵,而巨大的厂房修建在神秘的石山之腹。曾经中国第一发电量的发电机组,以及中国第一大容量的有载调压变压器,还有中国第一的超高压输电线都在眼前,而曾经中国第一的高坝就在脚下。坝前还有绿波连天碧光彻天的人工湖泊,坝后还见银河倾翻九天的人工瀑布。“筑大坝以拦河兮,临深渊而斩鲸。矗铁塔其高远兮,连电网之如银……建厂房于地下兮,供日夕而轰鸣……出平湖于高峡兮,鉴碧波之粼粼。”此景动人,此情感人,如袁弟锐诗翁,自然不禁为刘家峡狂歌。你若是不善吟咏,也会有一样的诗情涌动。所以,上世纪九十年代,这座水电站就被甘肃省委树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所以,新世纪伊始,这座水电站还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当你为如此这般而感叹,游兴也就伴着游程而不尽了。

仔细观察刘家峡水利枢纽,只见水工建筑造型独特,雄伟壮丽,气势磅礴,体现了科学技术与建筑艺术的完美结合,其审美价值,以及文化教育功能是独具而巨大的。所以,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之际,刘家峡水电站入选“甘肃六十年成就地标”名录,所以,又在中国“百项重大经典建设工程”评选中上榜,与天安门广场建筑群、青藏铁路等建设工程同享经典荣耀。

刘家峡水电站的魅力,还在于它和下游的盐锅峡水电站和八盘峡水电站,以及上游新近加盟的炳灵水电站组成的水电长廊。在距离不算长的永靖黄河上,矗立着四座回水相依,尾水相携的大中型水电站,它们的各类大坝造型独特,水工建筑布局巧妙,与不同的地形地貌结合一体,符合自然规律也符合美学规律,既是水工科学的创造,又是建筑艺术的构造,既利用源源不尽的黄河水能资源而造福社会,又成为有独一无二审美功能的旅游资源。

图19 筑大坝以拦河矗铁塔其高远

刘家峡水利枢纽成为独特的旅游资源而具有魅力无穷的审美价值,还由于坝前一座水天一色的人工湖泊。蓝水碧波,浮光耀金,鸢飞鱼跃,舟船纵横。在人工湖泊的尽头,又见黄河波涛汹涌时,岸边万笏朝天般的石林之旁就是炳灵寺石窟了。这是历史悠久的这个文明古国的著名石窟之一,是这个伟大民族创造的艺术宝库。刘家峡大坝和炳灵寺石窟,是由一座人工湖泊相连的两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见过世面的文人也由衷为之赞叹:一个是美的化身,一个是力的象征;一个让你发思古之幽兴,一个让你萌时代之豪兴。

刘家峡水库、盐锅峡水库、八盘峡水库由黄河这条纽带连接而成的视野广阔的旅游区,并延伸到叭咪山景区、龙汇山景区、太极岛景区、罗家洞景区、岗沟寺景区、恐龙足印化石景区,形成著名的黄河三峡旅游区。如今,黄河三峡被评为“甘肃十大旅游景区”,并跻身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

正是由于这座大型水利枢纽,使刘家峡、黄河三峡成为人们喜爱的旅游目的地之一。而且,正是由于这座水利枢纽的联系、融合以及“枢纽”的作用和影响,刘家峡地区的旅游业也兴旺如旭日,身处这座小城的甘肃电力旅行社,从参观刘家峡水电站起步,现已开辟旅游线路遍及全国各地,成为“甘肃十强国内旅行社”。永靖县更被评为“全国县城旅游百强县”。

刘家峡水利枢纽促生并促进了黄河三峡旅游事业。如果说黄河三峡旅游业是个大舞台,则刘家峡水电站及以其为中心的水电长廊处于舞台的中心位置,或者可以认为内涵丰富的水电文化处于舞台的中心位置。正是由于刘家峡水电站及以其为中心的水电长廊,正是由于厚重的水电文化,使黄河三峡壮丽山水、丰厚历史、多姿多彩人文的旅游业通体光亮起来了。

十四

刘家峡水利枢纽对永靖、陇原乃至更广阔地域的社会发展、经济繁荣、文明进步所起的支持、推动作用,或者说这座水利枢纽的综合效益,应该有篇幅宏富的专题研究来论述。笔者在这里虽然用了不少笔墨,总觉得意犹未尽。于是想起读过的一篇文章,其中的一段文字因使自己感动而抄在笔记本上。九十年代的一天,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作家齐聚刘家峡,为这座水利枢纽,为水利枢纽的建设者、管理者、工程师和工人致礼,并齐唱赞歌。在这次被称为“水电笔会”的活动中作家们创作的大量作品,在水电文化的话题中应该不是仅记一笔。现在把其中一位作家的一段文字,从笔者的笔记中再转抄到这里。美文共欣赏,也算是为这次极富水电文化意义的活动再补记一笔。

有了刘家峡水电站,数千年来人们最感棘手最感惊恐的诸如洪灾、凌灾等“许多难题被改写成了富有诗意的篇章”。有了刘家峡水电站,“黄河母亲为之扬眉吐气大放光彩”。有了刘家峡水电站,黄河“真要成为流金的河了”。面对这座曾经是全国最大的水电站,来自中原黄河边上的作家还赞叹道:

人们可以计算出水能转化成机械能转化成电能的数字来,人们也可以据此换算出电能所能创造出来的黄金数字来,但有谁能计算出由水能电能进而产生出来的“生命能”呢?……因为有了电而连锁式地产生人类多少旷古没有的奇迹。电把人类许多领域都改变了或正在改变着,有谁能计算出这种推动人类进步的“历史能”呢?

刘家峡,昔日僻远干旱贫瘠的小村庄,笔者听到过介绍当年景况的经典镜头,人们赶上一头瘦毛驴,驮上两半麻袋干枣,用两天时间,赶路往返老县城换回咸盐之类。由于这座水利枢纽建成,由于这座水利枢纽产生的推动人类进步的“生命能”和“历史能”,使这个小村庄生机勃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曾经是如此“经典”模样的刘家峡,如今被一位著名诗人、画家用“高雅”一词来概括。汪玉良先生还是才华横溢的文学评论家,十多年来每年都来刘家峡采风写生。先生道他人所未道,他用“高雅”一词真是确切、深刻地概括出了刘家峡的神韵。“高雅”,应该是文明程度相当高,包括城市或者大众的气质和修养;还有文化教育程度也有高度;当然,经济发展水平也要求高一些,这包括衣、食、住、行。啊!高雅的刘家峡。

于是笔者不再勉为其难去搜罗统计数字,试图说清楚刘家峡水利枢纽的建立对社会发展的支持和促进。笔者只是说,正是由于刘家峡水利枢纽以及黄河三峡水电长廊矗立在永靖黄河之上,使永靖这块土地格外沐浴了文明之风,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步子迈得既大又快上几拍。

十五

刘家峡水电站,曾经的全国最大水电站。水电建设者创立的辉煌,黄河第一、中国第一的奇迹和荣耀,我们虽然多次提及,但不曾细说。中国最大的发电机组,中国最大的变压器,中国最大的超高压输电线路,还有,中国第一座整体混凝土重力坝。这坝高147米,是中国第一高坝。年发电量125万千瓦,中国第一座百万千瓦级水电站。山体内的厂房,被称为中国最大的地下水电厂房,安装有中国第一台发电量最大的双水内冷水轮发电机组,还有最大的变压器,是中国第一台有载调压变压器。

刘家峡水电站,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大跃进的红旗漫卷中上马,六十年代初一度下马,建成于六七十年代“最最革命”的政治动乱时期。那是热血沸腾、狂热、急于求成的年代。这座水电站位于大西北穷乡僻壤的刘家峡,黄河凶猛,峡谷艰险,物质短缺,条件简陋。那些年代整个国家的经济基础相当薄弱,真正算得上是“一穷二白”的时期,而水电建设者却进行着空前的壮举,空前的试验和创造。

一位作家说,参访刘家峡水电站,恰如读一部当代中国史。历史没有平面,发展过程中有阳光,也有阴影。我们已经回顾过刘家峡水电站的历史,恰如黄河,终究东流入海,却有多于“九”数的曲折。面前就像是例证,刘家峡的黄河,也是西流而去的。

“使黄河驯服成电流。”但是黄河依然挡在眼前。

对于这座水利枢纽,说黄河凶猛,不但有凶猛如山倾般的洪水,而且还有随滔滔河水汹涌的泥沙。

黄河古称“河”,因泥沙太多而呈黄土之色,故后称黄河。古人云:“黄河斗水,挟泥七升。”刘家峡处黄河上游,平均含沙量为每立方米3.1公斤以上,最高含沙量竟高达每立方米310公斤。刘家峡水库的平均年输沙量达8940万吨,泥沙造成的后果愈来愈严重。

刘家峡会不会成为第二个三门峡?人们不禁自问。

1955年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三门峡和刘家峡一同被确定为黄河规划第一批修建的综合性水利工程。三门峡水电站曾经名扬九州。但建成之后没有发挥多少效益,黄河泥沙就淤积到坝前,水库没有了容量。更有甚者,由于库区泥沙淤积过高,淤积泥沙延伸而堵塞了渭河入黄口,渭河洪水不能下泻而在陕西境内泛滥成灾。

刘家峡水库的泥沙也果然了得。曾经读到一份资料,刘家峡水库原本57亿立方米的库容,自1968年蓄水,5年后还剩53亿库容,10年后还剩51亿库容,15年后库容不到48亿了。《刘家峡水电厂续志》记载道:“由于泥沙沉积,2008年,根据修改值求得水库实际库容为40.52亿立方米。”水库泥沙淤积之速令人心惊。泥沙也凶猛啊!

还有洮河,随着环境的变化,洮河挟带的泥沙越来越多。流量不到水库入库量十分之二的洮河水,挟带的泥沙量竟达十分之三以上。如今人们乘游艇去游炳灵湖,去登炳灵寺,当“一艇风驶过洮口”时,都会惊叹一声。原来黄河入水库沉淀得水清而绿,洮河挟裹泥沙水浊而黄,一清一浊一绿一黄交汇于此,形成“泾渭分明”般的“洮黄分明”非常景象。

可叹洮河流域原为山青林茂之地,清绿如酒的洮河出毛龙峡是以瀑布的姿态汇入深幽的黄河峡谷。明人刘承学《茅陇合瀑》诗说得明白:

茅陇诸峰隘不平,两河交处若雷鸣。

南来绿水从天注,东下黄流匝地惊。

又《清史稿》卷六十四:“洮水南自狭道入,西北流,至毛龙峡入黄河。”可见南来的是洮河,这洮河原是绿色的。还应读一句诗:

昼夜无端惟瀑布,

清浊到底亦分明。

明代的诗家告诉今人,洮河黄河昔日一清一浊一绿一黄的情景正好与眼下相反。

洮河口距刘家峡大坝仅3里,须臾之间,黄浊的洮河挟裹的大量泥沙就冲到坝前了。坝前泥沙淤积厚度一度达64米。而粗沙在洮河口淤积库底形成水下沙坎,水库低水位运行时就会发生阻水。数亿立方米的泥沙影响水库的有效库容,而且威胁着水电站的安全。

了解了这些,笔者不禁寻思,倘若泥沙淤积使得水库没有了库容,水轮发电机组就真正“死机”了;水库防洪的效益当然不复存在,水上航运,水面养殖当然不复存在,靠调度流量而实现灌溉、供水、防凌等等还有保护黄河不断流都无从提起了。了解过这些,笔者不禁惊叹,这泥沙,竟是这座如此宏伟的水利枢纽的“命脉”。

刘家峡的水电人是睿智的,有着能洞察细微又远见的目光,他们始终把缓解水库泥沙淤积的难题握在掌中。他们创造出具有国家先进水平的“异重流排沙技术”,成功总结出“低水位拉沙技术”。刘家峡的水电人为了缓解泥沙淤积经历了数十年思考、探索、观测、试验和创造的日月,这个难以去细说。“异重流排沙技术”和“低水位拉沙技术”,以及应用这非常专业的技术拉沙排沙的过程,又不知该描述成如何通俗的样子。所以,笔者决定只在这里转述读到过的资料。著名作家高红十的“专题”文章写道:刘家峡水电站进行“低水位拉沙,每次排沙量千万吨左右,在排泄粗沙和降低沙坎高程等方面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而“异重流排沙”的实效,《刘家峡水电厂续志》有记载:“截至2009年底,异重流排沙量累计3.5亿吨。”这就使得人们惊叹,3.5亿吨的泥沙堆积起来,真正“该是愚公也要惊叹的一座大山!”笔者在这里还要引述十年前省报文章的一句结论,那是有感刘家峡水电站35周年辉煌的《光荣与梦想》中的话:“刘电人创造出具有国家先进水平的‘异重流排沙’技术,成功地将淤积坝前的数亿吨泥沙排出。保证了电站的安全运行。”《刘家峡水电厂续志》还有具体记载,电站蓄水发电逾40年,前20年“水库年均淤沙量为0.56亿立方米”,后20年“年均淤沙量0.226亿立方米”。泥沙淤积速度明显减缓了。笔者还应该郑重记上一笔:“异重流排沙技术”,荣获甘肃省技术发明一等奖,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奖,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荣获优秀奖。

刘家峡水电站水库泥沙淤积治理取得了如山一般显著的效果。但是,面对随河水而滚滚不息的泥沙,排沙技术的主要技术负责者也说,异重流排沙和低水位拉沙,都属于“排”的范围,而“排”,是“治标”的办法。

刘家峡水电站于是又有了新举措,在洮河口增建排沙洞。洮河口排沙洞建成后,洮河的大量泥沙不经过大坝就直接从排沙洞排出水库。这是又一项远见卓识的举措。可以预见的效果是,降低洮河口沙坎高程,“恢复部分损失的调节库容。”刘家峡水库坝前淤积泥沙主要来自洮河。洮河口排沙洞建成后,人们有多项根据可以预期,洮河泥沙的40%以上甚至近80%都将由排沙洞直接排出。这对缓解坝前水库泥沙淤积,保证大坝安全,降低过流泥沙对水轮机磨损的积极意义是明显的。而且,《刘家峡水电厂续志》还有一句话也要引录:“结合排沙洞扩机发电,可使一洞两用。”排沙洞的扩机发电工程总装机容量有30万千瓦。这是一座规模不小的中型水电站的发电量。

十六

刘家峡水电站,正因为有许多第一,所以就是创造;正因为是创造,所以就会有不足;正因为是第一,所以也是试验;正因为是试验,所以就会有失误。这许多第一,大型机组、大型变压器、大型开关,都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七十年代“文化大革命”时期“自己制造”的。“文化大革命”时期的设计单位生产厂家,曾经头顶翻滚着“知识越多越反动”“砸烂一切条条框框”“宁要草不要苗”之类的乌云;还有,当时是包括经济和科学技术的极度匮乏和薄弱。这许多第一,孕育之中已是先天不足的。发电机组之于一座水电站,应是心脏样重要了。刘家峡水电站“发电机组的技术水平、工艺方式、制造质量、材料性能等方面均存在着严重问题”。这是《刘家峡水电厂续志》语。所以,“导致很多设备存在隐患”是必然的,所以,刘家峡水电站机组运行的历史,就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和各种事故斗争的历史。

我们已经见识过水库泥沙,但是还不曾提过,这泥沙不但淤占库容,威胁大坝,而且,高水头冲击,挟裹的泥沙对水轮机过流部件磨损极为严重,水轮叶片破裂,大轴密封漏水,水导承轴烧瓦,如此等等,层出不穷。还是读《刘家峡水电厂续志》的权威记载:“大量泥沙流过发电机组,机组磨损严重,冷却水管堵塞,使机组检修周期缩短,检修时间加长,检修工作量增大,机组正常投运台数减少,严重影响安全发电,降低了发电效益。”

于是就有越来越频繁的停机检修,每次检修都要对涡轮叶片及其他过水部件上的累累伤痕,道道裂缝用焊枪的电火弧光进行焊填焊补。便有满堆着焊条的大卡车开进厂房,是每逢检修时节常能看到的并令人们咂舌的景象。曾有参访者问一位电焊工师傅:20年里,一共烧了多少焊条。结果是这位见过世面的作家也吃惊得咂舌,便有抑制不住激情的升华:“50吨焊条,倘是集中燃烧于一瞬之间,这将是怎样的一道闪电,会爆出怎样的一团火花?”

刘家峡这样的大型水电站,现场运行条件苛刻是必需的。“安全”二字,是水流迅猛、机轮疾转的水电站的根本和基础。但是刘家峡水电站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制造的发电机组,金属质量不过关,技术水平不过硬,运行性能不理想,抗泥沙能力差,这就使得安全生产一直处于被动状态。待到发电机组投入运行二十多年后,频频暴露的设备缺陷,已是“严重威胁到安全生产”了。目光远大的刘家峡水电人,睿智而且勇敢。他们迎难而上,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对全部5台机组进行了长达17年的系统改造。刘家峡水电站机组运行的历史,也是一场波澜壮阔的设备技术改造的历史。

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自动化水平,并实现发电增容的“增容改造”,专业性强技术性强而且波澜壮阔十七年,外行的笔在有限的篇幅里难以细说过程,只能是粗线条地勾勒了。在发电机组原来的位置上,保持基础结构不变,定子铁芯不变,利用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对发动机、水轮机、变压器,据《续志》还包括“封闭母线”进行整体改造,从而达到发电机组“增容”的目的。

增容改造工程于1986年开始,至2002年结束,历时17年。17年的增容改造是一个庞大而持续的系统工程,不但发电机组、变压器等主设备进行升级改造,而且对送出系统、继电保护、自动装置、计算机监控等附属设备也同时进行了相应的配套改造。

增容改造工程经历有17年的日月,也谈得上“艰苦”。刘电人——水电管理者,和水电建设者一样,艰苦奋斗的精神仍在闪光,还在升华。增容改造17年波澜壮阔的日月里,他们始终明亮着远大的目光,向世界先进水电工程科学技术前沿看齐;而且敢于“一步登天”,引进先进设备、先进技术、先进工艺,还有先进管理方法。笔者还要仔细罗列,刘家峡水电站引进了法国和俄罗斯的水轮机,引进了加拿大的发电机,引进了奥地利的变压器,引进了美国的微机监控系统,引进了挪威的高压电缆,还引进了瑞士的设备和技术。当然,站在同一阵线的是国内多家有实力的科研单位和生产企业。

增容改造,果然有“增容”效果。笔者也应该罗列清楚,一号机组由22.5万千瓦提升到26万千瓦;二号机组由22.5万千瓦提升到25.5万千瓦;三号机组由25万千瓦提升到26万千瓦;四号机组由22.5万千瓦提升到25.5万千瓦;五号机组由30万千瓦提升到32万千瓦。还有一点也应交代清楚,这五台机组设计为122.5万千瓦的容量,由于出力不断降低,至1980年核定,实际总容量为116万千瓦。增容改造后五台机组的总容量达135万千瓦,成功增容有19万千瓦之多,这相当于建了一座规模较大的中型水电站。新建一座19万千瓦容量的中型水电站,按当时的投资水平需要20亿元人民币。刘家峡水电站在利用原有水库、大坝等基础设施的条件下,增容19万千瓦,只投资了4亿多元。

相当于新建一座19万千瓦容量的水电站,这比八盘峡水电站的总容量还多!刘家峡水电站发电机组增容改造工程的经济效益真是难以计量的。而且,增容改造工程的意义不单局限于经济方面,《刘家峡水电厂续志》有视野广阔的阐述:近二十年的增容改造工作,“提高了设备的总体健康水平和自动化程度,增强了参与电力市场竞争的能力,扩大了甘肃电力的国际影响,积累了丰富的国际技术交流合作的经验,而且为甘肃电力事业的发展培养造就了一支技术过硬、作风顽强、敢打硬仗、善打硬仗的职工队伍。”

十七

刘家峡水电站设备增容改造成果极为显赫,显赫到相当于新建了一座有19万千瓦容量的中型水电站。经过17个春夏秋冬的努力,水电站的管理者又迎来满心喜悦满怀豪情的日子。但是,机组出力增加了,在“满发”的情况下,却出现了“窝电”现象,就是说发电量不能完全送出。水电站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受到严重损失。

一座水电站,竟然会出现“窝电”现象,这也是朗诵过《参观刘家峡水电站》和参观过刘家峡水电站的人们大多不曾听说过的。但是人们大多知道,刘家峡水电站源源不断的电流,通过一条曾经是中国最长也是最高的超高压输电线送到城市、送到农村、送到工厂和矿山。这条超高压输电线,笔者曾以这座水电站的又一项“第一”提及,但未细说。所以还是读一篇《人民日报》曾经的报道,以对这曾经的第一有个了解。报道说:“我国自己设计、制造和施工的第一条超高压输电线——刘天关输电线,已经建成了。刘天关输电线,是我国目前距离最长、电压最高、输电量最大的输变电工程。它的电压,为三十三万伏,输电能力为四十二万千瓦。它起自甘肃省永靖县境内的刘家峡水电站,经过天水、宝鸡地区,横跨十四个县,到达陕西眉县,全长五百三十四公里。”这篇题为《我国第一条超高压输电线建成——刘家峡水电站强大电流通过这条输电线源源送到天水和关中》的报道,是《人民日报》在1975年2月连续发表的报道刘家峡水电站的第三篇文章。对于刘家峡水电站,对于黄河三峡,这是又一份有多方面价值而值得收藏的文献。文章说,“线路架设在海拔六百米到二千五百米的高原上,跨越甘肃东乡的干沟大山和陕甘交界的关山地区,六次越过较大的河流,施工相当艰巨”。新华社的记者还说,“按这条线路每年送电十六亿度来计算,一年能节约标准燃煤一百二十多万吨,相当于一个大型煤矿一年的原煤产量”。正是这条输电线路,把甘肃电网和陕西电网连接起来,形成西北电力的网络骨架,为更广阔地区的电力联网打下了基础。

刘家峡330千伏输电线,是中国的第一条超高压输电线。在刘家峡,抬头就会看见铁塔的雄姿,一座座的铁塔雄伟在磅礴而去的一座座山峰之上,阳光下闪耀着银色的光彩。刘家峡水电站的建设者,刘家峡水电站的管理者,抬头望远也是自豪的目光。其实在1972年5月,刘家峡水电站330千伏超高压输电线就正式投入运行。新华社记者的报道也落有近40年的岁月风尘了。

待到历史的车轮驶进新的世纪,刘家峡水电站的机组满发时却出现“窝电”现象。刘家峡水电站为了解决“窝电”的新问题,提升向电网输电的能力,建成了一座全新的现代化的开关站。相对于“全新”的开关站,读者也许还记得,笔者曾经提到左岸导流洞入口段浇筑封堵后,余下的部分洞子被建成330千伏开关站。而这座“全新”开关站“现代化”的名称很长,叫做“330千伏气体绝缘金属封闭组合电器开关站”。

齐心协力,科学组织,精心施工,这是应该给工程建设者的赞语。他们将330千伏开关站打造成一流工程和品牌工程,工程的各项技术性能与国内比与国外比都达到先进水平。刘家峡水电站330千伏开关站建成了,从而打通了电力外送的大通道,彻底解决了电力输出受阻的问题,刘家峡水电站330千伏开关站建成了,经济效益的提高和社会效益的提高是必然的,对优化甘肃电网结构将发挥重要作用。2007年8月阳光璀璨着的一天,新建的330千伏开关站启动成功并投入运行,这是陇原大地的第一座。这座开关站建在刘家峡水电站1720平台,它以巍巍矗立的大坝为依托背景,在阳光下闪耀着银色的光彩。

当年报道刘家峡水电站330千伏超高压输电线的文章还写道:“在甘肃、陕西省的莽莽高原和渭河沿岸,座座铁塔高耸,条条银线横空,强大的电流从刘家峡水电站通过这条线路,输送到甘肃天水和陕西关中。”这是新华社记者文章的开篇,笔者移录在这里,也“链接”一句:强大的电流从刘家峡水电站新建的330千伏开关站通过这条线路,输送到甘肃和陕西广阔的地方。是的,刘家峡水电站330千伏开关站还有330千伏超高压输电线,原本是连接一体的。笔者听水电站的文友近距离介绍这座开关站,也自然“链接”了这条线路。

十八

增容改造增加机组发电能力,犹如建了一座中型水电站。建一座科技水平领先的新的开关站,从而打通了电力外送的大通道。水库排沙的意义不仅是金光灿灿的奖章,一座有生命力的大水库将会留给子孙。刘家峡水电站,这就像是心脏、血液和肢体重新焕发了青春活力的巨人,于是经济效益像黄河流水一样滚滚而来,社会效益像明亮、温暖的阳光铺满大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水电站的管理者始终都在努力登攀。几十年间,人们看到,水轮机修复专用机器人登场了,代替检修人员,进行或焊接或打磨作业,能在二尺见方的进入孔进入蜗壳内检修水轮机,能在极干和极湿的环境条件下安全工作。机器人工作质量高工作效率高,检修人员劳动强度大大降低是肯定的,劳动环境如高温、粉尘及噪音大大改善是肯定的。而且可以不再分解机组进行检修,于是检修工期缩短,检修成本降低,检修质量得到保证也是肯定的。

人们还看到浮体闸门的亮相。用浮体闸门进行水下封堵,以检修大坝泄水道门槽。用一个平板浮体闸门,深水封堵大坝泄水道的一个泄水孔,整体过程可以说是简明;用这样一个自重近二百吨充气可上浮充水能下沉而且沉到恰好深度的门体,一次成功封堵泄水道其中的一个泄水孔,技术细节真正精细。接着就只说结果吧,在60米以下深水用浮体闸门对泄水道进行封堵,结果是“封水效益是滴水不滴”(《刘家峡水电厂续志》),创造出泄水道2号孔内检修门槽段达到旱地施工的条件。刘家峡水电站泄水道门槽检修工程进行得只能是既快又好。

浮体闸门封堵技术解决了60米以下深水泄水道修复之类工程的难题,对大坝的安全,以及排沙泄水、防洪度汛、安全发电保证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而且,具有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据《刘家峡水电厂续志》,使用浮体闸门封堵、检修溢水道,“避免了刘家峡水库24亿立方米水的放空”,同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2亿元。更加有意义的是,正因为不用放空水库几十亿立方米的水,从而使下游梯级水库和电厂的运行安全,以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保证,“维护了整个西北电网和黄河全河的综合用水程序,”这也是《刘家峡水电厂续志》的话。并且,为解决类似问题,在全国范围内也是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除此以外,刘家峡水电站获得的科学技术成果有一百多项,或获得省级大奖,或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或在国际上引起关注。

全球卫星定位水库测量管理系统的开发使用,大坝安全监测系统监测警戒值的研究,冲淤及泥沙调度数学模型的建立,笔者不准备把更多的科技成果目录抄录于此。用于警戒监测的临界值的研究,或者投入实际运用的数学模型的建立,或者全球卫星定位技术的应用,无不处于科学技术应用和研究的热门;这对于水电站本身,无不具有延续生命一般的深远意义。一座大型水电站,取得如此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科学技术创新和科学技术进步也迈着大步,这是使人无法不惊叹的。

你飞奔四方又俯身人间万象

你有明亮的心脏,箭一样的眼光

你伫立万水千山之上

谱写力量与光明的交响

你是都市富丽的金碧辉煌

你是古老村庄迷人的小巷。

背靠连天碧水前跨不尽长河的刘家峡水电站,真正像是一艘巨轮,扬帆在金色的航道之上。水电站的管理者,不只是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不只是有过人的智慧,不只是有远大的目光,笔者总觉得还有其他,还应更多。水电站自己的女诗人的动人诗篇,使笔者感悟。“行吟你力量博大的使命/酬唱一曲我永远的情歌”,诗人把献给这座水电站的颂诗称作情歌,其实是把这座水电站看作永远的爱人了。是的,正是因为还有更多水电管理者永远的挚爱。也正为这份爱,使这艘远航的巨轮鼓起更强劲的风帆。

想起一位作家曾经把刘家峡水电站比作一部“巨著”。这座水电站的管理者——工人、工程师以及责任人,为这部“巨著”增添了流光溢彩的篇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