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柄灵峡又起水电新歌

柄灵峡又起水电新歌

时间:2023-03-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水电建设的王牌军,和永靖人民同甘共苦,在黄河三峡奋战三十年的水电四局建设者又回来了。这就是八盘峡水电站、盐锅峡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这是水电四局在永靖黄河上建成的第一座水电站,也是黄河干流最早发电的水电站,被誉为“黄河上的第一颗明珠”。黄河三峡是永靖人民的骄傲,黄河三峡对永靖县经济的发展、山川的改造、文明的进步,无疑有着巨大的影响、促进、带动作用。
柄灵峡又起水电新歌_黄河三峡水电文化

2004年11月28日,一声爆破的炮声,震响在寂静的炳灵峡里。回音在深山峡谷久久激荡,也激荡在黄河三峡人民心头。

炳灵水电站开工建设了。

水电建设的王牌军,和永靖人民同甘共苦,在黄河三峡奋战三十年的水电四局建设者又回来了。

在20世纪几乎有三十年长度的一段岁月里,倘若你从兰州出发或者经河口南站乘坐水电四局专用火车,走在刘家峡专用铁道线上,沿黄河而上,你就会看到在距离不远的黄河上巍然矗立着三座水电站。这就是八盘峡水电站、盐锅峡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

黄河上雄伟着矗立的三座水电站,是水电四局在永靖境内黄河上树立的丰碑,是水电建设者用汗水和心血在黄河三峡挥写的巨著,是被赞誉为水电建设王牌军的水电四局在50公里黄河上构建的世间独一无二的水电长廊,是水电精神凝聚的光辉照耀九州的诗歌长卷,是水电建设者出演的震荡天地的交响乐章。

指着这三座水电站,黄河三峡人民如数家珍,个个无不洋溢着自豪之情。请看:

——盐锅峡水电站,是一座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灌溉效益的综合性水利枢纽。电站安装机组8台,后又增装2台,总装机容量增至47.3万千瓦,年发电量22.8亿千瓦时,是甘肃省会兰州电力系统的主要电源。主坝为混凝土宽缝重力坝,坝顶全长321米,最大坝高57米。这座水电站于1958年9月27日开工,1961年11月18日第一台机组发电,1975年竣工。这是水电四局在永靖黄河上建成的第一座水电站,也是黄河干流最早发电的水电站,被誉为“黄河上的第一颗明珠”。

——刘家峡水电站,是水电四局在永靖黄河上建成的第二座水电站,是西北电力系统中的骨干电站,兼有灌溉、防洪、防凌、航运、养殖及旅游综合效益的水利枢纽工程。电站安装5台机组,总装机122.5万千瓦,年发电量55.8亿千瓦时。主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大坝总长840米,最大坝高147米。总库容57亿立方米,可改善1580万亩农田的灌溉条件。这座水电站于1958年9月27日开工,1969年3月第一台机组发电,1974年12月竣工。这座水电站是黄河上的第一座百万千瓦级水电站,也曾经是我国自己设计、自己施工、自己制造、自己安装的最大的水电站。

——八盘峡水电站,是水电四局连续在永靖境内黄河干流上建成的第三座水电站,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城市供水、农田灌溉等效益。这座水电站安装5台机组,总装机18万千瓦,年发电量11亿千瓦时。大坝总长396米,最大坝高33米。该工程于1969年11月开工,1975年8月两台机组同时并网发电,1980年2月竣工,是黄河上第一座低水头河床式水电站。

水电四局在永靖境内的黄河上连续建成三座大、中型水电站,总装机容量达到180万千瓦,把源源不断的电流,输送到甘肃、青海、陕西的大地上,使这块辽阔土地的经济发展,有着永远不竭的动力。仅刘家峡水电站而言,从1969年发电之日至2009年,四十年间累计发电1746亿千瓦时,而水库巨大的蓄水能力和流量调节能力,使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和城市生活的生命之水有了保障。人们记忆犹新的还有防洪的巨大功能。1981年9月,上游和本地出现大面积长时期的暴雨天气,兰州天然洪峰流量达到5600立方米/秒,超过安全水位。刘家峡水库发挥调节作用,将洪水削峰1400立方米/秒,保证了兰州的安全,保证了包兰铁路的安全,保证了宁夏、内蒙古广大地区安全度汛。还有人们不甚注意却也是十分重要的防凌作用,在每年的凌汛期间,刘家峡出库水量控制在3500立方米每秒以下,有效防止了宁夏、内蒙古1700公里的地段不出现冰凌壅塞灾害。

我们还是把视线放在永靖这块土地。我们不再去罗列一连串的统计数字,来说明三座水电站建成后,永靖社会文明、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发展和进步。我们只需抬头放眼,就看见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三座水利枢纽的拦河之坝,在深山峡谷中造就三个高峡平湖,这就是绿绸一样飘荡在永靖土地上的炳灵湖、太极湖和毛公湖。黄河又犹如彩带,与这三座湖泊串联一体,横贯县境百余公里,形成水域面积达157平方公里、蓄水量达60亿立方米的人间奇观。在西北的高原上,只见群山如屏拥碧波万顷,千岩壁立映湖光水色;湿地无际,水鸟翔集。芦荡如诗,荷塘如画;渔舟唱晚,稻田耀金。不似江南胜似江南的秀美风光,和丰富厚重的文化积淀,多姿多彩的人文景观,连同明珠一样璀璨于黄河之上的这三座水电站构成的水电长廊,共同打扮出黄河三峡这道靓丽于永靖、靓丽于黄河、靓丽于陇原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黄河三峡是永靖人民的骄傲,黄河三峡对永靖县经济的发展、山川的改造、文明的进步,无疑有着巨大的影响、促进、带动作用。

永靖人民还记得,正是由于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水电站的建设,给偏僻闭塞的高山深峡吹进了五洲四海的文明之风,正是由于这三座水电站的建成,原本的干旱少雨之地变成了瓜果之乡、鱼米之乡。永靖人民还记得,正是水电四局的建设者,在永靖的黄河上建成了这三座水电站,而这三座水电站是在非常困难的时期、非常困难的条件下建成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的水电四局建设者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克服困难,一往无前的水电精神,和他们树立在黄河三峡的丰功伟绩一样,也永远树立在永靖人民的心头。三座水利枢纽建成了,水电建设者走出了永靖的峡谷,走向了更加广阔的大江大河。

炳灵峡里一声炮响,又一座水电站在永靖的土地上开工建设了;炳灵峡里一声炮响,水电四局的建设者挥师又回到了永靖。

炳灵水电站位于炳灵寺石窟附近的炳灵峡中。炳灵峡因炳灵寺石窟而得名。炳灵寺石窟所处的小积石山,古称唐述山,以石窟为中心被称作炳灵石林的丹霞地貌,千山起涌,万峰朝天,风光雄奇,瑰丽无比。古人惊叹之余,为之留下大量的华章。如《水经注》:“河北有层山,山甚灵秀,山峰之上,立石数百丈,亭亭桀立,竞势争高,远望嵾嵾,若攢图之托霄上。其下层岩峭举,壁岸无阶。”又如《法苑珠林》:“众峰竞出,各有异势,或如宝塔,或如层楼。”读这些文字,约略可知炳灵寺石窟附近的山之雄奇,峰之险峻。炳灵水电站离炳灵寺石窟的距离不足4公里。这里的山峰是炳灵石林的余绪。

图34 炳灵峡

笔者一行参访炳灵水电站,驱车来到永靖县王台镇塔坪村。这里是崇山峻岭之间的一块黄河台地,算得上平坦而阔大。炳灵水电厂的办公楼建在塔坪。而水电站当然建在峡谷之中,要去建设工地,还有一段不短的车程。

去工地的车道突然呈急速下降之势,坡道变得极陡,连续几个急转弯之后,忽然听得水声震荡,又见两岸山峰如削。云锁深山,水荡深峡,好一派炳灵风光。忽然记起唐人描写炳灵风光的句子:“深谷带地,凿穿崖岸之形,高岭横天,刀削岗峦之势”,“行至一所,险峻非常,向上则有青壁万寻,直下则有碧潭千仞”。这是唐人小说《游仙窟》的句子。作者张鷟曾有治所在今青海乐都的河源军之行,上引句子,其实就是作者行经小积石山的印象。过天水、临洮、河州,渡黄河至炳灵寺,再经塔坪上王台西去青海,正是丝绸之路南线的一条分支。由炳灵寺石窟去塔坪,路上可以看见炳灵水电站的所处及其非同凡响的风光。笔者多次到过炳灵水电站,总觉得《游仙窟》描述的小积石山地理风光,与水电站一带的山情水韵比拟要比炳灵寺石窟处更为形似。笔者这里并不曾想着考证小说家言,而只是想给读者交代,炳灵峡里,的确是风光无限。但是,这无限的风光,对水电建设工程而言,对水电建设者而言,将会面临更多的艰险和困难。

2004年11月28日,炳灵水电站举行工程奠基仪式,并正式开工建设。

次日,一篇题为“炳灵水电站开工建设”的报道就登上了《甘肃日报》:

“黄河炳灵水电站今天正式动工兴建。”这是《甘肃日报》记者邱永强、陈华发自永靖的报道:

炳灵水电站位于永靖县与积石山县交界处的黄河干流上,是黄河龙羊峡至青铜峡河段梯级开发的第13座电站。上距规划中的大河家水电站29.5公里,下距著名的刘家峡水电站45公里。

据介绍,早在上世纪50年代,人们就开始筹划在这里建设电站,经过将近半个世纪的努力,人们终于看到施工队伍出现在偏远而险峻的峡谷中,听到施工的爆破声在莽莽的群山间回荡。

炳灵水电站设计总装机容量24万千瓦。计划2008年上半年首台机组发电。

“三万里河入东海,五千仞岳上摩天。”从青海高原挥师东进,走进永靖、走进黄河三峡的是水电四局第四分局。

在炳灵峡里安营扎寨的水电建设者明白,他们的父辈,老一代的水电建设者在永靖这块土地上,在非常艰苦的岁月里,连续建成了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三座水电站,在黄河上树立了一座又一座的丰碑;用艰苦奋斗的水电精神凝聚而成的丰碑,也树立在这块土地的人民心上,这是更加巍峨的不朽之碑。作为水电事业新一代的建设者。如今,他们挺进留下老一辈水电建设者足迹、汗水和智慧的土地,决心发扬以艰苦创业为核心内容的水电精神,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千方百计、克服困难、百折不挠、一往无前。他们决心以前辈水电建设者为榜样,为永靖人民更快更好地建设又一座水电站;一定要在永靖这片土地上树立更好的形象,一定要在陇原大地树立更好的信誉。

于是,人们看到,炳灵水电站举行奠基仪式的同一天,水电建设者也立即开工了,左岸导流明渠的开挖就开始了。

施工的区域在黄河左岸,但这里黄河几乎紧临山脚,施工场所实在狭窄,水电建设者只能驻在黄河右岸。新一代的水电建设者和他们的父辈一样,在新的工地首先遇到的困难也是交通问题。毕竟时代不同了,水电建设者在黄河两岸间搭建了一座临时的却是钢结构的浮桥,不像他们的父辈那样,要乘羊皮筏子渡波涛汹涌的大河去上下班。但交通困难并不仅仅限于渡河,其实他们在右岸的驻地也背靠“青壁万寻”的大山,与山外连通的道路仍然在左岸。这条山路我们已经领略过,坡道太陡弯道太急,遇有下雨天气山体经常滑坡,对外的唯一通道便常常中断。既然是在这样的环境里,水电建设者对生活条件诸如吃饭等等就不可能有太高的期待,何况几公里山路之上的塔坪是个小村,更何况县城还远在数十公里的大山之外。其实他们在右岸的所谓驻地,刚开工的时候并没有住房,也没有水,更没有电,因为这里是原本没有人烟的峡谷。

面对如此环境,面对如此条件,新一代的水电建设者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生活虽然艰苦,但他们也知道老一辈的水电建设者在刘家峡、盐锅峡曾经度过“三年困难时期”的日子;工作虽然艰苦,但他们也知道老一辈的水电建设者在刘家峡、盐锅峡曾经“土法先上马”的奋斗历程。这并不是新形式的“忆苦思甜”,而是新一代水电建设者对自己的激励,是继承老一辈水电建设者光荣传统的决心。新一代的水电建设者有共同的认识,水电建设,千年大计,万年大计,责任攸关;思想上、工作上,不允许有丝毫的懈怠。统一思想,认真分析、认真研究工程中的困难,制订施工方案,合理编制施工网络计划。黄河与群山在共同响应,那是开工施工的第一声炮响。水电建设者无私奉献的传统将和滔滔黄河一样,永远奔腾不息。

元月上旬,导流洞的开挖施工开始了。水电四局的建设大军在左岸,左岸导流洞长535米,断面高11米,宽14.5米。右岸断面相同的导流洞长645米,由另一支建设大军承当。这是水电站建设中最难啃的骨头之一,或者应该说,这是不但困难很多,而且情况难以预料的施工项目。也许会遇上硬度非常大的岩体而使风钻都难以发挥威力,也许会遇上不稳定的岩石随时有落石甚至塌方的危险。新华社记者曾经描写刘家峡水电站导流洞开挖时写下这样的句子:“隧洞里,风枪怒吼,大地颤动,炮声阵阵,顽石开花”,还说,“工人们不畏天寒地冻,不顾油水溅身,一个劲地争时间,抢速度”。

笔者到过炳灵水电站交通洞的施工现场。只见新一代水电建设者和当年老水电建设者一样,头戴安全帽,工作服满是石灰,水污和泥浆。现场人员忙成一片,风钻响成一片,迷漫着水雾,迷漫着灰粉,水珠四溅,石渣四溅,一派紧张、喧闹的景象。记得是在四月时节,刘家峡谷已是碧柳红桃景色清明了。而河谷太深、山峰太高的炳灵峡里还吹着冷冷的河风,隧洞里还感到一些寒意。笔者看着这样的场面,竟然不由得激动、紧张,也有些汗意了。

欢呼一声,导流洞全部贯通了,这是2005年7月的一天。我们还应该记下两个数字:导流洞共完成“洞挖”工程量26.4万立方米,混凝土支护工程量2.1万立方米。

导流洞贯通了,大江截流的日子就临近了。关于截流,我们已经有了比较深刻的印象,那是水电建设中最壮观最紧张的施工。但炳灵水电站的截流,是另一番景象。这里峡谷太窄,施工场面太狭小,水电建设者几乎施展不开身手。然而也因为峡谷窄,河水就更急,流速就更大,这就需要水电建设者更加的“紧张”。而且,这支队伍早就立下了“军令状”,在11月的最后两天完成截流的目标。

眼下的时代毕竟是21世纪,2005年的这条偏僻狭窄的峡谷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和汹涌的河水共同构成炳灵水电站的背景。炳灵水电站施工技术含量高,工程难度大,工期紧。而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实行招标承包能够有效达到这些目标已被水电工程的建设实践所证明。水电四局的建设者正是在工程造价、保证工期和质量的前提下,作为履约能力强、信誉高的施工单位开进炳灵峡的。

所以,在炳灵峡里艰苦奋斗的水电四局四分局是项目施工单位,或者被称为承包商,或者被称为乙方。而投资方炳灵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是项目法人,或者被称为业主,或者被称为甲方。项目法人和项目施工单位是经济合同关系。虽然两者之间建立起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良好合作关系,同心同德,共同为搞好水电站的建设而艰苦奋斗,但在保证工期、质量和效益的“三大控制”中,甲方力图发挥主导作用。甲方认为,水电站建设的工期效益是最大的效益,所以,把节约工期作为首要的控制点,以重点工期逼整体工期进度,是控制工期的重要措施之一。

笔者多次来到炳灵水电站,相对于刘家峡水电站的雄伟和水库的宽广,炳灵水电站和她的一泓高峡碧水有一种风姿绰约的风韵。笔者也了解到,这座迷人的水电站自开工之日起,就把截流、第一块混凝土开仓浇筑、发电厂房封顶、下闸蓄水、第一台机组发电的重点工期作为必保工期,在具体施工过程中以必保重点工期带动其他工期整体推进。

炳灵峡里,截流施工如期开始了。这一天正是早先就计划好的11月29日。只见载重汽车排着长队,慢慢驶向大河龙口。而龙口处的河水,激起巨大的浪头,发出震山的声响,狂暴地冲刷着两岸进占的堰头,似乎要证明它的凶猛和不可阻挡的势头。

吹着刺骨的寒风,水电建设者在寒风和浪花中挺立着,堰头在一步步的前伸,水电建设者也以胸有成竹的气势,一步步证明着自己的成功和必定征服黄河的信心。

在炳灵峡里,在彻夜的冬天的寒风中,在通宵明亮的灯火下,黄河的咆哮,汽车的轰鸣,水电建设者的呐喊组成的震撼峡谷的交响乐不曾停歇。天亮了,水电建设者仍然挺立在寒风和浪花之中,载重汽车的长队仍然在滚滚前进,随着口令,铅丝笼、四面体等大型填充物不断地倾倒进龙口之中。终于,黄河两岸进占的堰头联结在一起,龙口合龙了,桀骜不驯的黄河又一次在永靖的土地上被驯服了。炳灵峡里,欢呼声替代了河水的汹涌之声震荡着山谷,这是新一代水电建设者发自内心的豪情。这支队伍中的一位“秀才”,用诗一样的语言赞美这一刻屹立在炳灵峡里黄河浪头的水电豪杰:“风中,你可以看到他们坚强的身影,依然挺拔,依然屹立!冰冷的身子依然透着火热;困倦、干涩的眼睛依然明亮。”炳灵峡黄河截流成功,又一次证明了水电四局的建设者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精神。

图35 大河截流

炳灵峡黄河截流胜利成功了,这时是水电站第一个重点必保工期日子的黎明。水电建设者燃响几串鞭炮,来抒发自己的喜悦。他们有充分的理由表达自己的喜悦和自豪,他们迈上了取得炳灵水电站建设胜利的第一级重要阶梯。

《甘肃日报》及时地向全省人民报告了炳灵峡黄河截流成功的消息,报道的标题就叫《炳灵水电站截流成功》。我们来读这篇报道其中的几段:

黄河炳灵水电站今天凌晨顺利实现截流。兴奋的电力建设者,在冬日寒冷的峡谷里举行了一个简朴的仪式,以庆祝这一关键性工程的顺利推进。

由于入秋后黄河来水过大,原定在上月7日截流的炳灵水电站,不得不延期进行。尽管截流时间有所推延,但仍比原定的施工计划提前了一年多时间。

读者已经认识的省报记者邱永强和陈华还写道:

在水流湍急的黄河岸旁,记者看到滔滔黄河已被拦腰斩断,滚滚河水顺着南北两个导流洞悄然流去。数十台工程车来往穿梭,继续填高围堰。工程技术人员告诉记者,电站顺利截流,标志着该项目建设进入新的阶段。这项投资18亿元的水电站,预计总工期为57个月,首台机组发电工期为46个月。按目前工程进度,整个工期至少比计划工期要缩短一年时间。

在截流的现场,一位水电建设者在指挥者的岗位上被浪涛连天的黄河卷走。永靖大地上悄声又不无敬意的传着这样的消息。一位哲人说:“要奋斗就会有牺牲。”不仅是战争年代要奋斗,战争年代会有牺牲。在建设时代也要有奋斗精神,在建设年代也要有牺牲精神。传承着奋斗精神的水电建设者,在条件非常艰苦的年代会有牺牲,在新时代也必须具备牺牲精神。著名作家叶廷芳也被刘家峡水电建设者的牺牲精神所震撼:“每一步都得经过拼搏,每个日夜都在战斗。——战斗,难道不是?两百多人先后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足堪跟一次中等战役相比了!”对着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水电站工程牺牲的长长的建设者名单,笔者曾经再三沉吟,最终还是决意不再公布他们的姓名。他们的身躯已经化为巍巍的大坝,他们的灵魂已经化为辉耀大地的明珠,他们的精神与滚滚黄河一同浩荡于天地之间。

笔者于是来到刘家峡水电英雄纪念碑前。纪念碑耸立在叫红柳台的黄河台地之上,背靠巍巍雾宿山群峰,面临滚滚黄河波涛,雄伟的刘家峡大坝就矗立在前方。笔者恭恭敬敬鞠一躬,默默念一遍碑文,恭恭敬敬再鞠一躬。

纪念碑由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于2008年3月7日敬立。碑文曰:

千万志士,立愚公之志,承大禹之业,屡创辉煌,频奏凯歌。回首往昔,创业路上,烈士捐躯,英雄洒血,皓首者有之,身壮者亦众。青山埋忠骨,长空抚忠烈。英灵鹤驾,其名永垂,忠魂犹在,其功恒存!

新一代水电建设者其实还顾不上欢庆截流的成功,主体工程右边坡的开挖就开始了。炳灵峡里河谷太窄、山峰太高,“高岭横天”、“青壁万寻”的形势已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就是说,右边坡的开挖只能是“高边坡”的开挖。所谓“高边坡”,就是高而陡、高而悬,施工人员就犹如悬在半空一样。而峡谷里的寒风提醒人们一刻也不会忘记这是在严冬季节,年轻的水电建设者只好穿着厚重的棉衣,奋战在“高边坡”上。

似乎要特别考验年轻水电建设者的并不止这些。右边坡的岩石并不稳定,花岗岩为主的结构夹着石英岩脉,裂隙松动,破碎、风化现象严重,常常造成塌方。这给开挖施工造成更大的阻力和困难。面对这样的地质情况,水电建设者决定一边开挖,一边打锚杆固定,一边挂网喷护。

如今到炳灵水电站参观,在右岸陡峭高耸的山体上,只见一方方的水泥喷护网联结一体,像是给阔大的山体套上的盔甲。无数的锚杆头密密麻麻嵌在喷护网上。抬头仰望,恍惚觉得像是含义深奥的文字。在大坝前方的右岸久久逗留,看着意外捡到的一截地质勘探钻机留下的花冈岩石芯样本,脚前湍急的黄河奔腾东去,抬头是望不到顶的大山,炳灵峡给人震撼心魄的气势,自然也有“叹人力真正伟大”(郭沫若咏刘家峡水电站句)的感念。

回顾炳灵水电站建设的历程,给我们强烈的感触,那就是新一代水电建设者在炳灵峡里的足迹,是在新时代新世纪的背景里走过的。由于在右边坡开挖施工遇到困难,工程进度有所拖后。为了抢回拖后的工期,水电四局加大了机械设备的投入。这是当年在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的老一辈水电站建设者不敢想象的。而且,当年的水电建设者更不敢想象的是这里还加大了考核、奖励的机制。采取了对挖装、拉运的机械设备单车考核的方式,每周进行考核奖励。就是说,多装一车,多运一车,就多拿一份奖励。对年轻的水电建设者而言,干得多,干得好,不但会获得荣誉,而且还会获得更多的报酬。当然,这样就进一步调动了年轻建设者的积极性。当年的记录数字似乎还闪着光彩,右边坡开挖曾经突破1300车的日记录。于是困难重重的右边坡开挖施工,一天变一个样,水电建设者的心情,像是眼前季节里交融怒放的红杏花白梨花一样灿烂。

面对炳灵水电站,笔者不再去回顾建设过程中每一个重点施工项目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功。我们已经知道,年轻的水电建设者按时或者提前完成了每一项重要的施工任务。我们并且知道,年轻的水电建设者继承了老一代水电人的精神,不计条件、不怕艰苦、努力拼搏、争创一流。这就获得深切感受过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水电站建设历程的永靖人民的由衷赞誉。我们由是知道,水电四局的建设大军,在永靖黄河上,又建起一座工期短、投资小、见效快而且注重环境保护的水电站。

面对炳灵水电站,人们看到,这座水电站有许多独特或者应该说是创新的地方,在水电技术开发上领有多项全国第一。

首先是装有五台全国最大的灯泡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这里还是全国首座厂顶溢流式水电站。提起炳灵水电站,并不仅是常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这些“第一”,而是有更多的创新内容,并且有着丰富的内涵。

现在我们沿着他们经历过的“独特”的路径,再去走近炳灵水电站,去观察并感受这座水电站的独特,去观察并感受这座水电站的创新,也许由此可以触摸开发建设这座工程的灵魂。

十一

地处偏远深山的炳灵水电站,却是成功开发了目前全球最大的水电站“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这是值得夸耀于世的项目,事实上新闻媒体也作了广泛的报道。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清洁发展机制,是《京都议定书》确定的一种创新型国际合作机制,或者说是一种灵活的履约机制。这个“机制”允许并且鼓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合作开展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项目。这些联合项目产生的减排数额可以被缔约方作为履行所承诺的减排量,一方面使发达国家能够低成本地兑现其对温室气体减排的承诺,一方面使发展中国家获得先进技术和额外资金,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水电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对抑制全球气候变化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贡献。但是由于水电项目一般处地偏僻,投资大而收益相对较低较慢,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开发程序繁琐复杂,项目开发难度大,常常使得或有意于此者望发展机制而兴叹。这就是人们本应能得到“额外”收益而实际能得到收益的又“额外”少的原因。

炳灵水电站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开发成功并非偶然,是管理者慧眼独具、洞察时事于心使然。早在2005年6月,水电站举行开工仪式后仅仅几个月,炳灵水电站就正式开展了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开发,完成了一系列复杂的程序。2006年12月,甘肃电力投资集团炳灵水电开发有限公司与意大利国家电力公司签署减排合作意向书,2008年5月双方签署了核证减排量购买协议;同年8月提交“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执行理事会注册;2009年2月正式注册成功。一个半月后,黄河三峡的人们看到,中国、意大利相关合作机构在炳灵水电站联合举行了升旗、挂牌仪式。炳灵水电站经核证的温室气体减排量每年超过76万吨,是迄今全球最大的水电站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按照双方签订的每吨减排量8欧元的价格,炳灵水电站每年在经核证的温室气体减排量销售方面将获得一笔十分可观的收入。这是水电站维持运转的额外补偿,是投资方适当的额外收益。

发达国家投技术投资金购买或者说“交换”发展中国家的温室气体减排量,据此完成所承担的联合国公约减排任务,而发展中国家获得“额外”的技术、经济、环保等方面的利益。这种似乎是“双赢”的机制,对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的实质意义而言,只能说是权宜之计。炳灵水电站成功开发全球最大的水电站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也引起世界的关注。路透社即时编发了《中国水电站可获得碳排放信用》的报道。这篇综合性的报道也说(引文录自刘燕女士的中文译本):“‘清洁发展机制’需要证明:它将引导测定温室气体减少量。在‘外加原则’下,它也不得不显示:没有外加资金产生,通过碳排放信用贸易,它不能经济地生存。”人们有理由期待,发达国家需要更多的努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温室气体排放和技术转让。

十二

2008年10月末的《甘肃日报》,刊发了通信员罗玉珍的题为《黄河永靖段再添10万尾珍稀鱼苗》的报道。这是一篇并未引起太多关注的报道,却又是一篇与炳灵水电站相关且读来饶有兴味的报道。报道说:

黄河永靖炳灵段水域中生长着许多保护价值较高的鱼类,因修建炳灵水电站而阻隔了鱼类的洄游,使得天然水域中鱼类种群数量锐减。为保护这些珍稀物种,炳灵水电站在黄河永靖炳灵段建立了总面积7000平方米的生态放流鱼苗孵化养殖场,积极开展土著鱼类和经济鱼类鱼苗的培育工作,计划未来5年在水电站大坝上游水域再投放50万尾以上的鱼苗,为保护生态平衡作出贡献。

由于气候的振幅越来越大,黄河流量的变化越来越明显,而且,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成为最主要的因素,黄河上游土著经济鱼类资源急剧减少,而且一些鱼类处于灭绝边缘。

在星级酒店的餐桌上,如今人们的目光无不盯着名目繁多的“名”鱼。其实,有“诸鱼之长,鱼中之王”赞誉的,是黄河鲤鱼。黄河鲤鱼是我国四大淡水名鱼之首。但是,如今我们虽然生活在黄河岸边,守着面积广阔的四个水库,惊叹高峡平湖碧波万顷,其实,是吃不到真正的野生黄河鲤鱼的;其实,不仅永靖黄河,从青海到内蒙古的黄河上游,人们很少能见到野生黄河鲤鱼了。

黄河上游面临绝迹的土著鱼类不仅是黄河鲤鱼。据2004年版的《中国物种红色名录》,黄河上游水系鱼类登上“红色名录”的有9种,占这段黄河土著鱼类品种的40%以上。登上“红色名录”者,也就是属于濒危物种了。

黄河土著鱼原本每年深秋季节成群结队到下游深水区过冬,次年春天又回游到上游产卵。黄河上游梯级水电站的建立,拦截、切断了黄河土著鱼的洄游路线,这是黄河土著鱼大量减少,甚至灭绝的最根本的原因。三年前,新华网上播发消息,也“实事求是”地承认,“水电水利工程拦河建筑物在一定程度上确实会阻隔鱼类洄游通道,对鱼类自然增殖产生影响”。并以青海为例,说高原地区“鱼类生长普遍缓慢,性成熟年龄晚,产卵量低,一旦种群数量遭到破坏而急剧下降,种群在短期很难恢复起来”。

我们看到,水电开发对鱼类的影响其实难以避免。但是水电企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应该把水电建设与黄河生态保护结合起来,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实现水电事业科学的开发建设。

炳灵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在建设水电站,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能考虑诸如土著鱼类生存繁殖等生态问题,无疑是水电建设的一大进步,从而在永靖的黄河上,在炳灵峡里,树立了一面绿色的旗子。这是生态之旗生命之旗。面对黄河上的梯级水电站,人们有充足的理由要求,从属于全民族的母亲河获得显著经济效益的众多水电站既有道义也有责任采取类似的行为,为保护、培育并放流濒危黄河鱼类做一些应做的工作,为维护开发河段内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保护黄河整体自然生态环境做一些应做的事情,为黄河、为黄河两岸的子孙负一些应负的责任。炳灵水电站已经做出了榜样,他们树起的生态之旗在炳灵峡里闪耀着引人注目的光彩。

十三

建设一座水电站,总得有土地被水库淹没,这就要征用土地;土地被征用,总得有人外迁,这就成为移民。

人们还知道,作为全球减排量最大的清洁发展机制水电项目炳灵水电站能够注册成功,主要得益于水库淹没区没有大规模征用土地,而且没有外迁移民。

这就使我们更有兴趣去探究炳灵水电站的土地征用和移民工作究竟是怎样的情形。

炳灵水电站是一座总装机量为24万千瓦的中型水电站。虽然这座水电站建成还没有几年时间,是黄河三峡水电长廊里的后来者,但是炳灵水电站的勘测、规划和研究工作却和黄河三峡的其他水电站有同样久长的历史。水电站所处黄河峡谷称为寺沟峡,因炳灵寺在附近岸边而得名。寺沟峡又因炳灵寺在岸边而改名炳灵峡。1953年起,黄河规划委员会及西北水电勘测设计院对寺沟峡河段做过多次踏勘,并初步选定进峡口五华里处为将来建水电站的坝址。三十年后在西北勘测设计院编制的《黄河干流龙羊峡至青铜峡河段梯级开发规划报告》中,确定寺沟峡水电站坝址位于青海民和县与甘肃积石山县交界处峡谷进口以下5里的何家槽村,可以修建装机容量为25万千瓦的河床式水电站,是黄河龙羊峡至青铜峡河段梯级开发的第13座水电站。

但是要在何家槽村建水电站,水库将淹没耕地近万亩,又有近万人口得做移民。水库主要淹没区是称为丹阳川的地方。丹阳川土地肥沃,人口稠密,是青海民和县和甘肃积石山县的主要产粮区。水库淹没这里就要征地,征地就要移民,补偿费用就多;而征地移民涉及黄河左岸的青海和右岸的甘肃两省,生产关系复杂,协调难度就大。这些,直接影响水电站建设工程难以实施。

新世纪伊始,便有下移寺沟峡坝址的构想,以降低正常蓄水位,从而减少水库淹没损失。这是一个大胆的构想,一个创新的构想。这个构想建立在多次实地踏勘的基础上。经过专业勘测设计单位专题研究论证和多项方案比选,选定原寺沟峡坝址下移10公里到塔坪坝址。这样一个新思路,一个新观点,就把一盘“死棋”下活了。在塔坪坝址上的炳灵水电站建起来了,不但大大减少了耕地的淹没、没有造成外迁移民,而且,新坝址的总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基本没有变化。

永靖黄河库区移民曾经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当年的移民是如何移法,这大概可以反思。那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时期的时代制度、时代思维、时代条件使然,而且那是只强调奉献精神牺牲精神的年代。

在新时代,炳灵水电站下移坝址的举措,使丹阳川一带的民众,不必因为需要奉献牺牲而成为离乡背井的移民,德莫大焉。笔者曾经走过丹阳川。那川很广很平,黄河在川中自西往东流过,河面宽阔,河水少见的平稳。那是仲秋季节,梨园随处可见,满枝的冬果梨亮着金黄的光泽,辉映着丰收景象。随处可见的还有粉墙红瓦的村庄房舍,小型拖拉机陆续驶过,鸡鸣犬吠陆续传来,气象宁静而祥和。倘若是夏日,该有万顷麦田和大河一同闪耀浪波,是谱写黄河的一曲富有生命力的赞歌。这样一片田园,最终不曾消灭生命于水底,炳灵水电站决策者善莫大焉。

塔坪坝址上的炳灵水电站建起来了。这座水电站有近5000万立方米的库容,但是没有产生移民,这是一个奇迹。虽然这座水电站下移坝址到塔坪,水库淹没的土地大大减少了,但是总得有征地。征地也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在城市化进程、小城镇建设和各类经济开发过程中,征地牵涉到群众最切身的利益,事关社会和谐大局。炳灵水电站的决策者真正懂得有关征地工作的条文,而且领悟得其精髓,不仅要以国家政策法令为本,做到有理、有力、有据,而且要使农民真正满意。

请看这些场景。炳灵水电站的征地补偿,经现场登记,再由建设征地单位、政府所属土地局和农民三方现场确认,有道是“政府出标准,农民按手印,电站给补偿,”征地补偿便合理、足额、及时到了农民手中。

笔者读到过报纸有关报道,说炳灵水电站负责征地的两个年轻人,背着干粮钻深沟爬大山,丈量地盘,计数花椒树,有时候碰到的花椒树不晓得属于谁家,还得到处去寻找这树的主人。他们一干就是一天,而且一天要步行几十公里的山路。看到黄河岸边一畦畦的水浇地,看到山坡上一棵棵的花椒树,就感到有一种压力,就感到担一种责任。这就有了耐心细致,这就能够设身处地,这就有了一种能有如此工作态度的思想或者情感基础。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炳灵水电站的征地工作叫远近农民群众心悦诚服,也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农民群众也给予丰厚的回报,让建设单位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顺利完成了征地工作,从而获得了无比宝贵的十个月的筹建工期。

还有,人们已经知道,正因为炳灵水电站在征用土地和移民工作中近乎典范的作为,使之能够成功注册清洁发展机制全球最大水电站项目,从而每年都能获得数目巨大的“额外”资金收益。这叫笔者想起中国的一句古训:“善有善报。”炳灵水电站之“善”,除传统的意义外,真是可以从哲学思维,作哲学命题,去唯物辩证。

十四

炳灵水电站下移原规划的何家槽坝址到塔坪坝址,降低了正常蓄水位,基本保持了原规划方案的电站设计规模,大幅度减少了水库对耕地的淹没,加上有效的库区防护工程,没有产生外迁移民,从而引起广泛的关注。

但是,这还不是炳灵水电站坝址下移的全部意义。

放眼半个多世纪的水利水电建设事业,可谓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经过半个世纪的水利水电建设,易于开发的水能资源也越来越少,龙羊峡至青铜峡的黄河似乎已被“搜索”一遍。黄河上游水能资源开发的目光和脚步已经转向龙羊峡以上了。同时,认识和实践都有指向,水能资源利用程度不高的问题便凸显出来。

笔者到过刘家峡上游黄河的许多河段,在地图上连缀起来一看,可以算得从刘家峡到龙羊峡沿黄河走过一遭。这一遭只有一个印象不会模糊:大型的或中型的水电站一座连着一座,龙羊峡、拉西瓦、尼那、康扬、李家峡、公伯峡、积石峡,等等。连连惊叹之余,间或又有遐想,两座水电站之间有的距离是不是太长,这两座水电站之间能不能再建一座呢?有朋友笑笔者是外行发问,又说,这一段黄河,大概已经没有可建水电站的峡谷了;修建一座水电站,既要考虑淹没耕地和人口的规模,还要考虑“水头”高低;又解释一句,“水头”越高,装机容量就可能越大。

于是有了一个比较像是“内行”的认识:一个地方修建一座水电站,首先是要有“水头”条件的。

这就使炳灵水电站下移坝址的意义得到凸显,这座水电站是建在下一个水电站的库尾之内的。

炳灵水电站下移坝址,避免了原规划一半以上的耕地被水库淹没,避免了大量的人口被水库淹没。炳灵水电站是一座以发电为主要收益的水电站,它的坝址下移到下一座水电站的库尾内,其发电规模包括总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应与规划的数量相仿佛。又有研究工作表明,由于汛期防洪等多种因素影响,有相当长的时间,刘家峡水库在低水位运行,这就使何家槽以下的河段,有一定的水头可以利用,这都不须细说。炳灵水电站,在刘家峡库尾末端建起来了,其征地和移民规模,其发电规模,一切都和人们的期望相一致,一切都和坝址下移方案制订的规模相一致。于是炳灵水电站下移坝址的意义得到了真正凸显:将电站枢纽选址在下一个梯级电站库尾内,这种方案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也具有很强的经济性;在诸多梯级电站开发中有很大的可借鉴性。库尾建坝的成功,解决了经济开发与水能资源有效利用的矛盾。将电站枢纽选址在下一个梯级电站库尾内,这种理念运用到水力资源的规划,将会使很大一部分未曾重视的水能资源得到开发利用,从而创造出难以估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于是国内资深专家也十分感慨:炳灵水电站坝址下移思路,开辟了黄河龙羊峡至青铜峡河段水能资源开发的新局面!炳灵水电站的成功实践,在长河之上,开辟了先河。

十五

炳灵水电站飘扬着一面开拓创新的大旗,独一无二的厂顶溢流式大坝使这面旗子的光彩更加鲜艳。

炳灵水电站塔坪坝址处于更名炳灵峡的寺沟峡内。这里呈标准的“峡谷”地貌,两岸山极高而坡极陡,河谷也极狭窄,真个是“深谷带地”,高岭横天。在这里布置水工建筑,若按传统在河床式厂房两侧安排排洪泄水建筑,边坡处理工程量就很大,难度也很大,是真正的“高边坡”施工了。当然,工期也长,投资也高,而且,炳灵水电站在刘家峡库尾建坝,而刘家峡水库受法规保护,这就又有特殊性了。如何避开这些不利因素?创新优化,大胆突破,采用通过厂房顶排洪泄水的方案,这是国内首创。于是,引人注目的厂顶溢流式大坝在炳灵峡里横空出世。

炳灵水电站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枢纽布置紧凑,河谷狭窄的地形反被转化为可以利用的因素,河床利用程度便大大提高了。不在厂房两侧布置泄水建筑,开挖量大大减少了。人们看到,水电建设者采用新技术,布置了国内尚无先例的厂顶溢流式的泄洪表孔。厂房既为挡水建筑又是泄水建筑。国内首创的厂顶溢流式大坝,枢纽结构可谓复杂。我们有兴趣走近这座枢纽,仔细观察一番。

炳灵水电站枢纽工程由河床式厂房坝段、左岸挡水坝段、右岸泄洪底孔坝段组成。泄水建筑包括五个泄洪表孔,一个泄洪底孔和三个排沙孔。最大联合泄水量可达6295立方米每秒。

河床式厂房布置在主河道上,安装有五台贯流式机组。厂房采用一机一缝,共五个机组坝段。再看泄洪表孔,从厂房主机层和运行层之间通过,每个机组坝段设一个表孔,每一个表孔设工作闸门一道。工作闸门孔口宽13米,高14米。厂房1号、2号和4号机组左侧各设一个高宽均为2.5米的排沙孔,当然,设有排沙孔的机组坝段比不设排沙孔的坝段要长上几米。右岸泄洪底孔坝段顾名思义安置有泄洪底孔。孔口高8米,宽9米,是平时中、小洪水的泄洪设施。副厂房在坝顶尾水管段,共四层。中央控制楼位于副厂房右侧。安装间分别位于左岸挡水坝段和右岸泄洪底孔坝段。还有,开关站和三台主要变压器被布置在坝顶副厂房内。

看过这些,人们最关注的泄水建筑布置,听介绍说运行灵活而方便。五孔泄洪表孔配合右岸泄洪底孔和三孔排沙孔的不同组合,可以确保枢纽安全宣泄各级频率的洪水。泄洪底孔和排沙孔分开布置,在确保枢纽安全泄洪的同时,提高排沙效果。

“全国第一家”,“国内首创”,炳灵峡里,面对厂顶溢流式大坝,新闻媒体由衷的感佩溢于言表。这么一座繁复的厂顶溢流式枢纽,却以一种简洁的形象矗立而起。这像是一种写照,水电建设者面对原始炳灵峡的复杂问题,却有一个立誓般的简洁思维,又有不无复杂的智慧构思。面对厂顶溢流式枢纽,笔者也不禁寻思,“首创”这样一座大坝,不但要有河水一样充盈的智慧,而且要有河水一样汹涌的激情,河水一样浩荡不复回的魄力。

十六

人们知道,炳灵水电站还有一项全国第一:最大单机容量灯泡贯流式机组。

所谓灯泡贯流式机组究竟如何,我们且不去问个究竟。我们只需知道,这种机组是低水头、大流量水电站的一种专用机型。炳灵水电站是低水头径流式电站,可选择的机型有灯泡贯流式等两种。灯泡贯流式机组,采用卧轴式布置,土建工程量就少了许多,安装施工就方便了许多;无蜗壳无尾水肘管段,尺寸就减小许多,厂房工程就减少许多,水力性能又改善了许多,而且运行稳定,运行维护简单又可靠;还有,这种机型利于炳灵水电站这种厂顶溢流厂房布置。

我们当然是选择灯泡贯流式机组了。

单机容量为4万千瓦的灯泡贯流式机组,这在国内已是设计制造成熟的机型。在炳灵水电站,这种机型的机组得布置留六台。炳灵峡河谷狭窄,布置六台机组,坝长就要增长,边坡开挖量边坡高度都得增加,而“高边坡”又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所以,在总装机容量不变的前提下,布置的机组应是台数既少、容量当大。

图36 灯泡贯流式机组安装

于是目光转向4.8万千瓦的灯泡贯流式机组。但是人们发现,并没有已经运行的或者正在施工的或者还在设计的同一类型机组与相关水电站的资料;也就是说,这种机组,国内还没有使用过。

这也是一次挑战,当面对两种型号的机组,选择4.8万千瓦机型,安设五台机组,意义并不在炳灵水电站又占了一项全国第一,而是大坝长度少了近17米,高边坡的难题变得容易了许多,静态投资额节约7000万元以上。

回头眺望炳灵水电站大坝,一块巨型广告牌闪烁灯彩:精心安装,争创一流。炳灵峡里,精心进行灯泡贯流式发电机组安装施工的,是中国水电三局。

十七

水电三局的建设者在炳灵峡里安营扎寨,引得我们的目光也暂且离开黄河。

提起水电四局,人们就想起他们在永靖黄河上创造的光耀千秋的丰功伟绩。但是人们很少提到,四局在修建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三座大中型水电站的同时,还组建另一支水电大军,在陕南汉江建成石泉水电站。

20世纪60年代末,为了配合重点工业建设,国家急需在石泉建水电站,并决定由水电四局组建一支建设大军,携带设备赶赴石泉承担建设任务。

于是水电四局组建石泉分局,随即调遣数千水电大军,携带施工设备,“转移”陕南汉江。那是1970年初,“转移”汉江的水电建设者就是以拼搏精神,用短短四年半的时间建成了石泉水电站。1975年9月26日,《陕西日报》发表报道说:“陕西省第一座大型水电工程——石泉水电站于一九七五年七月二十八日胜利建成投产。电站坝高六十五米,装机三台,总容量十三万五千千瓦,年发电量六亿五千万度。”报道说,这座水电站的建成,“对促进全省工农业生产的开展和改变陕南山区的面貌,将发挥重要作用”。

也是这一年,水电四局石泉分局组建成中国水电三局。

如今,水电三局的一支建设者队伍开赴永靖黄河,来到他们的父兄辈曾经艰苦奋斗过的地方,继承艰苦奋斗精神,发扬求实创新精神,承担举足轻重的机电安装任务,精心安装,争创一流。

2010年1月,甘肃各家报纸上大多有一条共同的新闻:“2009年甘肃省建设工程飞天奖揭晓,由水电四局、水电三局等承建的黄河炳灵水电站工程榜上有名。”

水电四局的建设者,在炳灵峡里建成了全国独一无二的厂顶溢流式大坝。水电三局的建设者,在炳灵峡里安装了全国最大的灯泡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他们建成了这座独一无二的水电站,这座独一无二的水电站获得了甘肃省工程质量最高荣誉奖。这荣誉是真正属于水电建设者的,中国水电四局、水电三局真正是“榜上有名”者。新一代的水电建设者,继承艰苦奋斗的传统,发扬求实创新的精神,他们的旗帜,将飘扬在陇原大地的长河之上。

十八

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岁月中,炳灵水电站建设者走过创新贯彻始终,和始终艰苦奋斗的历程。炳灵峡里的水电里程碑,在试图回顾的路上,也有我们记录的价值。

已经见证过水电站的开工仪式,那是2004年11月一个平常的日子;经历过导流洞艰辛的开挖贯通的喜悦,那是2005年7月时光;经历过大河截流的成功,那是2005年11月最后一天。现在我们在这里再次上路,继续去寻访水电建设者跨过的足迹。

2006年6月,基坑开挖开始,至2007年4月,厂房坝段开挖落告竣。

2008年4月30日,大坝混凝土浇筑达到设计高程。

2008年6月8日,首台机组定子安装完成。新闻媒体说:“这是目前国内安装的单机容量最大的灯泡贯流式机组。”

2008年7月1日,水库正式蓄水。平面媒体报道说是“水电站上游围堰胜利破堰,库区实现上下游充水”。

2008年7月17日,首台机组并网发电。《甘肃日报》说:水电建设者科学管理,精心施工,实现了“一年截流、一年开挖、一年浇筑”的目标,提前3个月投入运行。

2009年6月30日,第五台机组并网发电,炳灵水电站胜利建成。《民族日报》说:作为甘肃省抗震救灾保电重点建设项目,黄河炳灵水电站所发电量将全部支援临夏、甘南地震灾区及满足灾区电网的需求,这对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都将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

图37 炳灵水电站

2010年新年伊始,炳灵水电站喜获甘肃省建设工程飞天奖。荣获甘肃省工程质量最高荣誉奖,炳灵水电站实至名归。这座国内第一次引入“库尾建坝”概念,充分利用下游水库汛限水位,减少淹没耕地上万亩,减少移民上万人;是首次采用厂顶溢流方案,安装五台目前国内最大单机容量灯泡贯流式发电机组的水电站;是目前全球最大水电站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也是甘肃省“十一五”重点建设项目的水电站。水电站在建设过程中创立了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四位一体”的管理概念,推行实施一系列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这些同时受到关注,但这些不须细说。炳灵峡里,建起一座极有个性的水电站;同时也建起富有特色的水电工程建设管理模式。

参访炳灵水电站,我们这就挥手,炳灵峡里,我们再次回眸。

炳灵水电站,厂顶溢流式大坝总长151米,坝顶高程1751米,最大坝高61米。水库正常蓄水位1748米,总库容4794万立方米,具有日调节功能。安装有5台4.8万千瓦的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24万千瓦,年发电量9.74亿千瓦时,是一座以发电为主的水电站。

炳灵水电站,以新的设计,新的技术,使黄河三峡水电长廊更具耀人的光彩;以新的思维,新的观念,给黄河三峡水电文化增添崭新的篇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