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曾经是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枢纽,至今在中东欧城市中仍有重要的政治地位。在“一五”期间的北京1958版城市总体规划中,可以寻找到对莫斯科“环路+放射道路+工业组团”城市形态构架的模仿。案例中的奥斯托任卡(Ostozhenka)社区位于莫斯科内城区西南部,花园环路和布坚诺沃环路(Boulevard Ring)之间被称为“黄金一英里(A Golden Mile)”的范围内,紧邻克里姆林宫和基督救世主大教堂(图4-1)。
图4-1 莫斯科奥斯托任卡社区的区位概况
奥斯托任卡社区再生的案例,显示了基于社区的内城绅士化过程。按照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的规划,这一区域应该被转化为行政用地,然而这一规划并没有被真正实施。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区位价值的显现,这个社区开始经历新的再开发过程。在1998年之前,越来越多的新型“精英”阶层开始购买这个社区的私有化住宅。因为莫斯科中心的土地有限,这些中心区的老住房被慢慢地拆除掉,而再开发为供给精英阶层居住的新住房。这种过程从原来的一个单元一个单元,转化为一个建筑一个建筑,然后蔓延为一个街区又一个街区的再开发(Golubchikov and Badyina,2006)。
1998年之后,政府逐渐认识到了再开发的市场价值,并开始通过大规模的整体项目来推进私人住房以外大量国家所有权住房和合作住房(cooperative housing)的社区再生实践。这些社区规划的具体策略包括:(1)历史建筑与现有住房的整修;(2)去除不兼容的土地利用类型,例如苏联时期的工业或者行政用地都被转为商业用途;(3)采取补偿方式,安置迁出的原住居民,吸引新的精英阶层来居住;(4)提倡随着建筑的更新,带来生活方式的“欧洲化(Europeanization)”,甚至“全球化”,吸引全球跨国公司来奥斯托任卡地区投资。
奥斯托任卡社区再生规划总体上被认为是一个成功转型的案例。到目前为止,这个社区带来了经济上的繁荣,并没有出现类似伦敦、纽约和世界上其他大城市那样建筑凋敝、治安混乱而被彻底遗弃的衰败迹象。然而,正如史密斯(Smith)形容的“复仇城市(Revanchist City)”,绅士化过程中的安置环节充满了矛盾(Smith,1996),通常情况下现金补偿是低于市场价格的。与此同时,格丹尼克指出这些名义上打着历史保护旗号的社区规划,由于过于寻求再开发利益,而忽视了提升社区本身的再生目的(Gdaniec,1997)。此外就是“欧洲化”的结果,导致了再开发之后一些建筑似乎在欧洲其他城市也似曾相识,失去了地方特色(Revzin,2003)。也就是,虽然物质环境改善了,当地居民却并没有从中受益。
总体上来看,莫斯科奥斯托任卡社区再生规划中的绅士化过程与其他西方城市非常相近(Brenner and Theodore,2003)。从这个案例中可以识别出两种不同的绅士化过程,1998年以前自发的、个体独栋的住房更新,以及1998年以后开发商驱动、政府背景的大规模更新(Golubchikov and Badyina,2006)。然而,在物质空间提升的同时,社会阶层的分化不是缩小,而是加剧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