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美的规划理念中,近年来经历了从强调截然分区(zoning)到提倡土地混合利用的转变趋势。而在中国的内城社区中,土地利用区划划分的尺度更小,通常呈现出混合利用而不像郊区新建的社区那样有截然分明的界限(Friedmann,2005)。整个计划经济时期,中国内城区是以居住功能为主的。虽然也有少量街道办的工厂和商店,但规模较小,不足以代表整个社区的用地功能。
本书采取用地斑块种类与数量的乘积作为指标衡量混合度:
Mix-used index=Types of patch×Num of patch
从代表三个时期社区形态特征的三种社区不同土地利用功能的混合程度来看,三个时期经历了从混合利用到截然分区,再到适当混合的过程;用地混合度从高到低再到高。具体表现为,在保持传统风貌的南锣社区,居住用地在用地斑块的面积和数量上占优,总地块数量为14。在这些居住地块的临街位置,商业用地呈条窄带状沿街分布,其进深大约为一个房间或一个院落(图5-4左上)。然而,更细致地观察这些商业用地可以发现,大部分是对社区外居民和游客服务的,以餐饮类商业为主;而为社区内居民服务的小型超市、杂货店、书店、药店等并不占大多数。而在更新后大体保持传统风貌的菊儿社区,只有居住用地和行政办公两种功能,总地块数量仅为2。
在菊儿社区中,用地功能相当单一,除了占有绝大部分的居住功能之外,仅有少量行政办公用地。而在行政办公用地中,除了少量是为社区服务的社区居委会、警务执勤点办公场所,大部分为商务旅店所用(图5-4右上)。而在属于现代式多高层住宅社区的交东社区,用地功能最为混合,总地块数量也最多为20。在交东社区中,占有较大比例的是下部底商、上部为住宅或办公的商混用地,其次为单纯居住功能的用地;更细致地观察发现,这个社区中的主要作居委会办公用途的行政办公用地以及主要用作小学的科研教育用地,都是为社区内部服务的,这使得这个社区内部的用地混合度更高,各种用地功能的配合更加完善。
图5-4 交道口街道内三个社区的用地功能混合度对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