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号”的故事
这是在银川市内的一辆公共汽车上。车上的人很多,一位老人挤上车,正寻找落脚的地方,有位中年人主动迎上前去,亲切地将他扶到自己的座位上坐下。中年人身旁一个十几岁的少年目睹了这一切,露出满脸的惊讶,他小声说:“爸爸,你还真是雷锋啊!”中年人悄悄对儿子说:“爸爸还不是雷锋,比雷锋差远了。但雷锋一直是爸爸学习的榜样!”少年听了这些话,脸上露出敬佩的目光。
说这话的中年人是银川铁路分局“雷锋号”机车现任司机长张卫东,他也是“雷锋号”第八任司机长。
“雷锋号”是1989年5月28日组建的,是我国第五台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机车。当时,分局的许多人都强烈地感到,新时期更需要学习和发扬雷锋精神。组建“雷锋号”机车便成为大家的共同心愿。经过批准,金光闪闪的雷锋头像和“雷锋号”三个大字从此就挂上了机车车头。
十几年来,“雷锋号”机组人员做的好事可谓车载斗量。无论是扶危济困,还是义务献血,他们总是走在前面;无论是清扫院落,还是照顾邻里,总能看到他们的身影;无论是乐于助人,还是无私奉献,总少不了他们的名字。他们对待他人像春天般温暖:班组里有人生病了,他们就去探望、慰问;楼上楼下谁家有难处了,他们就热心相助;在街上见到三轮车上坡吃力,他们就主动上前推上一把。就说今年春节期间的一件事吧。那时,副司机阎青军的父亲病重已有一段时间了,远在外地的亲人知道老人来日不多了,都赶回来与老人过最后一个春节,但阎青军一直坚持正常工作,直到大年除夕还在出车。家中的困难,他连半个字也未透露过。但司机长张卫东还是知道了。他把阎青军赶回家,自己去顶班。当天他正患重感冒,但他硬挺着。完成任务到了中卫县,他实在坚持不住了,不得不去打吊针。等他赶回家时,已是除夕夜的9点多钟了。一直为他牵肠挂肚的爱人直埋怨,但听了事情的经过后连声说:“你做得对!”仅仅过了7天,阎青军的父亲就在平罗县农村去世了。而此时的阎青军正工作在数百公里外的中卫县,未能在父亲临终时守在身边,但他对此毫无怨言。“雷锋号”机组不仅给他送去800元慰问金,还派3个人去帮助他料理父亲的后事,抚慰他内心的悲伤。
“雷锋号”上洋溢着团结、友爱、互助的良好风气。机组的人员都说,在这个车上干活顺心。就是多干点、再脏再累,心里也高兴。
当然,“雷锋号”人学雷锋更主要的还是在工作上。“雷锋号”组建十几年来,经历了蒸汽、内燃、电力三种机型。至今司机长已经换了8任,机组其他人员流动也很大,但他们始终坚持学雷锋精神,做雷锋传人。把雷锋精神渗透到工作中,以雷锋精神钻研技术。十年前,机车开始转型,大家都争相上内燃机车。但“雷锋号”却一次次把机会让给别人。直到1995年年底才最后一个把蒸汽机机车送进博物馆。
尽管他们常年行驶在坡度大、曲线多、气候恶劣的腾格里沙漠边缘,但他们还是创造了安全生产5800多天、安全行驶250万公里、累计节煤1754吨、节油553吨、节电116万度、防止各类事故123件的佳绩,夺得机车保养、正点率、平衡率操作评比三项第一。机组也先后获得过自治区和兰州铁路局“学雷锋先进集体”、“青年文明号”等30多项荣誉。
十几年来,雷锋的精神始终在“雷锋号”上闪闪发光。“雷锋号”也出了七八个岗位技术能手,还有多人被提了干,“雷锋号”成为公认的出人才的地方。
司机宋依祥告诉记者:“我从小就崇拜雷锋。有幸上了‘雷锋号’,实实在在学雷锋,这是我的光荣!”
(原载2003年6月25日《宁夏日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