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

时间:2023-03-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在中国建立一个新国家也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7月4日,第六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1949年8月中旬,曾联松将设计好的五星红旗图案稿寄给了全国政协筹备会。9月25日晚,毛泽东同志召开了国旗、国徽、国歌、纪年、国都协商座谈会。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北京升起,不仅对北京来说,意味着新世纪、新面貌、新生活的来临,对全国的城市、全国的人民来说都有同样深刻的意义和内涵。
庆典内外_五千年历史的切面:1949中国城市

四 “时间开始了”:庆典内外

在清洁城市、建设基础设施、救助贫民、树立新风的过程中,北京的人们看到了新政府的导向,一种“创世纪”的激情和热情在北京弥散,人们日常自觉地做好各种工作,以普通人身份参与到国家大事中,在各类庆典中由衷地欢乐。

一位美国友人在1949年的北京人身上看到了“一些令人吃惊的品质:热情、无私奉献、对中国普通老百姓的关注、理想主义、廉政以及准备克服一切困难的意愿”[36]。他在当年的日记里写下了一件体现“新中国的精神”的小事:

上星期日,一个可爱的春日,我们三人一起在北海散步。当我们经过一座坐落在湖北岸的古老庙宇时,我们发现庙门前三个大的青铜香炉中有两个已被人从它们的大理石基座上推倒了。我们叹道:“国民党士兵的又一杰作。”

几分钟当我们再次经过这座庙时,我们遇到八或十个也和我们一样在散步的年轻的解放军战士。这时,他们中的一个(他显然是天生的领导者,虽然他与其他人一样也是个士兵)像我们一样发现了倒地的香炉,并叫上其他三四个士兵使劲地想把香炉台抬起来放回原位,虽然他们身上还背着来复枪和背包。这项任务十分艰苦,因为香炉有三英尺高,且特别的重,更何况它既圆又滑,要两三个人才能抱住它。所有的努力看来都要失败了。没有绳和杠棒,根本不能把香炉抬起来。

后来那个领头的士兵又出了个主意。他叫他的同志们一直推香炉,将它滚到基座边,然后使劲地将香炉紧靠基座,慢慢沿基座垂直面将它推上基座上面。后来的事就相对简单了,他们拉着香炉的脚使它滑入基座的座孔内。那个士兵在香炉里高兴地跳着,挥动着手臂欢呼胜利。然后他跳下来和他的同志们一起跑向另一个倒地的香炉,几分钟后他们使它也回到了原来的位置。我们三个外国人和一群中国小孩聚上去一起热烈鼓掌并喊着:“好!好!”我这边喊边想,这也许是几十年来,可能是几个世纪以来的第一次,一队中国士兵,在没有得到上级的命令且不期望得到表扬和奖励的情况下,只是为了扶正公共古迹所自发地表现出来的需要有积极努力、机智和合作精神的行动。[37]

他感慨,“我还记起国民党统治时期的腐败、压制及士兵的愚蠢行为。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人民军队的普通士兵自觉地将青铜香炉重新放到北海公园的基座上。”这一切让人深信,“中国可以学会如何从新民主主义继续向前发展。”[38]

1949年的北京城里,普通百姓对新中国的热情可以从“国旗设计”和“第一次升旗”的故事里看出来。随着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在中国建立一个新国家也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6月15日,全国政协会议筹备会在解放不久的北平正式成立,该会所担负的筹备工作中,就包括制定新中国的国旗这项重要任务,并指定由筹备会的第六小组负责。7月4日,第六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这次会议决定:登报公开征求国旗、国徽图案和国歌词谱;设立国旗、国徽图案评选委员会和国歌词谱评选委员会。评选工作除由小组成员分别参加外,还聘请了徐悲鸿、梁思成、艾青等专家参加。7月14日至8月15日,《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新华日报》等报刊刊登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征求国旗图案的通知。

现在的五星红旗的设计者曾联松是一位默默无闻、长期从事计划、财务工作的同志。他原籍浙江瑞安,少年时代曾酷爱书画,写得一手好字。1949年8月中旬,曾联松将设计好的五星红旗图案稿寄给了全国政协筹备会。9月25日晚,毛泽东同志召开了国旗、国徽、国歌、纪年、国都协商座谈会。在这次会上,毛泽东同志拿着五星红旗的图案说:这个图案表现我国革命人大团结。9月26日,全国政协一届全体会议国旗、国徽审查组,通过了第323号设计图案(即国旗图案参考资料中第32号草图)为当选图案。在这之前的五星红旗图案,大星中还有镰刀、斧头。决议通过之前,国旗、国徽审查组对这一设计图案作了局部修改,并对国旗图案的意义作了统一说明。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中,第四点规定:“全体一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为红底五星旗,象征中国革命人民大团结”[39],将北平市定为新中国的首都,并改称北京市。

正如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知道的那样,第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五星红旗,1949年10月1日,由毛泽东主席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首次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北京升起,不仅对北京来说,意味着新世纪、新面貌、新生活的来临,对全国的城市、全国的人民来说都有同样深刻的意义和内涵。

img104

1949年开国大典上的五星红旗

而这面国旗是如何从北京天安门上升起的还有一段小插曲。曾任北京市建设局副局长的赵鹏飞(1920.2—2005.1),开国大典前负责过第一面五星红旗的旗杆工程,据他回忆:

“中央对开国大典的天安门工程非常重视,并为此成立了领导小组,最初考虑的升旗是在旗杆下面由人抻绳升起的。离大典没几天时,领导小组负责同志来天安门施工现场检查时说:“升旗要自动的,请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亲自升旗就更好了,更有政治意义了!”于是又立即设计自动升旗的方案,由三科梁昌寿技师设计。局内没有合适的电机,临时从当时的德胜门买了个旧电机,又挖开旗杆至天安门城楼的路面埋上电线,从城门东侧将电线拉到主席台,并装上电门。在多次试验自动升旗良好的情况下,将旗杆周围的脚手架拆除,露出矗立在天安门广场上的旗杆英姿。9月30日晚,用自动系统试升旗,一切正常。但后来看守旗杆的人自己又试着升旗,没想到旗子绞在了旗杆顶部下不来了!怎么办?

我想起在北平解放进城后,看到电台都有很高的天线杆,且都是用杉槁一节一节接上去的,为此我曾问过姐夫:‘找什么人能把好几节杉槁接上去?’姐夫说:‘北平市的棚采匠(棚采匠就是后来建筑业的架子工)有这个本事。’我立即派人到崇文门外揽杆市,找棚业工会想办法。他们也认为棚采匠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并推荐了两位技术最好的马家兄弟。我们立刻用车接他们二人来到现场,他们看了看说能干。我问他们要多少工钱,马家兄弟说:‘您不用说钱,我们一定把这件事完成,能为开国大典出点力也是我们的光荣!’先是弟弟爬上旗杆,由于一个人在上面不好操作,哥哥后来也爬了上去,两人很快就把绞进去的那块红布拿了下来。布拿下来后,为了保险我们又试升了一次,还好,没有别的问题,我马上向薛子正汇报,并通过电话向领导小组做了汇报。这时已经是10月1日凌晨两三点钟了。10月1日下午3时,首都30万人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庆祝典礼,毛主席亲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开国大典毛主席升旗时,旗杆工程的负责人林致远就在天安门城楼上,站在毛主席身旁守护着升旗的电门开关,以防万一。后来为了奖励马家兄弟及时解决试升旗的故障,特发给他们每人1 000斤小米,作为酬谢。”[40]

“能为开国大典出点力也是我们的光荣!”马家兄弟的话非常朴实,而且是他们的由衷之言,这也正体现了1949年在北京的民众对国家成立的喜悦和欢迎。当时,不仅是身在北京的人民,在国内外,千千万万爱国同胞都热切注视着祖国大地上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北京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代表了新中国的诞生,这令他们欣喜若狂。

北京市民对新政权的信任是随着时间而累积的,与共产党在北京的贡献和作为有很大的关联。1949年1月解放军进入北京城,到南京解放的4月24日,三个月里,北京市民对新政权的感情逐渐升温。美国友人注意到了南京解放那天,北京也欢腾起来了,有很多自发的庆祝胜利的游行。“许多人跟着游行队伍跑着,并一样高喊着。在东安市场,我看见一个女店员在她的铺子后面独自扭着秧歌。所有的这一切是我在中国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最令人难忘的人们发自内心的欢乐和激情。甚至是庆祝北平解放的游行,虽然场面更加壮丽,却没有像这次一样唤起人们的共鸣。”[41]

当年开国大典那天,北京上下达到了欢喜的高峰,文献上有许多这方面的记载。比如,李慎之记述了1949年,年方26岁的他在天安门西观礼台上陪同外宾看开国大典的心情:

“这样就从三点钟一直呆到十点钟。虽然几乎长达一整天,却是并无丝毫倦意,整整七个小时都是在极端兴奋中度过的。我从来也没有见过这样的阅兵式,也没有见过这样的礼花,这样几十万热情的人群。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的声音,甚至他宣读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名单中若干委员的名字的声音。我不断回忆从延安走到北京一路的经历,回忆自小从启蒙到觉悟到参加革命的一切。我竭力想把当年的种种感受用诗的语言表达出来。我也想起不久前政协会议通过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铭文‘……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以来……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而热泪盈眶。想到毛主席十一天以前在政协开幕词里讲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句话,惊叹他说话总是那么简洁,那么有力,那么响亮。但是,想来想去竟是‘万感填胸艰一字’,只能自己脑子里不断重复‘今天的感情决不是用文字所能表达的’这样一句话。这种感情,到九点多钟广场上从匈牙利参加国际青年联欢节回来的中国青年代表团带领着北京各大学学生涌向金水桥,向天安门城楼上高呼‘毛主席万岁’的时候达到顶点。”

img105

开国大典,摄影师侯波一生最满意的照片

“我曾经长期感到不能理解‘毛主席万岁’这样的口号,但是这个时候我似乎理解了,接受了,我自己也想跟着喊了。”

“我自以为决然无法用文字表达的感情结果还是有人表达出来了,他就是胡风。‘十一’以后大约一个多月,《人民日报》就连续几期整版的篇幅发表了他歌颂人民共和国的长诗,虽然我已完全记不得它的内容,但是却清楚地记得它的题目:《时间开始了》,甚至记得这五个字的毛笔字的模样。”

img106

北京30万群众在天安门广场集会庆祝共和国成立

“时间开始了!我怎么就想不出这样的文字来呢?时间开始了!我完全了解胡风的思想和心理。绝不止胡风和我两个人,我肯定那天在天安门广场的每一个都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中国从此彻底告别过去,告别半殖民地与半封建的旧社会,告别落后、贫穷、愚昧……而走上了一条全新的路——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路,新民主主义的路,而后面还有更神圣的事业呢,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以后还要建设毛主席说的‘无比美妙的共产主义’。世界上只有苏联现在走在这条道路上,我们有苏联作样板,我们有毛主席的领导,我们一定可以不久就赶上苏联,与它并驾齐驱,然后再把全世界,什么美国、欧洲、印度、非洲……都带上由社会主义而共产主义的光明大道上去。”

“时间开始了!我历来是不怎么赞赏胡风的才气的,但是这一句话是神来之笔,怎么偏偏是他能想得出这样的绝妙好词来!”[42]

如果你将石子投入平静的水面,涟漪就会从此中心向远处扩展开去,在千年古城北京,一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就这样传遍了中国,也撼动了世界。“时间开始了”,一个新创的世界开始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