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去留之间,永安百货能永安

去留之间,永安百货能永安

时间:2023-03-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五 去留之间,永安百货能永安?——1949年,资产阶级文化的凋落1920年至1930年的上海被公认为是中国的时尚之都,上海的服饰、发饰以及其他时髦的玩意儿对全国各大都市有着强大的辐射力。因此,描绘上海的1949,郭氏家族无疑是值得特写的那一部分。从开业第一天起,郭氏兄弟就为上海永安公司制定了以经营环球百货为主的策略。损失如此惨重,永安公司几乎难以开门营业了。
去留之间,永安百货能永安_年,资产阶级文化的凋落_五千年历史的切面:1949中国城市

五 去留之间,永安百货能永安?——1949年,资产阶级文化的凋落

1920年至1930年的上海被公认为是中国的时尚之都,上海的服饰、发饰以及其他时髦的玩意儿对全国各大都市有着强大的辐射力。先施、永安、新新、大新公司成为上海南京路上赫赫有名的“四大百货公司”,可以说是上海的时尚之源。

img132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南京路上的先施公司、永安公司、新新公司以及大新公司等并称“南京路四大公司”,它们竞相装潢,橱窗陈设争奇斗艳,加上异彩纷呈的霓虹灯,使南京路有了“小巴黎”的美称

img133

离开澳大利亚来华投资之前,郭家兄弟姐妹拍下一张合影,坐着的女孩当时一句中国话也不会说,只有一个英文名:Daisy;她边上的男孩就是郭琳爽,日后成为南京路上著名的永安公司的继承人;长发的女孩曾是第一任“上海小姐”,做过蒋介石与宋美龄婚礼的女傧相,在年轻时很出风头[26]

四大百货公司的霓虹灯,曾经照亮了上海最色彩斑斓、风情万种的年代。然而顺风顺水的日子不长,抗战时期到来,上海沦为“孤岛”,大批外省豪门大户、地主逃进租界,寻求避难,一时间人口激增,商业畸形繁荣。几经战事摧残之后,上海百货业元气大伤,好不容易盼到1945年抗战胜利,原本满心盼望卷起袖子重整旗鼓,却又在1946年陷入了内战。因国民党政府的治理无能,法币贬值,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四大百货商场遭遇抢购潮,无一例外地不堪重负。1948年“八·一九”事变后,蒋经国颁布限价令,进行金圆券改革、币制改革。金圆券一推行,一实行限价,四大公司货物全部被人抢空,损失惨重,抢购之风骤起,之后的上海百货行业奄奄一息。

解放前,四大百货公司早已千疮百孔,国民党崩溃之势已十分明显,面对即将发生的政权交替,或去或留成为摆在每个东家面前最困惑的难题。1949年春季,四大百货中三家最终选择撤离上海,唯有掌控永安的郭氏家族,在彷徨犹豫之后,最终选择留在上海,迎接解放。

郭氏家族作为为数不多的上海留守望族,他的家族成员不仅经历了上海解放前混杂着血雨腥风的风花雪月,也见证了上海1949年前后的沧桑巨变。虽然如今,郭氏家族已经基本离开上海,但是那些曾经留下痕迹的故人和往事都带给了我们永远的欷歔与感动。因此,描绘上海的1949,郭氏家族无疑是值得特写的那一部分。

1918年,澳大利亚富商郭家应大总统孙中山之邀,举家离开澳大利亚来到上海,发展华人资本,开办永安百货。从开业第一天起,郭氏兄弟就为上海永安公司制定了以经营环球百货为主的策略。“在四大百货公司中,唯有永安公司是以销售高档外国商品为主的环球百货公司,永安是二三十年代国外新潮生活用品在中国的销售窗口。由于公司在经营上取得了巨大成功,欧美各国的各大生产厂商都乐意将产品首先供永安试售,以打开中国市场。”[27]

除了环球百货,永安同时兼营其他附属事业的营业方针,公司兼营着旅社、酒楼、游乐场等附属事业,顶楼游乐场天韵楼规模仅次于大世界和新世界,西北端的塔楼由柱式和券拱构成西洋古典建筑样式,名为“绮云阁”,是上海20年代最高的建筑,对游客相当有吸引力。所以在消费者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只要有足够的金钱花用,即使不走出永安公司的大门一步,也可以在这个小天地里过上一辈子。”[28]永安百货公司经营取得极大成功,成为上海百货行业的老大,是当时“中国最大的百货公司”。

img134

永安公司最初的时候销售的外国货达到75%[29],临街橱窗里陈列的环球百货,像一道通向奢华与时尚的大门,集结了全上海对于西方生活方式的崇尚与热爱

永安的流动资金相当充裕,郭氏家族又创办了永安纺织公司。“到1937年,通过兼并和自建新厂,永纱已成为一个纺、织、染全能纺织集团。永纱产品质量在市场上一直有很高声誉,售价在华商同类商品中居于上等,有的甚至超过日本纱厂。”[30]

img135

1918年建造永安公司大楼为欧洲建筑风格,入口用爱奥尼式双柱,转角“绮云阁”为巴洛克式塔楼。一层的临街大玻璃橱窗首开了上海各大商场以沿街面橱窗陈列商品的先河

郭琳爽、郭棣活可以说是郭家第二代当中的佼佼者,一个接任上海永安百货公司的经理,完成了父辈收回永安百货地产所有权的夙愿;一个接任永安纱厂的总经理,将永安纱厂带出位居全国第二的辉煌。

外表温文尔雅的郭琳爽胸怀爱国之心,不仅负有作为中国人的责任,还有作为成功商人的魄力。1932年“一·二八”事变一夜之间把上海推到了抗日的前线,抗日救亡的号角吹响了,风起云涌的“提倡国货,抵制日货”的反帝爱国浪潮遍及十里洋场的每个角落。郭琳爽立即决定在商场内扩大国货的销售比重,用国货代替东洋货,货架上出现了回力球鞋、上海的线毯、金星金笔、雄鸡牌毛巾等国货。顾客们无不拍手称快[31]。郭琳爽曾经表示,中华民族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提高国货的质量,宣传使用国货,让国货在世界上为国争光。

尽管郭琳爽才学卓越胆识过人,在经历了日伪时期日本人的万般责难,永安公司轰轰烈烈的国货计划梦还是被迫中止了。到1948年年底,国民党的经济政策彻底失败,蒋经国的“老虎”没“打”成,在电台广播“告上海父老兄弟姐妹书”,宣告对于挽救经济危机已“无能为力”,只得“解冻物价,另筹良策”。在这道“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宣布后的三个月中,永安公司损失流动资金百分之八十,价值相当于四万两黄金[32]。损失如此惨重,永安公司几乎难以开门营业了。

img136

1949年4月7日,中共中央关于争取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协助接管上海工作给邓小平、饶漱石、陈毅的指示[33]

共产党在攻陷上海城之前,对上海资产阶级的争取工作可谓毫不松懈,但是由于对共产党缺乏了解,资产阶级中的相当一部分选择了出走,四大百货其他三家先施、大新、新新相继把资本撤出了上海,昔日繁华的南京路外滩一下子冷清了不少。在1949年5月,郭乐在香港发信给他的两个侄子,让他们赶快到香港避难,最好把流动资金也撤退到香港。在历经抗战和内战后,郭棣活掌管的永安纱厂也是伤痕累累,那个时候他和郭琳爽都经历着人生事业的最低谷,但是基于家族企业的使命感和民族企业家的责任心,他们内心都是不愿意离开上海的,然而在即将到来且充满未知的共产党政权面前,他们的心里忐忑不安,郭琳爽曾在给郭乐的信中这样写道:

“余自接来函后,寝食不安。窃以自创业永安以来,目睹盛衰,不胜浩叹。际此时局颠荡,变幻无常。”[34]

劝走的人越多,郭琳爽心里越发惶恐不安与犹豫不定,包括当年永安的职工宗敖春,当然郭琳爽并不知道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就是中共地下党在永安公司的党委书记。中共地下党不断派人通过谈话争取郭琳爽,共产党要真诚发展民族工商业的政策,坚定了郭琳爽留在上海的信心,连买好的飞机票也退了,最终做出了留在上海的决定,这个决定使永安公司一大批高级职员的情绪稳定下来,同时也影响了周围不少商界人士。1949年5月25日凌晨,永安公司职工在永安百货楼顶的绮云阁上升起了南京路上的第一面红旗。永安百货也于解放后第三天就照常营业。

img137

上海永安公司经理郭琳爽致函香港亲人,坚持留在上海。他的行动,影响了一批徘徊观望的上海工商界人士也留在了上海

img138

1934年,美丽富有的郭四小姐Daisy出嫁了,上海有名的俄国摄影师将她拍得像当时的好莱坞明星。照片中的婚礼服,在50年代被没收。60年代末,文化大革命抄家,她的照片被扔得遍地都是,唯有这张照片被幸运地拾回[35]

对于这个新政权,郭棣活也许是郭家上下最早有深刻认识的人,他和郭琳爽一样,尽管过程艰难却也最终选择留在上海。1949年5月上海解放以后,郭棣活应邀出席陈毅市长招待上海工商业者的酒会。席间,陈毅对他说:“共产党是了解你的,解放前夕,许多人劝你离开上海,你却决定留下,你做得很对!”座谈会后,陈毅帮郭棣活想了很多办法,绕过国民党海上封锁,解决印度的棉纱和香港的纺织器械舶运不进上海的问题,支持他开工复业,30多年后,郭棣活仍感慨万千道:“我就是通过与陈毅的接触,才进一步了解共产党的。”[36]

郭氏家族的成员在解放前后有一大批人离开了上海,去了香港或是国外。他们离开了这个曾经给了他们辉煌和荣耀的城市,郭氏家族往日盛极一时的繁华和热闹,也随着他们的离去渐渐冷清下来。留下来的郭琳爽、郭棣活和郭婉莹经历一次又一次的送别,从1949年以后,他们经历了不一样的人生:

郭棣活1950年6月当选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1955年永安纺织公司公私合营后,郭棣活仍任总经理,并兼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委员、工商业联合会副主任等职。1958年,在广东省领导陶铸和陈郁同志推荐下,调任广东省副省长,分管纺织和轻化工业。1979年,郭棣活得了运动神经炎,下肢肌肉萎缩,行动不便。但仍坐着轮椅,多次赴美动员郭氏家族捐巨款资助内地兴办教育福利事业。1986年4月9日,郭棣活在广州病逝,终年82岁。

1955年,几乎在永安纺织公司公私合营同一时刻,郭琳爽率领永安公司成为上海百货业第一家实行公私合营的商场。郭琳爽已经不再是拥有永安公司的郭氏家族第二代掌门人,而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一名劳动者,被任命为公私合营后永安公司的总经理。1974年,郭琳爽在上海去世,永远地离开了这个承载了他太多家族梦想的地方。

郭家四小姐Daisy直到20岁才有了一个中文名,郭婉莹,很少有人记得她曾经同别人一起创办的“锦霓”是中国第一家现代女子时装设计沙龙。从前她被家里人逼着学习做一个上海的富家小姐,学钢琴,学骑马,学开汽车。1949年,在郭琳爽和郭棣活为保住家族产业艰难地做出选择时,已经远离了家族事业的郭四小姐Daisy,郭婉莹,已经做好了留在上海的准备了。之后她一贫如洗,在窘迫时还在街头卖过咸鸭蛋,文化大革命时期被送到青浦挖鱼塘挖到手指关节变形,但是她却依然保留着那份优雅与从容。1998年,90岁的Daisy在上海去世,临去世前的一个月,她还在教授英文,郭氏家族在上海的又一个传奇就此落幕。

今天,郭氏家族大多数人已经离开上海,郭氏家族还有一部分成员在海外继续着家族的传奇。

img139

郭氏家族1918年创办的永安百货,在历经上海永安公司、上海第十百货商店、上海华联商厦,终于在2005年翻牌永安百货有限公司。2009年的永安百货依旧灯火辉煌,只是它已经不再属于郭氏家族,而是隶属于百联集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