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三生花草梦[1]:1949苏州的两种 金融路径[2][3]
龚自珍说,三生花草梦苏州。可见,苏州是纠结了多少诗与梦的地方——或者,是多少文人墨客的诗与梦。这是苏州的天赐。
然而,苏州也是平凡的。在苍茫的历史洪流面前,苏州不可避免地显得渺小。和国内的大多数城市一样,在政局更替的时期,苏州也会彷徨,也会需要一段时间来调整,来回到正轨。庆幸的是,渺小并不意味着微不足道。即使渺小,即使彷徨,苏州也没有显得手足无措——她依旧是人们印象中的那个苏州,恰如一树丹桂迎风摇曳,散落一地金黄,香气沁人心脾,触及人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1949年的苏州城市记录了这样的故事。
1949年年初,在人民币之前,有一种币种叫做金圆券;
1949年年中的时候,中国人民银行创立了一种储蓄类种,叫做折实储蓄;
1949年年末的时候,25公分的一双工农雨鞋售价16 000元[4];
……
岁月流转,光阴荏苒。
苏州乐益女中的学生在学校门前载歌载舞庆祝解放军入城
这一段历史并未尘封,它距离我们仅仅60年,比起传说中的炎黄、尧舜似乎要鲜活许多。它没有皇亲贵胄隐秘的传奇,也没有名流望族传奇的隐秘,它讲述的仅仅是百姓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似乎淡而无味,但却触手可及。
笔者了解这一段历史大致通过当年的两样东西:一份总结,还有就是,一段日记。
官方金融机构——中国人民银行苏州支行的《一九四九年年终总结》自上而下,民间知识分子——蔡夷白的《心太平斋日记》自下而上,从正式和非正式两条路径共同拼凑1949年的苏州金融记忆。前者系统、强势却自始至终板着面孔,后者琐碎、无力但肆意地让情感喷泻而出——这些表格或者文字就好像两个风格迥异的长者,或不苟言笑,或嗤笑怒骂,穿越时空,扑面而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