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苍南产业项目

苍南产业项目

时间:2023-03-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章 引言——辉煌背后的思索回顾建县三十年的风雨历程,苍南人民充分发挥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创业”的首创精神,艰苦创业开拓创新,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路子,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苍南三次产业结构为8.0∶48.3∶43.7,浙江省为5.0∶51.9∶43.1,可见农业比重仍高于全省平均值,提高农业发展水平需十分重视。
引言_辉煌背后的思索_沧海桑田 共铸辉煌——苍南建县30年纪实

第一章 引言——辉煌背后的思索

回顾建县三十年的风雨历程,苍南人民充分发挥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创业”的首创精神,艰苦创业开拓创新,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路子,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创造了14个“全国第一”。一度成为温州改革开放的领跑者,成为温州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建县之初的人多地少、矿产资源少、国家投入少、工业基础薄弱、经济发展落后的状态走到今天,苍南在改革的动力和创新的灵魂下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三十年的发展之路充分说明了苍南是一个民间力量高度活跃,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层出不穷的地方,改革开放初期的十万供销大军走南闯北,形成了人人创业的良好氛围,并且政府也善用巧用政策,激发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前无古人的探索提供了宽松的环境。于是才有了白手起家的创举,金质名片的辉煌,才有了让每一个苍南人都为之振奋与自豪的曾经。

然而,不能因为曾经耀眼的成绩而忽视了苍南逐渐蹒跚的脚步。在光环之下,缺点依然存在。改革开放以来,苍南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有许多值得反思的问题:县域产业层次仍然偏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不平衡,新型城市化建设步伐还需进一步加快;农业生产特别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基础还不稳固;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不少,民生还需大幅度提高……[1]

首先就是传统产业的问题,苍南工业从家庭作坊起步,经过30年的发展沿革和积累,形成了以印刷业、塑料制品业、纺织业为支柱产业,金属压延加工业、仪器仪表业、食品工业为辅的工业体系,2010年共实现产值391.36亿元,占苍南工业总产值的57.98%。然而苍南传统产业结构初级,发展方式粗放,各种基础性、素质性、体制性的矛盾日益突出,转型升级刻不容缓。由于苍南工业100%靠民营,创业初始资本规模小,导致初始产业的低水平,无论从企业规模、制造技术、创新能力、营销网络、品牌创建、治理结构到产业选择等方面都先天不足,形成苍南支柱产业以低端产业、低层次技术、低价格竞争、低附加值效益为主的现状,缺乏规模效应和扩张性突出的重、化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更是稀少。2009年底,苍南高新技术产值为17.1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8.82%,新产品产值比重为2.7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远低于温州市平均9.8%比例,传统产业的高新技术企业数、产值占比则更少。2010年苍南的专利授权数仅为555件,而温州市有10553件,浙江省共114600件,苍南的专利数在浙江省的比例是很低的。苍南的市级以上技术研发中心仅有12家,企业研发投入占规上工业销售产值不到2%(国际平均水平为:年产值少于5000万元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比重的6%,5000万元至2亿元研发投入占4%,2亿元以上研发投入占3%才能维持企业的发展)。2009年全部规上企业数仅549家,产值占工业总产值为39.2%,低于温州平均水平(68.2%)30个百分点,而经济效益综合评估指数连续几年排名均在温州十二个县市区中靠后,2009底苍南县工业经济效益考核评价综合指数仅为133.82分,排全市十二个县市区末位。进入温州市百强企业苍南仅占2家,规上企业中年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仅有2家,5亿~10亿元的仅1家,1亿~5亿元之间为32家,5000万~1亿元间的企业为35家。由此可见,苍南大多数传统企业仍为规下企业,“低、小、散”严重,工业产品档次和自有品牌发展严重落后,技术支撑能力弱,高新技术产业、企业、产品规模化程度比较低,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少,管理水平低,研发费用占企业费用比重低,多数企业无研发机构和研发投入,中高级人才缺乏,工业企业在科技开发、自主创新方面非常不足。[2]

img77

“温州模式”最初的萌芽始于家庭工业和专业市场的形成,而后依靠自己的力量,使社会经济大发展、大提高。自从1983年苍南宜山作为温州市十大商品基地之一,成为全国瞩目的再生腈纶纺织品中心后,引来全国各地数以万计的客商,宜山旅馆街也兴旺起来。萧云集 摄于1983年

img78

《温州都市报》2007年5月29日文章《“塑编之都”告急》揭示苍南塑编业三告急:压力成本、技术瓶颈、缺少政策扶持。

农业发展也存在着瓶颈。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较低。不少特色农业基地缺乏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带动,尚未纳入产业化经营轨道,特色农业产品多、规模小,主导产业不明显,难以形成优势,农户市场风险较大。同时农业从业者大多文化水平不高,接受新知识能力不强。农户也没有采用统一科学养殖技术,一些农户甚至没有科学依据,想达到以农业致富的目标非常困难,也使得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增大[3]。2010年浙江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1303元,城乡收入差距比为2.42∶1,而苍南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8939元,城乡收入差距比为2.59∶1,农民收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而城乡差距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10年浙江省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58.53平方米,苍南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房面积32.92平方米,相较于全省农民住房条件较差。苍南三次产业结构为8.0∶48.3∶43.7,浙江省为5.0∶51.9∶43.1,可见农业比重仍高于全省平均值,提高农业发展水平需十分重视。[4]

img79

苍南望里某河道

在苍南的发展过程中,环境付出的代价是非常大的。生活污水造成江南河网水质恶化,昔日的“百里江南水乡”现状水质均为劣V类水体,而浙江省三类水以下比重仅为29.3%,三类水以上比重:70.7%,其中一类水比重:4.1%。而工业废气的任意排放使得大气环境质量变差,以龙港为例,去年的空气中二氧化硫含量均值为0.033mg/m3;二氧化氮均值为0.037mg/m3,固体废弃物为0.114mg/m3,而浙江省均值分别为0.03mg/m3,0.034mg/m3,0.083mg/m3,各项指标均高于浙江省平均值,大气质量并不乐观[5];各乡镇尤其是农村地区相对城区而言,环卫配套设施和人员不足,垃圾清运率不高,垃圾收集和转运作业机械化、密闭化程度低。相当部分生活垃圾未经处理就任意丢弃,破坏景观,对环境造成污染;随着房地产业的发展,随之产生的建筑垃圾和建筑泥浆也不断增多。政府行政职能部门对建筑垃圾和泥浆管理刚刚起步,建筑施工单位环境意识淡薄,为了降低建筑垃圾和泥浆处置成本,常常违规偷排、倾倒,对苍南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品的大量使用,在促进农业增产、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6]

医疗卫生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卫生资源总量不足,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缺乏并流失严重,学科带头人总量偏少,农村卫生人才匮乏,有限的卫生资源配置在城乡之间显得极不平衡,绝大部分医疗资源集中在县级医疗卫生机构或经济较发达的乡镇,村一级和欠发达乡镇的医疗卫生机构配置的卫生资源极为有限,配置不均衡的矛盾突出。截止2010年底,全县总人口129.78万人,却仅有4家县级医院,8家中心卫生院。全县每千人有卫生技术人员2.77人,远低于浙江省的平均水平5.69人;每千人有医生1.42人,远低于浙江省的平均水平2.41人;每千人有护士0.72人,远低于浙江省的平均水平2.09人;每千人有病床数1.54个,远低于浙江省的平均水平3.88个。苍南的千人医生数、千人护士数以及千人床位等指标不仅低于全省医疗资源总量的各项指标,也远远低于兄弟县(市)的医疗资源总量(如瑞安、乐清、瓯海等);农村卫生事业薄弱,全县718个行政村仅有466个村卫生室,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普遍落后,医疗设备装备简陋,直接面对农民的乡镇卫生院工作条件差,医务人员专业技能弱,甚至无法满足农民的一般需求;卫生投入不足,2009年仅为1.94亿元,基础设施薄弱,体系不完善,应急能力差,医疗机构亏空严重[7];卫生改革较为滞后,卫生监督执法力量薄弱、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不健全、行业不正之风以及看病贵、看病难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体制机制等深层次矛盾比较突出。[8]

对外贸易也遇到许多制约因素:品牌的建设困难,出口名牌企业难以申报;受到土地制约,企业难以进一步发展;外资企业用地难、进场难问题仍存在,拆迁政策补偿等难题一直影响了企业的经营规划,使企业后续资本投入困难;现有的引资政策缺少吸引外资的平台;“走出去”企业的规模普遍较小,抵御风险能力较差。面对当地复杂多变的政治、经济、治安等环境和有关法律法规的不了解,遇到问题往往束手无策,对突发事件或重大事件毫无应对能力;企业普遍缺乏熟悉法律、精通业务、懂管理、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苍南民营企业创始人大多没有国际经营管理经验,缺乏必要的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经营技能和管理理念;缺少必要的产业配套支持和产业链的支撑。[9]苍南在2010年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4.80亿美元,而浙江省的进出口总额为2535亿美元,温州市为107.94亿美元。苍南进出口贸易额仅占全省的0.2%左右,全市的4.4%左右,可见苍南的对外贸易水平还较低。

同时教育也是一个显著的问题。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浙江省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比例为9.3%;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比例为13.6%;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比例为36.7%;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比例为28.8%,文盲率为5.62%。而苍南具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比例为5.5%;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比例为12.7%;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比例为28.9%;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比例为33.4%,文盲率为11.34%[10]。由上面数据可以明显发现苍南的教育水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教育程度较低导致了苍南各行业均会遇到的人才不足的问题。

以上列举的几个问题只是30年苍南发展一路走来累积或是遇到的问题的一个缩影,在这些问题的背后还有着更加深刻的社会原因。不管是产业结构的低下,环境问题的彰显,农业的瓶颈,医疗卫生的窘境还是对外贸易的艰难都只是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苍南人对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普遍认识不够,现在的苍南经济发展已经不复改革开放初期勇于突破、勇于创新的势头,教育质量的不高,人才培养的不足,创新精神开拓精神的缺失,都导致了当今这样一种较为低迷的局面。整个苍南县创业创新的氛围都不够浓厚,政府部分官员的工作作风与能力和新时代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这些现象横亘在苍南发展的路上,阻碍着苍南的发展。

尽管这里所涉及的问题不只是苍南才有,全省乃至全国都有这种普遍现象。但作为曾经的改革开放的先锋者,众多全国第一的创造者,昔时温州模式的发祥地如今已落后于温州市甚至浙江省的兄弟县市,还戴上了欠发达的帽子,实在是令人扼腕。

因此,在梳理历史的同时,更要放眼前方,在“黄金发展期”和“问题多发期”的双重背景下寻找一条能够走出这种低迷状态的道路。苍南眼前的问题出现在各个方面,通过县域的城市化,才能够使苍南的各个方面都得到提升,走上一个新的高度。

当然,县域城市化也并非一朝一夕便可以解决的问题。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2011年3月公布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为苍南带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会,通过融入海西经济区,苍南不但可以通过发展对台贸易来发展自身经济,更可以推动县域城市化进程,给苍南一个“凤凰涅磐、浴火重生”的新面貌。

本章首先介绍苍南的工业化进程,再回顾苍南金融行业三十年的发展,接下来对浙江省县域城市化和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加以阐述,并对苍南县域城市化的必要性加以分析,之后是对海峡西岸经济区以及苍南加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优势介绍,分析海峡西岸经济区会为苍南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同时介绍台湾与大陆的经贸合作以及台湾产业,最后分析苍南加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可以对苍南的县域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