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根芳:五十年的胡琴情缘
谢根芳,1951年3月出生,大专文化,中共党员。爱好文学和音乐。长期从事群众文化工作,曾任鄞州区文化(广电)局副局长兼文联副主席,现为宁波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鄞州区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鄞州区婚俗博物馆常务副馆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浙江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宁波市作家协会会员。编辑出版散文集《岁月悠悠》、“鄞州民间文艺”丛书七卷本、《中国民间文艺全书·浙江·宁波鄞州卷》《鄞州地名传说》等书籍。
宁波音乐厅舞台上琴声悠扬,63岁的“胡琴老人”谢根芳的专场音乐会正在举行。从鄞州区文广新局退休后的谢根芳,目前正在筹建一家民办博物馆,陈列于室最多的就是胡琴。在描金彩绘长条案上,依次摆放了二胡、板胡、京胡,一旁用来午休的美人榻上,还有一把二胡,算上平时放在车里和放在新城区家里、咸祥老家的,目前,他拥有的各类胡琴共12把,都是他多年来精挑细选的心爱之物。
一、马灯调触动心弦
“我先学会的乐器是笛子,患鼻膜炎后就不吹了。初学二胡是念初一时,那年我13岁,当时村里拉的很多是马灯调,那悠扬欢快的声音立刻打动了我。”谢根芳回忆50年前学习二胡时的情景。少年时的谢根芳擅长各种文艺表演,走书、舞蹈、小品等,一有机会,他就上台亮相。18岁后到部队,他也是从事宣传文化工作,一台晚会的导演,或一台样板戏的导演,他都能轻松胜任。几十年后,他那舞台上的十八般武艺大多烟消云散,只有胡琴技艺不离不弃。20世纪70年代,谢根芳出差去上海,只要一有机会,就会去听国家著名二胡演奏家闵惠芬的演出。那些年,他拉二胡,一半由农民演奏家指点,一半是自己摸索。后来,他给闵惠芬写信,并收到了她的回复,闵惠芬还把《红旗渠水绕太行》和《喜送公粮》的曲谱寄给了他。这两首曲子,也成为谢根芳几十年来上台演出的常备曲目。
二、琴不离身十余年
谢根芳有句话常挂在嘴边:“老婆离开几天没关系,胡琴一天也不能离开。”十几年来,他的确琴不离身。每天上班,他都会比别人早一两个小时,这段时间是他的练琴时间。出差在外,即使去美国看望儿子,琴也带在身边,有次在底特律机场转机,在机场候机时,他用《二泉映月》《梁祝》等一曲曲洋溢着东方文化的琴音,吸引了众多老外上前鼓掌。到西藏采风,他克服高原反应,在高海拔的城市里,依然琴声悠扬……有一次他自驾去杭州,车子在高速公路开了一段后,他忽然想起忘带琴,立刻返回。这也是他唯一一次出门忘记带琴。2011年,谢根芳去西北采风,在西安机场拉琴的表演被人发到了微博上,回来后,年过花甲的他也玩起了微博,时常上传自己演奏的视频,如今他已拥有570多位粉丝。
三、琴声倾诉夕阳情
夕阳无限好——谢根芳胡琴演奏音乐会在宁波音乐厅举行,这是谢根芳继2011年之后的第二场个人演奏音乐会。此次不仅将音乐会放在了更加高雅的专业音乐殿堂,还请来了大阵容助阵。同心民乐队、天一丝竹社、鄞州越剧团乐队等三个乐队担任伴奏,曾获浙江省“虎丘杯”民乐大赛一等奖、“亚洲明日之星”华东赛区一等奖、“太湖杯”江浙沪二胡邀请赛第一名等荣誉的宁波市青年女演奏家王琦璐同台助兴。音乐会分两个篇章。第一篇章是谢根芳自创曲目,其中《田头山歌唱得欢》《山村来了慰问团》两首新作沿袭欢快、喜庆的风格。第二篇章是经典胡琴名曲,其中有难度很大,每首演奏时间长达十几分钟的《红梅随想》《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等专业考级曲目。为这台音乐会,谢根芳筹备了3个月,每天拉4小时,很多曲目拉了上千遍。“有些曲子演奏技巧特别讲究,如跳弓、滑音等,一定得多练才会顺手。”谢根芳说。近年来,谢根芳多次参加省里的各类比赛和演出,也随同心民乐队到各个社区演出,将美妙的琴声带给大家。他说:“我还有一个梦想,就是去美国举办一场个人音乐会,为此,我专门挑了几首适合钢琴伴奏的胡琴曲长期练习。”期待着那一刻:在大洋彼岸,“胡琴老人”带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梦想,让现场不同国籍的听众,陶醉在悠扬琴声里。
(吴海霞撰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