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红色土地星火燎原

红色土地星火燎原

时间:2023-03-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红色土地星火燎原固原是一块最早播撒革命星火与烈士鲜血浸润的红色土地。在固原境内宣传红军和共产党的政策,发动群众,斗争地主,使固原人民对中国共产党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在西征红军地方干部的帮助下,中共固原县委在今彭阳县冯庄乡境内成立了第一个基层红色政权——安家川乡苏维埃政府,并建立了中共虎家小园子地下党支部,这是今固原市境内最早的农村党支部。固北县政府下设21个乡,1万多人口。
红色土地星火燎原_红绿六盘—固原

红色土地星火燎原

固原是一块最早播撒革命星火与烈士鲜血浸润的红色土地。1927年春,从苏联回国的邓小平等人到西安寻找冯玉祥的部队开展革命工作,途经固原时广泛宣传马列主义,使固原人民初次听到了共产党的声音。1932年10月,中共陕西省委在固原蒿店发动和领导了一次武装暴动,史称“蒿店兵变”,并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第七支队。在固原境内宣传红军和共产党的政策,发动群众,斗争地主,使固原人民对中国共产党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1935年8月,活动在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红军第二十五军,为了配合中央红军北上,在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政委吴焕先的率领下,长征到达西吉县单家集、兴隆镇一带。红二十五军在固原境内行军、战斗期间,特别尊重当地回民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吴焕先政委向全体指战员宣读了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制定的“三大禁条、四项注意”(禁止驻扎清真寺、禁止在回民家中吃大荤、禁止毁坏回文经典,注意讲究清洁、注意尊重回民的风俗习惯、注意不准乱用回民家庭的器具、注意回汉民族的团结)。由于红军严格执行民族政策,使红军在当地回汉群众心目中的地位得到提高。红军还向单家集陕义堂清真寺赠送了一面由程子华题写的绣有“回汉兄弟亲如一家”的软锦缎匾和其他一些礼品,并依托清真寺开展了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尊重回族风俗习惯的活动,受到了回族群众的热烈欢迎。回族群众自发带着礼品拜访红军,盛赞红军是“仁义之师、回族的军队”。在固原境内,凡红二十五军所到之处,都刷写了“打土豪、分田地”“抗日救国”等标语。留下的伤病员谢正才在今彭阳县新集乡峁堡村发展了宁夏境内的第一个农民党员赵正明。红二十五军进入固原回族聚居区后,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大力宣传党和红军的抗日主张及各项方针政策,为后来党在固原这块土地上开展革命活动奠定了扎实的群众基础。

img36

1935年10月,毛泽东率中央红军长征途经西吉单家集。由于红二十五军经过这里时模范遵守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给回族群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央红军一到这里,回族群众便以最高规格的民族礼节迎接。在单家集,毛泽东、张闻天等人参观了清真寺,并和阿訇亲切交谈,向他们讲解了红军的民族政策,使阿訇和回族群众深受感动,纷纷腾出住房,热情接待远方来的贵客。当晚就住宿在清真寺隔壁的一贫困农户家中。红军离开时,回族群众扶老携幼,夹道欢送,街道两侧桌子上摆满了他们平时舍不得吃的鸡蛋、红枣、油香等食品,坚持让红军战士带走。张闻天深受感动地说:“这个地方的回族群众真好。”六盘山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毛泽东登上六盘山,向北远眺,雄伟的万里长城隐约可见,盘绕在远山之间。遥想红军走过的艰难里程,展望革命的未来前途,感慨万千,随即吟出了《长征谣》:“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同志们,屈指行程已二万!同志们,屈指行程已二万!六盘山呀山高峰,赤旌漫卷西风。今日得着长缨,同志们,何时缚住苍龙?同志们,何时缚住苍龙?”后来经过修改,终于定稿成《清平乐·六盘山》这首气壮山河的瑰丽诗篇。毛泽东在翻越六盘山后,还亲自指挥红军打了一场出奇制胜的歼灭战——青石嘴战斗,用缴获的100多匹战马,组建了中央红军骑兵第一连。

img37

img38

img39

中央红军经过固原的五天四夜里,使贫苦群众看到了红色的曙光,点燃了心中的革命烈火,坚定了参加革命斗争的信念。

1936年6月,西征红军解放固原东部三岔,中共陕甘宁省在三岔(现属甘肃镇原县)建立中共固原县工作委员会,开辟新区工作。七七事变后,固原工委改为固原县委(对外称三岔人民抗敌后援会),后又接管固北县的二龙山、草庙2个统战区8个乡级抗敌后援会(内设2个秘密区委和6个地下党支部)。中共固原县委利用抗敌后援会的合法地位,秘密发展党员壮大党组织,组建抗日群众团体和抗日自卫军,发动群众募捐,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在西征红军地方干部的帮助下,中共固原县委在今彭阳县冯庄乡境内成立了第一个基层红色政权——安家川乡苏维埃政府,并建立了中共虎家小园子地下党支部,这是今固原市境内最早的农村党支部。支部成立后,在支部书记虎克敏的带领下不断发展党员,壮大党的队伍,深入发动群众,调查了解敌情,掌握敌人动态,及时向上级组织汇报,紧密配合红军开展地方工作,广泛深入宣传党的主张和红军北上抗日、打土豪、分田地的政策,掌握群众思想,消除群众顾虑,动员群众起来与当地土豪劣绅、反动武装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虎家小园子地下党支部从成立到被国民党保安队破坏,虽然只有一年多时间,但在固原党的革命活动史上书写了最早的一笔。

img40

西征红军解放了宁夏省属豫旺县和甘肃省属固原县的东北部地区后,使固原县属庙儿掌、车道与豫旺县属梨花嘴、毛井合并成立一个新县——固北县。但在固北县各项工作迅速开展之际,国民党调动了数十万大军“追剿”红军并向陕甘宁省委围攻,接着东北军和马鸿宾部占领了固北县梨花嘴区。此时,彭德怀总指挥正在部署山城堡战斗计划,因固北县在山城堡西,所以陕甘宁省委决定:固北县干部全部撤离,避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党政干部和部分游击队员撤至环县一带,受陕甘宁省委指示,在铁边城地区做筹粮支前工作。“西安事变”爆发后,东北军撤离固北,退至平凉以南。中共固北县委和县苏维埃政府机关从环县返回董家庄重新开始工作,恢复了毛井、车道、庙儿掌三个巩固区,同时在固原县东部又建立了草庙、二龙山两个游击区。固北县政府下设21个乡,1万多人口。固北县委还派出干部深入游击区,与国民党进行有理有节的谈判斗争,建立了统一战线。

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固北县委克服种种困难,宣传发动群众,播撒革命种子,发展党员,创建基层党组织和基层红色政权,使固北一带成为陕甘宁苏区的一部分,其不朽功绩,将永载中国革命史册。

西征部队之一的红二十八军和红三十二军为策应“西安事变”之后的军事斗争,自1936年12月至1937年7月,驻扎在固原东部地区(今彭阳县)休整。此间,红军向当地群众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发动群众搞抗日救亡运动,配合地方干部在今彭阳县境内组建了17个乡级抗日救国委员会,积极宣传团结抗日,发动群众募捐钱物,支援抗战,调解民事纠纷,维护地方秩序,进行有理有节的反摩擦斗争,建立统一战线。在红军筹粮时,当地有粮群众争相捐献粮食。徐塬小学教员徐满库捐献粮食0.2万公斤,并动员周围群众捐献小麦3万公斤,受到红二十八军军长宋时轮的赞扬。王石沟村徐效衍为红军捐献粮食1.5万公斤,红二十八军政治部为其书送“抗日先锋”布质软匾一面。红三十二军进驻石家沟口峁家堡子(今彭阳县新集乡峁堡村),当地第一个农民党员赵正明主动与红军取得联系,积极协助红军开展“借粮支前,团结抗日”的宣传工作。

这支西征红军在固原境内先后建立了6个地下党支部,其中红河党支部是幸存下来坚持斗争时间最长的地下党支部。在隐蔽斗争时期,红河党支部除了积极配合上级党组织打击敌人外,还承担着接待和掩护党的地下工作人员的任务。为了瓦解敌人的疯狂进攻,党支部采取积极、灵活、有效的斗争策略,发展思想进步、表现突出的国民党乡保人员加入党组织,分化瓦解敌人,扩大革命阵营。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上级党组织指示红河党支部要积极发动群众,迅速壮大自己的力量,组建起了一支60多人的游击队,提出了“不让一个人被抓走,不让一颗粮被抢走”的口号,以镰刀、铁锹、锄头为主要武器,反对国民党暴政,筹款筹粮,日夜不间断地轮流放哨巡逻,保护乡亲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红河党支部在支部书记王兆璜的带领下,历经十年血雨腥风,经受住了艰难困苦环境的严峻考验,长期坚持革命斗争,形成了自己的优良传统。

红军长征过境时,留下的伤病员谢正才发展了固原最早的农民党员赵正明。西征红军三十二军在今彭阳境内驻防时,为了在白色恐怖下开展长期革命斗争,建立了峁家堡子地下交通站,并同时成立地下党支部,任命赵正明为党支部书记兼交通站站长。在峁堡地下交通站的支持和帮助下,我党许多地下工作者在血雨腥风的敌占区顽强地坚持了下来,宣传发动群众,开展抗丁、抗粮、抗款的斗争,迎来了解放的曙光。

在风雨如晦的岁月里,固原这片红色的土地孕育了一大批优秀的儿女,他们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不屈不挠,殊死抗争,与敌展开机智顽强的斗争,成为宁南山区白色恐怖下一颗颗耀眼的红星。

革命烈士安克礼入党后担任党的地下通讯员、情报员,打入敌营,以国民党保长身份作掩护,长时间帮助保护进出边区的革命同志的安全;联络商贾,活跃贸易,解决边区急需医疗器械药品和粮食布匹的困难;监视敌人自卫队,打探情报,向边区传递消息。新中国成立前夕,安克礼不幸被叛徒出卖,遭敌逮捕,解押兰州。在狱中,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和酷刑,他依然坚贞不屈,保守党的秘密,保护同志的安全。后英勇就义。

在西征红军抗日救国义举感染下,苟永贵毅然投身进步革命事业,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学习期间,一次回家探母,为制止农民自卫军哗变,被叛匪凶残地杀害。

中央红军长征经过王富周的家乡何家岘时,王富周动员乡亲筹集粮款,捐送牛羊,慰劳红军,不久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家乡开展党的地下工作。在担任中共何家岘地下党支部书记期间,他积极发展党组织,建立农会组织,发动群众踊跃支前,认真调解民事纠纷,不断壮大党的力量。后被党组织派往延安学习,在上级党组织的教育培养下,思想觉悟和革命意志更加坚定执著,结业后回三岔开展组织联络工作,宣传延安精神,发展壮大党组织。王富周在为支前筹备粮款途中,被叛徒出卖,于甘肃省镇原县殷家城被敌保安队包围,因寡不敌众,弹尽力竭,不幸落入敌手。后被敌摧残致死。

红军警备七团战士王天玺,在红军西征时以雇工身份留住在今彭阳县冯庄乡黄家湾一陈姓人家,秘密向广大群众宣传共产党的政策,讲解革命道理,揭露国民党的反动本质,解答群众疑问关心群众疾苦,引导农民参加革命,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王红军”。由于他的不懈努力,广大群众纷纷投身于革命。他还秘密搜集国统区情报,积极接送党的地下工作者,后被陕甘宁边区政府任命为边区抗日游击队队长、万安乡乡长。他率游击队在固原境内镇压土匪、抵抗顽军的同时,秘密发展党员,先后介绍6人入党,创建党的地下组织。并与边区政府保持联系,及时准确地掌握党的政策,有效地打击敌人。在一次与国民党地方自卫队的战斗中,不幸壮烈牺牲。

革命红嫂阎梅英受长征过境红军影响,在长达两年多的时间里,主动在家中收留红军伤病员,悉心照料,竭力疗伤,使四名伤员得以安全康复归队。红军西征期间,红三十二军曾将军部设在其家,受三十二军首长嘱托,阎梅英开始从事组织工作,帮助红军打探情报,发动妇女制衣做鞋支援前线,踊跃开展抗敌后援会筹建工作。

新中国成立前夕,境内地下党组织领导固原人民为迎接解放,同黑暗势力进行了英勇斗争,并支持人民解放军取得了解放宁夏第一仗——任山河战役的胜利。

任山河战役是解放宁夏各战斗中解放军战士牺牲最多的一仗。1949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第十九兵团挥师北上解放宁夏,兵分两路北进。东线部队六十四军在曾思玉军长的率领下,从镇(原)彭(阳)交界驻地出发,插入彭阳任山河地区,与盘踞在黄峁山一带的马鸿逵部第十一军交战,战斗异常激烈艰苦,经过全军将士的浴血奋战,守敌被全部击溃,取得了任山河战役的胜利。

img41

任山河之战是一场异常艰苦激烈的攻坚战,共歼敌5000多人,缴获了大量武器装备和马匹,解放军有364名指战员光荣牺牲。此战狠挫了国民党军的凶焰,极大地鼓舞了解放军的斗志,整个战役的大捷,为宁夏的和平解放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在中国革命的烽火硝烟里,中国工农红军与人民解放军用鲜血染红了这片土地,留下了许多革命遗址遗迹。这些永恒的丰碑,被固原人民视为万古不朽的精神财富,也激励着一代代六盘儿女大力弘扬“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六盘山精神,团结奋进,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勇攀高峰。

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红色旅游景点。1985年为了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50周年,修建了“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亭”,胡耀邦同志为长征纪念亭题字。2005年,为纪念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翻越六盘山和长征胜利70周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在原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亭的基础上进行改扩建,建成了“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纪念馆整体建筑由纪念馆、纪念碑、纪念广场、纪念亭和吟诗台五部分组成,南北呼应,浑然一体,规模壮观。纪念广场占地10000平方米,门口两组铜制群雕再现了当年“回汉人民迎红军”和“红军翻越六盘山”的壮观场面;纪念广场的迎壁墙由三面红军军旗组成,高12米,长60米,上面镌刻着江泽民同志题写的“长征精神永放光芒”八个大字,激励着前来观瞻的千百万游人奋发进取。纪念馆陈列面积2159平方米,由“红军不怕远征难”“红旗漫卷西风”“三军过后尽开颜”三部分组成。馆内共展出实物279件、图片184幅、电子图表5个、沙盘1个、蜡像10尊,再现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及四次经过六盘山地区时的斗争历史。纪念碑坐落在纪念馆顶部4900平方米的平台上,高26.8米,长18米,宽4.5米,正面为江泽民同志题写的“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名,东西两侧分别为毛泽东手书的著名诗篇《七律·长征》和《清平乐·六盘山》。“长征纪念亭”和毛泽东的“吟诗台”坐落在纪念馆西面的山峰上,整个景区气势恢弘、景象壮观。驻足山巅,俯瞰云海,其吐纳山川、波澜壮阔的景象令人感受到天地浩然之气。

img42

将台堡红军长征胜利会师纪念园位于西吉县城南30公里处的葫芦河东岸。将台堡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小镇,正南面的堡门上是薄一波同志题写的“将台堡”三个大字。1936年10月22日,红二方面军总指挥贺龙、政委任弼时、副政委关向应和随二方面军行动的红军原总参谋长刘伯承率领总部及二军团官兵,同红一方面军一军团代理军团长左权、政委聂荣臻、政治部副主任邓小平及所部二师(师长杨德志、政委肖华)官兵在将台堡会师。当时红二方面军总部就设在将台堡城堡内,会师部队举行了盛大的联欢会。至此,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实现最后会师。

1996年,在纪念长征胜利结束60周年之际,在将台堡修建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将台堡会师纪念碑”,江泽民同志题写“将台堡红军长征胜利会师纪念碑”碑名。10月22日纪念碑修建落成之际,毛泽东的儿媳邵华将军携子毛新宇和部分长征老红军代表,亲赴将台堡参加了纪念活动。2006年,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会师70周年前夕,西吉县县委、政府将其改扩建为“将台堡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会师纪念园”。重建的纪念碑高26米,巍峨耸立,气势宏伟,向人们昭示了长征精神与日月同辉,与山河共存。古堡内的红军会师纪念馆及红军指挥部旧址面积达320平方米,主要陈列三大红军主力会师的图片和实物,以及大型电子导游沙盘、雕塑、浮雕等,通过图片和实物向人们展示了红军当年艰苦创业的战斗历程。陈列的革命文物有国家一级文物红军大马刀,红军遗留下的扁担、马灯、藤篮、工具箱、饭盒、水壶、火药盒、钟表、手雷、医药箱等,还有红军收发电报用过的小炕桌以及宋任穷、张爱萍、王平、孙毅、张震等几十位老将军的珍贵题词碑刻。

img43

任山河革命烈士陵园位于距彭阳县城西北20公里处的古城镇任山河村,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务院批准的“全国第三批革命烈士建筑物重点保护单位”。1949年7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十九兵团六十四军将国民党宁夏第十一军追赶至任山河一带,打响了解放宁夏的第一仗。为纪念在这次战斗中牺牲的364名革命烈士,1955年修建了烈士陵园。1998年对陵园进行大规模改扩建,新陵园占地2.6万平方米,由纪念碑、烈士墓冢、纪念亭、陈列厅、吊唁广场组成。通往纪念碑的条石台阶共64级,喻义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十四军;碑身用红色花岗岩制成,碑高19.49米,指任山河战斗发生在1949年,碑身正面镶嵌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仿毛体大字,碑身背面铭刻原六十四军军长曾思玉将军的题词“正气留千古,丹心照万年”。

青石嘴战斗纪念碑坐落在原州区开城镇青石嘴村上青石寨子梁山巅。1935年10月7日,红军与国民党东北军骑兵第七师十九团两个运送给养的连队发生战斗,红军共歼敌200多人、缴获战马100多匹以及10余辆马车的弹药物资。红军用缴获的战马组建了第一支骑兵侦察连。为了纪念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战斗,2008年7月,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建设红军长征青石嘴战斗纪念碑,于2009年5月竣工。纪念碑占地面积4800平方米,碑高19.35米,碑体两侧翼高10米,碑名高7米,象征着1935年10月7日红军长征青石嘴战斗日期。2009年,红军长征青石嘴战斗纪念碑被列为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img44

小岔沟毛泽东宿营,地位于彭阳县古城镇小岔沟彭(阳)青(石嘴)公路北侧张有仁旧宅,西距县城34公里,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彭阳时毛泽东住过的第一处土窑洞。宅院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占地面积1000余平方米,院内有窑洞8孔,现存5孔,中间一孔曾为毛泽东当年居住。1976年8月,毛泽东长征时的警卫员陈昌奉为撰写《跟随毛泽东长征》一书,沿原长征路到彭阳确认该窑洞为红军长征途中毛泽东宿营地后,当地人民政府即对其采取了保护和修缮措施。1996年被彭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共彭阳县委组织部、宣传部、县文物站设立了保护标志,划定了保护范围,建立了保护档案,并制作了标志牌。窑内保存有毛泽东当年夜宿时用过的六脚柜、带“福”字雕花木椅、案板、水缸等生活用具。后更名为“毛泽东长征宿营地”,被中共彭阳县委、彭阳县人民政府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img45

乔家渠毛泽东长征宿营地,位于彭阳县东部,距县城11公里,为城阳乡长城村乔家渠组乔生魁旧宅。该宅坐南朝北,院内有窑洞5孔,当年毛泽东曾夜宿在中间的窑洞里。1935年10月8日,毛泽东随右路军于傍晚到达长城塬赵家山畔、乔家渠一带村庄,因这里人家稀少,故部队大部分露宿。毛泽东夜宿乔生魁家,在窑洞中用案板支起的简易床铺上休息。次日,毛泽东率红军向陕北前进。乔生魁旧宅是红军长征途经彭阳时毛泽东的第二处宿营地。1976年8月,陈昌奉重走长征路途经乔家渠证实了乔生魁旧宅就是当年毛泽东长征宿营地。9月9日,毛泽东逝世后,当时的长城大队在此设立灵堂供放毛泽东当年用过的案板集会悼念。10月,毛泽东睡过的案板被逐级上调,现存于国家博物馆。乔生魁的后代至今还保存着当年毛主席用过的缸、盆、桌、凳等生活用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