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本斋的故事_英雄的回民支队司令员
旦本斋 英雄的回民支队司令员
风云多变山河愁,雁叫霜天又一秋。
男儿空有凌云志,不尽苍江付东流。
——马本斋《抒怀诗》(www.guayunfan.com)马本斋(1902—1944),原名马守清,回族,河北献县人。八路军冀鲁豫军区第3军分区司令员兼回民支队司令员。1944年2月,因多年艰苦战斗生活积劳成疾,在山东莘县病逝。
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平原上,活跃着一支以回民为主组成的抗日部队——回民支队。这支部队屡建战功,威震敌胆,给日本侵略军以沉重打击,被八路军冀中军区誉为“无玫不克,无坚不摧,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毛泽东称其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马本斋就是这支英雄的回民支队的司令员。
马本斋1902年出身于河北献县东辛庄一个贫苦的回族农民家庭,由于家境贫寒,仅读过两年私塾。16岁时到张家口、多伦一带谋生。后到东北闯荡,投身奉军,进人东北讲武学堂深造。毕业后,到张宗昌部任排长,后又任连长、营长,直至升任奉军独立21师第4团团长。1935年,马本斋因不满东北军的不抵抗和当时军队的腐败,毅然辞官回乡。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日军的铁蹄踏进了东辛庄,马本斋的大哥被日军枪杀。同年10月,义愤填膺的马本斋毅然组织本村青壮年70余名,组成“回民抗日义勇队”,举起了抗日大旗。1938年初,马本斋同共产党领导的“回民抗日救国会”取得了联系,率队参加八路军。他率领的回民革命武装被命名为“回民教导队”,马本斋任队长,活动在河间、沙河桥一带。同年10月,马本斋加人中国共产党。1939年6月,回民教导队编人野战部队,更名为八路军第3纵队回民支队,马本斋任司令员。
1939年初,日军占领华北大部分地区。马本斋率领的回民支队坚持在河间、青县、沧县一带进行抗日武装斗争。2月,在沧县至河间的公路上伏击敌人汽车19辆。1940年,马本斋在衡水附近的康庄战斗中,运用伏击手段,在40分钟的战斗中,一举歼灭日伪军80余人,得到冀中军区的表扬。马本斋还指挥部队采用“围点打援”战法,取得衡水康庄战斗的胜利,又组织精干的小分队巧取深县榆科伪军据点,提振了队伍士气。
1941年,冀中抗日根据地进人严重困难时期,回民支队继续转战于清河、交河和子牙河以东地区,坚持平原游击战争,常常给予敌人出其不意的打击。日本侵略者对马本斋恨之人骨,采取各种手段企图消灭回民支队。8月,敌人包围了东辛庄,抓走了马本斋的母亲,威逼她写劝降信说服儿子“归顺皇军”,享受“荣华富贵”,但马母坚贞不屈,痛斥日军的罪行,揭露敌人的阴谋,并以绝食的方式进行抗争,于9月7日从容就义。得知母亲牺牲的消息,马本斋强忍悲痛写下“伟大母亲虽死犹生,儿定继承母志,与日本人血战到底”“宁为玉碎洁无瑕,烽火辉映丹心花。贤母魂归浩气在,岂容日寇践中华”的壮语。
在1942年冀中“五一反扫荡”作战中,回民支队转战于冀鲁豫和鲁西地区,马本斋被提升为冀鲁豫军区第3军分区司令员。他采用游击战术,率部在冀鲁豫平原上进行了大小数百次的战斗,取得了反“扫荡”战斗的多次胜利。
1943年,伪军孙良诚部以山东濮阳县(今属河南)的八公桥为中心,不断向四面扩张,蚕食抗日根据地。马本斋创造性地提出了“牛刀子剜心”战术,即首先集中优势兵力,打掉敌人总部八公桥,然后再以得胜之军清扫外围据点。11月16日夜,马本斋同友邻部队一起包围了敌人的司令部,俘虏孙良诚的参谋长和特务团长,特务团1600余人缴械投降。敌人的八公桥总部被打掉之后,八路军主力掌握了山东敌后战场的主动权。
从1937年至1944年,马本斋率领回民支队,不畏牺牲,奋勇杀敌,进行了大小战斗870余次,歼灭日伪军近38000人,使敌人闻风丧胆。1944年初,回民支队奉命调往延安。但是,多年的艰苦战斗生活,使马本斋积劳成疾,不能随部队一同前往。同年2月7日,马本斋在山东莘县病逝,时年42岁。
党中央在延安为马本斋举行了追悼会,总参谋长叶剑英高度赞扬了他光辉的斗争经历和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毛泽东题词“马本斋同志不死”。朱德总司令敬献挽联“壮志难移,汊回各族模范;大节不死,母子两代英雄”。周恩来题词“民族英雄,吾党战士”。林伯渠、李鼎铭共挽“率大军抗日寇,远近播英名,冀鲁豫山河增色;奉教义承母志,生死矢忠贞,伊斯兰健儿典型”。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表彰马本斋烈士的功勋,中央决定将河北省献县东辛庄命名为“本斋回族自治乡”,将烈士的遗骨迁葬于石家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供后人凭吊瞻仰。2009年9月,马本斋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威震敌胆的抗日英雄旦本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