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千年古刹——马鞍山

千年古刹——马鞍山

时间:2023-03-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灵武城东北30公里的群山怀抱中,有一座蜚声区内外,周临内蒙古、陕西的千年古刹——马鞍山甘露寺。马鞍山甘露寺是佛教圣地,也是一处旅游胜地。西夏军首领当即下令,紧急撤退。从马鞍山寺到甘露寺马鞍山寺变成甘露寺又是后来的事。
千年古刹_马鞍山甘露寺_发现宁夏

13.千年古刹——马鞍山甘露寺

作者:姬恒飞

塞上灵武,大漠雄浑,有北国风光的雄浑苍凉,又兼江南景色的纤细秀丽。在灵武城东北30公里的群山怀抱中,有一座蜚声区内外,周临内蒙古、陕西的千年古刹——马鞍山甘露寺。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为传统庙会,来自宁夏、内蒙古、陕西的朝山观光者接踵而来,香客、游人络绎不绝,每年香客游人可达8万人次之多,成为宁夏四大古刹庙会之一。马鞍山甘露寺是佛教圣地,也是一处旅游胜地。

走进马鞍山甘露寺

马鞍山甘露寺与灵武市三道沟岩画、新石器人类遗址南北遥遥相望,远眺甘露寺,气势磅礴、蔚为壮观,座座山峦环绕四周,微风送来晨钟暮鼓。甘露寺依马鞍山而建,占地面积约3500平方米,建筑群坐北面南,分布在一条中轴线上,自上而下层层相叠。走进山门是前殿,内塑弥勒佛像、韦陀佛,向里是中殿,内塑西方三圣阿弥陀佛、观音、释迦,最北高台上是后殿,两侧各有一配殿,内塑华严三圣释迦、文殊、普贤。各殿塑像千姿百态。配殿两侧,数十间迦僧众住房、膳房相对而立。庙院东部有“多宝塔”砖塔一座,高约7米。拾级而上,穿越各殿逐步登高,菩萨顶建在山头北端,地势险峻,气势巍然,是一座仿宫廷式密檐歇山顶三层建筑。四方高台,重檐歇山,玉踩斗拱,朱红大柱,金碧辉煌,登阁极目,无限风光奔涌而来。山宇下万亩平畴的绿洲衬托着黄河滚滚北流,四周群山起伏,连绵无际,真是“雄阁飞来峭壁留,层峦高处最清幽”,登过此山,远离尘缘的禅思心境油然而生。

马鞍山的美丽故事

关于马鞍山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美丽的民间传说。传说北宋宝元二年(1039年),名将狄青西征时,与犯边的西夏军队对峙在灵州横城一带,由于长途跋涉,当时宋军人困马乏,粮草不济。在进退两难之际,狄青漫步走出军营,忽见山下有一姑子庵,进入庵堂静心寻思谋略后, 出门向对面起伏的山峦观察了一番,计出心头。命令士兵把山坡依地形用草席覆盖,装扮成粮草垛形状;又赶制无数马鞍,散布于山坡;还把马粪撒进黄河,顺水漂流。当时西夏部队摸不清宋兵军情,探军回报时说,不知战马有多少,马粪漂满黄河;不知战将有多少,马鞍架满山梁;不知粮草有多少,堆成的垛子一眼望不到边。西夏军见宋军粮草成垛,漫山遍野都是马鞍,黄河水中马粪漂流不止,断定宋军有千军万马,粮草充足。西夏军首领当即下令,紧急撤退。狄青队伍乘胜追击,大获全胜。后来,狄青为了纪念这次胜利,以姑子庵为基础,修建了这座壮观的寺庙,取名马鞍山寺。民间流传“先有姑子庵,后有马鞍山寺”之说缘于此。至于姑子庵的修建,传说是唐代名将罗通扫北时,其姑母随同大军征讨,战争结束后,罗通为了纪念姑母和随军的三名女将而建。

马鞍山得名的另一种说法是依据《灵州志》记载:“马鞍山,灵州山名,在州东北五十里,因形似马鞍,因此得名。”

从马鞍山寺到甘露寺

马鞍山寺变成甘露寺又是后来的事。“文革”时期从拆毁的砖塔中发现两方碑石,据碑文记载,清康熙六年(1667年),一广东游僧效兴途经此地,见寺庙破旧,土地干旱,便在寺东南十里掘出一井(甘露寺现在日常生活用水依然取于此井),四处募捐,数年重建寺庙,为祈求天降甘露,以造化百姓,改名为甘露寺。民国11年(1922年)又重新修葺扩建甘露寺,“文革”中寺庙毁于一旦。1979年落实党的宗教政策,介信、妙法、法亮、法惠等僧众重归甘露寺后陆续重建寺庙。寺庙兴旺时,僧人最多达到23人。在甘露寺院外的东西两侧有两处塔林,东为大僧安息之地,西为二僧安息之地,共50余座,这些塔林都是甘露寺德高望重的历代高僧安息之地。现任方丈释耀正是解放后甘露寺的第四代住持方丈,1985年年仅20岁就任方丈,1994年从中国佛学院毕业,现在还是宁夏佛教协会会长。

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康熙大帝御驾亲征叛军噶尔丹,来到临河横城和马鞍山一带。康熙登高向西远眺,黄河如同巨大的白色飘带,横贯南北;北面沙漠如海,连片的果园犹如一颗翡翠镶嵌在金色的大漠之中;举目东望,蜿蜒崎岖的明长城像一条匍匐在茫茫戈壁中的巨龙,千曲万盘,绵延千里;回首南看,一望无际的条田绿洲,依山丘迤逦起伏。康熙被这金沙绿原、长城古堡、旷远寂静的塞外美景所陶醉,于是在横城古渡即兴写下了“历尽边山再渡河,沙平岸阔水无波;汤汤南北劳疏筑,唯此分渠利赖多”的诗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