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生长在我们城市的那些树

生长在我们城市的那些树

时间:2023-03-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银川城市树种的更新势在必行了。2000年,银川柳树发生天牛灾害。中山公园、西夏公园、宁园、水上公园等公园,以及西门转盘、火车站广场、南门等街头绿地在城市中陆续出现。新区规划调整后,银川市绿化有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生长在我们城市的那些树_发现宁夏

12.生长在我们城市的那些树

作者:从慧

风刮过,路上全是沙子

高瑞祯,银川市园林绿化监理公司项目部总监,原市园林局工程师。60多岁,种了快一辈子树了。在向记者谈到银川的树时,竟有些滔滔不绝,在他的饱经沧桑的脸上还能看见当年被风沙侵蚀过的痕迹。记者的采访把他的思绪带到了以前:“风刮过,路上全是沙子。”

1958年,银川开展乡村植树造林运动,城市绿化尚未起步。高瑞祯记得中山街上是解放前留存的老柳树、杨树(箭杆杨)。1959年,银川真正开始城市绿化工作。当时新市区风沙最为严重,虽然建立了防护林带,但一有风马路上便随处可见浅浅的沙丘。当年,在新市区绿化队工作的高瑞祯亲自参加建设那条宽200米、长7700米,以杨柳树为主的防沙林带,他们还从西干渠引来了专用绿化渠道。为了彻底挡住风沙,新市区绿化队又沿西山建了园林场,这样才锁住西边的风沙,为现在建银西防护林打下了基础。

“以杨为纲”和“天牛之灾”

1962年,银川开始了街道绿化。当时,虽然解放西街、老火车站、胜利南街等街道种有国槐、旱柳等。但城市绿化景观全部“以杨为纲”,树种十分单一,所以,这一年银川市开始引进新树种,虽然数量不多,但人们已经可以见到常青树,如云杉、桧柏、油松、侧柏等。

20世纪60年代,无论城市还是农村,杨树都是主要树种。杨树有几百个品种,它具有长势快、材质好、树冠高大、挡风好的特点。其中毛白杨抗病性最好。然而,80年代出现的天牛危害很快波及全区。

为消灭天牛,政府号召市民都去抓,抓一只天牛林业部门给2角钱,但这没能阻挡住一场灾难——银川市的杨树几乎全部被砍光。

银川城市树种的更新势在必行了。1992年,银川市树种更新基本完成,杨树、小叶杨、箭杆杨等杨树品种都不种了,只剩下新疆杨、毛白杨、河北杨、银白杨这几个品种。

1992年后,银川人开始用旱柳、臭椿、国槐、白蜡、榆树等景观美化树种代替杨树。

可是树木病虫害仿佛挥之不去。2000年,银川柳树发生天牛灾害。2005年,臭椿发生虫害。

高瑞祯老人想到这些为阻挡西北风沙立下汗马功劳的树,十分惋惜。

清香的沙枣树隐于乡野

高瑞祯说,仅仅是惋惜还不够,那些没有生长价值、有病虫害的老化树种将被淘汰,这虽然是自然规律,但树木管护也起着重要作用。以唐徕渠岸边的沙枣树为例,它们都是1958年种在渠边的。后来,树木的直径长到60~70厘米,但内部长空了,树木衰老,加上没有管护,这些对固沙挡风起到巨大作用的沙枣树,最终还是被当年种下它们的园林工人亲手砍光了。

想起沙枣树,高瑞祯仿佛又闻到了那随风而来的一阵阵清香。他告诉记者,沙枣树又名桂香柳,由于耐盐碱、耐寒耐旱、繁殖能力又很强,所以在20世纪50年代曾大量种植。一般人们多在渠道两边种沙枣树,因为它可以起到很好的防风固沙的作用。当年,唐徕渠、汉延渠、贺兰山东麓、护岸林……沙枣树为银川固沙涵养水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沙枣树的枝干弯曲,自然形成了一种疏影横斜的弯曲之美,但是这种独特性却不利于修剪管护,它的粗野狂放也越来越不适应城市绿化整齐美观的要求,因此逐渐被城市园林淘汰。现在只有在十分偏僻的村庄、农场才能见到少量的沙枣树。而今天的唐徕渠公园,按照园林设计的科学要求,合理搭配树种,乔、灌、草结合,既美观又经济,已经成为银川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树种从单一到多元

从自然环境来讲,银川夏季炎热,日照强,早晚温差大,故而树种以阔叶树为主,绿化以树木为主,同时乔灌花草相结合。

阔叶树秋天可以透光,成本低,养护管理容易,土壤盐渍化程度高。而常青树因为没有遮荫效果,所以适合银川种的常青树种类非常少。柏树类只有桧柏、刺柏、侧柏容易成活;松类树种以青海云杉、樟子松、油松为主,又因为松类不喜盐碱土壤,所以在银川街道上种植不易成活,大多种在贺兰山里。

银川市园林局齐总工程师告诉记者:“中山公园公共绿地、新市区林带防护绿地和自治区苗木实验场生产绿地,这些是1980年12月成立园林局之前,银川市拥有的3块成片绿地。”

1984年,国槐被评为银川市市树,因为它当时是主栽树种,适应性非常好,耐干旱,比较适合银川。

从那时起,银川的主体树种增加了开花灌木榆叶梅、丁香、白紫、黄刺梅、玫瑰、珍珠梅、连翘等;城市街道树种越来越丰富,有合欢、银杏、梓树、盘槐、金叶榆、金枝垂柳;开花彩色木本植物有红叶小波、风华月季、金叶莸、醉渔木等。

20世纪90年代后期,银川市的常用树种由原来的20~30种发展到50~60种,绿化开始走向美化,变化最大的是在2003年以后。

90年代不断大规模引进外地树种,但是引进树种种不活的情况也时常发生。比如:皂角、银杏、泰山松等较大的珍贵树种,一棵几万元,直径在50厘米以上,成活率很低。外来树种要经过在当地3~5年的培育过程。

城市因树而美

齐总工程师告诉我们,制约银川绿化的主要因素来自于干旱。比如前一阵银川气温虽达到24摄氏度,而地温却不高,土地还没有解冻,植物的根系吸收不上水分,而干燥高温的天气抽干了植物的水分,很多树越不了冬。在银川种一棵树就要换一方土,植树的成本非常高。

一棵树站在那里,就相当于一个固体的水库。

20世纪80年代,国家提出义务植树的号召,加强绿化规划,扩大绿化种树范围,银川市在25平方公里范围内开展植树活动,而目前三区的绿化范围已经达到70多平方公里。

中山公园、西夏公园、宁园、水上公园等公园,以及西门转盘、火车站广场、南门等街头绿地在城市中陆续出现。绿化的观念也从过去以种为主转变为现在的专(专业队伍)群(群众管理)结合,重视管护。

新区规划调整后,银川市绿化有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全民对绿化的重视意识都越来越高,现在,老百姓都说,买房子就是买环境。明显的例子就是唐徕公园,建好后周围房价当年每平方米增长了三四百元。

园林绿化是公益事业,不产生任何经济效益,而且投入巨大。但是,随着全民生态意识的提高,人们对绿化越来越重视。2003年以来,银川市的绿化维护费投入每年都保持在一亿元。2006年开始,政府采用多元投入机制,号召社会各界义务植树。当年底,全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0.2%,绿地率29.4%,人均公共绿地达到7.8%。

齐总工程师说,城市绿化对改善城市气候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银川夏季暴热,太阳炙烤着裸露的大地,有了绿色树冠的遮挡,城市空气的湿度大了,夏季地表温度降低,人们就不再会感到夏热炎炎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