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从山民到“庄主”
作者:曹海英
范金宏,男,41岁,农民。文化程度,高中。原住地,银川市贺兰县金山乡金山村(贺兰山贺兰口),现住贺兰山岩画管理处鹿苑山庄。
“我们的祖先是范仲淹”
据说,范金宏的祖先是范仲淹,他们的祖辈是从山西大槐树来的。范金宏说,以前村子里的老人都是这么说的。去年从山西来的一位专程参观贺兰口岩画的客人问过他,这儿的人有啥特征,他说,小脚趾都是勾勾的(意伸不直)。客人说,那就对了,山西洪洞那一带的人也是小脚趾伸不直。这似乎更让老范坚信,自己是范仲淹的后代。
范金宏所在的四队最多时有30多户人家200来口人,其中80%的人都姓范,村子里的人可以说是亲戚连亲戚。1982年以前,村子里的家谱还没丢失,记载着祖上十四代家族传承,谁家有个红白喜事什么的都要拿出来对照一下家谱,因为同宗同族,难免会出现拄拐杖的孙子、穿开裆裤的爷爷,对照家谱也是防乱了辈分。种田养羊是村民多年来的主要收入来源。范金宏说,最多的时候,他家里养了800多只羊,还种了十几亩田,除了麦子、玉米,也种过党参、黄芪这些药材。放羊的时候天天从山里进进出出,老能看到那些石头上的画。他小时候还问过大人,大人们也说不清,都说可能是以前放羊的人画的,什么意思并不知道。后来有搞文物普查的来这里看过。这之后,村里人才慢慢知道,这叫岩画,有着几千年甚至上万年的历史。
历史性的改变——2003年5月,全村搬下山
2000年,银川市成立了贺兰山岩画管理处,开始对岩画及周边环境进行正规保护和管理。当初,村民们和范金宏都有一样的想法:贺兰口岩画出名了,住在贺兰口的他们将来肯定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沾点岩画的光。但他们并没有想到,很快,他们的生活就面临着历史性的改变。
2003年,市政府为加强岩画的保护,重新划定的贺兰口岩画的保护范围,从贺兰口沟口一直扩展到沟口前的冲积扇周边近几十平方公里处,金山村四队、五队都在这个范围内,加上这一年林业部门为加强贺兰山植被的保护,在贺兰山东麓全面封山禁牧。按照相关规定这里的村民全部要搬离,迁到山下的白羊墩村。
范金宏比较幸运,他家和另外两户十几口人留在山上,帮助普查岩画及整理和打扫岩画景区的卫生。
范金宏说,村子里的人并不想走,禁牧以前,他们这个村子家家养羊,年人均收入在万元左右。村子里的媳妇都是从山下嫁过来的,山上富啊。况且,就在头一年的10月,县上还动员村子各户购买东北引进的一种多绒羊。一只种羊800元,范金宏自己买了30只。翻过年头,村民们发现村子里贴了一个通知:今年5月起,山里严禁放牧。就是一纸通知,当时村民们都没当回事。范金宏向一个在林业部门工作的朋友打听确定后,才决定卖掉280只羊,一只羊当时卖价在300元左右。但是他还留了100只,他和村子里绝大多数村民的想法一样,以前也有过禁牧的风声,但是最终也没什么影响,他想再等等看。谁都没想到,5月即将来临时,禁牧、动迁成为铁定的事实。正值青黄不接的时候,羊又刚抓过绒,又瘦,卖相又差,一只羊最多才卖80块钱。3个山口(寺口子、贺兰口、苏峪口)、5个生产队的各户村民以前家家都养羊,差不多有3万只。迁下山后,有了专门的养羊小区,但也就十几户养羊,不到2000只。
从山民到“庄主”
眼前这个猎户的后代(其父是这一带有名的老猎手),曾有着六七年打猎经历,也曾当过两年队长,和其他村民相比也许幸运很多,因为他还和这个地方保持着亲密的关系,并在这块土地上继续创造着财富。但是,如果说他是最后的山民显然已经不确切,在历史性的变革中,他已经完成了社会角色的转变——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旅游业经营者——“庄园主”。
范金宏反复说,托贺兰山岩画管理处的福,现在弄了这么个农家小院(指他自己开的这个山庄)。从2006年7月到年底挣了3万块,今年看能不能把旁边的房子也收下来,收拾收拾,铺个地,吊个顶,简单装修一下。范金宏指着眼前这前后五六间土房说,这都是从搬下去的农民手里买的,有时候来的客人多不够住。
范金宏的山庄只是贺兰口景区内陆续开放经营的6家休闲山庄中的一个,除了范金宏是当地“土著”,其他的5家庄主都是招商进入的外来人。原来村民们迁走留下的石头房子和石头羊圈,如今依着每个庄主个人的审美好恶和流行趋同,内外装修一番,成为这些庄园的客栈。每个周末,这里喧嚣一片,和过去村子里的喧嚣不同的是,歌舞升平代替了鸡犬相闻。
人走了,风俗习惯也就没了
说起村子里当年的习俗,老范清楚地记得,每年农历三月十八日,是全体村民祭山神的日子。
2003年的农历三月十八日,村民们又一次祭山神。当时,范金宏他们并不知道,这是最后一次。
现在,村民们都搬下山三年了。“村子里的很多东西,都有几百年的历史,就像这棵桑树,得两人合抱。村里的老爷爷说他的爷爷在世时就这么粗了。现在这些东西还在,人都没有了(指搬下山去了),那些风俗习惯的东西也就没了。”老范说。
【相关链接】
贺兰口,贺兰山东麓27个山口之一,贺兰山岩画管理处所在地,也是贺兰山岩画最为密集处,目前为宁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旅游景点之一。2006年,宁夏贺兰山—西夏陵风景区被正式列入首批“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