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双塔的故事(上集)

双塔的故事(上集)

时间:2022-03-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双塔的故事(上集)800多年前的北方中国是不折不扣的金戈铁马的世界,这里并存着金国、西夏、蒙古三个少数民族政权。老百姓称其为“相望塔”、“夫妻塔”和“飞来塔”。依照方位,这两座相距百米、遥遥相望的佛塔,被简称为“东塔”和“西塔”。秀美的东塔高39米,身形略为雄壮的西塔高41米。塔身第一层较高,以上每层逐层收缩。由于史料无载,专家们只能把精力转到了对双塔本身的研究上。
双塔的故事(上集)_印象宁夏

双塔的故事(上集)

img167

img168

img169

800多年前的北方中国是不折不扣的金戈铁马的世界,这里并存着金国、西夏、蒙古三个少数民族政权。然而,有谁注意到,当成吉思汗的部队出征前还在跳着原始的萨满舞蹈祈求胜利时,他们的近邻西夏已经在藏传佛教的指引下,建立起了相对稳定的精神信仰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文明体系。

公元1253年,吐蕃僧人八思巴第一次为忽必烈全家行灌顶礼,这也是蒙古王公第一次与藏传佛教的亲密接触。而远在西夏故地的河西凉州,却早已巩固了严格的僧官制度,有很多藏传佛教高僧在这里讲经说法。

在西夏国师封设制度建立100年之后,八思巴成为元帝国的首任国师。在此后的数10年里,他为元帝国创制了文字,并借着藏传佛教这种古老的信仰,缓和了元帝国与吐蕃之间的关系。蒙古最终灭了西夏,却接受了西夏的宗教信仰,并且在上层社会广为信奉。

今天,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宁夏现存的两座古老的藏传佛教建筑,从中体验那个神秘消亡的西夏古国是如何从愚昧中用佛教思想来教化他的臣民们的。

img170

这座山口名叫拜寺口,位于宁夏银川市的西北方,背靠贺兰山,面向银川平原。

与贺兰山脚下众多的山口一样,长久以来,它籍籍无名。直到明代以后,地图上才出现了它的名字。

人们惊奇地发现,原来“拜寺口”就是古称的“百寺口”,传说中有着数百座寺院和古塔林立的山谷。

这座山谷中存留着多处寺庙遗址,显现出庞大的皇室建筑群的万千气象。而这一气象的代表,便是沟口北侧台地上矗立着的两座高峻挺拔的古塔,俗称“拜寺口双塔”。老百姓称其为“相望塔”、“夫妻塔”和“飞来塔”。

主持人:“传说有一年,拜寺庙里的老和尚,忽然听到空中有人说话,‘此地不可久留’,于是他赶快出来查看,发现不知道从何处飞来了这样两座塔,立在这儿。那个声音就是空中的天神告诉老和尚,这两座塔,不让它们留在这儿,但是每天只有钟声相伴的老和尚,感到非常得寂寞,他特别希望这两座塔能够留下来,于是他心生一计,放火烧了东边的那座塔,东边的塔被烧伤了,留下来疗伤,西边的塔也就留下来陪伴它,这样两座塔留在了这儿。老和尚不再寂寞了,这儿也变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了。”

依照方位,这两座相距百米、遥遥相望的佛塔,被简称为“东塔”和“西塔”。秀美的东塔高39米,身形略为雄壮的西塔高41米。两塔的基本形制相同,均为十三层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砖塔。塔身第一层较高,以上每层逐层收缩。塔顶上安置着一尊束腰仰莲瓣形刹座,与喇嘛教佛塔的装饰相同,上托着相轮,也称做“十三天”。

两座塔的装饰都非常华丽,除第一层较朴素外,其他各层外壁布满了塑像和彩绘。西塔外壁的装饰相对比东塔更丰富一些,每层八个壁面各设浅龛,龛内塑像的题材多种多样。浅龛两侧有口衔流苏的兽面,每层转角处还有火焰状或日月纹的角饰。

在西塔的顶部,除塔刹采用上仰的莲花装饰外,在刹座的八个转角处,都塑有一尊力士。力士高约60厘米,头戴金冠,双目下视,下颌内收,双膝屈跪。

当年建造时,力士的身体内部先用碎砖块垒起大致轮廓,然后在外层涂抹白灰泥,再仔细地雕塑出身体各个部位。虽然年代久远,但八尊力士的形象仍然粗犷、生动,似乎在全力背负着塔刹。

面对这美轮美奂的佛塔,仅用神话传说怎能清楚地阐释它存在的理由。双塔神秘的风格及其保存完好的程度,都在挑动着我们的好奇心:这到底是两座怎样的古塔?究竟是怎样的双手建造了它们?

img171

img172

img173

我们最早只能在明万历年间所修《万历朔方新志》的卷首《宁夏镇北路图》中找到拜寺口双塔。而且在地图上,它们只是一东一西两个小小的塔形标志。由于史料无载,专家们只能把精力转到了对双塔本身的研究上。

1986年,宁夏文物管理委员会对拜寺口双塔进行了全面维修,在清理西塔塔刹时,在刹座内发现一座圆形刹室,里面藏有大朝通宝一枚,中统元宝交钞两张,还有一尊小铜佛像,一尊胜乐金刚木雕像以及花瓶、桌椅、陶器残件,等等。这些文物的发现,对确定双塔的年代会有帮助吗?

主持人:“这次清理工作为钱币界和考古界带来了两大发现。众所周知,中统元宝交钞是元代早期发行的一种纸币。这么早的纸币历经流通使用和700多年的时光,能够保存到今天,非常不容易。那么,中统元宝交钞有几种面额?在《元史》当中有着两种不同的记载,《元史·食货志》中记载有九种面额,而《元史·列传》中却记载了10种面额,多了一种三百文的面额。因为缺少实物验证,所以人们不知道到底有没有“三百文”的中统元宝交钞。双塔出土的两枚中统钞的面额,一张是五百文,另一张恰恰便是三百文。很明显,这枚首次发现的三百文纸币,为中统元宝交钞“十等说”提供了实物依据,也弥补了《元史·食货志》记载上的疏漏。既然存有元代货币,那么佛塔应该是元代修建吗?考古人员在塔顶佛龛内发现了一根六棱木质的中心刹柱,直径约30厘米,刹柱上有墨书西夏文题记和梵文字。这怎么解释呢?存放有元代货币的塔,怎么有了西夏文的题记?在所有疑问没有得到合理的解释时,考古人员绝对不会轻易下结论。为了慎重,他们对这根已经腐朽了的塔刹柱进行碳十四测定。最终专家认定,拜寺口西塔是西夏中晚期所建。”

img174

img175

img176

所以结论应该是这样的:根据塔刹发现的文物推测,拜寺口双塔始建于西夏中晚期,双塔于元代早期曾进行过修护,修缮了塔刹,粉装了壁面,但塔身未进行大的修理。

主持人:“拜寺口双塔是宁夏唯一的密檐式砖塔,每一层塔檐的菱角牙砖,都用红、蓝、绿三色相间涂饰,其他涂饰采用红色,而彩绘则有红、绿、蓝、黄、黑多种颜色,设色敷彩鲜明厚重,对比强烈,带有明显的藏传佛教密宗的艺术特色。”

为什么西夏可以接受藏传佛教?这还要从藏传佛教本身说起。

藏传佛教为中国佛教的一支,俗称“喇嘛教”,主要在古代吐蕃王朝形成和发展。传说第27代藏王执政时,佛经从天上降临雍布拉康。大约在公元5世纪,佛教开始在吐蕃传播。7世纪时,第32代藏王、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先后迎娶了尼泊尔墀尊公主和唐朝文成公主。

两位公主为吐蕃带来了佛教经典和塑绘佛像的能工巧匠。当时尼泊尔佛教艺术处于印度佛教笈多风格影响之下,因而当时吐蕃的佛教艺术作品具有明显的汉地佛教特征和印度笈多风格。

公元7世纪以后,印度另一个佛教宗派密宗兴起。密宗属于印度大乘佛教的一部分派别与婆罗门教相结合的产物。

8世纪中叶,吐蕃藏王赞普赤松德赞执政。他修建了桑耶寺,请印度密宗大师莲花生入藏传法,并亲自选定7名吐蕃贵族子弟在这里落发为僧,桑耶寺也就成了第一批西藏本土僧人出家修习之处。这以后密宗在吐蕃盛行,与吐蕃固有宗教苯教相结合,形成了藏传佛教,简称藏密。

藏传佛教壁画、双塔塔身彩绘,单就绘画特色而言,不论是神佛还是菩萨,造像都十分奇特,有极强的动感。构图紧密,图像布满画面,背景错落有致,色彩浓丽,对比极其强烈,有着独特的艺术感染力。藏传佛画和汉地佛画截然不同。

img177

img178

拜寺口双塔的彩绘,主要将红、绿、蓝、黄、黑几种对比强烈的颜色相间施用,设色厚重,造成了强烈对比的效果。

而双塔的塔身,内容丰富,布局严格,在双塔第二层至第十三层,塔身外壁布满了影塑和彩绘。从内容上看,均为藏传佛教密宗的遗迹。这在莫高窟、杭州飞来峰塔中也有发现。不过,像拜寺口西塔这样,将众多僧人、罗汉、护法金刚、供养天和佛教吉祥供品,以及云托日月、火焰宝珠、兽面雕塑等多种题材严谨有序地布置在同一座塔上,目前就国内所见,仅此一例。

编导:唐一德    

撰稿:唐一德    

摄像:李 军 袁梦刚

   胥陆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