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萧关古道(上集)

萧关古道(上集)

时间:2023-03-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萧关古道(上集)从秦汉到明末清初,位于宁夏南部的固原始终是一座有着丰富历史文化内涵和重要军事战略意义的古城,它是中原地区得以安宁的西北屏障,而萧关便是这道屏障中最为重要的关隘,牢牢地扼制着中原通往塞北乃至西域的通道。汉孝文帝十四年,匈奴老上单于率14万骑大举入侵,攻破萧关火烧回中宫。萧关在宁夏,这是古今学者一致公认的。《元和郡县志》中认为,萧关位于宁夏固原东南30里,近代史学界大都普遍认同这一观点。
萧关古道(上集)_印象宁夏

萧关古道(上集)

img215

img216

img217

从秦汉到明末清初,位于宁夏南部的固原始终是一座有着丰富历史文化内涵和重要军事战略意义的古城,它是中原地区得以安宁的西北屏障,而萧关便是这道屏障中最为重要的关隘,牢牢地扼制着中原通往塞北乃至西域的通道。数千年的时光流转,这座西北雄关留给了我们太多的故事与猜想。

《说文解字》中说:萧,蒿草也;关,“以木横持门户”,俗称之关闭的意思。顾名思义,萧关者,就是将寂静、荒悯、清肃、萧索等皆摒弃之于外也。

自秦汉以来,陕西中部便一直有关中的称谓,历史上有“东函谷,南武关,西散关,北萧关”之说,“关中”顾名思义指的便是这四关之中的地方。东南西北边关的稳固,拱卫着数朝古都长安城,这就是数百年间中国的政治地理框架。

秦时明月汉时关。在汉唐时代,越过长城就叫出塞,因此北出萧关就成了出塞的同义词。萧关“襟带西凉,咽喉灵武”,不仅是军事上十分重要的北面雄关,也是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的必经之道。

img218

汉孝文帝十四年,匈奴老上单于率14万骑大举入侵,攻破萧关火烧回中宫。当时驻守萧关的北地都尉孙img219在浴血奋战中战死沙场。战争的烽火一时间直达关中,当时的京城长安一夜数惊,汉孝文帝调配数十万兵力护卫长安。这一战事成为汉朝初年震惊朝野的事件。

img225

img226

“游子悲其故乡,心怆恨以伤怀,抚长剑而慨息,泣涟落而沾衣。”形象地描写出了班彪睹物思人的心绪。从中可以看出,萧关在秦汉时期的军事战略及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萧关在宁夏,这是古今学者一致公认的。《元和郡县志》中认为,萧关位于宁夏固原东南30里,近代史学界大都普遍认同这一观点。但是萧关的确切位置究竟在哪里,一直以来却颇多争议,那么争论最终集中在了哪里?在历史的延续中,哪里又最接近真正意义上的萧关呢?

这里是著名的三关口,古代又称弹筝峡或金佛峡,古人形容“弹筝峡”水石相激犹如古筝奏出的昂扬乐曲,能使行者闻之鼓舞,不忍离去。

img227

三关口位于宁夏固原城南60公里处的六盘山下,312国道穿峡而过,地势极为险要,因其地控六盘、瓦亭、制胜三关之口而得名,是历史上著名的古战场。清朝一位叫做董醇的户部主事由北京去兰州公干路经这里,曾用“一夫任之,万夫莫开”来形容三关口之险,那么这里是否就是我们所要寻找的萧关呢?

鲁人勇(宁夏交通厅地方史志专家):“这个地方啊,它不是萧关。三关口是个峡谷,太狭窄修不了关城,所谓修关城的地方,应该能够控制进入南下关中地区的几条道路。三关口只能控制从固原瓦亭到平凉这条路,在东边经过现在的平凉还有一条南下关中的控制路。”

记者:“你小时候这个城墙是完整的吗?”

瓦亭村民:“小时候这个城门洞洞是完整的。”

记者:“咱们这个地方的名字叫什么?”

瓦亭村民:“瓦亭镇,这还有个守备军的衙门呢。”

记者:“原来这个地方驻过兵吗?”

瓦亭村民:“驻过。”

打开地图,会很容易地发现这里正是通向关中地区的咽喉,威胁关中地区的道路都在它的控制之下,这里便是瓦亭关。

img228

img229

瓦亭关号称险隘的铁瓦亭,是秦汉时期的一个重要关隘。它位于宁夏固原城南45公里处,银川至平凉公路穿城址而过,是历史上西北地区的重要关隘之一。这里群山环抱,地势极为险要,游牧民族的骑兵一旦突破瓦亭,就等于冲进了中原王朝的北大门,一路长驱直下,长安的大门就会轰然洞开。

正是由于交通地位的重要,这里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驻足瓦亭关,仿佛听得到入侵者的战马嘶鸣,历史上的萧关在这里吗?

鲁人勇(宁夏交通厅地方史志专家):“瓦亭这个地方应该是古萧关的位置。第一,瓦亭把4条道路都控制起来;第二,这个地方地势比较开阔,可以修筑关城;第三个,我们有历史文献作记录,东汉有个史学家叫应劭,应劭解释回中道与萧关的时候有这么一句话:‘高平有险阻,萧关在其北’,从这一点上,我认为是与汉代的萧关一脉相承,萧关也应该是在这个位置。”

种种证据表明,瓦亭关便是我们一直所要寻找的萧关。

薛正昌(宁夏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萧关应该从一个比较大的宽泛的意义上来理解它。过去, 关于萧关有几个点,我觉得萧关不应该仅仅局限在某一个点上,而应该是一个防御区域。”

img230

img231

有关自会有路。萧关道的称谓是因萧关而来的。广义的萧关道,指的是汉唐丝绸之路东段北道,它既是中原通西域的交通要道,又是一个区域的泛称。历史上,尤其是汉唐时期,萧关道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冯国富(宁夏固原市博物馆宣教部主任):“这个地方就是中河乡孙家庄。1981年我区的考古工作者就在孙家庄陵场发掘出了一个西周早期的墓葬和车马坑,这个地方出土的有铜鼎、铜簋以及蚌饰、贝饰、车轴饰、车軎、车辖、銮铃,等等。”

这些出土的车马饰件可以说明,西周早期这个地区已经有车马大道了。秦始皇在登基之初就出巡今天宁夏固原泾河一带。元封四年,汉武帝下令修回中道,可以说是萧关古道的雏形。回中道的得名是因其南起回中,北出萧关。对于这条大道的走向,历代史学家说法不一,主要是对回中的位置究竟是在宁夏固原,还是在陕西陇县有不同的看法,但对于这条大道北出萧关的看法是一致的。

薛正昌(宁夏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历史上的回中、回中宫、回中道,我认为这都是连线上的几个点。回中道也是一个宽泛意义上的东西,究竟这个萧关道和回中道啥关系呢?从泾水过安定郡,也就是现在的固原,一直沿着清水河再向北,到黄河的边上,我理解这一线都应该属于宽泛意义上的萧关古道的走向。”

鲁人勇(宁夏交通厅地方史志专家):“秦汉时候的道路有一个规矩,像这种大道叫驰道。哪个驰呢?就是奔驰的驰。驰道的修建在秦始皇的时候有个规矩,叫道广五十步,广就是宽,道路宽五到十步,这在史记汉书中都有记载。修建的时候它要稳以金锥,稳就是稳定的稳,要让路基稳定,金锥就是金属做的夯,铁夯把路夯实,然后是树以青松,两边都要种上行道树,这就是当时的萧关道,应该是这样的一种规格。”

img232

img233

img234

在历代帝王中,到宁夏次数最多的是汉武帝刘彻。从公元前112年到公元前88年的24年间,汉武帝先后6次北出萧关,巡视安定郡,也就是今天的宁夏固原市。有时从者数万骑,浩浩荡荡,他去世那年还完成了最后的一次北巡。这一方面证明了汉武帝对北面边关的重视,同时也足见这一带道路的宽敞与通达。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这是唐朝诗人王维的《使至塞上》中的著名诗句,诗中的最后两句清晰地描述了王维在萧关道上与担任侦察通讯任务的骑兵相遇的情景,当时的萧关道正是关中通向塞北的交通要道。

古往今来,道路都是国家的血脉。出萧关后,西可至河西、青海和天山南北,北直达宁夏和内蒙古草原。 萧关道上,既留下了人类艰难跋涉的足迹,也弥漫过铁血厮杀的战争风云 ,还有无数牵动情肠的咏叹与悲歌。昭君出塞,远嫁匈奴走的是这条路;蔡文姬离别亲生儿女胡地归汉,走的也是这条道路,两位女子的命运无一例外都与战争有关。

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这条充满着传奇色彩的道路不仅仅是政治家、军事家活动的舞台,同时也为文人墨客提供了创作的源泉。它是京畿的门户,同时也是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融汇的历史见证,那么与金戈铁马紧紧相连的萧关,怎会成为边塞文学的温床?萧关古道与丝绸之路有着怎样的关系?在中原文化与边塞文化、外来文化相互融合的过程中,萧关古道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古道新颜,今天的萧关古道又带给了我们怎样的惊喜?

img235

img236

img237

编导:周冬冬 王 勇

撰稿:周冬冬    

摄像:王 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