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萧关古道(下集)

萧关古道(下集)

时间:2023-03-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萧关古道(下集)交通是文明与文化发展的前提和必要条件,也是文明传播的纽带。萧关古道这条位于西北军事重镇宁夏固原,扼制着中原通往塞北乃至西域的通道,毫无疑问,在文化与经济的进程与演变中也必将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以萧关为题材的古诗有数百首之多。萧关不仅是山河间的一个隘口,也是民族间相互往来的通道。萧关古道上的须弥山石窟最早是北魏时开凿的。须弥大佛又为什么驻足萧关古道?
萧关古道(下集)_印象宁夏

萧关古道(下集)

img238

img239

img240

交通是文明与文化发展的前提和必要条件,也是文明传播的纽带。萧关古道这条位于西北军事重镇宁夏固原,扼制着中原通往塞北乃至西域的通道,毫无疑问,在文化与经济的进程与演变中也必将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萧关古道这条在历代政治军事斗争中充满着传奇色彩的道路,不仅仅是政治家、军事家活动的舞台,同时也是产生边塞文学的温床。以萧关为题材的古诗有数百首之多。“凉秋八月萧关道,北风吹断天山草”,这是唐代诗人岑参的名句,悲壮雄浑,苍凉奇峭,是描写边塞风光的代表作。而开元二十五年,36岁的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赴凉州,也就是今天的甘肃武威,慰问攻打吐蕃的官兵时,路过萧关所作的诗《使至塞上》,其中更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样传唱千古的名句,国学大师王国维用“千古壮观”来形容这首诗所带来的情感与视觉上的张力。那么,与金戈铁马战火烽烟紧紧相连的萧关,怎会成为边塞文学创作的温床呢?

薛正昌(宁夏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萧关道的文化生成还是有它的各方面的原因。首先我觉得是政治原因,作为政府要跟西域以及其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往来,有使节,有各朝军队的官员,这都是一个政治因素。还有一个是地理因素。作为宁夏所处的地理位置正好在中原文化和北方游牧草原文化的交汇带上,包括西域文化,它的地理位置显得非常重要。”

img241

鲁人勇(宁夏交通厅地方史志专家):“萧关这个地方,我认为是一个战争与和平的晴雨表,它在政治军事上的地位非常重要,甚至说这对于一个国家的强盛、经济的发展和国际间的关系,这条道路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而这条道路的作用又集中在萧关上面,萧关这个地方一看山河大势非常雄伟,必然给诗人产生一种灵感,诱发他写出好的作品。”

在诗人们的眼睛里,几乎都把萧关作为内外分界的一种地域象征。一条萧关古道联系着万里疆土,道路上有将士的战歌,有律动的诗弦,也有商贾的驼铃。

从古至今,道路所扮演的角色从来就不是单一的。自秦汉以来,萧关“襟带西凉,咽喉灵武”,如此重要的地理位置就决定了它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北面雄关,更是不可替代地把各种冲突、各种征战扭结在了一起。萧关不仅是山河间的一个隘口,也是民族间相互往来的通道。战争时,它是彼此争斗仇杀的战场;和平时,它是两方人民和睦交往的窗口。

img242

img243

薛正昌(宁夏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大概在100多年前,德国一个著名的历史学家叫利希霍芬,他写过一本书,在这本书里,他就把中国有史以来跟中亚、南亚,包括印度之间的丝绸往来的通道定名为丝绸之路。应该是从西安出发到过去叫凉州、现在叫武威的这一段称为东段,由武威到嘉裕关、阳关称为中段,阳关以西到葱岭称为西段,丝绸之路在我们国家大概分这么三段, 那么宁夏在丝绸之路的位置处在啥地方呢?就在东段的北道,北道大致也有三条通道。”

img244

这是丝绸之路东段三条路的走向,其中北道的走向是:从长安出发北行,经醴泉、奉天、到img245州治所新平县,沿泾水河谷前进,过长武、泾川、平凉,西入弹筝峡,过瓦亭关,北上原州,也就是今天的宁夏固原市,沿清水河谷,再向北经石门关,折向西北经海原抵黄河东岸的靖远,渡黄河到乌兰夫,其位置在今甘肃景泰县东部,然后由景泰直抵河西武威。

薛正昌(宁夏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整个丝绸之路东段北道应该是一条捷径 ,有研究者做过实地考察,大概要节省200里以上。 ”

汉唐是我国历史上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两个高潮,而介于二者之间的魏晋南北朝,对于萧关古道上的文化传播来说,也不是低谷和衰落期,中西商贾、使节、僧侣的往来,经济文化的交流从来就没有中断过。在这一期间,史书所记载的中国和中亚各国的友好往来达到了一百余次。萧关古道的繁忙由此可见一斑。

1983年,宁夏固原市南郊乡发掘整理了一座北周古墓,墓主为北周柱国大将军李贤夫妇。这里出土了金、银、铜、铁、陶、玉等各种质地的随葬品数百件,特别是镏金银壶、金戒指、玻璃碗、漆棺画等最为珍贵。

img246

img247

薛正昌(宁夏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当时中国上层使用金银器皿的风尚还是受中亚的影响,比如说到了唐代,有些器皿的器形包括文饰都受中亚风格的影响,看来从北周以后到唐代这个影响还是深远的。”

李贤一直深居宁夏固原,青年时代就追随宇文泰,创建北周政权,出生入死,屡立战功,被封为河西郡公,职高位尊,显赫一时。北周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宇文邕襁褓中就被送到李贤家,抚养了6年。在李贤的墓地中出土的文物,不论是北周皇室对李贤的赏赐,还是李贤直接从波斯商人手中购买所得,都足以说明当时宁夏六盘山一带交通的畅达和萧关古道上中西经济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顺畅。

img248

随着中西方外交往来的增多,货品流通的顺畅,佛教文化也沿着丝绸之路东入中土。

位于宁夏固原市西北的须弥山石窟,现存洞窟132个、大小造像310多尊,保留较好的有13个洞窟,其凿刻时间分属北魏、北周、隋、唐4个朝代。其中唐代第5窟里一尊弥勒大坐佛高20.6米,比云冈、龙门石窟中最大的佛像还要高大。

须弥山的石窟生动地体现了不同时代的造像风格。其中北魏造像人数众多,其造像身形较瘦,鼻梁高隆,眉眼细长,显得威严、庄重,就外形而言与古印度人极为相似。这是北魏早期石窟造像的共同特点,而这一特点与石窟艺术最早是由印度传入中国息息相关。

img249

img250

随着历史的推移,石窟艺术也逐渐被中国文化东方化。唐代的须弥山已经成为一座规模很大的石窟寺院,开凿的大小洞窟140余座,雕像数百尊。唐代石窟造像面容敦厚、丰满,表情温和,菩萨都梳着在唐代贵族妇女中十分流行的高云发髻,身披长纱巾,一扫异国情调,成了地道的中国人。

萧关古道上的须弥山石窟最早是北魏时开凿的。丝绸之路上,敦煌莫高窟、麦积山以及云冈、龙门的早期石窟大都完成于这一时期。从这个意义上说,须弥山石窟不仅为唐代大佛的开凿奠定了基础,更是丝绸之路繁荣的见证。

须弥是佛教经典所谓宇宙的中心,那么须弥山为何会在六盘山下的固原出现?须弥大佛又为什么驻足萧关古道?

img251

鲁人勇(宁夏交通厅地方史志专家):“如果我们把丝绸之路整条线路分析出来后,就会发现一个特点,在丝绸之路的沿线,有很多最好的石窟艺术的地方,就像珍珠一样洒落在这个沿线,这几个我们中国现存最重要的石窟,全部在丝绸之路的沿线,首先它就是和中西文化历史的交流有关系。”

img252

薛正昌(宁夏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从须弥山石窟自身讲,它是须弥山石窟的象征。从整个地域环境讲,它是象征固原当时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一个层面。我觉得还有一层,政治层面上的,须弥山大佛的开凿始于武则天时期,完工大概到了玄宗时期,中间有数十年的一个过程,为什么跟政治层面有关系呢?因为武则天执政以后,就是要显示她君临天下的那种大唐的气度, 这就可以拿洛阳的龙门石窟的卢舍那大佛来作印证,有研究认为卢舍那大佛就是武则天的化身。”

img253

中国传统交通线的开辟和维护,往往出于政治和军事的需要,但道路一经打开便担负起了沟通经济与文化的责任。唐代是丝绸之路繁荣畅通的顶峰,迎风飘扬的旌旗,威风凛凛的军阵,车装马载热闹的商旅,萧关古道最为繁忙的记忆也留在了那个辉煌的王朝中。唐朝的文化艺术由于路的延伸而传播到各国,而其他国家的文化艺术也从四面八方沿丝绸之路汇集长安,流进中原,路在这其中的作用毋庸置疑。

img254

img255

1841年,被贬充军伊犁的林则徐,从萧关古道通过。他过黄河,翻祁连,向着遥远的天山缓缓而去,也许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重要人物走过这条边塞古道。时过境迁,古道新路,随着一个王朝的衰落和近百年现代化的兴起,一条贯通宁夏南北的高速公路已经建成,它是未来欧亚大陆桥的一个组成部分,千年的萧关古道便以这样独有的方式继续着自己的传奇。

编导:周冬冬 王 勇

撰稿:周冬冬    

摄像:王 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