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大麦地岩画(上集)

大麦地岩画(上集)

时间:2023-03-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大麦地岩画(上集)在人迹罕至的西北荒漠大麦地,居然出现与欧洲极其相似的史前维纳斯的造像。大麦地岩画造像的身份一旦被确认,相信也会千金难求,价值连城。如果说大麦地岩画和贺兰山岩画,全部都是史前人类文化遗存,这显然不切合实际。正当人们对大麦地这幅岩画是不是3万年前的史前维纳斯仍在讨论和怀疑之际,周兴华又推出了另外一个证据,这就是女性造像中左臂举起的角状器物。
大麦地岩画(上集)_印象宁夏

大麦地岩画(上集)

img275

img276

img277

在人迹罕至的西北荒漠大麦地,居然出现与欧洲极其相似的史前维纳斯的造像。面对这个无独有偶的发现,人们不禁要问,是谁连接起了相隔万里的东方和西方两处远古文化遗迹?大麦地与欧洲到底有什么样的联系?

岩画在宁夏贺兰山和内蒙古阴山一线的广泛分布和陆续被发现,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然而,大麦地近两年却后来居上,声名远扬,甚至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特别关注,这是什么原因呢?

在这裸露于沟畔的红砂岩体上,一幅凿刻出的人形造像吸引了人们的视线。这幅画像敲凿在高60厘米,宽50厘米的岩石表面,敲凿沟槽开口宽阔,边缘不齐,深浅不一。人形造像高17厘米、宽16厘米,从形态上看,人物的一对乳房和腹部三大部位突出夸张,尤其是那对硕大的乳房占据了画面近三分之一的面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女性才有的体态特征。用现代人的眼光去看,这幅人形造像粗糙丑陋,没有什么美感和观赏性,但这个发现却让考古学界、史学界和岩画学界为之轰动。可以说,正是她,让大麦地这个荒无人烟的地方一举成名。有专家经过考证,已经向国内外正式公布,这是距今3万年至两万年的中国史前维纳斯岩画。

img278

img279

维纳斯这个名称来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神话故事,是一位女神的名字,希腊语称为阿佛洛狄特,到了古罗马时期又被称作维纳斯。传说她诞生于大海,名字的意思是从海水里泡沫中诞生,她是掌管人间爱情、婚姻、生殖以及一切动植物孕育繁衍的女神。1820年4月,在希腊爱琴海中一个叫米罗斯的小岛上,当地农民在耕地时发现了她。这尊雕像高2米,呈半裸体状,由半透明的白云岩雕成。据专家鉴定,这是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的雕像,现收藏于法国卢浮宫美术博物馆,是卢浮宫的镇馆之宝。人们对维纳斯的印象,也正是定格在这样一个半裸的、把女性柔和秀美庄重高雅表现得淋漓尽致的旷世杰作之上 。实际上在西方每个重要历史时期,维纳斯都是被当做人文的人性的文化思潮的化身,推动着文明的进程。

把眼前这个形象夸张甚至有些丑陋的造像,与维纳斯这样一个完美形象等同起来,这对现代人而言也许是有悖常理,但宁夏岩画专家周兴华对此却十分肯定。周兴华1943年出生于宁夏中卫,曾任宁夏博物馆馆长、自治区文物局副局长,是国际岩画委员会委员,中国岩画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出版有《中卫岩画》、《宁夏古迹新探》、《岩画探秘》等考古文化学术专著。

周兴华(宁夏文物局副局长 国际岩画委员会委员):“大麦地的岩画维纳斯是1986年我在那儿转的时候发现的。最初看到这个图像的时候,感到它是一朵莲花,为什么呢?你看这一对乳房,再加上肚腹,正好看到这一部分,它像个莲花。以后反复地观察,突然间发现这还有两条腿,还有胳膊和手,这么一看原来是个人的图像。再往上一看,头也有,当时这一部分被灰土覆盖了,看不清楚,但是等到把腿、背、手看全以后,觉得它和奥地利的维伦多夫的维纳斯形象完全一样。”

翻开国内外出版的西方艺术史和世界通史史前部分,或者浏览一下这些书籍的扉页、插图,你就会发现上面无一例外地印着一个史前时代的女性雕像。这座雕像采用石灰石雕成,她身高仅11厘米,头发呈波浪形,面容没有刻画,头部与臃肿的身体不成比例,但女性的生理特征却被强调得十分夸张。丰满的乳房,宽厚的腹部,肥胖的大腿,显露出女人旺盛的生殖能力,蕴涵着原始社会对母性的崇拜。这座雕像是欧洲考古学家于1980年在奥地利下奥州的维伦多夫发现的。根据考古断定,她距今35000年左右,现被收藏在著名的维也纳自然历史博物馆,同样的裸体女像后来也比较普遍地被发现于法国和世界其他各国。

img280

对这些史前人类雕像作品,近现代欧洲学者称之为史前维纳斯。究其原因就是,这种说法沿袭了欧洲人喜欢把裸体女性造像叫做维纳斯的习惯,史前维纳斯是后来的人们加上去的。近现代欧洲对于史前维纳斯的研究,早在200年前就已经开始。目前,欧洲出土的史前维纳斯雕像中,除上述的奥地利维伦多夫的维纳斯以外,著名的还有法国出土的格里马底圆雕裸女维纳斯、罗塞尔维纳斯、莱斯伯格维纳斯,捷克出土的多尼维斯托尼斯维纳斯、意大利出土的古里马尔蒂维纳斯,等等。她们的共同特征为裸体,五官略省,乳房、肚子和臀部肥大丰硕,双脚纤弱细小。虽然大麦地这幅岩画的造型,与欧洲发现的史前维纳斯雕像有着类似或者相近的特征,但我们的考古学家、历史学家是否就一致认同大麦地的裸女岩画,也是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史前维纳斯呢?

米洛的维纳斯,对西方雕塑艺术和文化思潮产生过深远影响。而维伦多夫的史前维纳斯作为西方文化艺术在旧石器时代诞生了的证据,同样是人类历史上不可多得的稀世珍宝。大麦地岩画造像的身份一旦被确认,相信也会千金难求,价值连城。

img281

img282

如果说大麦地岩画和贺兰山岩画,全部都是史前人类文化遗存,这显然不切合实际。在贺兰山岩画群和大麦地岩画群不难发现,还有骑射狩猎图、车马出游图、牛耕图,甚至还有西夏文字的岩画,仅从内容这一点就可以说明,岩画不一定全部是史前遗产,而是古代人类各部族、各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共同参与下完成的。但是面对大麦地和欧洲史前维纳斯形象如出一辙的对照比较结果,也不能轻易否认它起源在没有文字的史前阶段。要断定岩画是史前文化遗迹,就要给岩画以及岩层断代。关于贺兰山以及中卫宁北山古代岩画的断代,目前学术界说法不一。最具代表性的是春秋战国以前,上限在周或略早,繁荣于秦汉至南北朝,衰落于隋唐宋元。还有一个观点是,岩画上限距今两至3万年左右,此后延续到青铜铁器时代。周兴华就是持这种观点的代表。为验证大麦地岩画地带地质结构,尤其是岩画刻凿的岩石成分和自然侵蚀剥落的风化程度与年代的关系,我们找到了如今已退休的自治区地矿局地质研究所总工程师郑绍昌,把大麦地岩画附近的岩石样本带给他鉴定。

img283

img284

郑绍昌(原宁夏地矿局地质研究所总工程师):“这些石头裂缝是需要上亿年才能形成的,不是一朝一夕很短的时间。地质年龄都是以百万年作为单位,如果这个上面刻上几个毫米深度的刻槽的话,要彻底风化掉,最少也要5000年的时间。”

正当人们对大麦地这幅岩画是不是3万年前的史前维纳斯仍在讨论和怀疑之际,周兴华又推出了另外一个证据,这就是女性造像中左臂举起的角状器物。这又与法国罗塞尔岩洞发现的女性裸像有着惊人的相似。

郑绍昌(原宁夏地矿局地质研究所总工程师):“它们共同的特点是都具有旧石器时代晚期世界各地发现的史前维纳斯的共同特征。也就是说,乳房大,肚皮大,腿部大,手臂纤细,特别令人惊奇的是,法国罗塞尔的维纳斯手中持有一个角形器,大麦地的岩画维纳斯手中也持有一个角形器,有些学术著作把它称为角杯,它们的区别是左手和右手之别,但是拿的东西都一样。”

关于大麦地岩画造像,尽管形似欧洲史前维纳斯,甚至连左手所持角状物的特点也异曲同工,但她们在造像工艺等方面还是有着不同之处。

郑绍昌(原宁夏地矿局地质研究所总工程师):“大麦地的岩画维纳斯、法国罗塞尔的维纳斯、奥地利维伦多夫的维纳斯这3个维纳斯的区别,仅仅在于凿刻技法上的区别,也就是说大麦地的岩画维纳斯是用平面敲凿的方式制作出来的,法国罗塞尔的维纳斯是用浅浮雕的方式在岩面上凿刻出来的,它的凿痕凿槽仅仅是比大麦地岩画维纳斯略微深一点而已。至于奥地利维伦多夫的维纳斯,它是圆雕作品。”

img285

img286

img287

这种差别说明什么呢?周兴华不久前专门撰写论文进行了论述,文章大意为,从全球出土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艺术品工艺技术看,平面敲凿线刻的作品,要早于浮雕、圆雕作品。按照这一理论推演下去,又将产生一个全新的观点,既然大麦地女性裸体岩画的制作早于欧洲出土的维纳斯群像,那么欧洲史前文化特征的造型,又怎么是受大麦地的影响呢?工艺技术总是从简单到复杂,难道是大麦地人一路向西,把史前维纳斯的形象传播到了欧洲大陆的最西端吗?如果不是,为什么大麦地的制作要早于欧洲的呢?

尽管现在看来,大麦地与欧洲维纳斯相比还有着一些明显差异,彼此之间谁早谁晚,他们之间谁影响到谁的悬念还不能尘埃落定 ,但她毕竟是继亚洲西伯利亚骨雕裸女之后在中国出现的一个可能是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史前维纳斯形象。如果她的年代推断能够成立,就证明东方与西方的人类文明史同样渊源流长。

编导:刘 鑫    

撰稿:刘 鑫    

摄像:李 军 宋小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