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泾渭分明(下集)

泾渭分明(下集)

时间:2023-03-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泾渭分明(下集)一句泾渭分明,使得中国近千年的文化史为之争论不休,直至清乾隆年间,由陕西巡抚秦承恩进行实地考察,使这一争论终止于泾清渭浊。1790年,已年近80的乾隆命胡纪谟对泾水源头再次进行实地勘察,从而确定位于宁夏六盘山东麓的老龙潭便是泾水的源头。老龙潭,距宁夏泾源县城南20公里。龙女的三叔父钱塘龙王率兵3000将其救回,后龙女变为凡女,与柳毅结为夫妻。
泾渭分明(下集)_印象宁夏

泾渭分明(下集)

img424

img425

img426

一句泾渭分明,使得中国近千年的文化史为之争论不休,直至清乾隆年间,由陕西巡抚秦承恩进行实地考察,使这一争论终止于泾清渭浊。1790年,已年近80的乾隆命胡纪谟对泾水源头再次进行实地勘察,从而确定位于宁夏六盘山东麓的老龙潭便是泾水的源头。

老龙潭,距宁夏泾源县城南20公里。从地质结构上说,老龙潭是燕山运动和喜玛拉雅山造山运动中山体断裂形成的大峡谷,当地人称之为“泾河脑”,又被称为黄土高原上的“天然水塔”。

余治家(宁夏泾源县林业局副局长):“1984年,在二龙河小南川流域发现的古木考证,距今约7300年,六盘山是一片茂密的森林。发现的一个古木的长基本上达到了25米多,胸径达到了0.48米,所以从这一块考证的话,这一片林子,长得是相当茂盛的,是一片原始森林。史料记载,秦始皇第一次出巡就到了咱们宁夏,在泾水流域考察,所以在修建阿房宫的时候,咱们泾水当时的流量是很大的,六盘山的林子砍伐下来,通过泾水向下漂流,到当时的长安这一带打捞出来,建设宫廷。”

在胡纪谟的《泾水真源记》中,有这样的诗句,“无数飞泉大小珠,老龙潭底贮冰壶。汪洋千里无尘滓,不到高陵不受污。”形象地描写出了老龙潭的清澈灵动。

img427

上下数千年,龙已渗透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从文化的积淀与传承来看,水在中国的具象表现形式便是龙。数千年来,龙,这个被先民们虚拟出来的神灵在炎黄子孙的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龙的产生和演变可以说是水文化的结晶,古籍记载的神话传说都显示龙与水有一种天然联系。自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佛经中的龙王被中国文化所吸收,凡江河湖海都住有大大小小的龙王,于是便有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说法,老龙潭的传说便是因此而来。

img428

民间有不少关于泾河龙王的传说,其中最著名的便是魏征梦斩泾河龙王的故事。

img429

黄学军(宁夏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这事发生在唐太宗贞关十三年,泾河这个地方有个龙王,他听说长安城里有一个人叫袁守成,是个高人。他高在什么地方,他能够知天命,天有什么事情他知道。这个老龙王就要找他打赌,问袁守成:‘你告诉我明天什么时候下雨?’袁守成告诉他:‘明天,从巳时开始发雷,午时开始下雨,未时雨就停了,也就三个时辰,雨下两个时辰。’然后是下雨下多少多少。老龙王回来就很高兴,说‘这个赌我肯定赢,为什么呢?因为雨是我来控制的,我想什么时候下就什么时候下。’没想到高兴没一会儿,玉皇大帝就下旨了,让老龙王到长安去下雨,而且下雨的时辰和下雨量,和袁守成所预计的完全一样。老龙王觉得自己输了,当时他手下有个军师,就给他出了个主意,说:‘我们不能输这个赌呀,你就可以晚一个时辰下,而且下的雨量要小一点 ,他说是三尺三寸,你想下三尺多一点就行了。’果然,老龙王下雨的时候就这样下了。袁守成最后就告诉龙王,说:‘实际上是我输了,但是我输了也就输了一场赌,而你输了一条命,因为你违背了天条,我知道你是泾河龙王,根本就不是一个所谓的白衣袖士。’这个时候老龙王才慌了,跟他讨教说:‘你教教我怎么办。’然后袁守成就给老龙王出了个主意,说:‘这次监斩的人是当时大唐的丞相魏征,你就去求求唐太宗李世民,让他跟魏征说说好话,也许就能把这个事情拖过去。’老龙王果然就托梦给李世民,告诉他这件事情,李世民当时也答应了。第二天李世民早早地就把魏征从家里叫到宫里,然后早朝以后就不让他走。因为他监斩是在午时三刻,也就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2点多钟。唐太宗早朝以后就把魏征留着,把围棋拿出来和魏征下,下了一半下到残局时,午时三刻到了,这时候,只见魏征打了一个盹儿,唐太宗还很高兴,打了个盹儿,他只要人没走就行。没想到,就是在打盹儿的时候,魏征在梦里受玉皇大帝之命,就把老龙王给斩了。所以说老龙潭这个地方,实际上就是魏征梦斩泾河龙王的断头台。”

img430

img431

img432

现在如果从山崖上向对面望去,可以发现峭壁上有一个土红色的洞,洞里还隐隐渗出一线红水,据说那就是当年泾河龙王受伤后流出的血。

山幽林碧的老龙潭是泾河的源头,同时也承载了人们对生活的期盼与想象。

100多年后的唐贞元年间,老龙潭又演绎出柳毅传书的千古佳话。泾河老龙王被斩后,其子继位,洞庭龙王按照玉皇大帝的旨意将独生女嫁给泾河小龙王。但泾河小龙王性情残暴、喜新厌旧,将龙女流放到泾河滩上牧羊。进京赶考落第的湖南书生柳毅,到今天的陕西咸阳寻访好友,途经此地奇遇龙女,遂帮龙女传书洞庭。龙女的三叔父钱塘龙王率兵3000将其救回,后龙女变为凡女,与柳毅结为夫妻。至今,老龙潭附近的悬崖下还有“龙女洞”。

从中国传统文学史的记载来看,《柳毅传书》的故事与唐朝人李朝威写的《柳毅传》极为相近。《柳毅传》是一篇神话爱情小说,是唐传奇里成就最高的篇章之一,在表现手法上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就故事的地域来看,全国的龙潭、龙泉如此之多,却为何将《柳毅传书》的故事附会在老龙潭呢?

img433

img434

img435

薛正昌(宁夏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的江溶先生在《中国山水文化大观》里,已经认定柳毅传书的原型就在老龙潭。民间故事对唐代的传奇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唐代人李朝威写完《柳毅传》以后,还有无名氏写过《柳毅传》的续篇,叫做《灵应传》。在这个故事当中,他用到了现在固原的一些地名,一个是朝那,再一个是泾源节度使,还有就是朝那湫,这就可以看清楚《柳毅传书》故事的原型应该是在宁夏固原的老龙潭。”

柳毅传书的铜镜也为这个动人的神话故事增添了余韵。20世纪80年代,在宁夏隆德县农田基本建设中出土,后被隆德县文物站征集的铜镜中就有一枚柳毅传书的铜镜。这面铜镜的造型与其他铜镜没有大的区别,上铸有高浮雕绘成的柳毅传书图画:在一棵高大的古树下,龙女驱赶着羊群在荒原上放牧,牧地上有野草和山花,尤其是有柳毅向龙女施礼做答的画面,还有侍童在远处扶马伫立等候的情景。整个画面既生动又凄楚悲怆。

混浊的泾河让唐人吃尽了苦头,所以在传奇小说里,老是要把不好的东西编排到泾河头上。那时的泾河水无人管束,经常或南或北地倒岸,不时淹没庄稼田舍。

奉乾隆之命考察泾河源头的中卫县令胡纪谟在《泾水真源记》里,记载了当年考察泾水源头时看到的龙王庙,以及老百姓多祈雨于此的场面。而这无疑都表现出了一种水文化的承传,龙水一体,无水不龙,欲雨求龙,再现了中国千余年的求雨风俗。

据载,求雨始于西周,到了汉武帝时,由董仲舒加以完备,唐宋以后极为流行。人们多在水泽潭边建龙王庙,供龙王神像,当天旱无雨的时候便在庙中举行祭祀。老龙潭边上的龙王庙及其求雨祭祀的活动,既是这种时代遗风的伴生物,也是龙与水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薛正昌(宁夏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祭祀山川从封建统治者的角度来讲,它是一种政治需要。从民间来讲,沿袭了一种习俗。六盘山包括泾水流域,秦始皇汉武帝都来这个地方巡边,他们的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祭祀山川。从后代来看,这种习俗一直沿袭着。”

泾水源头出于百泉,在群山奇峰的簇拥之下,泾水的一条支流忽明忽暗,奔腾着穿过这条长达20余公里的峡谷,向东而去,中间又汇集了纵横交错的潺潺细流,绕过千姿百态的峰壁,不时在谷底发出悦耳的水声,这便是位于六盘山腹地泾源县城南的凉殿峡。

潺潺流动的泾水两畔,蕴酿过美好的传说,也响彻过铁马金戈的号角,历史的变迁中,我们依然看得到过去的印记。

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率蒙古大军最后一次征伐西夏,带兵渡河攻占积石州(今青海省循化撒拉自治县)及西宁二州后,回师六盘山,盛夏时节避暑养病于凉殿峡。当时西夏国都兴庆府尚未攻破,成吉思汗病死在此。如今凉殿峡内还有议事亭台,红柳沟台,狮娃台和老城台等等遗存,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当年在大石头上开凿的插旗杆的石窝,以及喂马用的石槽、勒马石、柱墩等遗存。据说,这里就是成吉思汗避暑行宫所在地。

从洪荒岁月到《诗经》时代,从农耕文化到现代文明,在似水流年的时序更迭中,明澈的泾河潺缓地流动着,滋养着一河两岸的万千生灵,与黄河各条支流一同轻轻地摇动着古代中国文化的摇篮。

编导:周冬冬 王 勇

撰稿:周冬冬    

摄像:王 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