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遂昌:一个诗意的乡村,一个竹子的乡村

遂昌:一个诗意的乡村,一个竹子的乡村

时间:2023-03-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滴翠凝绿德国诗人荷尔德林高声唱道:“充满劳绩,然而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遂昌无疑是一个能够满足这般追求的地方。遂昌,经典的梦里乡村。竹林竹产业是遂昌农村经济发展主导产业之一,竹林总面积排在全省前列。无论在哪一个角落,毛竹都是遂昌一道抹不去的风景线。冬笋用茶油炸后酱烧,脆嫩酱香,色泽金黄,用罐头玻璃瓶盛装,可保存五个多月,是遂昌的地方名菜。
滴翠凝绿_五行遂昌

滴翠凝绿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高声唱道:“充满劳绩,然而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在追求物质生活富足的同时,能够在一方青山绿水间营造起自己的精神家园,并在其中“诗意地栖居”,这是无数人眼里幸福的一个定义,一种充满惬意愉悦的简约生活,一种远离了繁琐浮躁的人生阅历。

遂昌无疑是一个能够满足这般追求的地方。当你走进这片绿色满眼、繁花缀点、景致随意的世界时,一定能够感受到上苍对遂昌的厚爱,一定可以聆听到亘古永恒的乡村召唤,也一定能够体验到别梦依稀的精神回归,涌起不虚此行、欲走不能的念想。

遂昌,经典的梦里乡村。这里,有着保存完好的原始风貌——古树、老井、小桥、石阶、牌坊、祠堂,古色古香凝结着历史文化。这里,有着乡村的自然图画——瓜棚、荷塘、水车、磨坊、茂林、修竹、栈道、山亭,让人陶醉于“山深人不觉,犹在画中游”境界。这里,有着农家的纯美交响——鸡鸣、犬吠、羊咩、牛哞,谱一曲其乐融融的田园乐曲。在这里,一个苍翠的乡间主题,一道养眼的山间风景,一首起伏的自然音乐,便是竹之韵。

img32

笋竹基地

在遂昌,从车水马龙的街巷里弄到宁静清幽的房前屋后,直至人迹罕至的山地溪涧、深谷绝壁,处处可见竹的婀娜身姿。竹因其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功能突出、用途广泛,是山区营造森林、美化环境、发展经济的天然物种;更因其挺拔秀姿、高风亮节,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文化内涵。几千年来,勤劳智慧的遂昌人与竹子结缘,饮食居住、劳动交通、建筑装饰、产业商业,早已离不开竹子。即使乡村地域命名,也与竹子有关,乡镇一级的有金竹镇、濂竹乡等,村一级的有根竹口村、大竹村、淡竹村等,足见竹影响之深。

绿谷里的竹海

遂昌竹林资源丰富,是散生竹种自然分布中心区域,全县有禾本科竹亚科植物39种,其中原生竹种就达34种。据民国二十四年(1935)首次全县森林资源状况调查,全县就有竹林9万余亩。

img33

竹林

竹产业是遂昌农村经济发展主导产业之一,竹林总面积排在全省前列。全县现有竹林面积35万亩,其中毛竹林30万亩、野生小竹3万亩、箬竹等其他杂竹2万亩。毛竹是县内主要竹种,无论是秀美的县城,还是离白云最近的高坪,无论是在公路沿线,还是地处乡村山坳深谷,毛竹总会以恢宏成片的气势跳入眼帘。全县毛竹面积在万亩以上的乡镇有10个,应村乡面积最大,达到4万多亩,三仁乡次之,也达到2.6万亩;面积在千亩以上的村共有80个,其中三仁乡有13个、应村乡有12个、垵口乡有11个。

野生食用小竹分布广泛,与杂木竞生,与茅草相长,虽无毛竹的挺拔秀姿,却有群山任我行的能耐,哪怕是最贫瘠的土壤、最陡峭的山崖,依然团团簇簇、风头强劲,其中北界镇分布面积最大,达到6千多亩。箬竹等资源也极其丰富,大都分布在深山幽谷之中,虽然低矮无华,却是叶片如舟,有的能绵延好几里,仿佛绿毯一般,据《遂昌林业志》记载:“县内产箬叶以叶大、片薄而驰名中外,远销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港澳地区,是传统出口产品。”收购量还一度雄居全省首位。

无论在哪一个角落,毛竹都是遂昌一道抹不去的风景线。穿行在蜿蜒洁净的康庄公路上,放眼望去,两边是四季不息的农田,农田之上便是毛竹漫坡的群山。在微风拂动下,一根根毛竹犹如身材纤细的少女,翩翩起舞,令人心驰神往。此时,仿佛置身于一片绿色的海洋之中,绿波阵阵袭来,似乎可以听见竹叶亲昵的摩挲声。而那些散落在田间的小村落,一座座黄墙灰瓦的泥坯房,也会随着这片绿波上下漂浮,宛若一幅旋动起伏的油画。再往上,则是湛蓝的天空,蓝得就像一块温润的水晶,盖住了这片绿色的海洋。如果是在深秋季节,金黄的稻田,墨绿的竹海,纯净的白云,会让你深深叹服于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色彩搭配;而劳作的农夫,和他身后的黄狗,以及突然掠过天空的一群飞鸟,则成了这幅唯美画卷中的极妙点缀。

舌尖上的竹笋

遂昌人爱竹,首先应该是满足了他们的基本生存需要,竹笋自古就是餐桌上不变的主角。

他们把竹笋制成各类佳肴,或鲜或干,或炒或炸,或煮或腌,或烹或焖,手法不一,常年均能享用。无论在哪个季节,无论走进哪一户乡村人家,都能吃上一顿美味可口的笋菜。哪怕就是在大雪封山、天寒地冻的腊月,主人也会毫不犹豫地扛上一把锄头走进竹林,片刻间就会挖出几根带着寒气的竹笋来,然后是去根剥壳,或就水清烫,或炒夹着烟熏的腊肉,或炒几颗鸡蛋,温一壶米酒,便可赏雪叙谊了。遂昌冬笋,因气候、土壤等关系,以三仁乡小忠村的“龙藏冬笋”为最佳,壳薄躯大,肉厚质白,鲜嫩味美,历史上曾是皇家贡品,而今已成为遂昌冬笋中的极品,远销韩国、日本等国际市场,是极其珍贵的馈赠礼物。诗人李商隐对冬笋评价很高,有“嫩箨香苞初出林,於陵论价重如金”的咏叹。

img34

竹笋

冬笋是笋中精品,不仅产量低、有大小年,挖笋更是一门难学的技术活。只有那些长期与毛竹打交道、具有丰富挖笋经验的农人,才能挖到一根根深藏的冬笋,他们会在仔细观看竹枝的朝向、竹鞭的走向、土层的变向后,再果断挥锄出手,一挖一个准;而没有经验的人,则是胡扒乱挖,往往是费力半天而一无所获。

冬笋是烹饪家眼中的宠儿,既可作主菜,也可作色品,还可当佐料。人们根据需要,或刨得薄如玉片,或切得细如银丝,或在滚滚火锅里上下沉浮,或在红橙黄绿中洁白如雪,在餐桌上绝对是最受欢迎的。遂昌人比较简单,排骨冬笋火锅,再加点雪菜,酸辣俱备,色香俱佳,是他们的最爱。冬笋用茶油炸后酱烧,脆嫩酱香,色泽金黄,用罐头玻璃瓶盛装,可保存五个多月,是遂昌的地方名菜。

让遂昌人引以为豪的是,2012年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第一次在全国观众面前介绍了遂昌的冬笋美食。在第一集《自然的馈赠》里,三仁畲族乡竹农包根基,一位在竹园里劳作了大半辈子,曾经荣获“浙江毛竹笋王”称号的地道农民,向全国观众演示了冬笋出土的场景,诗情画意的场面,细腻传神的描述,传达出遂昌农民的劳动智慧。

冬笋过后,春笋在雷声中破土而出。竹笋在民间有“素食第一品”的美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糖类、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是一种全天然营养食品。竹笋中含量最多的纤维素,被现代营养学家称为“第七营养素”。据研究,竹笋内的多糖物质还具有抗癌作用。

随着地气回暖,春笋迅速生长,根部的“笋壳”被春风轻轻拂去,害羞地露出碧绿的身子,像个活泼的小姑娘,亭亭玉立在明媚的春光里。清明一尺,谷雨一丈,长到四五米高时,开始长出细细的竹枝。在和煦的春阳里,逐渐展开嫩绿的竹叶。到了盛夏,则早已长臂舒展,抖起一片浓郁的青纱,临风起舞,婀娜无比。

春笋因大量上市,价格相对低廉,遂昌人会因地制宜地制作各类笋干。将新鲜的竹笋去壳,在开水锅里蒸煮至半熟,对半剖开或切成细条,然后在竹帘上均匀摆放。若是晴天则放太阳底下暴晒至干,若是阴雨天就用炭火烘烤。笋干和鲜笋比起来,质地柔韧,色泽金黄,香味浓郁,营养含量并不会降低。笋干可以经年储藏而不变质,那些外出的游子,尤其酷爱家乡的笋干,既能满足口欲又可解思乡愁绪。将笋干在温水里泡上若干时辰,就会吸收足够的水分,变得和原来新鲜时一样,切成薄片或剁成细丝,特别适宜和鸡鸭炖成煲类,色香味俱佳,风味独特。在遂昌农家走亲访友,主人会在客人告别时塞上一包土货,自家精心晒制的笋干往往是首选礼品。

生活中的竹韵

苏东坡的《于潜僧绿筠轩》中有句名句:“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遂昌人的餐桌上离不开竹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也都是竹的倩影。

他们用竹子装点家园,也用竹子陶醉游客,尤其在诗人和画家眼里,有竹的乡村寂寞却不感孤独,纯粹却不乏灵感。走在乡间小路上,不时会被几株长得可爱至极的竹子打动,让你不由得驻足观赏一番。推开农家窗户,又会为窗外一片竹绿所震撼,顿时想起谢朓“窗前一丛竹,清翠独言奇。南条交北叶,新笋杂故枝”的诗句来。沿着山间小路拾级而上,也许就在转弯处,几株老竹高高低低地窜入视野,炊烟袅袅的山里人家,布满青苔的小桥流水,还有屋后那被秋霜打红的柿子,这山、水、石、竹,色彩搭配淳朴自然,层次错落有致,线条刚柔并济,绝对是一幅山水画的极好素材。

img35

竹山道路

遂昌人生活中的竹制品,更是随处可见,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从老农手中的一截烟斗、一根扁担,到妇人手里的一个竹篮、一把扫帚,到纳凉的竹扇竹席、休息的竹凳竹椅,到农家种菇的竹棚、晒稻的蔑帘、装谷的箩筐,到处可见竹的身影,随处可品山里人的素雅智慧生活。这些千百年来形成的,就地取材的生产生活习惯,取之自然回归自然的生态模式,其实正是农村社会生生不息的基本道理。

我们知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竹子一直具有很高的文化地位,它与梅、兰、菊一道,被称为“四君子”,以其有节、挺拔的特性历来为国人所称道,成为谦虚、有气节、刚直不阿等美德的生动写照。也许,还没有哪一种植物,能像竹子一样受到哲人的推崇、诗人的咏叹、画家的垂青。在遂昌,竹子还被赋予新的含义,人们用竹子扎书架,希望读书人品高学厚,用竹子扎龙灯,祈祷来年风调雨顺,用竹子扎龙排,感谢水的滋养、河的通达,用竹子抬花轿,祝福新娘永远青春娇艳。在农村,还有儿童换牙时摇毛竹的习俗,父母期盼子女像竹子一样节节拔高、健康成长。

富民的竹业

从农业产业化角度来讲,遂昌农民致富主要靠茶叶、竹叶、菜叶这三张“叶子”,而竹产业尤其做得风生水起、引人瞩目。

在三仁乡,建有浙江省竹子现代科技园区,全面推广滴喷灌、林地覆盖、平衡施肥、喷烟防治等高效经营管理技术,示范户平均亩度产值超过3000元。2011年1月,省里专家对科技示范户包根基毛竹覆盖示范点产量进行验收,0.6亩监测点挖出281.5公斤冬笋,折合亩产达469公斤,销售收入达到11256元,仅冬笋亩产值就突破万元大关,难怪这里的农民热情高涨地把竹园当成菜园来经营。

img36

科技园区建设

遂昌是“中国竹炭之乡”,竹炭是毛竹由一产向二产过渡,延伸竹产业链、提升毛竹附加值的重要产品。说起竹炭,必须言及有“竹炭第一人”之称的陈文照。他是个地道的遂昌农民,出生于“烧炭世家”,正是他成功地烧制出了中国第一炉竹炭,开辟了一个新兴产业。其实,遂昌历史上毛竹并不用于烧炭,他是被逼出来的产业转型和技术创新,碰上了国家限制伐木烧炭,于是由祖祖辈辈烧木炭、白炭转而把眼睛盯上漫山遍野的毛竹,做上了新时期的“卖炭翁”,在高校专家的技术支持下,2010年还拿到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由青青翠竹演化出来的黑黑竹炭,推动了遂昌一个全新产业的诞生和崛起。县里投资在上江建起了竹炭园区,入园企业生产出涵盖生活方方面面的竹炭产品,每年光是通过淘宝网销售出去的竹炭产品就高达上亿元,如今遂昌已拥有“中国竹炭产业基地”、“遂昌竹炭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等金名片,并成为全球最大的竹炭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

竹炭,是遂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生动案例,是山区群众旺盛创造力的集中体现。在乡村休闲旅游的强势引领下,陈文照还投资建成了中国竹炭博物馆,这是全国首个以炭历史文化及国内外炭产品展示为主题的个人博物馆。走进这里,宛若进入一个炭的世界,炭祖店集炭文化历史展览、炭综合应用展示、炭科学原理体验于一体,那“炭去盐归黑白分明山水货”的上联至今孤悬,还没有众望所归的下联。在这里,有竹缘客栈、竹炭餐馆、竹炭酒吧,可供游人休息、美食、娱乐,中间还有一个精美的戏台。徜徉于此,逛着天下第一“黑店”,吃着天下第一“黑食”,赏着地道的木偶戏、昆曲、婺剧,实在是莫大的享受,足以让你流连忘返。

img37

中国竹炭博物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